技術湃︱誰怕新中導條約?

2020-12-22 西部網

1987年12月8日,美國總統裡根和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籤署了《中程飛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美國和蘇聯在隨後的三年中銷毀了它們全部的射程在500公裡到5500公裡的核與常規的陸基中程飛彈,包括陸基的彈道飛彈和陸基的巡航飛彈。被銷毀的美國和蘇聯的一些飛彈碎片被做成了雕塑「善戰勝惡」,聳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院內。

紐約聯合國總部院內的「善戰勝惡」

這是兩國第一次完整地禁止和銷毀一個類型的核武器以及常規武器,因此,這個條約既有象徵意義,也有現實意義。

當時,美、蘇都有大量的遠程核武器,為什麼單獨下手禁止和銷毀中程核武器呢?美、蘇兩國離得遠,它們的遠程戰略核武器更多地是用於威懾目的。從理論上來說,美、蘇對使用這些遠程核武器會更慎重。在歐洲直接對峙的美、蘇中程核武器更容易因為擦槍走火,由小規模常規衝突升級成為飛彈戰,甚至是飛彈核戰爭。裁撤了這些中程飛彈,就減緩了雙方近距離的直接對抗,也緩解了歐洲承受的核戰爭壓力。因此,歐洲國家普遍對《中導條約》持有好感,當然一些原來華約後來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可能除外。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推動北約東擴,一些原來的華約國家加入了北約,俄羅斯不爽;美國開始部署反導系統,一些反導基地就部署在原來華約後來北約的國家,俄羅斯就更不爽。俄羅斯如果有中程飛彈,就可以給這些接待美國反導基地的東歐國家施加壓力。因此,俄羅斯有理由喜歡中程飛彈,有理由不喜歡《中導條約》。但是,俄羅斯可能也未必就到了要徹底推翻《中導條約》的程度。因此,把飛彈射程推進到條約的邊沿部分就成為俄羅斯一個誘人的選項。

如果美國還繼續喜歡《中導條約》,它會與俄羅斯磋商,要求俄羅斯遠離條約的邊沿地帶。歐巴馬政府就是這麼做的。川普政府打心眼裡反感軍備控制,既然有對方違約的說辭,還等什麼?一拍兩散!你要說川普在這個事情上有什麼深意,還真沒有,因為在那個時候美國軍方也不知道退約後他們能幹點啥。

川普剛表示要退出《中導條約》,歐洲就慌了。一些歐洲國家想救活這個條約,派大員來找中國學者,只怕也找了他們的中國同行,說中國的中導最多(這話不確,後文再表,姑妄聽之),希望中國參加這個條約,以便救活這個條約。這裡的關鍵點在於——第一,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參加《中導條約》能不能讓川普回心轉意;第二,他們讓中國做這麼大擔待,文件夾裡沒有給中國準備任何回報。

一些歐洲國家私下估計也做了美國的思想工作。川普政府的態度是,我不會聽你們的建議放棄退條約,但是,你們要聽我的,支持我退約。最後,在北約的支持下,美國退出了《中導條約》。我們應該知道,實際上,美國的一些歐洲盟國口服心不服,它們內心是喜歡《中導條約》的。

拜登團隊是看重軍控的,他們不會贊成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但是,他們現在不得不面對失去這個條約的現狀。在處理完更為緊迫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伊朗核協議》等問題後,拜登政府將會陸續考慮推動中導裁軍外交,以期建立一個多邊的《中導條約》。這裡面部分原因是,拜登政府有熱愛軍控的意識形態;部分原因是,美國沒有陸基的中程飛彈,而中國有,拜登團隊中一些人不滿意這種不對稱;部分原因是,美國此舉能夠得到一些歐洲盟國、東亞盟國的支持,而拜登政府會藉此加強其同盟體系。

如果拜登政府推動中導裁軍外交,最爽的是按照原有《中導條約》的內容,拉進中國,搞一個三邊的《中導條約》。這等於美國不用承擔任何新的義務,就摟草打兔子,把中國拽進來了。問題是,這樣做缺乏邏輯,不合情理。從應該參加條約的國家來說,印度那麼多中程飛彈,難道不應該一起坐坐?日本有固體火箭,難道不應該承擔義務,承諾不把火箭轉用作飛彈?從條約的限制範圍來說,為什麼只消除陸基中導呢?留著海基和空基的中程飛彈幹什麼?美國沒有陸基中導,海基的中導可是多得很。

1987年締結《中導條約》的時候,只銷毀陸基中導,留下海基和空基中導。當時可以辯解說:先易後難,而幾十年過去,現在該是攻克難題的時候了。在美國引導的話語體系裡面,海基和空基中導就不是個事。其實這是不對的。陸基中導相當於座機。陸基機動飛彈有一定的機動性,相當於座機中的無繩電話。拿著無繩電話打電話,也可以裡屋外屋甚至門口溜達幾步,但是,走遠了是不行的。海基和空基的飛彈相當於手機,可以滿世界跑著用。宅男整天宅家裡,有個座機就夠了;浪子滿世界浪,需要隨時隨地用手機。現在有人說電話不好,要禁止,沒來由只禁止座機不禁止手機。

按照這個類比,我們可以對中導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陸基中導具有較強的指向性,由此引起的安全困境更容易採取措施得到緩解。海基和空基中導的指向性很不確定。如果我的海基和空基中導距離你很遠,並不表示你不受威脅,因為我可以用軍艦和飛機把我的海基和空基中導運到你跟前。因此,海基和空基中導更體現全球野心,更容易引起安全困境,由此出現的安全困境更難以得到緩解。事實上,陸基中程飛彈更多地用於區域性的威懾;海基和空基中程飛彈更多地用於殺人。

美國隔三差五地就打幾發、幾十發甚至更多中程飛彈,傷了別人,也傷了美國。美國看哪個國家不爽了,把軍艦開過去,隔得不遠不近的,發射或者威脅發射海基巡航飛彈,還不用擔心對手的反擊。這使得美國容易做出捲入戰爭的決定,術語叫做全球軍事穩定性很低。如果一個新的《中導條約》優先禁止了海基和空基的中導,美國捲入戰爭的意願會降低很多。這有利於美國加強經濟建設和民生建設,也有利於增強國際軍事穩定性。

美國的有識之士會意識到其空基和海基中程飛彈是個問題,但是,美國另外也會有一些人希望保持美國海基中程飛彈的優勢。這些人對拜登政府都會有影響。其結果是:拜登政府會匯通其盟友,推動中導裁軍外交,並將焦點聚集在限制陸基中程飛彈上,對海基和空基中程飛彈則語焉不詳。

-----

本文首發於作者的微信公共號「有李說理科技視野」。李彬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澎湃」經授權編發。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宣布將退出《中導條約》
    我們的美國夥伴們已宣布暫停遵守該條約,因此我們也將暫停。」《中導條約》禁止部署射程500公裡至5500公裡之間從地面發射的飛彈。分析人士警告說,放棄這項軍控條約可能會使部署在歐洲的飛彈增加並威脅到歐盟各國。
  • 野心勃勃,美國將在阿拉斯加部署中程飛彈,難怪要退出中導條約
    圖為普京與川普11月,美國正式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一切塵埃落定。美俄矛盾再一次升溫,2019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後,兩國都表示對方一定在暗中研究中程彈道飛彈,雖然勢同水火但彼此之間依然維持著表面和平。但兩國之間的針鋒相對一直沒有停止。
  • 美國「潘興」2彈道飛彈和陸基「戰斧」巡航飛彈 中導條約的犧牲品
    1987年,美國總統裡根和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籤訂《中導條約》後,很多人認為蘇聯方面的損失更大、吃虧更多。從數據上看,似乎真的如此——在美國和蘇聯銷毀的全部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近程飛彈中,美國為 859枚,而蘇聯多達1752枚。但實際上,真正受到重創的當屬美國陸軍。 因為《中導條約》限制的是射程在500~5500公裡的陸基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武器系統,所以美國空軍和海軍裝備的洲際彈道飛彈和空射/海基巡航飛彈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 技術湃︱假如拜登邀請中國參加核裁軍
    川普政府要求中國參加《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其實是壞了美國建制派定下的規矩。二十年前,同為共和黨的小布希政府曾經定下一個規矩,就是不與中國在雙邊場合討論相互威懾(戰略穩定性)原則下的核裁軍問題。要理解這個規矩,可以看看《水滸》中的一段故事:李逵與宋江等四人一起飲酒,一位歌手前來獻歌。
  • 《中導條約》美蘇各銷毀多少飛彈?數量竟比如今核大國庫存還多!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9年的8月2日,宣布正式退出《中導條約》,徹底撕毀了約束美俄(蘇)32年的核武器削減條約,使這個條約變成了一張廢紙。《中導條約》全稱是《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籤署於1987年12月份,生效時間是1988年開始。條約的主要內容是要求雙方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射程為500公裡~1000公裡的中短程飛彈,射程在1000公裡~5500公裡的中程飛彈。
  • 1987年,美蘇為何籤署《中導條約》?
    中導條約的籤訂在核裁軍方面,自80年代中期以來取得較大進展。當時,兩國擁有的核武器總數相當於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的100萬倍,足以毀滅人類幾百次。1987年12月,美蘇籤署《關於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並於半年後生效。
  • 安理會審議中導問題
    安理會審議中導問題 2019-08-23 05:49: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沒有《中導條約》約束 美國陸軍也想染指亞太地區 借用防空飛彈對...
    由於美國不打算繼續執行《中導條約》的內容,因此美國正在研發一些能夠遠距離進行精確打擊的各類陸基飛彈,這些飛彈可能是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類型,也可以是超音速飛彈。著眼於在亞洲部署遠程打擊能力。不過美國陸軍很難在較短時間裡迅速建立起這樣的強大飛彈,因此只能使用一些現有武器改進。
  • 美國退《中導條約》,日本造中程飛彈?劇本拿錯了吧
    但是日本一方面受制於擔心國際輿論的指責,另一方面美國對日本軍事力量解禁仍然半信半疑,日本的遠程對海對地打擊火力仍然較為薄弱,這是日本軍事力量中的一個短板。為了彌補這個短板,日本如今徹底撕下虛偽的面具,宣布要發展真正意義上的進攻性飛彈。
  • 美高官曝光中導部署計劃,俄羅斯危險了
    隨著《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將到期,美國方面的遲遲不表態,似乎意味著美俄之間在該條約的分歧越來越大。作為兩國之間軍控的最後條約,一旦正式解除,將給全世界敲響警鐘。此前已經徹底結束使命的《中導條約》就是很好的例子。
  • 屈文生:從《天津條約》《煙臺條約》看外交談判中的「翻譯」
    中國亦在上海設有會審衙門,辦理中外交涉案件,惟所派委員審斷案件,或因事權不一,或因怕招嫌怨,往往未能認真追審。茲議由總理衙門照會各國駐京大臣,應將通商口岸應如何會同總署議定承審章程,妥為商辦,以昭公允。」《天津條約》第五十款規定:「自今以後,遇有文詞辯論之處,總以英文作為正義。」
  • 【艦聞艦評】神鬼之爭——日本海軍在條約及其後條約時代戰列艦設計技術之路
    但正當日本海軍準備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八八艦隊的夢想之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卻終止了日本對於戰列艦的種種設計,只能留下長門,陸奧兩艘艦船可供發揮。但是這30年的海軍假日並未使日本停下腳步,而是將自己對於戰列艦設計的嘗試轉移到重巡及其他艦船之上,並在之後應用於《倫敦海軍條約》及其後條約時代戰列艦的設計之上。
  • 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為什麼退出、有何影響?你想知道的...
    美國政府11月22日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繼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之後又一次退出國際安全條約。此次退約並不突然,美國今年5月就宣布了退出決定,並稱俄羅斯違反該條約是美國退約的原因。儘管遭到多國反對,美國仍然堅持退出決定。
  • 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下一個要退的群是哪一個?
    俄羅斯對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表態 圖:央視截屏 然而,在川普執政以後,退群成性,單以與俄羅斯之間的軍控條約而論,2019年8月,美國悍然退出《中導條約》,然後開始了各種在《中導條約》內屬於「限制級」的陸基巡航飛彈試射。想想俄羅斯該有多光火?
  • 俄外交部稱:願意討論歐洲暫停中導部署,呼籲雙方互相核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6日報導,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願意在對等原則基礎上,與西方國家互相檢查歐洲地區暫停部署中導武器情況。此外,儘管北約擔憂的9М729型巡航飛彈不屬於中程和中短程飛彈且不屬於《中導條約》管轄範圍,我們主動提出,準備對於該型號飛彈的部署地區做出『史無前例』的自我約束。俄羅斯敞開大門討論相應的程序,以證實該飛彈並沒有部署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包括加裡寧格勒州。」
  • 敢問在戰艦世界裡,誰是「條約時代的霸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曾計劃建造10艘戰列艦,但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後來取消了其中7艘戰列艦的建造,結果只有3艘建成服役。北卡作為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開始建造的戰列艦,相比以前的美國戰列艦在注重防禦方面更加傾向於航速和火力的平衡,特別是防空火力的強化讓它在之後的戰爭中博得了一致好評。瓜達爾卡納爾的一場血腥的夜戰也讓北卡拿下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戰列艦之間對戰的勝利。
  • 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到底意味著什麼?
    (《開放天空條約》有助於降低衝突和矛盾)自從去年美國政府川普宣布,美國正式退出《中導條約》(INF)之後,美俄之間的關係就逐漸步入低谷。由於缺乏政府間的軍事互信條款,美國也在想辦法挑俄羅斯的茬,不想讓俄羅斯的偵察機再通過《開放天空條約》獲取本國的情報,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所以提出廢除《開放天空條約》就不難理解了。
  • 再次「退群」:美國宣布半年後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加深美歐關係裂痕
    這是繼先後退出「氣變協議」、「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後,川普政府再度威脅「退群」。分析普遍認為,這勢必對本已齟齬不斷的美歐關係和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帶來新的衝擊。美國國務院22日已向《開放天空條約》締約方遞交了美國決定「退約」的通知。
  • 俄羅斯為什麼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有什麼後果
    【俄羅斯宣布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5日報導,俄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稱,俄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國內程序。聲明說,2020年11月22日美國以捏造的藉口退出了《開放天空條約》,此舉嚴重損害了締約國在籤約時形成的利益平衡,對條約效力造成嚴重損害並動搖了條約作為強化安全和互信的工具作用。
  • 美國退出的《開放天空條約》是什麼?拜登會重新加入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國退出的《開放天空條約》是什麼?拜登會重新加入嗎?美國又「退約」了。美國政府11月22日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繼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之後又一次退出國際安全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