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典型腎腫瘤一例,也容易誤診的病例

2021-01-09 騰訊網

影像時間

病例展示

女,54 歲,患者一月餘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上腹部脹痛,伴夜尿增多,有尿頻,無畏寒發熱。既往無惡性腫瘤病史及重大手術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鏡下紅細胞(+++/HP),鏡下白細胞(++/HP),隱血(+)。血常規:白細胞計數 46.4×109/L, 中性粒細胞 (%) 87.3%,中性粒細胞 40.5×109/L,超敏 C 反應蛋白 87.0 mg/L。腫瘤標誌物:CA199 1275 U/ml。

CT 及 MRI 增強圖像如下:

影像表現:

CT:右腎增大,內見大片狀等-稍高密度,增強後病灶相對低密度,動脈期輕度強化,靜脈期呈持續性強化,平掃、動脈期及靜脈期 CT 值分別為 31、44、100 HU,病灶邊界不清,強化欠均勻。右腎門見環形強化淋巴結。

MRI:右腎增大,內見大片狀信號異常區,邊界不清,呈 T1WI 等信號、T2WI-FS 低信號,DWI 呈稍高信號。增強後病灶呈持續性強化,強化不均勻,內見多個弱強化區。右腎門見環形強化淋巴結。

病理:右腎集合管癌。

腎集合管癌

腎集合管癌 (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 也稱 Bellini 管癌,是起源於 Bellini 集合管的惡性上皮性腫瘤,非常罕見,約佔腎腫瘤的 1% -2% ,形態學上容易誤診為腎臟其他腫瘤或感染性病變。

臨床特徵

男女發病率約 2:1,以中青年多見。患者多有症狀,常表現為血尿、背部疼痛、低熱、消瘦等,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惡性程度較高,就診時約 33%-83% 患者有淋巴結或遠處轉移,常轉移至區域淋巴結、肺、肝、骨和腎上腺。約 14%-33% 侵犯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因此腎集合管癌病程短、進展快、預後極差,約 2/3 病例在診斷後 2 年內死亡。

病理表現

腎集合管癌起源於腎髓質集合管上皮,腫瘤較小時位於腎髓質,以腎間質為支架而沿集合管擴散,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廣泛浸潤腎實質,區別於其他邊界較清的腎腫瘤。電鏡下,集合管癌以不規則腺管狀或腺管乳頭狀結構為主,腫瘤間質較緻密,可見炎性纖維增生及膠原分泌。根據腫瘤浸潤腎臟部位不同,可分為三型:單純髓質型、皮質-髓質型、皮質-髓質-腎盂型。

影像表現

(1)由於起源於腎髓質,且呈浸潤性生長,集合管癌較少引起腎臟形狀改變,為集合管癌的特徵之一,本例腎集合管癌表現為腎臟外形增大,但仍維持正常輪廓。

(2)CT 平掃為稍低或高密度,主要為腫瘤間質較緻密有關。

(3)MRI 上腫瘤呈 T1WI 等-稍低信號,T2WI 稍低信號,DWI 稍高信號。

(4)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

(5)乏血供,皮質期輕度強化,髓質期及延遲期呈漸進性強化,病灶內可見散在壞死區。

(6)集合管癌腎門淋巴結轉移較其他類型腎臟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更常見。

右腎集合管癌,右腎增大,密度不均勻,右腎內見大片狀低強化區,邊界不清,病灶包繞右腎動脈。

右腎集合管癌,平掃示病灶密度稍高於正常腎實質,增強後病灶邊界不清,強化弱於正常腎實質強化。右腎盂受侵變細,右腎門淋巴結腫大。

左腎集合管癌,病灶呈 T1WI 低信號、T2WI 不均勻性稍低信號,DWI 呈不均勻稍高信號。動態增強皮質期病灶輕度強化,髓質期及延遲期持續性強化,中心見無強化區。

鑑別診斷

(1) 其他病理亞型腎細胞癌:腎集合管癌與其他病理亞型腎細胞癌的影像學表現有一定的差異。其強化程度低於腎透明細胞癌,而相對於嫌色細胞癌、乳頭狀腎癌,腎集合管癌邊界不清,容易出現腎門淋巴結轉移。

(2) 浸潤性腎盂癌:腎集合管癌與浸潤性腎盂癌均可累及腎盂,且均具有乏血供特點,但是腎集合管癌起源於腎髓質,主體位於腎髓質,, 多同時累及髓質、腎盞和腎皮質。而腎盂癌病灶主體位於腎盂、腎盞。

(3) 淋巴瘤:與集合管癌影像上具有一定的重疊,但腎淋巴瘤常為雙側發病,病灶呈 DWI 顯著高信號,病灶內壞死囊變少見,可伴有腹膜後淋巴結腫大。

來源:影像時間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衡道丨乾貨】解析一例腎臟腫瘤
    HE 2x 腫物呈卵圓形,位於腎實質內,與周圍腎組織分界清楚。HE 5x 右上角腫瘤實質周圍有一層纖維帶與周圍腎組織分割。WHO(2016)腎腫瘤組織學分類中將其歸為腎細胞癌的暫定亞型。本例甲狀腺彩超檢查未發現腫塊,且免疫組化標記TG、TTF-1均陰性,因此可以排除甲狀腺癌轉移可能。結合免疫組化,形態符合TLFCK這一腎腫瘤的特殊類型。TLFCK好發於中青年,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發病年齡19~83歲,平均42歲,中位年齡45歲;女性患者一般<40歲,平均35歲。
  • 「刀下留人」系列之一:這個腦部病變容易被誤診
    「刀下留人」系列之一:這個腦部病變容易被誤診 2020-02-22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兒童松果體乳頭狀腫瘤一則病例介紹及綜合文獻複習|松果體區|PTPR|...
    通過免疫組化評估,對細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免疫反應,以及與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和上皮膜抗原(EMA)的可變反應是PTPR的典型特徵。  由於腦導水管閉塞而導致的無法溝通的急性腦積水是PTPRr的常見臨床表現,X線表現為不均一強化腫塊,內含囊性成分。由於PTPRs的新近發現,這類腫瘤沒有有效的組織學分級系統或標準的治療方案。
  • 雖然少見,但後果嚴重,認識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
    雙房室結非折返性心動過速(DAVNNT)相對少見,表現類似於常見的心律失常,如房早、房顫、室速等。由於DAVNNT經常被誤診,常常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臨床醫生了解DAVNNT這種心律失常非常重要。先來看一則病例。
  • 誤診率達19.1%的心電圖!診斷要點一文理清!
    臨床上有這麼一種疾病,誤診率達到19.1%,這些被誤診沒有及時處理的患者冠脈造影常常顯示前降支重度狹窄,想到這裡你是否會感覺後背直冒冷汗。今天,讓我們來結合發表在頂級期刊Circulation上的一篇病例,一起學習一下大家臨床可能忽視的一種危急生命的心電圖表現!
  • 這種病誤診率高 莫名流鼻血要警惕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放療科主任陳曉鍾教授:大部分患者確診時病期偏晚。由於大眾對鼻咽癌這一疾病不了解,臨床症狀又多種多樣,缺乏特徵性,而且鼻咽部位置隱秘,不易檢查,所以鼻咽癌初診誤診率較高,患者延誤診斷的現象普遍存在。
  • 55歲男子按腰椎間盤突出越治越重,專家提醒:這病很容易被誤診
    因為大多數脊髓血管畸形的症狀不典型,總是悄悄地起病,持續地進展。雙下肢麻木無力是哪兒出了問題?臨床醫師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出現了小便困難呢?當然最常見是泌尿系的問題,中老年男性患者常常被認為是前列腺增生;下肢酸困麻木呢?可能被當成下肢靜脈曲張;在內科治療的病人,常被當成脊髓炎。臨床的慣性思維從常見病入手是沒錯的,但切忌武斷的下結論,忽略了少見病。
  • 才33歲,左腎已部分切除,右腎又要因為腫瘤全切!這個遺傳病要當心
    才33歲,小劉(化名)就已經因為雙腎腫瘤做過左腎部分切除,今年,他的右腎又要因為腫瘤長大而切除!「我不能沒有希望地活下去!」他趕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幸運地保住了右腎。為什麼這個年輕人會多發腫瘤?
  • 中國連續3年無本土瘧疾病例報告,2019年境外輸入達2673例死亡19例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等機構於同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瘧疾疫情特徵分析及消除工作進展》(簡稱《工作進展》)一文指出,2019年全國報告瘧疾病例2674例,較2018年減少了4例。其中,境外輸入性瘧疾病例達2673例,剩餘1例為長潛伏期三日瘧病例(編者註:瘧疾潛伏期較長,廣東省2014年曾發現1例潛伏期超過20年的病例)。
  • 被誤診+首次手術不徹底,罕見滑車神經鞘瘤最後如何成功全切?
    在對廣泛的右小腦橋角腫瘤進行MRI掃描後,腦幹受到相當大的壓迫,該患者於3月前在 當地接受了手術, 實際上整個腫瘤都保留在原位,大小不變。 MRI圖像顯示神經鞘瘤的典型結構,直徑約3 cm,與右腱膜和Meckel區域有著廣泛的關係,並顯著壓縮和移位腦幹,尤其是上部腦橋和下部中腦區域。腫瘤延伸到背側蝶鞍和右後斜突,位於移位的動眼神經前方。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也受到腫瘤的影響並改變了正常位置。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捐角膜,他患的這種罕見腫瘤究竟是什麼?
    患病後的鄧澤中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鄧澤中父親說,卵黃囊瘤屬罕見的病例,當代醫學對之有針對性的藥物研發較少。為了不再有家庭遭此不幸,以鄧澤中為終止,故捐獻出遺體,望拯救更多的生命。如同鄧澤中父親所言,卵黃囊瘤是一種罕見疾病,它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是非生殖細胞性生殖細胞腫瘤的一種,具有胚體外卵黃囊分化特點。由於卵黃囊瘤的腫瘤結構與大鼠卵巢囊內胚竇的結構相似,且來源於原始卵黃囊,因而得名。卵黃囊瘤可能發生於性腺(睪丸、卵巢)或性腺外。性腺外的卵黃囊瘤比較少見,常發生於身體中線部位。
  • 醫生,你們誤診為腫瘤的肺結節我切掉了,但是今天還是來謝謝你
    周六門診,進來一個病人,一進門就對我說:「醫生,你還記得我了嗎?」我仔細看了一下她,好像以前來就診過的病人,還沒有等我說話,她又說到「醫生,你們誤診為肺癌的肺結節我切掉了。」一聽到誤診了,我心裡先一驚,想她不會是來索賠的吧。
  • 保定4歲「毒液」腫瘤寶寶:爸爸曾想給他申請世界紀錄
    對孩子生存和未來的擔憂也愈發沉重起來……一家人的噩夢:成人罕見「毒液」腫瘤現身幼兒腹中12月15日,保定兒童醫院向H先生打來電話,表示孩子之前住院的病理結果出來了,H先生通過醫院病理科了解到,孩子身上切除的是「闌尾低級別黏液性腫瘤(以下簡稱『毒液』腫瘤)」。這個病「不是高度惡性」,但「容易復發」,目前建議「上級醫院會診」來進一步確診。
  • 美國累計確診超410萬例 美國康乃狄克州近百人被誤診...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1536萬例。目前全球有18個國家累計確診數超過20萬,除美國外,還有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秘魯、墨西哥、智利、西班牙、英國、伊朗、巴基斯坦、沙特、義大利、土耳其、哥倫比亞、孟加拉國和德國。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10萬例。
  • 「彩虹奇蹟」消化道腫瘤規範化診療專家巡講培訓項目(德州站)在我市召開
    9月10日,由山東省抗癌協會主辦,我市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協辦的「彩虹奇蹟」消化道腫瘤規範化診療專家巡講培訓項目順利召開。
  • 女子手指鑽心劇痛10年 竟然是指甲下長腫瘤
    最終,醫生在顯微鏡下,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將腫瘤完整切除,一枚約 1.0cm 的腫瘤被取出,陳女士的疼痛症狀逐漸消失。術後一段時間後,醫生用大頭針按壓試驗及冷敏感試驗均陰性,指甲生長正常,外形平整光滑,徹底掃除了她多年的困擾。 "血管球瘤比較少見,了解的人也比較少,經常被誤診誤治。"
  • Let's Talk病例交流:一例典型肥胖型高血壓的治療經驗分享
    >3)肥胖病 代謝症候群4)高脂血症5)脂肪肝第一次就診處方:1)生活方式改善2)運動/體重控制3)高血壓藥物:百普樂 1片/日+多達一高血壓藥物:百普樂 2片/日(加量)+多達一 1片/日2. 2型糖尿病藥物:格華止1.0 bid+卡格列淨0.1 qd+諾和力1.8 mg qn(加量)三個月後複查專家點評這個病例是一個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的肥胖型病例。
  • 泰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一例「熊貓血」的巨大腎癌患者行...
    患者臧某(化名),因「肉眼血尿」在當地醫院診斷為右腎惡性腫瘤,由於腫瘤體積大、累及腰大肌,並且患者為Rh陰性血型(俗稱熊貓血),當地醫生考慮手術難度和風險大,建議去上級醫院治療。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均未能辦理住院手續後,來泰安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值班醫生初診後將患者收入院。
  • [每周一例]鱖發病死亡,檢出蛙虹彩病毒
    [每周一例]鱖發病死亡,檢出蛙虹彩病毒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20-11-03 15:39:00 [病例568]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三洲一桂花魚養殖池塘(圖1),面積4.5畝,水深2米,配置4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
  • 這種「藏」在肚子裡的疾病,最容易被誤診!
    由於嗜酸細胞性胃腸炎極為罕見,症狀、體徵沒有特殊之處,檢查、化驗尚未有簡單易行的「金標準」,所以,在我國這種病的誤診率也相當高。 最近,世界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發了一篇臨床 2 期試驗結果。 試驗是一種關於治療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的最新靶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