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見我應如是
——讀王文昌先生詩集《西窗風漸》
文/楊志英
記得有個小段子講馬克.吐溫答覆一位想拜訪他的文學青年說「你既然已經知道了雞蛋的味道,又何必非要見到那隻下蛋的母雞呢?」而我應該就是那種好奇心特強的八卦讀者,每讀一篇作品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聯想作者是怎樣的人,怎樣的性格,還有他是什麼狀態下寫這樣的作品。
王文昌先生筆名歐陽競帆,是我加入的第一個朔州文字群《桑源》詩詞平臺的主編。 我們習慣稱呼其為歐陽。從平臺照片看見歐陽的資料是70後,有著標準北方漢子的敦實憨厚長相。一雙細長的笑眼,手還溫柔託著腮。每次看見這張照片總是想笑:這鐵漢的表情未免太溫柔了吧?笑到春光也要酥軟,怎麼和長相那麼不搭呢?
知道王文昌先生出詩集是最近一個月的事。一個晚上大家群裡聊天,歐陽發了一張
非常素雅簡潔的圖片出來,寫著「西窗風漸」,一看格式就是書的封面樣版。我笑問:「怎麼?要有大動作?」歐陽當時扯個慌說在作圖軟體裡試玩一個設計。後來才知道果然是在準備出詩集,而且馬上就要付梓發行了。這倒也符合文昌先生的性格。印象中此人低調少言笑,原則性很強,屬於人狠話不多那種。群裡偶有囂張跋扈的人,從沒有迂迴辯駁和商量討論,簡單一兩句出來就是結果了。後來知道人家是內蒙畔上的右玉人,這或許也是接了耿直地氣的緣故吧。
該說到歐陽先生的詩了。(問題是這麼耿直硬氣的人會寫詩嗎?好奇吶)平時很少都看見歐陽作品。因了近水樓臺的緣故,我卻有幸早早就得到一本《西窗風漸》拜讀。張了好奇的眼睛翻開詩集,竟然滿滿的都是情詩!一開始很世俗的在猜想,是怎樣魅力的一個女人,可以讓詩人年年月月記錄點滴,寫出一本詩集給她,不管是在天涯海角,還是老病滄桑,一生中能得此心心念念的牽掛,也應該無憾往還了。
比如:
《三句半的情話》
面對面說再見/我不敢轉身
怕我的背影孤單了你的心
寂寞
面對面說再見/我不敢轉身
怕離去的腳步踏碎我的柔情
落淚
面對面說再見/我不敢轉身
怕錯過你的笑顏落寞了日子
憂傷
還是你轉身吧/再深的思念
我也能刻在心房靜靜
守望
還是你轉身吧/再苦澀的淚
我也能吞在肚裡悄悄
咀嚼
還是你轉身吧/再痛的踩踏
我也能忍著不語默默
舔舐
這是怎樣的一種愛而不得,離而不舍,糾結徘徊和優柔寡斷?!
比如:
《悲傷時沒有了眼淚》
散落一地心情
能撿起的快樂有幾許
秋風吹不走
遍地憂傷
遺失在流年裡的開心
記憶的閘門裡找不到些許
晚霞裡只想到落寞
誰解心語讓心不再孤獨
秋陽正好
讓仍能攥出淚水的過往
曬曬
卻發現悲傷時流不出眼淚/
秋景悽涼,一地感傷,孤心野曠,未知何往。真正痛過的人才知道,最難過時,沒有眼淚!
還有:《 風乾的思念,在守望》
兩天十三個字
我數了十三遍
昨天五個哦四個嗯
今天三個哦一個嗯
有點單薄的字眼裡瘦了多了情感
一句撕心裂肺的愛上你是我的錯
我聽了兩個晚上十三遍
肝腸寸斷的歌聲裡
我淚流滿面
無聲的啜泣中心痛如刀割
無話不談到無言不語
是時光涼了歲月
還是日子單薄了愛
是最好的「不是你」
薄情了守望
……
這絮絮叨叨乾巴巴的數算裡,凝結著詩人多少的孤獨期盼和幽幽等待,還有苦戀痴情!
和歐陽先生聊起他的情詩,說一句,「謬矣,我的詩可不全是情詩,比如《三句半的情話》,那是某年某月為了是否放棄文字而糾結才寫下的這首」。愕然並慚愧!淺薄俗氣如我,到底還是曲解了詩人的本意。
知道了這些,倒也豁然開朗。一下子明白,其實,無論寫給人的,還是託於物的,既然以純文藝的現代詩形式表現出來,怎能不是飽含了情意呢?對故人新友的情,對風光萬物的情,對文字詩歌的情,無一不可以用飽蘸了
感情的筆墨任意揮灑。我一直認為,寫現代詩要難于格律詩,因為格律詩詞可以倚仗格律的規矩取巧,即便是沒有多少詩情和筆力的詩句,至少可以靠著平仄規則賺個朗朗上口。而現代詩沒有形式格律的拘泥,赤裸裸的感情等著你自己去組合拿捏。想寫出真正的好詩,形式自由卻不可以隨便。一切都在考驗詩人的心性筆力。
而文昌先生的可貴之處便在於他對文字的執著和愛的痴狂不輕佻。印象中文昌先生的詩很少隨意展示。原因是詩人總是在琢磨修改,研究推敲。其實從學生時代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各大報刊屢有詩作發表,得獎很多,但是詩人的寫作態度至今都是謙遜好學,低到塵埃。一個對文字這麼長久痴守的人,寫出的文字怎麼能不是熱辣辣的情詩?作者從幾千首詩稿中精挑細選出二百首結集成書,必然是心血凝結,錦玉華章!
想起辛棄疾一句詞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稼軒先生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詩人的心。而文昌先生與文字的戀愛又何嘗不是!鐵漢更痴情,一世共長行。這麼長久而執著戀著,心無旁騖。
最後,祝願先生的痴戀能再結碩果,秀美人間!
20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