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實用菌
01
幸福不是幸運,而是人為的選擇。
如今再問「你幸福嗎」這個問題,一大半人都要覺得尷尬。
因為在焦慮膨脹的當下,幸福已成了一種稀缺品。
在某寶,商品一旦號稱「能提升幸福感」,銷量都能翻一倍。
在某乎,問題「什麼樣的人最幸福」有200萬的閱讀量。
在《幸福的方法2》一書中,理髮師阿維因為生活空虛,想考一個飛行執照。
聽起來很合理,畢竟都說提升自我會讓人幸福嘛。
但內心的空虛是個無底洞,不能用一件件事來填補。
最後,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家人的愛。
阿維工作之餘選擇了陪伴家人,儘管沒能考出證來,卻再也沒空虛過。
02
在心理學家看來,幸福不是能找得到的東西。
活得真實,是獲得幸福最有效的方式。
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真實性和積極心理呈正相關。
這是因為,一個人對自己真實,能讓我們看清自己想要迴避的問題,不會誇大自己的優點或劣勢。
這樣的人,每一個選擇都是忠於內心的,也不會輕易因外界壓力而改變。
幸福或許虛無縹緲,但我們都很清楚不幸的來源。
對於學生,考試壓力和同學關係不好應對;
對於打工人,加班和租房讓人愁得頭禿……
當這些焦慮打不倒我們的時候,幸福自然就不會離去了。
那麼,一個人要怎樣走向真實、邁向幸福呢?
03
增強掌控感
在一家養老院中,曾有人進行一個研究。
志願者們為老人帶來了許多盆栽鮮花,裝點屋子。
但他們讓半數老人負責這些盆栽,包括澆水、除草,以及位置擺放。
另一半老人只需要享受美景,志願者們負責了一切工作。
後來,親力親為的老人要更加快樂和健康,因為他們在生活裡重又找回了掌控感。
很多忙於工作的人,都會有種生活的無力感,其實就是掌控感的缺失。
忙到晚上回到家,吃頓飯就該洗澡睡覺了,一天裡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長時間的漂泊忙碌,會讓人有種生活不屬於自己的不真實感。
其實,要應對這種情況,儀式感便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在每周固定的時間,親自下廚做一餐佳餚,看著最愛的電影,好好吃完一頓飯。
哪怕只是一頓飯的時間,當儀式成為習慣,掌控感自然會慢慢回歸。
04
表達真實感受
要問成年人說真話有多難?
現在實用菌隨便抓個愁眉苦臉的同事,問TA怎麼了,回我一定是「我沒事」。
小的時候,想哭就哭會被大人視為幼稚。
慢慢地,成為大人的我們都「丟掉」了情緒。
不開心了,買買買,喝杯奶茶,打一晚遊戲,向另一半發脾氣。
但別人要是問起來,一開口「我很好」、「我沒不開心」。
這其實對關係是一種消耗。
試著正視自己的情緒,對於身邊人和自己都是種解脫。
每當心裡不適的時候,給自己打一個問號:我怎麼了?
傾聽內心的聲音,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避免最終演變成崩潰。
想要做一個冷靜可靠的成年人?
靠得可不是對情緒的克制,而是接納。
05
愛與被愛
相信讀到這裡,單身貴族們有異議了:
「單身也可以很幸福!」
有一個探討幸福感來源的心理研究,對數百人進行了長達75年的跟蹤調查。
結果發現:
人一生的幸福感,跟名、利或者是否努力無關,而是與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關。
也就是說,這裡的愛也可以是友誼和親情。
重要的是,有人愛著你,而你也愛著他們。
那些號稱獨身主義不需要戀人朋友的人,其實沒那麼瀟灑。
不和人打交道是省掉了很多麻煩,但也迴避了最真實的需求:愛和歸屬感。
孤獨,不僅讓你遠離了幸福,還會讓抑鬱找上門來。
所以,有空的時候別忘了和朋友多見面哦。
06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人問一名學者:什麼是真實?
學者將內心的感受分享給了他:
你會發現,幸福也該是這個樣子的。
並非坐擁金銀富貴,成為人中龍鳳,被萬千人喜愛……才是幸福。
真正的幸福沒有定義,更不會用已有的模板去塑造你。
平平凡凡是真,也是幸福。
離幸福更近的路,就是在追尋最真實的自己。
互動話題:
幸福的定義人人不同,
你最渴望什麼樣的幸福呢?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