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城市本身就自帶話題性。上個世紀80年代,廣州得到了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在全國率先開放了蔬菜、水果、海鮮市場,市民不用魚票肉票也可以買到好吃好喝的,而且還可以聽到《半斤八兩》這樣的流行歌曲,存在感超強。
這裡就像珠江電影廠出品的劇情片《山葉魚檔》一樣,迷離、奮進、實幹、稍微帶些沉重。
這裡有交不完的房租、熬不完的夜、看不透的人心、聽不完的謊言、卡裡永遠沒有錢,上月掙了上月花,就是沒法帶回家。不過這點,其實每個一線城市都差不了多少。
我曾逛過許多地方的舊貨市場,賣二手家具的、二手電器的、甚至二手古董的...廣州的舊貨市場與一些魔幻城市的舊貨市場相比,雖然少了一些令人顫慄的興奮感,但仍富有妖都色彩。
盛賢大沙頭舊貨市場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路,從地鐵6號線東湖站B2口出來,就能看到前面賣各種電子物件的商戶。
從地鐵出來後看到的景象是這樣的:
這裡距離大沙頭最大的電子市場只有幾百米,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店鋪,修手機的、賣音響的、賣佛跳牆的、賣茶葉的、賣二手家電的等等應用盡有,不過都沒什麼客流。
有的店鋪正在重新裝修,路過門口時,有點文化的人會描述為空氣中傳來一種厚重的氣味,其實就是甲醛和木頭髮黴的味道。
不甘於落後廣場大媽們的曼妙舞姿,這些音響設備可以讓廣場大爺們渾厚的歌聲得到最大限度的效果增幅。
總之,這裡臨近大沙頭舊貨市場,各地舊貨髒貨都在這裡流通有無,一直到海印電器總匯建設起來,才算有了一個稍微規範一點兒的交易地方。
從一樓走進去可以發現,有不少店鋪捲簾門都是拉下狀態,也有一些店開著門,但老闆不知道哪兒去了。
隨處可見的音響設備,裡面竟然播放著成龍的「再沒有恨,也沒有了痛,但願人間處處都是愛的影蹤」,老闆的影蹤和愛一樣捉摸不定。
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Iphone
不知道幹嘛用的數據線
反正也沒客人,老闆娘乾脆睡了起來。店裡堆滿了設備,靠近老闆娘的電腦也不是用來做生意的,而是無聊時用來打遊戲的。
隔著玻璃門看裡面,滿屋的CD和舊黑膠唱片。
不知道這些舊碟片的上一任主人是誰,如今它流落至此,想必中間經歷了種種波折。能在某一個時刻在某一個地點買到一個有故事的物件,這大概也算是緣分。
它在你的手上可能只是一段時間,最終它可能會落到另一個人手上,那也許又會是另一段故事。
看到一家似乎是喝茶的地方,這詩題的甚為樸實:
不苦不澀不為茶好喝才能稱好茶何不結伴茶山去耳聞眼見口可嘗
這小店居然還有就餐業務,同樣少不了樸實的題詩:
百嘉原料隨私廚分享價格僅世俗若問所為用何故閒坐點餐不糊塗
對面是一個貼著」財源廣進「的賣鞋攤位,頭層皮鞋報價只要50元。老闆用鬼鬼祟祟的眼神暗示我,真心想要還可以還價。
各種網紅直播的玩意兒
我覺得我撿到便宜了,原價2580的美國進口望遠鏡,現在只賣250!!!
不知道想買什麼的外國姑娘
樓上還有一些開店的人,開店分兩種,一種專門賣充電器、印表機、舊手機之類的,應該99%都是收來的電子垃圾;另一種是平常四處撿破爛的人,到了周末就到這把他的東西一擺,然後倒頭就睡了,想問價格必須先把老闆踢醒。
舊貨這種東西,有沒有價值倒不是看它年代久不久,而是看它能不能投射出那個時代的審美價值,這是淘換的樂趣之一。一件一百年前工廠裡大批量生產的水壺,可能比不上一部具有90年代風格,但現在沒人想用的大哥大....但說到底,價值這種東西都存在自己心裡,如果不是專門的收藏家,會買一件東西,純粹就是喜不喜歡而已。
從市場走出來,附近有許多個體的臨街商鋪和電器倉庫。在這個無數快遞小哥交錯的地方,總會讓人產生迷幻的暈眩感;這一帶似乎是個破舊、髒亂,充滿生命力的地方。
其實這個地方也沒有限定賣哪種類型舊貨,各種賣不出去的東西,以及來路不明的蘋果手機,維修服務,充滿消毒水味的衣服,廉價的玩具應有盡有。其實在外面逛的,大多數是中老年人,想要來淘便宜貨。
坐在街邊裁剪衣物的老人
廣式燒臘快餐店
可以維修世界各國數碼影音器材的神秘店鋪
外國友人前來選購馬桶下水管
一扇中西結合的玻璃門,映射著哈曼卡頓的光輝,一看就很有故事。
坐落在街道上,不知道起什麼作用的消防裝置。
忽然從裡面出來一個人,讓我一度以為這是個公廁。
禁止在樹上停車
此行的收穫是,我花費15元購得一個裝電池的小風扇,可三檔調節風量。在回去的路上,我經過一個書店,發現裡面也賣這款風扇,且身價不菲,瞬間有賺到的感覺。
如果你們要去這個地方,建議還是戴個口罩好了,畢竟空氣不是那麼流通,老東西灰塵也多;還有,逛完一定要洗手啊!這兒絕對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小清新跳蚤市場,是真的髒亂差的地方。
PS:15元買的風扇在運行了三天以後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