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海裡的針
「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厲害的漫畫家,我們國家卻沒有呢?」這樣的一句靈魂發問,是出自快看漫畫新作《漫畫一生》的一句臺詞。
教室裡,女孩嵐看完男孩宗關帶給她的漫畫,產生了這樣的疑問。身為漫畫主人公的宗關,則自信滿滿地回答:「因為我還沒開始畫漫畫呀!」
《漫畫一生》是國內人氣漫畫家祝耕夫/娃娃魚動畫推出的一部新作,講述了一名叫宗關的小男孩立志成為漫畫家的故事。
這部漫畫雖然沒有華麗的畫面、熱血的情節,但是滿滿的童年記憶和漫畫情懷還是能打動不少漫畫愛好者的內心。
目前,《漫畫一生》在快看漫畫的人氣值超過1.5億,多次進入新作榜TOP10。
半自傳性質作品,打開漫畫迷的童年記憶
提起祝耕夫,他在圈中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恐怖漫畫家,此前的代表作有《黑水潭》、《月球漩渦》、《人類進化論》等等。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祝耕夫在《人類進化論》完結後宣布轉型,而《漫畫一生》就是他轉型之後的第一部作品。
《漫畫一生》的時代背景為上世紀90年代,主人公宗關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男生,他的學習成績很差,總喜歡在課堂上偷偷看漫畫書。
那個年代,網絡和手機還不發達,漫畫書就成了學生們為數不多的娛樂之一。
每到放學,宗關就跑到學校附近的書店借書,《灌籃飛人》《機器小貓》《櫻桃丸子》......雖然為了避開版權問題用了化名,但是讀者明顯能認出這些日本漫畫。
國內大多數漫畫愛好者,尤其是80、90後那一批漫畫迷,多半都是受日本漫畫薰染而成長起來的。在這一點上,1989年出生的祝耕夫也不例外。
漫畫中,宗關是班裡的差生,整天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看漫畫,考試常年倒數第一。如果不出意外,他長大以後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頂多像班裡第一名小彤嘲諷的那樣「以後就在街邊賣漫畫書吧」。
直到某一天,班裡來了一名轉校生嵐,她和宗關被老師安排到教師第一排做同桌。嵐的學習和體育成績都很優異,但是家境貧寒,同學們都歧視她,宗關一開始也不願意和她做同桌。
不過隨著接觸,宗關發現嵐和自己一樣都喜歡漫畫,嵐還在老師和同學嘲笑宗關學習差的時候站出來維護宗關,兩個人就因此成為了朋友。
此後,宗關替嵐借漫畫,嵐幫宗關補習功課,兩人的友情日益升溫。每天放學,兩個人就在教室裡一起看漫畫,一起暢談理想,於是就有了之前那段「中國為什麼沒有漫畫家」的對話。
不過這樣兩小無猜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嵐的成績優異,很快引來了「綠茶」小彤的嫉妒,而班上其他同學也因為嵐家境貧寒而疏遠、霸凌她。
「你也要離她遠遠的,不然我們以後也不會和你一起玩了!」面對其他同學的威脅,宗關沒有像嵐當初在全班面前維護他一樣站出來,而是懦弱地疏遠了嵐。
直到某天,宗關偶然發現嵐為他畫過的漫畫,才幡然醒悟。於是宗關不顧全班同學的排斥,與嵐重歸於好,而嵐也原諒了他。
後來,在嵐的鼓勵之下,宗關不僅學習成績逐漸提升,還參加了少兒繪畫大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從此正式與漫畫結緣......
宗關的成長曆程,與作者祝耕夫也諸多相似之處,祝耕夫曾在2012年出版的《漫路》一書中透露:自己從小喜歡漫畫,初中開始漫畫創作,大部分靈感迸發在課堂。
如果從時間節點、人物性格等蛛絲馬跡來分析,很容易看出主人公宗關就是祝耕夫在漫畫中的投射,因此《漫畫一生》也可以看做是祝耕夫的一部半自傳性質作品。
所以如果為這部漫畫寫一段「《百年孤獨》式開頭」,那就是:多年以後,面對編輯催稿,漫畫家宗關(祝耕夫)準會想起和那個女孩在教室裡看漫畫書的遙遠下午。
虐粉警告,新作依然會揭露現實
從恐怖漫畫轉型到勵志溫情漫畫,祝耕夫的風格轉變令不少粉絲措手不及。
尤其在《漫畫一生》的前幾話,看到宗關不顧全班霸凌選擇與嵐在一起,讓不少粉絲直呼「暖男」,還有的粉絲在評論區調侃:「哥,恐怖主義變暖男主義啦?」
不過也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粉表示:「祝耕夫是個什麼東西我不知道嗎?」、「夫夫不壞,粉絲不愛」、「太不了解夫夫了,你們都忘了夫夫是大變態嗎?」
老粉絲的預測得到了祝耕夫本人的證實:看到有人說我新作太溫馨太溫暖,不夠以前作品那麼壓抑絕望了,給爺整笑了,這才第幾話呢,真是太不了解我了,我是好人嗎?(已黑化)
祝耕夫在微博表示,《漫畫一生》依然會是一部殘酷的、絕望的作品,而他這樣做只是想在新作中揭開生活的本質,用自己的視角去講訴宗關、嵐、小彤三個角色漫畫般的人生軌跡。
其實《漫畫一生》目前的劇情中,祝耕夫已經以漫畫家的視角,揭開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如漫畫中嵐懇請張老師歸還沒收的漫畫書時,張老師嚴厲地批評說:「漫畫毫無意義!看了對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嵐反駁道:學習就一定有意義嗎?有的同學喜歡學習,有的同學喜歡打籃球,並不是所有同學長大了都想當科學家的,宗關有自己的夢想,他長大後想當漫畫家。
嵐的這番話說服了張老師,她把漫畫書還給了嵐,但張老師同時說道:或許學習不一定有意義,但學習是你能改變自己未來人生的唯一方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漫畫、遊戲等行業會被家長和學校認為是不務正業,整個社會都蔓延著「重理輕文,藝術生、體育生更在鄙視鏈最底端」的氛圍(雖然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社會的娛樂產業不發達,藝術生多半也找不到好工作,唯有理工科才是「金飯碗」。
這種畸形的教育氛圍,不知扼殺了多少學生的藝術天分,同樣身為80後的祝耕夫,以及廣大的漫畫讀者,或許對此都深有體會吧。
例如快看漫畫網友「糖果粒」的評論:每個人都擁有喜歡一項事物的權利,在十年寒窗苦讀中,我們似乎是抹掉了許多原本該愛著的事......
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需求的追求也得到了認可。如今大學裡開設了電競專業,短視頻的興起也讓編導專業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相對過去,藝術生受到的歧視少了很多。
可能放在5年前、10年前,家長和老師們誰也想不到,畫漫畫也可以成為養家餬口的一技之長。而如今,隨著國內漫畫市場的擴張,以快看漫畫為首的一批漫畫平臺,已經擁有了兩億多用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漫畫作者,國漫也正式成為一個產業,養活了諸多從業者。
遊戲也好,漫畫也好,真的是毫無意義嗎?當然不是。物質匱乏的日子裡,人們或許沒有資格談娛樂,談精神需求,但是如今這個時代,漫畫在中國必將被正名。
已開通留言評論,互動起來吧!
喜歡記得分享轉發哦!
骨朵國漫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浪微博:骨朵國漫 知乎號:骨朵國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