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所在地區的政府辦事平臺的「大名」,引發網友紛紛跟帖。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叫「粵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贛服通」,廣西叫「壯掌柜」……
政務號的「諧音梗」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當地的簡稱,創新一個帶有諧音的「梗」,便於人們很直觀地在短時間內記住,還能體現公共服務應有的宗旨,此外還有浙江叫「浙裡辦」,河北叫「冀時辦」,湖北叫「鄂匯辦」,上海叫「隨申辦」,重慶叫「渝快辦」等等。這些「諧音梗」,讓普通老百姓覺得嚴肅威嚴的政務機構不再「高不可攀」。
「諧音梗」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因為改變了政務機構以往嚴肅的風格,重新刷新了人們的認識。這種創意在值得肯定的同時,也體現了對服務對象的尊重,在輿論場收穫了很正向的反饋。這種改變符合年輕人對創意、靈動思想的追求,畢竟數字政務服務面向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年輕人,這體現了重視用戶思維,適應網際網路傳播規律的轉變,吸引更多有需求的民眾使用政府辦事平臺,真正發揮辦事平臺服務於民的作用。
當然,各地政務號的「諧音梗」除了耳目一新、清新脫俗以外,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切實提升在線服務的精細化水平上,從聽起來順耳到做起來入心,將美好的寓意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使更多的老百姓透過直觀名稱的改變看到深層次服務的改變,比如「冀時辦」真的變成「及時辦」,「渝快辦」真的變成「愉快辦」等等,讓這些政務號「實至名歸」,成為真正有溫度的「指尖上的公共服務」,而不只是一個「梗」而已。
【來源:閃電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