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號名字玩「諧音梗」,親民且接地氣

2020-12-05 新京報

▲資料APP截圖

據媒體報導,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所在地區的政府辦事平臺的「大名」,引發網友紛紛跟帖。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叫「粵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贛服通」,廣西叫「壯掌柜」……

這其中,最多的是「辦」系列,浙江叫「浙裡辦」,河北叫「冀時辦」,湖北叫「鄂匯辦」,上海叫「隨申辦」,重慶叫「渝快辦」,天津叫「津心辦」,鄭州有「鄭好辦」,貴陽有「貴人服務」,開封有「汴捷辦」,深圳有「深i您」。

這些政務號名字玩起「諧音梗」,在輿論場收穫了挺正向的反饋。如貴陽市「貴人服務」、吉林省「吉事辦」,都有著良好寓意,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創意值得肯定,也體現了對服務對象的尊重。

還有些政務號名字,既融入了本地簡稱,也體現了公共服務應有的宗旨,如上海的「隨申辦」,意即「隨身辦」;河南的「豫事辦」,遇到事情就辦;鄭州的「鄭好辦」,正好辦了,而且真好辦;吉林的「吉事辦」,及時辦……這些「諧音梗」,不光聽起來順耳,也內含了這些政務機構對自我服務質量的要求。

誠於中而形於外。「脫俗」的名稱,讓人看到各地政府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體現出的誠意。數字政務對接的更多是年輕群體,相對來說,他們更不喜歡老套、守舊,取個「清新脫俗」的名稱,也是重視用戶思維和善用網際網路思維的體現,是在與時俱進,這樣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對推廣政府辦事平臺有很大裨益。

在網際網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商品、各種優質內容,要獲得關注,需要更懂用戶思維,要懂得營銷。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政府辦事平臺。重視用戶思維,適應網際網路傳播規律,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使用政府辦事平臺,才能讓政府辦事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民。

也要看到,要讓政府辦事平臺更好地運轉起來,更好地發揮政務服務的作用,玩「諧音梗」,取個更適合網際網路語境的名稱,絕非全部。此前有些地方、部門為了趕時髦,紛紛開通政務微博、政府官網、政府APP等,結果卻變成了一陣風,變為了盲目跟風,淪為了「殭屍網站」。

鑑於此,這些政務號在有了個好聽的名字之外,也需要將這些「諧音梗」的美好寓意落實到行動中,切實提升在線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既讓這些政務號「實至名歸」,也讓其「指尖上的公共服務」能對接民眾需求。

這倒不是說,政務號取個寓意好、指向對的名字不重要,只是說,政務號需要「好上加好」,通過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對政府辦事平臺的管理與維護,不斷升級便民服務理念,繼而更好地引領數字政務發展,推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那樣「諧音梗」才不會只是花架子,政務號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戴先任(職員)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官方「諧音梗」最是接地氣
    近日,有網友曬出了自己所在地政府辦事平臺的「大名」,這其中竟然很有「梗」。比如,湖南省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省叫「粵省事」;最多的是「辦」系列,如浙江省叫「浙裡辦」,重慶市叫「渝快辦」等。如今各大網絡平臺遍地開花。
  • 政務號玩「諧音梗」,服務好才是真的好
    這種背景下,全國各地陸續上線的各類政務號APP,既提供了大量的群眾所需服務項目,一周7天每天24小時服務,讓老百姓足不出戶通過點手機,都可以輕鬆享受各種政務服務,還紛紛把政務號的名字「諧音梗」玩的恰到好處,不但使它們非常響亮,而且又切合實際、俏皮好聽好記。
  • 政務號「諧音梗」,聽起來順耳還要做起來入心
    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叫「粵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贛服通」,廣西叫「壯掌柜」……(7月2日 新華網)政務號的「諧音梗」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當地的簡稱,創新一個帶有諧音的「梗」,便於人們很直觀的短時間內記住,還能體現公共服務應有的宗旨,比如浙江叫「浙裡辦」,河北叫「冀時辦」,湖北叫「鄂匯辦」,上海叫「隨申辦」,重慶叫「渝快辦」等等。
  • 政務平臺「諧音梗」為啥這麼火
    「新湘事成」「粵省事」「浙裡辦」……最近,一批政務服務平臺的「大名」火遍全網。這些政務平臺一改嚴肅高冷的作風,變身「為民辦事」的小幫手,從側面折射出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政務服務平臺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實踐,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政務服務平臺不斷推陳出新,服務範圍愈加廣泛。
  • 政務平臺「諧音梗」為啥這麼火(雲中漫筆)
    「新湘事成」「粵省事」「浙裡辦」……最近,一批政務服務平臺的「大名」火遍全網。這些政務平臺一改嚴肅高冷的作風,變身「為民辦事」的小幫手,從側面折射出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政務服務平臺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實踐,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
  • 閃電評論丨政務號「諧音梗」,聽上去「順耳」更要做起來「入心」
    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叫「粵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贛服通」,廣西叫「壯掌柜」……政務號的「諧音梗」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當地的簡稱,創新一個帶有諧音的「梗」,便於人們很直觀地在短時間內記住,還能體現公共服務應有的宗旨,此外還有浙江叫「浙裡辦」,河北叫「冀時辦」,湖北叫「鄂匯辦」,上海叫「隨申辦」,重慶叫「渝快辦」等等。
  • 諧音梗、真香梗、打工人梗…品牌玩梗最為「致命」
    有趣的品牌梗,就是廣泛流通的社交貨幣。品牌梗能承載接地氣的品牌文化,具有可延展性與可複製性的特點,為品牌塑造鮮活生動的形象,促進品牌與用戶溝通互動。 近年來,品牌越發熱衷玩梗,有流量的梗足以為品牌創造可觀的聲量,也能將品牌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和用戶更好地玩在一塊。
  • 100種諧音梗的花式玩法,不笑算我輸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每一場公益直播,央視直播都會玩一把諧音梗。,沒有一個央視主持的名字是無辜的。 01  品牌用諧音梗,原因有三: 一是創意簡單,易有共鳴。 二是快餐時代下,恰當且有趣的諧音梗其實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吸引消費者,迅速拉近廣告與消費者的距離,實現促銷的目的。
  • 沈騰新片又玩「諧音梗」,一看名字就感受到濃濃的沙雕氣息
    沈騰是我們很多觀眾朋友們都特別喜歡的一位喜劇明星,他總是能夠在一些喜劇影片上為我們帶來非常多的笑容,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這不在前不久沈騰又出了一部新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被很多網友們戲稱又玩「諧音梗」。
  • 諧音梗又火了,動漫用上諧音,這些角色的名字太有趣了
    愛5的播出雖然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依舊還是很有看點,比如裡面四位原班人馬大玩諧音梗,可以說再次讓我們看到了諧音的魅力。那麼同樣的梗用到動漫裡,這些角色的名字也能夠玩出花來。 那麼首先也是先給大家說一下什麼叫做諧音梗。
  • 沈騰新電影又玩「諧音梗」,名字中透露的搞笑氣息,惹人期待!
    不止如此,他們還喜歡用諧音來給角色取名字,馬冬梅、張揚、王多魚(我多餘)、劉建南(賤男)、夏竹(瞎住)等等,這樣的名字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特別有喜感。在《西虹市首富》中有兩個角色的名字取得那是相當的直截了當,「賴先生」和「殷先生」,直接就告訴觀眾這兩個人是無賴和陰險的卑鄙小人。
  • 這些沙雕諧音梗文案,哈哈哈笑瘋了
    點藍色字關注「觀營銷」作者 | 歐陽睿 來源 | 4A廣告文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就能把外國友人整懵了,曾經有個笑話,有外國人把「中國人民銀行」,認成「中國人民很行」,足以見得中華文化的深奧,光諧音梗
  • 這些沙雕諧音梗文案,哈哈哈笑瘋了!
    曾經有個笑話,有外國人把「中國人民銀行」,認成「中國人民很行」 足以見得中華文化的深奧,光諧音梗,就屢試不爽。 說到諧音梗就不得不提王建國,在《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中,他經常金句頻出,還被網友封為「諧音梗之王」。
  • 除了「宇智波一打七」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忍者名字的諧音梗?
    《火影忍者》是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在國內非常的火熱,大部分基本上都看過火影,而在火影中最有趣的就是關於忍術的諧音梗以及人物的諧音梗了,今天我們就說一下《火影忍者》當中人物名字的諧音梗。
  • 泡椒PG4:諧音梗還能這麼玩?
    在王建國表演完後,羅永浩老師發表了自己對諧音梗的看法,他認為: 玩兒諧音梗是一種非常偷懶的創作行徑。 「要是有人屬於我該多幸福啊。」 當然,這個觀點是針對《脫口秀大會》這個平臺的表演者,放眼生活中,這類諧音梗的創作玩法其實還蠻新鮮的。
  • 廣告愛用諧音梗:奇思妙想還是江郎才盡?
    廣告人更是喜歡使用各種諧音梗來為品牌寫文案、做宣傳。但寫一條諧音梗簡單,要把它寫好,可沒那麼容易。 如何將諧音梗玩得風生水起?一起來看看這些品牌的答卷。
  • 奇瑞啊,玩諧音梗是要扣錢的|奇瑞汽車|艾瑞澤|艾瑞澤5|小澤瑪利亞|...
    站在和用戶拉近關係、促進溝通的角度,奇瑞通過諧音梗「小澤」無非是希望觀眾會心一笑,營造出奇瑞小澤受男性群體歡迎的氣氛。    諧音梗要扣錢,「冒犯的藝術」太難了  在脫口秀中,諧音梗雖然是比較初級的技巧,拿來就能用上,但也要玩得好才能戳中笑點,玩得不好很容易被人瞧不上,並且對於演員提升自己的臺本能力沒有什麼幫助
  • 粗奶丸什麼意思什麼梗? 出來玩的諧音了解一下
    粗奶丸什麼意思什麼梗? 出來玩的諧音了解一下時間:2020-02-14 16:3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粗奶丸什麼意思什麼梗? 出來玩的諧音了解一下 出來玩的諧音。 也是四格漫畫作品:響子臉(ぎゃてコラ),也叫粗乃丸。
  • 《愛情公寓》中有趣的名字諧音梗,你發現了幾個?
    小黑沒登場前是他這個人物比較神秘,登場之後他的名字也成了個懸念。外號叫「小黑」,沒想到大名卻叫白開。而劇中以四人群體出場的角色,往往取名也是比較有趣。瘋狂話劇那兩集,呂子喬去悠悠演出後臺想要假裝記者約會女生。可是當女生們化上了同樣的妝容之後,呂子喬接連幾次都沒有認出人來,更是被晴晴、琴琴、芹芹和勤勤的名字搞得暈頭轉向。
  • 七夕青蛙火了,諧音梗真是怎麼玩都不會厭
    所以巧用漢語這一特點,靈活替換同音字或近音字,用來抖包袱的諧音梗就這麼產生了,而且經久不衰。最常用諧音梗的地方,不是七夕的孤寡蛙,也不是脫口秀大會,而是我們由來已久的歇後語。用的較多的有「阿姨洗鐵路」、「我在東北玩泥巴」、「虎紋鯊魚」、「胡來的左手」等等,還有之前全網刷屏的「雞你太美」。(單純討論諧音行為不上升任何愛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