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APP截圖
據媒體報導,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所在地區的政府辦事平臺的「大名」,引發網友紛紛跟帖。比如,湖南的政府服務號叫「新湘事成」,廣東叫「粵省事」,安徽叫「皖事通」,江西叫「贛服通」,廣西叫「壯掌柜」……
這其中,最多的是「辦」系列,浙江叫「浙裡辦」,河北叫「冀時辦」,湖北叫「鄂匯辦」,上海叫「隨申辦」,重慶叫「渝快辦」,天津叫「津心辦」,鄭州有「鄭好辦」,貴陽有「貴人服務」,開封有「汴捷辦」,深圳有「深i您」。
這些政務號名字玩起「諧音梗」,在輿論場收穫了挺正向的反饋。如貴陽市「貴人服務」、吉林省「吉事辦」,都有著良好寓意,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創意值得肯定,也體現了對服務對象的尊重。
還有些政務號名字,既融入了本地簡稱,也體現了公共服務應有的宗旨,如上海的「隨申辦」,意即「隨身辦」;河南的「豫事辦」,遇到事情就辦;鄭州的「鄭好辦」,正好辦了,而且真好辦;吉林的「吉事辦」,及時辦……這些「諧音梗」,不光聽起來順耳,也內含了這些政務機構對自我服務質量的要求。
誠於中而形於外。「脫俗」的名稱,讓人看到各地政府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體現出的誠意。數字政務對接的更多是年輕群體,相對來說,他們更不喜歡老套、守舊,取個「清新脫俗」的名稱,也是重視用戶思維和善用網際網路思維的體現,是在與時俱進,這樣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對推廣政府辦事平臺有很大裨益。
在網際網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商品、各種優質內容,要獲得關注,需要更懂用戶思維,要懂得營銷。這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政府辦事平臺。重視用戶思維,適應網際網路傳播規律,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使用政府辦事平臺,才能讓政府辦事平臺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民。
也要看到,要讓政府辦事平臺更好地運轉起來,更好地發揮政務服務的作用,玩「諧音梗」,取個更適合網際網路語境的名稱,絕非全部。此前有些地方、部門為了趕時髦,紛紛開通政務微博、政府官網、政府APP等,結果卻變成了一陣風,變為了盲目跟風,淪為了「殭屍網站」。
鑑於此,這些政務號在有了個好聽的名字之外,也需要將這些「諧音梗」的美好寓意落實到行動中,切實提升在線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既讓這些政務號「實至名歸」,也讓其「指尖上的公共服務」能對接民眾需求。
這倒不是說,政務號取個寓意好、指向對的名字不重要,只是說,政務號需要「好上加好」,通過為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對政府辦事平臺的管理與維護,不斷升級便民服務理念,繼而更好地引領數字政務發展,推進公共服務提質增效,那樣「諧音梗」才不會只是花架子,政務號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戴先任(職員)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