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體重500克 省內新生兒中最輕 「巴掌寶寶」闖過三關平安出院

2020-12-24 瀟湘晨報

入院一個多月時的小傢伙,胳膊也僅有成人拇指粗。

經過四個多月的治療,「巴掌寶寶」重回親人懷抱。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

曾凌空主任和黃硯屏護士長為晴晴作檢查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王琛 高琛琛 薛源 張祖國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女嬰晴晴在媽媽肚子裡只呆了24周,2月6日出生時體重僅500克,全長只有20釐米,全身烏紫,幾乎沒有生命體徵。在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巴掌寶寶」晴晴幾度面臨生死考驗。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倔強的小傢伙終於「渡劫」成功,長到了2680克,發育良好,昨日出院重回爸媽懷抱。據悉,這是我省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也是疫情期間全國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

24周!

「巴掌寶寶」突然出生

34歲的方女士(化名)結婚多年,去年才懷上第一胎,一家人如獲至寶,小心呵護著這個小生命。1月31日,她懷孕23周,突然發現有少許出血,下腹微脹,便來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方女士宮口已經打開。

此時方女士才知道,自己患有宮頸機能不全,宮頸口太松,沒法「託住」寶寶,因此很容易流產。「醫生,請你們一定要保住寶寶。」方女士夫婦懇求專家。專家安慰他們,會盡一切可能保住孩子的生命。

考慮到寶寶孕周太小,產科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方面,盡全力讓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多待幾天,一方面聯繫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隨時做好搶救準備。2月6日,僅24周、體重500克的「巴掌寶寶」,小女嬰晴晴誕生了。 此時,新生兒內科4名醫護人員準備好溫箱、急救藥品等,已在產房等候了半小時,孩子一出生就爭分奪秒搶救。

零耽誤!

出生立馬建立「生命通道」

寶寶剛出生時全身青紫,像一隻氣息奄奄的小貓,幾乎沒有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徵。

新生兒內科護士長黃硯屏輕柔抱過寶寶,雙手捧著,用拇指輕柔按壓小心翼翼進行心肺復甦,隨後進行氣管插管等,建立「呼吸通道」……1分鐘、5分鐘、10分鐘,晴晴有了微弱的心跳,小手也不時地揮動。

為了保證後續搶救治療,需要立即打通靜脈通道,給予注射藥物和補充營養,這也是孩子的「生命通道」。但問題是,晴晴皮膚是膠東狀,非常脆弱,血管只有頭髮絲粗細,且內壁只有薄薄的一層,如果常規穿刺,針比血管粗,很容易導致血管嚴重受損。

護士長黃硯屏當機立斷,選取新生兒的臍帶入手,進行臍靜脈穿刺,不到10秒,順利建立起珍貴的「生命通道」。在孩子恢復心跳、建立靜脈通道後,醫護人員把晴晴放進轉運溫箱,捏著復甦氣囊,推著她一路狂奔,轉往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繼續救治。

因嚴重的出生窒息、呼吸衰竭,到達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又經過了1小時的搶救,晴晴的生命體徵才逐漸穩定下來。

求生!

經歷3次生死大搶救

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醫師曾凌空說,這樣的寶寶,體溫哪怕下降1攝氏度,出現併發症等機率就上升10—20%,醫護人員半小時就需要測溫一次。而且這麼小的身體,輸液如不精細計算,超量10毫升的輸液都會要了她的命。在溫箱內,護士搭建「鳥巢」,模擬媽媽子宮內的環境,讓她更舒適、更有安全感。

「治療和護理,每一步如同踩鋼絲,十分艱難。」曾凌空說,24周的胎兒,理應在母親體內,各臟器都處於「休眠」發育中,現在出生後不得不開始艱難運轉。晴晴幾乎經歷了所有早產兒的常見併發症,如肺發育不良、腦積水、消化道出血等等。

有一段時間,呼吸機參數、肺表面活性物質都用到極限了,晴晴卻遲遲不見好,氧飽和度維持不住,孩子危在旦夕。但醫護人員用盡了「十八般武藝」,晴晴的求生欲望也特別強烈,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晴晴曾經3次在最艱難的時刻挺了過來。

出院!

從「巴掌寶寶」到粉嫩小人兒

如今,晴晴成了科室的小公主。「不知道是這娃本來就性子急,還是被我們寵的。一旦沒及時換尿褲,或者餵奶慢了一步,她都要大聲哭宣告『不爽』。」曾凌空說,可能有人聽嬰兒哭吵會很煩躁,但是對於醫護人員來說,這是最動聽的聲音,宣告著生命的活力,聽著都會樂。

5月15日,晴晴出生100天,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和晴晴的家人在陪護病房,為小傢伙進行了簡單的慶祝。

「壓根不敢想,她能這樣健康可愛。」媽媽方女士小心翼翼地將晴晴抱在懷裡,這是自出生後母女倆第一次正式見面。第一次見到媽媽的晴晴,閉著眼睛喝奶,半個小時30毫升奶下肚。

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與細心呵護,晴晴奶量一天天逐漸增加,從最開始每次只能吃0.5毫升,到現在能自己大口地一次吃40-60毫升奶。皮膚變得紅潤,體重從500克增加到2680克,各項生命體徵穩定,達到出院標準。昨日,晴晴出院回家。「你的生命就是我們守護的奇蹟。」為了給晴晴加油打氣,「臨時媽媽」們寫了一百多張祝福卡片送給晴晴,祝願她健康成長。

【糾錯】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南昌:新生兒體重才530克!住院141天,終於出院了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一位出生時僅有530克的早產兒,達到了出院標準正式出院。孩子的母親陳女士說,小傢伙是她在妊娠6個月的時候生下來的,僅有530克。因為有了醫生的努力和堅持,對寶寶精心照料,寶寶才得以健康出院。對此,陳女士非常感謝醫生。
  • 出生時體重僅有800克 的「迷你」寶寶長「大」了
    「這是我們醫院有史以來出生的體重最輕的寶寶,也是胎齡最小的寶寶。」紹興市柯橋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監護科主任王英英說,像小米這樣的早產兒不要說在紹興少見,在浙江乃至全國也不多見。為了她的成長,醫護人員和父母可沒少花心血。不過,經過醫護人員兩個月的精心看護,如今「迷你」寶寶體重翻倍了。
  • 980克,這名超低重寶寶,一出生就「見證」醫院搬家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將我最寶貴的小公主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千言萬語難以言表……」這是一名出生只有980克的超低體重寶寶的父母給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送去的感謝,在醫務人員精心治療及呵護下,孩子順利出院。與其他嬰兒不同的是,這個寶寶一出生就經歷了醫院搬家,他的出生地也從原來的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變成了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南院區。
  • 「巴掌公主」闖關記
    在媽媽肚子裡僅待了25周5天的「巴掌公主」康康,用5個多月的時間,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出生時,她的體重只有400克;身長僅一個成人巴掌大小;四肢和成人手指粗細一般,全身皮膚薄如膠凍(詳見本報11月10日A08版)。
  • 胎齡25周即出生 廣州這個超早產寶寶平安度過疫期健康出院
    在媽媽肚子裡只待了25周多,體重還不到一斤半,這樣「迷你」的寶寶能健康長大嗎?在廣州,超早產寶寶小榆兒在醫院住了近5個月,其間經歷了二次入院,仍是平安度過了疫情緊張時期,長到了9斤多,也沒有明顯發育障礙,近日順利回到了媽媽身邊。
  • 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合適?科學家:這個「體重」最理想!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寶寶在出生以後,醫院的護士們會為寶寶進行清理和檢查,隨後會在稱完體重後,將「幾斤幾兩」告知給父母。那麼,你知道寶寶的「幾斤幾兩」中,其實蘊藏著許多父母不知道的信息嗎?她正好第二天要去趟醫院,順便問了一下護士孩子的體重有什麼其他信息嗎?這下子,護士才向她揭開了醫院報體重的謎團。原來醫院向父母報體重,是為了要確保孩子的體重有沒有在正常範圍內,健康的寶寶,剛出生時的體重應該保持在2500克-4000克之中。
  • 南京600克mini寶寶手指只有棉籤粗 護理3個月後存活
    然而,26周就出生、體重只有600克的mini只有巴掌那麼大,所有早產兒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他幾乎都有。這個提早報到的小生命能熬得住嗎?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經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醫護人員一次次的搶救和三個月的悉心照顧,mini奇蹟般地存活了,並於2月8日出院。mini刷新了該院兒科搶救存活的最低體重兒紀錄。
  • 新生兒出生多重最合適?5斤、6斤、8斤差距在哪裡?別不在意
    上個星期看到她朋友圈裡發了狀態說生了個8.6斤的胖兒子,我趕忙打電話過去恭喜她,後來才了解到,閨蜜本來計劃順產的結果計劃被打亂了,寶寶太大她生不出來,由順轉剖經歷了兩種分娩模式,真的就如去鬼門關轉了一圈。好在母子倆都沒事,只要孩子能平安出生就好了。說到這裡定會有一些老人會覺得8.6斤這個體重是多麼的好,甚至還會到處去炫耀,我媳婦(女兒)生了8.6斤的胖娃。
  • 26周超早產兒僅重800克!「小八百」闖關3個月,體重終於長到4斤
    他只在媽媽肚子裡「待」了26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時便「急不可耐」地來到這個世界。剛出生時,他體重只有800克,僅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被醫護人員愛憐地叫做「小八百」。如今,經過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醫護人員89天的悉心呵護,「小八百」闖過一道道難關,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
  • 那個出生僅400克的「巴掌公主」,如今咋樣了?網友:真是奇蹟
    而一般在孕28周~37周這個時間段出生的寶寶被稱為早產兒,他們的體重基本在5斤以下,頭圍不到33釐米。 早產的孩子生存下來往往會相對困難,隨時可能面臨呼吸困難、無法餵養的問題,甚至可能出現智力損傷。
  • 新生寶寶回家體重變輕,寶媽懷疑抱錯娃,醫生:體重變輕這很正常
    新生寶寶回家體重變輕,寶媽懷疑抱錯娃前段時間,有一家人喜添新丁,原本是高高興興帶著剛出生的寶寶出院回家,可剛進家門沒多久,這家人就急忙趕回醫院,對著醫生護士直嚷抱錯了娃。原來,這家人帶著寶寶回家後,先給寶寶稱體重,他們發現寶寶現在的體重和剛出生時的體重有不同,於是就擔心醫院給抱錯了娃。尤其是這幾天「錯換人生28年」的事件,讓這家人更是擔憂,生怕出現什麼問題。
  • 醫護團隊入戶隨訪已出院的水晶寶寶
    圖中孩子為安安。林小清 攝 溫商網訊(記者 董吉妮)11月是「水晶寶寶」早產兒集中救助月,昨天,「水晶寶寶」醫護團隊開展家庭隨訪活動,為已出院的早產兒免費體檢並進行健康諮詢。昨天中午,溫州醫科大學附二院新生兒科陳尚勤主任率新生兒科室醫生、護士,來到甌海區龍霞路早產兒安安(化名)家中,已經一周歲五個月的安安見到眾人來到家裡開心地手舞足蹈。「一早就告訴他,今天會有醫生叔叔和阿姨來家裡玩。」安安奶奶高興地告訴記者,當時多虧了醫護的悉心照顧,安安恢復得不錯,現在安安對醫生和護士也莫名地有好感,打針吃飯都不怕。
  • 「闖關」3個多月,福州「迷你寶寶」出院了
    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院3個多月,從860克長到2830克的女嬰可可(化名),上月底終於出院了。4個月前,在媽媽肚子裡僅待了27周左右,可可就「面世」了。當時她全身皮膚青紫,無自主呼吸,小腿只有護士手指般粗細。
  • 早產雙胞胎僅有巴掌大 爸爸:我們不想放棄
    南都訊 記者肖佩佩 妻子意外早產,一對雙胞胎兒子降臨,東莞的周振波來不及喜悅已經開始發愁,「兩個寶寶比預產期早了3個月,出生時跟成人巴掌般大,就像一條魚,直接送去搶救了。」如今兩個寶寶的治療還需要近20萬,「這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就是天文數字,我們實在無力支付了,但是,我們不想放棄。」  「他們是兩條生命,不是小雞小鴨」  昨日,南都記者在東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看到,周振波的雙胞胎兒子大寶小寶安靜地躺在保溫箱裡,仍需要依靠呼吸機幫助呼吸。
  • 新生兒滿月長多少斤算正常?三個標準來說明,體重會影響成年健康
    很多孩子出生時體重都比較輕,很可能因為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星期,由於營養攝入不足,水分不足或者排出胎便的原因,體重可能下降3%到9%,大約在三到四天時達到最低點,隨後會慢慢地有些回升的趨勢。不管是體重過重,還是過輕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各位父母對於寶寶的體重以及寶寶滿月時期所增長的體重是需要特別的重視。
  • 寶寶體重怎麼輕了?一歲前寶寶體重標準表,你家孩子有沒有落下
    對於寶寶的體重,有的家長其實並不會太在意,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正常體重大概是五到八斤,這個體重是比較適合的。 孩子在一歲前變化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寶寶的身體,這些家長都會看到顯而易見的變化。 01寶寶的體重怎麼越來越輕了? 小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有七斤重,但當小劉帶孩子回到家之後,發現孩子竟然輕了點,穿上小衣服還不到七斤,這讓小劉感到非常著急。
  •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寶寶出生先喝奶還先喝水,父母早知道
    但醫院又不讓帶奶粉喂,這讓吳姐心裡打繞繞,剛出生的寶寶前三天不吃真的沒有事情嗎? 雖然老人信誓旦旦的說沒有事,但吳姐還是不放心,於是就給孩子餵了點水,等後來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發現,由於吳姐並沒有給新生兒開奶,導致了新生兒的黃疸情況嚴重,還沒等孩子出院,就住到了兒科病房,這讓吳姐十分揪心。
  • 寶寶出生時「幾斤幾兩」,暗示了智商的高低?真相竟是這樣
    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醫生除了報性別,還會大聲地報一下寶寶「幾斤幾兩」。不要小看這一步,其中大有學問。有些媽媽甚至是先知道孩子的體重才知道孩子的性別,為什麼孩子的體重這麼重要呢?有些人說,孩子的體重越重代表孩子越聰明?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新生兒出生時為啥要稱「幾斤幾兩」?關乎智商?真相家長要知道
    新生兒出生後的必經過程: 首先剪斷臍帶,清除嬰兒口腔內殘留的羊水,之後稱體重、按腳印。剪斷臍帶是為了分割嬰兒與胎盤的連接,清除口腔內的羊水是讓嬰兒不被羊水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按腳印是因為新生兒的手還太小,又是蜷縮的狀態,只能用腳印,那稱體重是為了什麼呢?
  • 「最卑微寶寶」火了,小夫妻出院把新生兒忘醫院,護士:命運多舛
    在醫院生了孩子之後,夫妻倆辦理了出院手續,就收拾行李回了家。之後護士收拾病房床鋪的時候,這才發現病床的被子裡赫然躺著一個寶寶!護士查清了是這對小夫妻的孩子,急急忙忙打電話給孩子爸爸,這時候夫妻倆才回過神來。這件事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新生兒被小夫妻忘在了醫院裡,被評為"最卑微寶寶",這件事火了之後,護士都感慨:爸媽這麼粗心,這孩子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