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卑微寶寶」火了,小夫妻出院把新生兒忘醫院,護士:命運多舛

2021-01-20 梅媽育兒心經

文字/梅媽

編輯/梅媽

都說孩子是爸媽的心頭肉,是捧在手心的寶貝,可是偏有一些心特別寬的父母,特別馬虎大意,居然能把孩子忘記在醫院裡,真讓人擔心。

這對來自四川的小夫妻在醫院鬧出了大笑話,自從懷孕以來,夫妻倆每次都按時去醫院做孕檢,老老實實聽醫生的安排,對孩子也是挺關心的,直到他們迎來了預產期。

在醫院生了孩子之後,夫妻倆辦理了出院手續,就收拾行李回了家。之後護士收拾病房床鋪的時候,這才發現病床的被子裡赫然躺著一個寶寶!

護士查清了是這對小夫妻的孩子,急急忙忙打電話給孩子爸爸,這時候夫妻倆才回過神來。

這件事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新生兒被小夫妻忘在了醫院裡,被評為"最卑微寶寶",這件事火了之後,護士都感慨:爸媽這麼粗心,這孩子命途多舛。

有意思的是,根據夫妻倆的解釋,他們長時間都是夫妻兩人生活,沒有適應突然多出來的一個新的家庭成員,再加上孩子小小的,一不留神就忘記了。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粗心的父母會有這種狀況,孩子都會走路了,孩子爸媽有時候還會把孩子忘記在商場裡或者飯館裡,讓人無可奈何,這就是父母還沒適應家長身份導致的。

孩子出生後父母要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多注意新生兒的狀況。

孩子出生後,父母還要注意這些。

1.保暖問題

新生兒離開溫暖的羊水之後,對於外界環境是比較敏感的,而且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對風和溫度敏感,所以父母要多注意保暖的問題,不要讓寶寶受風生病。

冬季生娃要避免寶寶被冷風吹到,但也不要讓寶寶捂得太嚴實,避免出汗。夏季空調溫度不要太低,別讓孩子吹到太冷的風。

2.幫寶寶練習吮吸

有的寶寶出生之後不會吮吸,不能自發地吃到母乳,但是能使用奶瓶,有的寶寶則是母乳和奶瓶都不會用。

這時候就需要爸媽趕緊諮詢醫生護士,尋求幫助,幫寶寶練習吮吸,讓寶寶趕快吃到奶。新生兒剛剛降生後需要趕緊餵食,進行一次排洩,所以父母不要小看第一次吮吸和吃奶的問題。

在成為父母之前,夫妻倆要多做心理準備,家裡多了一個寶寶,平時衣食住行都要考慮到孩子,不要忘記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

除了心理準備之外,夫妻倆還要考慮這些問題。

1.孕媽身體狀況

孕媽分娩結束之後還未出產房時,家人要陪伴產婦、觀察產婦的狀況,詢問有無不適感。產婦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都要及時說出來,能讓產後大出血或者其他意外狀況早早被發現。

坐月子期間孕媽身體也是很疲憊的,需要丈夫和家人幫忙照顧寶寶,讓產婦多多休息不要勞累,月子期間多做身體修復的運動,注意多補充營養。

2.家庭經濟條件

家庭迎來了新成員,自然要好好規劃一下經濟開支,不要因為有了寶寶之後太過高興,在母嬰用品上太鋪張浪費,應選擇性價比合理的商品。

養育孩子要花費的金錢非常多,伴隨著孩子長大,以後上學更是要花很多錢,所以家庭經濟條件一定要考慮到,最好提早做出生活消費規劃,不要讓金錢問題引發家庭爭端。

養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年輕的小夫妻還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就被父母催著趕緊生娃,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了迷茫。年輕的夫妻們要懂得規劃生活,多替自己和孩子未來的生活做打算。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出生體重500克 省內新生兒中最輕 「巴掌寶寶」闖過三關平安出院
    在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巴掌寶寶」晴晴幾度面臨生死考驗。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倔強的小傢伙終於「渡劫」成功,長到了2680克,發育良好,昨日出院重回爸媽懷抱。據悉,這是我省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也是疫情期間全國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新生兒。24周!
  • 新生兒寶寶該如何護理?「網約護士」上門現場教學
    1月4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延續護理項目「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產婦及新生兒護理上線,成功完成武漢市公立醫院首單產婦及新生兒護理網約業務,為一對年輕夫妻的小寶寶提供了專業的護理服務。(護士上門為新生兒寶寶做護理,家屬在旁觀摩學習)95後寶爸小謝的兒子亮亮(化名)出生剛兩周,寶寶回家後沒過幾天,小謝夫妻倆的煩惱就來了。
  • 辦出院手續做聽力篩查 市婦保院新生兒科醫生充當臨時家長 「寶寶...
    「寶寶
  • 「粗心爸媽」火了,將新生兒忘在醫院直接回家,網友:爸媽是真愛
    對於產婦來說,最在意的大概就是家裡人對自己的態度了。 作為生孩子的"功臣",寶媽們表示一生完娃之後就沒有被優待的感覺了,家裡人似乎都是圍著孩子轉,感覺自己被拋棄了,而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倆個。所以說,那些產後被重視的寶媽, 就格外惹人羨慕。
  • 新生兒出生後為什麼護士都會給帶「腕帶」?護士:好處多著呢
    通常小傢伙出生後,護士們對新生兒進行一頓"猛操作",剪臍帶、洗胎脂等等,在短短十分鐘的時間內小傢伙被護士打扮得可愛了許多。當小寶寶嬌弱的身體被包裹成襁褓輕輕地放到寶媽身旁時,那一刻的幸福感會讓寶媽們感覺到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 新生兒打針哭得厲害怎麼辦?護士情急之下一塞手指寶寶馬上止哭
    最近就有護士在給新生兒打針的時候,通過給孩子吮吸手指來緩解孩子的哭鬧,效果還非常不錯。那麼到底讓孩子吮吸手指會有什麼作用呢?1.轉移注意力新生兒對於世界的感知大部分還來自於嘴巴,也可以說嘴巴其實是新生兒最敏感的地方,對吸允總是保持著特別強烈的欲望。給孩子打針的時候,寶寶很容易就會產生劇烈的反應,心理焦慮,變得非常暴躁,竭斯底裡的哭鬧。
  • 醫護團隊入戶隨訪已出院的水晶寶寶
    林小清 攝 溫商網訊(記者 董吉妮)11月是「水晶寶寶」早產兒集中救助月,昨天,「水晶寶寶」醫護團隊開展家庭隨訪活動,為已出院的早產兒免費體檢並進行健康諮詢。昨天中午,溫州醫科大學附二院新生兒科陳尚勤主任率新生兒科室醫生、護士,來到甌海區龍霞路早產兒安安(化名)家中,已經一周歲五個月的安安見到眾人來到家裡開心地手舞足蹈。
  • 980克,這名超低重寶寶,一出生就「見證」醫院搬家
    「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將我最寶貴的小公主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千言萬語難以言表……」這是一名出生只有980克的超低體重寶寶的父母給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送去的感謝,在醫務人員精心治療及呵護下,孩子順利出院。與其他嬰兒不同的是,這個寶寶一出生就經歷了醫院搬家,他的出生地也從原來的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變成了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南院區。
  • 南昌:新生兒體重才530克!住院141天,終於出院了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一位出生時僅有530克的早產兒,達到了出院標準正式出院。孩子的母親陳女士說,小傢伙是她在妊娠6個月的時候生下來的,僅有530克。因為有了醫生的努力和堅持,對寶寶精心照料,寶寶才得以健康出院。對此,陳女士非常感謝醫生。
  • 產後出院,獨獨把孩子留在了醫院
    產後出院,獨獨把孩子留在了醫院?】最近四川宜賓一對夫妻的操作真的是笑哭眾人。丈夫接產後出院的妻子,辦完出院手續之後把東西收拾好,剛準備走的時候突然接到了護士的電話,護士問這位丈夫說「您的寶寶不要了?」後來兩人才後知後覺,原來是太高興把孩子還忘在醫院了。後來事後採訪這位丈夫,他也不好意思的說「每次孕檢就我們兩個人進進出出習慣了,突然多了這麼一個小傢伙,一時間還沒習慣」。
  • 新生兒隔離病房:武漢的「毛毛」們
    這裡,是武漢最特殊的隔離病房。 新生的喜悅與病毒的陰霾交織。年紀最小的,一出生就送了過來;最大的,也不過才兩個多月。
  • 生完寶寶住院的那幾天,你是什麼感受?過來人:一輩子難忘
    生完寶寶住院的那幾天,你是什麼感受?感覺一輩子難忘的過來人,恐怕不是個例。其中能給人最深印象的,恐怕逃不開以下幾方面:房間的溫度和氣味時至今日,回憶當年生娃後在醫院裡的場景,一股悶熱就會撲面而來。護士多次過來提醒,說房間裡溫度太高,可以適當開點窗透透氣。但沒有家屬理會,有的家屬怕窗口透冷氣,乾脆把窗簾都給拉上了。於是,房間裡寶寶的尿味、奶水味、再加上產後出的層層的汗,各種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想忘也忘不了。這裡要提醒準媽媽們,生完娃後在醫院裡,窗簾一定不能整天拉著。
  • 泰順籍「水晶寶寶」出院了!感謝愛心人士
    每年的六月份都是「水晶寶寶」公益救助行動的集中救助月。今年6月6日開始,本報陸續對住在附二院新生兒ICU的一批重症早產兒進行集中報導,半個多月來,該救助項目總共收到了救助款25.2萬元,截止昨天有11位「水晶寶寶」得到救治,其中兩位已康復出院。
  • 「闖關」3個多月,福州「迷你寶寶」出院了
    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院3個多月,從860克長到2830克的女嬰可可(化名),上月底終於出院了。4個月前,在媽媽肚子裡僅待了27周左右,可可就「面世」了。當時她全身皮膚青紫,無自主呼吸,小腿只有護士手指般粗細。
  • 這個媽媽在她的早產寶寶身上放了一個手套,護士忍不住跑去找她
    為了確保母親和寶寶的性命,傑克森女士必須儘速進行剖腹產。母親和胎兒在手術後平安存活了。但提早12周的早產,讓寶寶查卡裡嬌小又衰弱,出生時不到1125克,待在加護病房裡超過115天。傑克森太太多希望自己每分每秒都在孩子身邊,但她卻無法在醫院陪著寶寶過夜。每一次的道別都讓她不舍和心疼。一想到她脆弱的寶寶必須獨自在加護病房奮鬥,渡過漫漫長夜,就讓她感到自責和悲傷。
  • 新生兒被護士抱出產房,「第一抱」給爸爸還是奶奶,其實是他
    朋友然然前幾天去醫院準備生孩子,由於孕期身體各方面檢查都不錯,就商量只需要老公和媽媽兩個人陪著就行。可是遠在上海的大哥,不放心專門回來陪自己。於是三個人一同陪著朋友去醫院待產,終於等孩子順利生下來了,沒成想老公和媽媽兩個人又被醫生給叫走了,等護士把孩子抱出來叫家屬的時候,門口就只有她哥一個人。
  • 中山一院護士為新生兒DIY專屬口罩,附視頻教程,快快學起來!
    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病房,每一個新生的寶寶都戴上了特別定製的專屬口罩,這些特別的口罩小巧別致,具有緻密性高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過濾病菌的作用,寶寶們帶著這些口罩安然地進入了夢鄉。「早產兒是全社會最弱小、抵抗力最低的人群,但他們卻無法佩戴常規口罩。」中山一院新生兒科謝巧慶護長說道。如何才能保護他們免受疫情影響呢?新生兒科護士們從護理專業知識出發,集思廣益,設計了一款特別定製的專屬口罩,給寶寶們安全又貼心的防護。
  • 同仁醫院新生兒病房正式啟用!
    同仁醫院新生兒病房正式啟用!以前,在同仁醫院出生的新生兒,如果出現病情,會在第一時間轉院到兒科專科醫院進行救治。對身體較弱的新生兒而言,轉運過程中不僅存在各類風險,也會給遠離寶寶的新媽媽增添極大的心理負擔。
  •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寶寶出生先喝奶還先喝水,父母早知道
    但醫院又不讓帶奶粉喂,這讓吳姐心裡打繞繞,剛出生的寶寶前三天不吃真的沒有事情嗎? 雖然老人信誓旦旦的說沒有事,但吳姐還是不放心,於是就給孩子餵了點水,等後來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發現,由於吳姐並沒有給新生兒開奶,導致了新生兒的黃疸情況嚴重,還沒等孩子出院,就住到了兒科病房,這讓吳姐十分揪心。
  • 「最憨厚爸爸」火了,扛著「桃樹」接娃出院,媽媽:怎麼抱娃
    但是周圍的人看著可真是樂開了花,還有人笑著打趣道:「這位爸爸可真是心善啊,給整個產科當天出院的寶寶都闢了邪呢!」現在隨著大家對於孕媽媽還有新生兒護理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重視起關於產婦新生兒出院的一些相關問題。那麼新生兒出院的時候,到底有什麼要講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