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叔硬碟裡的抗日神劇

2020-12-14 懂球帝官方

2013年的3月,在春姑娘到來之時,電視卻滿屏都是日本兵大叫「花姑娘」的場景。《人民日報》看不過去了,發了篇評論《「抗日神劇」罔顧公共理性》。開頭就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背著弓箭的女俠被一群日軍做了不可言說的行為後,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脈,騰空躍起,連發數箭,把幾十名日軍全部射死。

文章批評抗日電視劇卸下了宣傳教育的「包袱」,變為純粹的娛樂品,就像當年義和團運動宣傳的「神功護體」一樣,是落後與愚昧的體現。

這篇文章被日本媒體翻譯過去,傳到了網站上,引起極大轟動。很多日本瓜眾對神劇產生了濃厚興趣,紛紛找來看。對那些「神奇」的地方,他們吐槽一番,哈哈一樂,並感嘆:「中國人真是生活在魔幻之中啊!」

其中,有個大叔叫巖田宇伯,是個居住在名古屋的IT男。有一次他到上海出差,因為語言不通,在街頭遭遇了多次詐騙。他下決心苦學中文,便看起了抗日劇,沒想到被吸引進去,一發而不可收拾,接連看了幾十部。

不愧是日本人,做事有匠人精神,巖田宇伯把自己看劇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一一列舉出劇中各種奇葩的場景。

這本書名叫《中國抗日劇讀本:意想不到的反日•愛國喜劇》,2018年4月10日出版,如今就擺在我的面前。

我一邊翻一邊想笑,卻又笑不出來。

1

巖田宇伯的書裡列舉了21部神劇,排名第一的是《抗日奇俠》,也就是鼎鼎有名的「手撕鬼子」的生產廠家。他稱之為,「有史以來抗日劇和武俠結合的超大型娛樂作品。」

他說:

太誇張了吧!徒手撕裂日本兵,完全可以稱為抗日電視劇的金字塔塔尖一樣輝煌的作品。

抗日劇的發力是從2005年開始的。在這之前,從1949年到2004年的55年中,抗日電視劇加起來才150多部,平均每年3部左右。而2005這一年就出現了20多部。

2005年之所以成為關鍵節點,與中日兩國關係的變化有關。這一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偏偏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一下子把大家的仇日情緒激到了最高點。

沒法跨海去滅日本,那就在電視上打鬼子消消氣吧。於是,一大批抗日劇就出現了。就連兒童片也拍起了抗日故事,比如在《小小的紅旗手》中,演員大都是6歲左右的孩子,拍攝時還不懂劇情,導演就反覆告訴他們:「鬼子壞,我們要打死鬼子!」

瓜眾們很捧場。到了2016年,中國18個地方電視臺,每個臺收視率排名前5的劇加起來共90部,其中抗戰劇有55部,比例達61%。

電影也是如此,在2016年中央六臺的收視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潘長江主演的抗日神片《舉起手來》。這部片拍攝於2003年,足足放了13年依然長映不衰,可謂是神片界的殿堂之作。

抗日神劇之所以這麼紅火,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有「抗日」兩個字。這兩個字就像是一劑神藥,能夠迅速讓瓜眾的精神亢奮起來,熱血沸騰,包治百病。

說白了,抗日神劇,就是電視劇裡的鴻茅藥酒。

2

根據巖田宇伯的看劇經驗,抗日神劇裡一定會有一個穿著很色情的女人,尤其要強調她的胸部很大。

比如在《青春烈火》中,莫小棋扮演的女人「明顯是情色擔當,因為總是能看到她胸前的乳溝。」

抗日其實是個面子,是為了過審。而神劇是裡子,是為了吸引眼球,刺激收視率。

或多或少地,抗日劇都會植入兩個最受瓜眾們歡迎的東西: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色情。製片方打著抗日的旗號拍片,做的其實是低俗生意,觀眾打著抗日的旗號看片,滿足的是娛樂需求,刺激需求,甚至科幻需求。

就連巖田宇伯都覺得不對勁。

他點評《決戰燕子門》,「這個演員雖然是強姦,但表情也太誇張了吧!這個樣子,特別像中國藝術家嶽敏君的作品。」

他點評《終極對決》:「口含鐵球,用腹部的高壓將其射出,變成巨大的炸彈。這是完全無視人體生理學啊。」

劇火了,觀眾宣洩了情緒,影視公司賺了錢,電視臺保證了收視率,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一部熱門的抗戰劇,利潤率能達到200%以上。比如《永不磨滅的番號》投資才兩千多萬元,利潤率是300%。

何況,還有不少抗日劇是來自宣傳部門的「命題作文」,以配合重大紀念節日的文化活動。對於這樣的項目,政府一般會有出資,從500萬到1000萬不等。拿到這種項目的公司,自然是穩賺不賠。

火了抗戰劇,也就富了抗日根據地——橫店影視城。2017年,橫店所在的東陽市的GDP為553.9億元,其中影視業的收入是228.1億元,再加上由此帶來的旅遊收入192.7億元,基本佔了三分之二。

賺錢是很忙的,2012年,有48個劇組在橫店「抗日」,使用群眾演員30多萬人,一人最多一天要死 8 次。算下來,橫店一年「消滅鬼子」接近 10 億人,相當於7個日本的人口。

因為要拍的戲太多,演員就有些缺,一個人每天要頻繁地變幻角色。有一天,一個演員看自己演的一部抗戰劇,鏡頭中,穿著八路軍服的他,炸死了對面穿著日本軍服的他。

3

抗日劇還提高了日本的就業率。

2000年,一個名叫冢越博隆的日本人,在親戚的介紹下來到了中國。愛好演戲的他去了北影和中戲進修,想當個演員,但是一直沒什麼機會。他每天無所事事,琢磨著吃拉麵和吃盒飯,到底哪個更容易飽。

支撐不下去了,2005年,他只好回到日本。但是不多久,他接到一個中國導演的電話,告訴他:回來吧,抗戰勝利60周年到了,有很多戲要拍。

於是,冢越博隆回來了。很多瓜眾可能記不住他的名字,但一定眼熟他的面貌。他在電視劇中的軍銜在不斷提高,從《鬥牛》中的士兵澀谷 ,到《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中尉小倉,最後做了《少帥》裡的將軍石原莞爾。

並且,日本演員的工作門檻很低,不需要多麼紮實的演技,只要表現出一個特點就行了——兇。

有一次,冢越博隆拍一場雪中行軍的戲,導演讓他在村口看到一個女人後,迅速跳下馬,跑過去強姦她。

冢越博隆認為這麼冷的天,不會有人想幹這種事。導演告訴他:「你不懂,那個時候日本人就這樣。」

為了像一個日本鬼子,博隆只好硬著頭皮演下去。剛脫下褲子,屁股就凍僵了。

另一個日本演員三浦研一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2005年,他被邀請出演《我的母親趙一曼》中處死趙一曼的憲兵隊長。他很珍惜這個機會,提前在家準備了兩周,想要把憲兵隊長處刑前的內心掙扎演繹出來,面部表情隨著行刑過程不斷變化。

到了拍攝時,導演一看很生氣,告訴他:「不要這麼多戲,上去把電閘拉下來就可以了。你這樣演不像日本人」。

三浦老師想要當個戲精的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巖田宇伯在書中,專門採訪了三浦老師,問他拍抗日劇的感受。三浦回答說:

我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的時候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演了這些抗日劇,回到日本不會被打吧?」

而我回到日本,我的朋友們經常擔心地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你演了這些抗日劇,中國人不會欺負你嗎?」

4

《中國抗日劇讀本》這本書最震撼我的地方,就是作者巖田宇伯的認真態度。

他看的是720P的視頻,一集差不多500MB,以至於電腦的容量都不太夠,不得不看了刪,刪了下。一部作品的下載時間大概4-5個小時,為了找資料、截圖,他得反覆看這些劇,花費了巨額的時間和精力。

他在每部劇的介紹中,都詳細地畫出了人物關係圖,把劇情搞得清清楚楚。然後就是吐槽。

比如,在《抗日奇俠》中,日本的秘密武器毒氣彈,製作得「像小學生的暑期手工作業一樣。」

比如,日軍的空手道專家,腰上系的居然是白帶,而白帶表示剛開始學習。

比如,劇中文件上所寫的日語也非常糟糕,連巖田宇伯這樣的日本人都無法看懂其中的含義。

經過長期與政策打交道,導演們已經掌握了拍抗戰劇的幾大禁忌——日軍的人性、中國的國民性、具體的戰鬥情況。只要有這些內容,就會被認為色調灰暗,好則刪減,壞則禁播。其餘的,並不重要。

橫店集團的總裁助理說,他每投拍一部電視劇,都會找相關行業部門的領導諮詢政策。根據多年的經驗,他得出一個結論:拍抗日劇最安全。

但是這種「安全」有一個前提:不能讓日本人安全。也就是說,「只要殺日本人,怎麼殺都行,男人女人都可以殺」。原因是:「他殺了我們那麼多人,這麼慘無人道,所以要把他殺回去。」

《異鎮》這部電視劇就是如此,巖田宇伯評價說:

村民都擁有誇張高超的殺人本領,日本兵即使跪地投降也不被接受,一定要全部殺死。很恐怖,像食人族一樣。

巖田宇伯還發現:除了醜化日本人外,抗日神劇也醜化自己人。比如在《覺醒者》中,兩個警察的吃相就很難看。

巖田感嘆道:

這種吃法也太髒了吧!完全是中國式的吃法。為了提倡更好的禮節和清潔,電視不是不應該放出這樣的畫面嗎?實際上,這些年來,中國無論是在街上還是在室內吃飯的禮節和清潔度都是有進步的。

5

說實話,我看完巖田宇伯的這本書後,對日本人多了一分敬佩,同時還有一分羞愧。

抗日神劇竟然被人投入大量精力這麼細緻地研究,考證其中的荒謬不經之處。偏偏這個人還是個日本人。

儘管他通情達理地說:「……哪個國家都會有這種為了符合製作方要求,而很奇怪的電視劇。……本來很有趣,但卻變得很無趣。這種電視劇在日本也並不是不存在的。」

儘管抗日劇裡中日不共戴天,但是兩國之間的來往還是很頻繁的。因為看劇,巖田的中文越來越好。每年他都會來中國窮遊,想要借抗日劇的契機了解中國的魅力。

在這本書裡,他還特意製作了一章「抗日劇中的中文講座」: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最終都會回到原點。中國的抗日劇,就像人的生理期,以重大的紀念節日為節點,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高漲一次,也這樣循環往復。其餘的,就是庸常的日子。

2012年,保釣運動正熱潮時,有一名橫漂導演想拍攝一部微電影,名叫《釣魚島之舉起手來》。

因為資金有限,一開始決定不管飯,但是找的演員一聽說沒有飯,就都拒絕了。最後沒轍,只能管飯才有人願意來。

至今,這位導演還想不通:「這是愛國行為,怎麼能計較吃不吃得飽呢?」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抗日神劇在日本火了!
    今日微博網友@大破說了算 發出一組照片,顯示日本出版了一本中國抗日神劇大全,收集羅列了21部抗日神劇,總計678集。書中梳理了這些神劇中的主要劇情、人物關係,以及對各種神劇畫面的評論吐槽,並隨書附贈了抗日中文教學,教日本人如何說一口抗日中文等等!圖片:網友「大破說了算」上傳的這本書的封面。
  • 我買了一本日本人寫的《抗日神劇大百科》,書裡可不光是搞笑吐槽
    除了基礎的電視劇分析之外,作者工作做得很全,包括許多科普、採訪內容,一應俱全,都穿插在書中的專欄裡,包括但不限於:抗日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組織科普;兩位日本演員(沙人、三浦研一)的採訪;抗日大學的科普;通過劇中常見漢字學習中文;抗日劇群眾演員與配音生態科普;對中國電視劇OP中全是劇透的深切吐槽。
  • 尊重歷史:看日本如何評價中國的抗日神劇
    說起這些抗日「名場面」,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些應該充斥於古代江湖的神功奇技終於在近幾年的抗日劇中霸佔了電視熒幕,九陰白骨抓,妙手空空,唐門暗器,各種違反力學的輕功等等。當然,這些牛頓看了都要咋舌的場面鏡頭,確實有侮辱觀眾智商的意思在裡面,無外乎這些神劇一出,到處都是一片罵聲,甚至還有一句針對這些抗日神劇的神評論:「日本人花了6年時間來到中國,又花了8年時間逃回日本」。
  • 日本也出了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什麼樣?老兵:比抗日神劇好看
    日本也出了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什麼樣?老兵:比抗日神劇好看抗日神劇,這麼多年來從沒有讓我們失望過,只要能上映,不管拍成什麼樣都會有人看,就算不是精品,也能通過一些當紅流量明星吸引大眾觀看。就好比我們看過的《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當然,這兩部還是比較優質、備受好評的抗日神劇。不過,大家不要以為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有抗日劇,其實日本也拍過一些有關抗日題材的紀錄片和電視劇,雖然不多,但卻顯得彌足珍貴!那麼很多人就會想,日本人拍的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 抗日神劇被日本一家族告上法庭,獲得大勝,從此抗日劇不出現此姓
    孩子,我們並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裡,我們身上也扛著歷史。而且作為一個小國的日本也竟然爬到中國的頭上,這讓中國人忍受不了。於是在當今的中國電影圈裡面,經常拍出各種各樣的抗日神劇,希望能夠以這樣的抗日劇表現出對日本人的不滿,然而卻有一部抗日劇被日本告上了法庭,並且還勝訴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最厲害的抗日神劇
    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各種類型的電視劇湧入人們的眼帘,青春劇,偶像劇,古裝劇,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類型,有一種劇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就是近些年新興的神劇。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什麼手撕鬼子,打不完的子彈等等,相信現在大家一打開電視看到神劇就會立即換臺吧。
  • 日本人給中國抗日神劇編了本書,正滿世界傳播!
    我們自己都不忍直視、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現在被日本人發現了,然後他們把所有奇葩的劇情編成了一本書,正在滿世界傳播。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日本出版了一本中國抗日神劇大全,收集羅列了21部抗日神劇,總計678集。
  • 日本也拍「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和神劇有很大不同
    導語:抗戰題材現在已成為影視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總有許多人以抗日劇的名義,拍出各種烏煙瘴氣的神劇。這一神劇不僅曲解了真實的抗日歷史,甚至把英烈們的故事寫成了卿卿我我的愛情偶像劇。這樣做對下一代的愛國教育極為不利,原本我國抗日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取得勝利,無數中國人拋頭顱灑熱血,獻身祖國,而日本人則在神劇中傻乎乎的的,會讓未成年人誤以為抗日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不可否認,我國的抗日劇也有許多經典代表作品,如我們熟悉的《亮劍》、《我的團長》等。事實上,除了我們國家喜歡拍攝抗日劇外。日本也曾有拍過類似的「抗日劇」。
  • 抗日神劇在日本竟然有「真愛粉」?!還專門寫了本百科全書!
    被國人瘋狂吐槽的「抗日神劇」居然日本人也看過,還認真研究,一本正經出了本書......電視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相對「無聊低俗的東西」,中國抗日神劇的爆發,其收視率「和日本過去的電視劇盛況一樣」,抗日神劇漸漸代替「日本如今已經滅絕的無聊動作電視劇」。
  • 日本人拍的抗日劇,對比國內巔峰神劇,網友:該學習!
    主題:日本人拍的抗日劇,對比國內巔峰神劇,網友:該學習!本文原創,歡迎轉載!雖然中國不像韓國那樣大力促進文化出口,但是國內的電影和電視產業因為人口眾多而蓬勃發展。為了讓人們記住歷史,國家總是鼓勵對抗日題材的影視劇進行改編。然而,這些導演和編劇,為了賺錢,改變情節的悲慘方式,這本來是一個艱苦和困難的鬥爭時期,在銀幕上,它成為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劇。事實上,為了迎合觀眾的需要,中國的抗日劇數不勝數,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日本也製作了抗日劇。
  • 日本市民創作《抗日神劇大百科》!網友:能夠看出他們的文化自信
    中國網際網路有三寶「鍵盤俠當道」,「五毛頂著小紅報」,以及「抗日神劇被笑料」。前兩者你們就自己去體會吧,拾部君今天要給大家詳細言說的就是最後一寶「抗日神劇被笑料」。為何要作出這樣的解讀?原因就是近日日本島國上方的一個大神出版了一本用於完整剖析中國抗日神劇的「百科大全書」---《抗日神劇大百科》!並於發售之後,立馬在網際網路上方掀起了一陣現象級的討論熱潮呢!!
  • 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劇?竟被歸入奧特曼、多啦A夢之類的科幻片
    因而,日本人是收看抗日神劇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由親朋好友提供、分享,一個是「翻牆」進入中文網絡。日本的一些電視臺有時也會轉播抗日神劇。那麼我們看看,日本人是如何評價抗日神劇的。最起碼得讓日軍的軍車變形成機器人武器,然後中國軍隊使用最強的功夫拳,將日本兵打得粉碎!顯然,這些評論裡有震驚、好奇、調侃、諷刺等。很多日本人對於抗日神劇中的一些戰爭畫面,例如手雷炸飛機、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單手掏心等,覺得匪夷所思。
  • 被禁播的抗日神劇,《抗日奇俠》並不過分,穿皮衣的燕雙鷹才可怕
    說起近年來的抗日神劇,真的讓觀眾有種應接不暇的感覺,這些神劇大多以幾位有特殊本領的人為渲染點,講述這些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雖然影片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以做到宣傳抗日思想,讓觀眾銘記歷史的作用。提到觀眾們最熟悉的抗日神劇,首當其衝的絕對是《抗日奇俠》這部電視劇,劇中講述了幾位武林高手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毅然決然的走到了一起,開始粉碎日本人的各種陰謀詭計,這在近年來的抗日劇中也是很俗套的劇情,雖然略顯俗套但是也能被觀眾們接受,但是劇中幾位武林高手的功夫,卻是超出了觀眾們的認知概念,徒手消滅敵人已經算不上驚奇了,最讓大家驚訝的莫過於劇中女俠的特殊功夫,
  • 日本也拍過「抗日神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何形象?說了你可能不信
    我們在面對日本的時候,不單單有被侵略的恥辱,還有死去數千萬同胞的仇恨。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國情,導致了我國在抗日劇方面的審核異常寬鬆,銀幕上充斥著各種抗日劇。但是可恨的是,一些無良的劇組,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的消費觀眾的愛國情懷以及抗日戰爭,導致了這些抗日劇基本全是抗日神劇。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抗日劇不僅僅是中國拍,其實日本也拍過「抗日神劇」,那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形象?
  • 《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是導演楊陽打來的,電話裡說:「抗戰勝利60周年到了,有很多戲要拍。」2009年到北京來拍戲的日本演員美濃輪泰史說,導演讓他臺詞隨便說,反正還要後期配音,喊一二三四也沒關係。[3] 越來越誇張的抗日神劇甚至火到了日本,日本人巖田宇伯寫了本《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這本書匯總了21部、678集抗日神劇,售價人民幣220元,賣得還挺好。巖田宇伯本人也是《抗日奇俠》的「粉絲」。
  • 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比起塑造出手撕鬼子、自行車飛火車頂、槍林彈雨中毫髮無損等充滿想像力的抗日英雄形象,國產抗日神劇幾乎將「日本軍人」塑造成了窮兇極惡、智商低下的刻板形象。
  • 日本人看了中國抗日神劇後,將導演告上法庭,最後還獲得了勝訴!
    日本人看了中國抗日神劇後,將導演告上法庭,最後還獲得了勝訴!抗日戰爭是一段讓國人都不願意去回憶的歷史,因為在這段歷史中,有著太多的悲壯,太多的無奈。日本對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慘無人道的侵略,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死在日本的屠刀下。
  • 5部曾被央視叫停的「抗日神劇」
    抗日劇是國內螢屏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題材,在看劇的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牢記那段殘酷的歷史,一些優秀的抗日劇,比如說《亮劍》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近幾年有一些抗日劇,其中的一些情節嚴重不合常理,已經到了令人發笑的雷人程度,比如從技能上說,飛簷走壁只是基礎武功,用繡花針當暗器殺鬼子,徒手撕鬼子,包子裡藏地雷,褲襠裡藏手雷,用棉被擋子彈等等。從服裝、道具上來說,演員經常身穿白襯衣皮夾克等一些新潮服裝,留著新潮的髮型,交通工具經常用一些近幾年才有的車。
  • 日本人居然出了一本研究抗日神劇的書,「像看90年代的AV」
    這兩年我國大量引進日本影視動漫作品,秉承著禮尚往來、知己知彼的美好願景,日本也熱烈關注起我大天朝的佳作。互相學習是好事,不過日本人似乎有點跑偏——他們為抗日神劇出了一本書。這本題為《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影視研究書籍,在雅虎shopping上以3760日元出售,約人民幣220元,也太貴了吧……但這完全不妨礙其大賣特賣。
  • 日本鳩山家族:將抗日劇告上法庭,勝訴後要求抗日劇禁止此姓
    抗日劇作為我國電視螢屏上的常青樹在近些年發展極為迅猛,如果我們用電視看劇,就會發現一些電視臺可以做到一部抗日劇接一部抗日劇的播放,甚至都不會重樣。曾經我們的先輩們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不能忘記,然而近些年屢屢出現的抗日神劇卻篡改著真實的歷史,將艱苦的抗戰過程改編的亂七八糟,令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