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明朝是無明君、名將和名士的三無朝代,他說得對嗎?

2020-12-22 騰訊網

高曉松曾在電視節目中調侃明朝是「三無」朝代,即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首先,高曉松認為明朝皇帝多奇葩,他們朱家人要麼像朱元璋那樣殘忍嗜殺,要麼就萬曆那樣懶政不上朝,要麼就天啟皇帝那樣不務正業。總之就是沒有出過什麼有作為的皇帝。

其次,明朝多是「以文制武」,老是文人出來打仗,比如洪承疇這樣的,所以無名將。最後呢,明朝沒有什麼大知識分子,沒有像唐宋八大家這樣的大文豪。

這樣的觀點大家看看就好,不必當真。

雖然其中有些東西確實有點道理,比如後期的「以文制武」,比如皇帝大部分政績平平,少有作為。但這些都只是部分,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首先比如明君這一塊,明太祖朱元璋怎麼都算是吧,雖然其有著諸多牽連甚廣的大案在身,但其歷史功績沒法抹殺。

首先其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平定天下,成功恢復了中華,帶領華夏復興。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

如果僅僅是因為其在朝堂上手段鐵血就否認其成就的話,那中國歷史上估計找不出多少明君。至少漢武帝不是、因為他有巫蠱之禍;唐太宗也不算,因為他有玄武門之變;宋太祖其實也不算,他欺負人家孤兒寡母。

還有明成祖朱棣,雖然是搶了侄子的皇位,但永樂一朝也算不錯,其功績也足以青史留名。例如五次親徵蒙古,收復安南,並設奴兒幹都司,置哈密衛、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等等。

此外、明仁宗、明孝宗、明宣宗這些皇帝其實都還挺不錯的,畢竟仁宣之治與弘治中興也不是全靠吹出來的,總不能一棒子打死。

事實上,所謂「明君」、「昏君」,都是封建社會史學話語體系的概念,與我們當代所謂的「好皇帝」、「壞皇帝」的標準已經不大一樣了。封建社會中的好皇帝要有「立功、立言、立行」等標準,要有那種獨斷乾綱、勤於政務的特點,但在當代史學標準下,無論皇帝本人如何,人們更注重他在社會實際運行中的作用,無為其實依然可以治世。

在明代,這一特點尤其突出,比如萬曆朝,雖然他20多年不上朝,在施政上亦有不少失誤,但萬曆時期的社會經濟總體情況都非常好,特別是晚明的江南經濟的高速發達,還曾被不少史學界譽為「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吸引了很多學者就此進行研究。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政績不突出,其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明朝諸如內閣制度這樣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其有效的為皇帝減輕了負擔。這套以內閣為決策中心的政治體系,使得明朝的皇帝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即使是二十多年不上朝,國家依然能穩定的運行。

這應該算是明朝皇帝懈怠政事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名將,徐達得算吧?朱元璋從南打到北,徐達當居首功。戚繼光也算吧,雖然打倭寇這種戰績由於民族原因被放大,但其戰法、兵書、以及包括之後駐守北方,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一系列戰法和武器改進研究,那都是軍事史上不可多得的財富,之間甚至會被一些軍事院校當作課堂典例來講,這不能算名將?說不過去吧?

即使是後期居功自傲,最早引火自焚的藍玉,單就從戰功來講,他也有著大戰捕魚兒海,大破蒙元,俘敵十萬,繳獲金銀無數的輝煌。也堪稱一代名將。

此外,還有常遇春,王弼,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馮勝等等,都可以稱得上名將啊。

名士那就更不用說了,就算看不起唐寅徐渭,但王陽明總繞不過去吧?那可是一代心學聖人。他所創的「心學」,是朱程理學後的又一個學術高峰,不僅對當時的名噪一時,而且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就我們熟知的曾國藩對王陽明都極其崇拜。

心學起源於北宋程顥,後南宋陸九淵將其發揚光大並與朱熹的理學有了分庭抗禮的實力。但此時的心學並沒有一個宗旨,也就是中心思想,直到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宗旨,後心學開始擁有了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而王陽明的王學可以說是當時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遠播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等地。而集立德、立言和立行於一身的聖人王陽明如果不是名士,誰還是呢?

還有方孝孺,那可是一代大師。估計許多人就只記得人家滅十族。

所以,對於明朝三無朝代這個說法我不是很贊成,雖然明朝沒那麼好,但也並不是毫無閃光點,一無是處。畢竟歷史擺在那兒,不能瞎說。如果高曉松說「明朝三無」指的無和親、無割地、無賠款,那我承認這個事實,如果說明朝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真的不敢苟同。

作為觀眾和讀者的我們,任何一位名人和大咖的言論我們都可以關注和評論,但必須要有自主判斷的能力,最好不要人云亦云,堅持自己的主觀意見,形成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三觀」,擁有獨立的「三觀」意識,才能創造具有個人鮮明特徵的別樣人生。

相關焦點

  • 高曉松: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曾經就在節目裡說過"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真的有他說的那麼差嗎?還是他自己明明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還是要這麼說呢?下面就來說一下高曉松其人其事和明朝的綜合情況。
  • 如何看待高曉松說:明朝是個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
    高曉松就是一個娛樂至上的說書人,他說的一切都是為了迎合當下的一些觀眾,以此來為自己謀取一些利益罷了。因此,高曉松說的明朝是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的三無朝代這等話,大家完全就不需要把它當真,只需當一個笑話即可。我們不說高曉松怎樣,我們以事實說法。首先,明朝無明君?
  • 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明朝三無」?
    高曉松說這句話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對於這句話產生的背景我不做深究,深究可能犯忌諱。我們就說說,明朝這個朝代,怎麼就是「三無朝代」了?首先,明君怎麼算每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有其過人之初,說開國君主是明君,那耍流氓,雖然說朱元璋立國後,對外北擊蒙古,對內平定西南,時隔一千多年,再次將雲貴納入版圖(這一壯舉盛唐都做不到,唐玄宗在南詔屢屢全軍盡沒),對內嚴明律法,輕徭薄賦,發展科舉,奠定了明朝的盛世,這樣的作為基本可以堪稱開國君主中的前列了!
  • 高曉松認為明朝無名君、無名將、無名士,果真如此嗎?
    高曉松是搞娛樂的。所以,對於他的觀點,我們也就娛樂待之罷了。關於明朝,他不是黑了一次兩次了,而是成系列、搞連載地黑,甚至得著機會就黑。之所以黑,是因為恨。而之所以恨,就是因為高曉松的一個自我認知和確認偏誤。高曉松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反正他肯定是相信了。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嗑藥不是理由,但他的醉心道法和帝王心術確實令大明國力日減,這是執政問題。萬曆不上朝,但不等於不理朝政。所謂萬曆「三大徵」敗光了家底,正說明萬曆還牢牢控制著兵權。而萬曆朝無大奸臣,無宦官之亂也說明他控制著朝局。所謂「明實亡於萬曆」那是能力問題。明武宗很胡鬧,又是弄「豹房」又是到民間強搶民女。
  • 明朝百萬大軍投降清軍,為何還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算和大家講一講明朝的事情,為何人們對明朝褒貶不一,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朝代?有人覺得明朝實際上很窩囊,但是為何它還能堅持幾百年,要是真的那麼不堪,我想大概是不太可能的。不和親就是說明朝堅決不與周圍國家進行和親,不會把自己國家的女人當作一種物品用來交易取得和平,要是與周圍國家不合適,也堅決不能和親,這一點明朝確實做到了。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明朝似乎也做到了,他們確實沒有像清朝和宋朝一樣動不動就割地賠款,要是有國家與自己產生衝突,明朝堅決不會妥協,這個品質是十分不錯的。
  • 為什麼說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很多人都喜歡明朝,小殷也不例外,之所以大家認為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無漢唐之和親,兩宋之歲幣,清朝之賣國條約1:漢唐作為中國最為強盛的兩大封建王朝,曾經通過和親來鞏固政治說到中國歷史上兩個輝煌盛世的朝代,莫過於漢唐。漢朝和唐朝不但對外戰爭頻繁取得勝利,而且生活,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十分的開放,和後面的清朝可謂是天壤之別。
  • 為什麼說明朝是中國最失敗的朝代
    結合中國歷史看有個朝代很有代表性第一個就是明朝,明朝的是衰敗是從根上開始的,就是說明朝從開國就註定要滅亡。2、官宦和勳貴的土地是不用上稅的,結果就是土地大規模兼併。3、還有就是朱重八老同志的戶籍制度,此制度絕對是明朝的絕戶制度的根源。很多人問過我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我的回答也很簡單,夢想和希望!解釋一下,乞丐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註定一輩子就是乞丐,他會幹什麼?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以前網絡上一直有高曉松稱「明朝是三無朝代」,最近有些人舊事重提,於是曉松老師發函詢問自己什麼時候說過?據曉松老師的說法,對方立馬刪文。我對高曉松老師不是很了解,我一個農村娃上哪去理解那些軍區大院長大的孩子,咱說的歷史充其量也就是草根歷史,讀書也瞎讀,更不會買書,結果就誤買了高曉松老師的《魚羊野史》。有一說一,高曉松的《魚羊野史》我沒看完,但是我還是要給差評,擺在我書架上,三年我都沒讀完的書,一律都是差評。
  • 明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推翻前朝的朝代,這個說法對不對?
    ,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北伐,大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是大敗元軍,俘虜了北元的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和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多人,還有官屬三千,軍士男女七萬餘口,只有天元帝和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逃走,不久也速迭兒弒君稱汗,太子天保奴也隨著父親天元帝而被殺,等於是北元徹底滅亡。
  • 羅永浩和高曉松的「恩怨」,是怎麼化解的?
    高曉松在音樂上進行的不是很順利,學業上更不用說了,在他大三的時候,他就做出了退學的決定了。與此同時,在吉林延吉市,有這樣一位少年和高曉松有著類似的退學經歷,此人正是羅永浩。做了許多事,都是見效一般,但他的臉上始終保持著自信的狀態。有人說羅永浩在加入新東方之前,一直在某非法演講組織工作著,「造夢」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沉浸在詩和遠方中的高曉松,從未意料到自己會與羅永浩有一次正面的交鋒。
  • 高曉松說的腕兒都有誰?
    高曉松在微博上舉了一個明星和腕兒的例子。 有一天當紅流量明星A找到他,希望高曉松推薦他上歐美音樂節和頒獎禮,他欣然答應。A覺得很感動,想要報答卻被拒絕了,不由地反問他,「那你為什麼幫我?」高曉松說,「我是江湖老腕兒,幫年輕人是分內之事,不需市恩賈義。」 「腕兒心裡愛江湖,江湖心裡也有他。」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隨後十幾年,高曉松驚魂不定。35歲生日前日,他孤身前往五臺山,借佛渡劫,決定做個了斷。11月的五臺山空空蕩蕩,正值封山,他遇到一個男孩,說能帶他上山。高曉松感覺蹊蹺,封山還有導遊?但他不想浪費口舌,還是隨男孩和司機上路尋佛了。
  • 為什麼說歷朝歷代中,名將最多的就是宋朝?
    兩宋立國三百年,外憂一直不斷,先是和契丹人打,接著和西夏人打,再和金人打,最後和蒙古人打,如果沒有名將,這三百年是怎麼挺過來的呢?而且,兩宋經歷過兩場開國、兩場滅國,稍微懂點歷史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大凡開國和亡國,都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北宋雖然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得來,但北宋開國功臣,並不比其他朝代少。
  • 論宋朝的名將到底多不多?
    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居然說宋朝的名將非常多,然後還說宋朝的國祚是最長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宋朝的名將到底多不多?凡事呢都是對比出來的,所以我們今天找一個朝代跟它對比一下吧!毛主席曾經在《沁園春.雪》中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拉在一起並列,所以我們今天就以唐朝和宋朝作為對比吧。宋太祖號稱「一條齊眉棍打遍480州」,武力相當不錯。但那又怎麼樣?他跟李世民比比呢?李世民虎牢關之戰一戰殺雙王,宋太祖能跟他比嗎?
  • 明朝為什麼能成為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與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主要體現在明朝具有強硬的外交。這種強硬的外交,集中體現在幾件事情上。 明朝的北伐行動,可以說是繼漢武帝攻打匈奴之後,中原國家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最沉重的打擊,其意義是非凡的。這是明朝最有骨氣的例證之一。 二是明朝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盛況。 藩屬體系一直是中原國家在處理和周邊少數民族關係的時候,一種比較普遍的體系。
  • 《西遊伏妖篇》裡的他幽默回應高曉松微博:您怎麼有我照片?
    近日,高曉松對他在綜藝節目中的言論進行回應,表示自己年輕時像吳亦凡,這個言論是為了辯論而說的,並且還配了一張他年輕時候的照片,並分享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小記憶」。高曉松說他年輕時長的像吳亦凡,這句話網友們就不買帳了,覺得高曉松老師是怎麼想的呢??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不是打臉嗎?!但是,他自己卻說,「我真的沒在開玩笑!年輕時超級像吳亦凡!」還自信地曬出來自己年輕時的照片。高曉松還說,上次同學聚會他拿出年輕時照片時全部的人都說了三個字!「吳亦凡」!
  • 六朝名士的不良嗜好,服食五石散
    六朝是指東吳、晉、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在這一歷史時期,出現了很多名士。他們的行為方式、語錄格言流傳極廣,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六朝名士普遍都有不良嗜好,他們喜歡服食一種叫五石散的藥物麻痺神經。五石散,又被稱為寒食散。
  • 易中天:明朝皇帝是朝代之中差勁的皇帝,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百家講壇大家一定都看過,易中天教授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他為什麼會說明朝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呢?可以說,誰認真誰就輸了!比方說,有些老婆經常對丈夫說:「你是我見過最差勁的男人!」能當真嗎?這個男人是真的最差勁嗎?哪個朝代不出昏君?哪個朝代不出明君?所以說,易中天這樣說不符合他的身份。
  • 《錦繡南歌》講述的是哪個朝代的故事?裡面的服飾形制對嗎?
    前段時間,一部名為《錦繡南歌》的電視劇,可以說是異常火熱的了。大家在茶餘飯後,似乎都在討論裡面精彩動人的劇情。李沁小姐姐的演技和顏值,以及劇中的服化道也在讓人們嘖嘖稱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這部劇呢? 大家若是在追劇的話,一定會好奇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朝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