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道的基礎:不厭其精、不厭其細

2020-12-14 灰貓輝

唐代茶道是繼承性與創造性的結合。唐人在沿襲前人茶葉加工方式的同時比前人更加的嚴格、更加的精細。

陸羽倡導的「煎茶」,更是將飲茶追求到了極致。總結出了飲茶的品類和技能所難以掌握的九個環節。

今天與您分享的是餘悅教授所撰寫的《茶路歷程·中國茶文化流變簡史》(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二章第六節的內容。

唐人的創造力,唐代茶道的創造性,在陸羽《茶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雖然唐時的團、餅、片茶是沿襲前人加工茶葉的方法和形制才出現的,唐代茶道卻對茶葉本身的要求更加嚴格、加工的方法更加精細、飲茶方式更加講究。

陸羽倡導的「煎茶」法飲用的也是餅茶,而把達到「精極」的地步作為「茶中三昧」。所以,他總結出飲茶的品類和技巧有九個難以掌握的環節:一是加工,二是鑑別,三是用器,四是用火,五是選水,六是烘烤,七是碾末,八是烹煮,九是飲法。他還進一步提出:「陰採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羶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這些「精極」的體悟,都是粗放豪飲時代無法感知的。不厭其精,不厭其細,是唐代茶道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品樂道《大音希聲》,賞茶道靜心養神
    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7、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現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和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隱居時寫下《茶譜》《七碗茶詩》的唐朝詩人盧仝。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榮西撰寫了日本第一茶書—《吃茶養生記》,裡面詳細記錄了南宋流行於江浙地區蒸青散茶的製作方法和末茶點茶法,這種末茶點茶法是日本茶道的最基礎的構成,因此榮西就被奉為茶祖,此時隔著茶道最終形成還有三百多年。雲腳茶會是平民所參加,其所使用的草庵建築就成為了後來日本茶道的建築。到此,茶有了,禪宗思想有了,茶禮的原型有了,茶道的思想元素有了,本國化文化基礎有了,群眾基礎有了,建築形式有了,茶道產生的準備條件基本成熟,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 中國茶道的五境之美!
    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意識,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更是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更是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
  • 中國茶道文化的內涵是什麼,這讓茶在平時生活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等到唐代的時候,隨著飲茶文化的逐漸興起,茶葉終於成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飲茶變得流行的同時,茶也被中國文人們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這便是茶道的雛形。而後來茶和中國傳統思想流派產生了有機融合,讓茶葉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象徵之一,直到如今還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 浙江杭州餘杭面積最大的鎮,是全國千強鎮,茶道從這裡傳到日本
    道山文化以禪茶文化為中心,有茶聖陸羽煮茶論經之地的陸羽泉,有「江南五山十剎之首」之美譽,有被稱為「日本茶道之源」的徑山寺,有省文化財產保護機構的小古城遺址,其歷史文化從馬家浜文化到春秋戰國有徑山花海、雙溪竹海漂流觀光地等旅遊資源。
  • 杭州江南第一寺,日本茶道起源於此,如今復興建五星級禪修度假村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發展得非常好,甚至超過了當地的道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唐代佛教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當然,這也離不開唐朝的國力,當時,日本來到中國學習佛經。浙江杭州就有這樣一座寺廟,當時是日本旅遊學習的目的地,日本高僧來到這裡學習佛經後回國後,他們創造了今天非常著名的茶道文化,可以說,這座寺廟是日本茶道的發源地,這座寺廟被稱為徑山寺,是江南第一寺廟。
  • 杭州有座隱沒在峰巒疊翠裡的千年徑山寺,傳聞是日本茶道的發源地
    創建於唐代的徑山禪寺經一千二百餘年歷史傳燈一百餘代,雖世法興衰然正法如如。唐天寶年間,高僧法欽來徑山結茅修行,唐代宗仰其道德及佛學,御詔進京宣講佛法,賜號「國一禪師」,並下旨為其建寺,賜名「徑山禪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1984年,徑山禪寺開始重建,1997年,千手觀音塑成。1996年大雄寶殿建成。
  • 秀秀老師:我們為什麼要推廣雅士茶道
    雅士茶道最獨特的地方,大約正在元代耶律楚材《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此詩所云,是茶助文思,令人詩情奔湧,筆下生花。茶助文思,因此而起了品茶文學,品水文學,又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等;又相輔相成,使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並進而形成中國茶道。
  • 町茶道傳承經典:匠心茶飲品牌是如何打造的
    在町茶道出現之前,新式茶飲市場上用雨林聯盟認證的茶葉做新茶飲是少之又少。通過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和產品屬性,町茶道率先在市場上豎立起「雨林聯盟認證茶葉」的品牌認知,搶佔消費者心智。町茶道團隊察覺到這一市場變化,並積極擁抱消費者的需求,從品牌定位和特色上去吸引消費者。與之前火爆的網紅品牌不同,町茶道傳達的是一種青春的回憶,一種由內到外的正能量。而其場景重現皆與町茶道的目標客群相符合,從而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 〔讀城〕京都萬福寺記:白雲連肺煎茶道
    日本煎茶道出自中國明代淪飲法,2017年春,我們在京都郊外的茶鄉宇治,訪謁了煎茶道「大本營」萬福寺。萬福寺殿宇萬福寺齋堂前的碩大魚梆,三百多年前就掛在這裡日本禪門黃檗宗的創立者隱元隆琦(1592——1673年),俗姓林,29歲時,在家鄉福建福清縣的黃檗寺出家,唐代名僧黃檗希運禪師也出家於此寺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南:時愈遷,茶愈興,行走在路途中的絢爛茶文化
    茶道彎彎,橋洞彎彎,深山中的古茶道終得見真顏。盤旋直上五雲高,千裡河山一望遙。我本玉皇香案吏,置身莫訝立煙霄。1819年去四川任川東兵備道的陶澍,農曆十月十一日過鷂子尖,為茶亭捐二兩茶銀並滿懷豪情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
  • 和果子——從唐代傳入日本,卻在日本成為精緻可口的匠心之作
    中國出土的唐代點心文物  到了唐代,日本學習了唐代8種點心及14種果餅的製作方法,因大多味甜,很多用水果製作,為紀念果祖神,於是這些點心都被總稱為「果子」。   千利休畫像  唐代果子技術到日本後,當時砂糖靠進口,非常名貴,和果子大多用於供神,以及作為天皇御膳後的點心。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並將之與宗教、哲學、倫理等熔為一體,形成了「茶道」這一文化藝術活動。因而日本茶道除卻物質享受以外,通過茶會、茶禮等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道德觀念。由此便形成了日本人對於茶道的熱衷。
  • 靜心茶話:日本茶道歷史(一)
    日本的茶道,是一個享受對話,分享精美的糖果,享受精美茶具,相互交流對話的儀式。那麼日本茶道歷史是如何,怎麼變成現在的茶道得,跟中國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我們都會說到,請大家愛好茶道和茶的,都關注和收藏的看看。
  • 《尋訪千利休》:日式茶道美學一代宗師
    千利休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茶匠,也是將茶道與美學提升至典雅不凡境界的宗師,他將茶道與侘寂美學結合,追求知行合一、自然簡樸、殘缺易逝之美,形成「和、敬、清、寂」禪茶一味的日本茶道體系,改變了以黃金為審美價值取向的奢靡風氣。
  • 町茶道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秘密?
    町茶道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秘密?而在東南亞爆紅的町茶道,也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引領著新式茶飲的發展。在這樣廣闊的前景下,資本輪番推動使得茶飲行業再度成為焦點,而町茶道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秘密?1、打造差異化定位茶飲市場競爭不斷,在消費者的爭奪戰中,是否擁有差異化的定位成為了品牌能否突圍的關鍵點。町茶道作為一個沉澱10年的品牌,以十年茶道,只做好茶作為品牌文化的核心。
  • 經典茶道文化,品味人間的甘醇
    茶道是一種文化、一門藝術、一份美學。品茗之境,在乎於心情、在乎於素養,在現實和理想中、在精神和物質中、在虛幻與空靈中、在健康和修行中。於中式設計茶道會所中,靜坐飲茶,誠意正心,祛除雜念,萬緣放下,聲聞俱息,過影不留,了無一芥。如同隱居山林,達到心清意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在日本茶道中,最考驗茶人境界的是什麼?
    他被認為是侘茶的完成者、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也因其巨大的成就和影響力而被人們尊稱為「茶聖」,也曾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並稱茶道的「天下三宗匠」。現存的唯一一座可以確信由利休建造的茶室「待庵」,誕生於本能寺之變爆發的1582年,如今更成為日本國寶級的文化遺產。
  • 收羅一些京都的茶道體驗館
    京都之所以吸引四方遊客,除了古風古貌,更多的當然是它收蔵著許許多多的日本傳統文化,而「茶道」就是其中的一種。在京都參加一次茶道體驗,可能是許多海外遊客都會選擇的項目。參加這類活動,最好是提前預約。在此收羅了一些茶道體驗館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