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竹海文藝,ID:zh-wy20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才子之鄉」撫州行 (組詩)
文:張方(福建)
圖片:網絡
王安石雕像
就這樣站立著
你就回到了故鄉的土地了
雕像不高
卻頂天立地
必恭必敬地長站著
表達對父老鄉親敬意
對天下百姓的敬畏
執意地 你久久地不肯坐下
此刻 無聲勝有聲
你用石頭的沉默回答褒貶
對抗著 朝庭上下
四面八方政敵的攻擊
面對一切讚頌溢美與毀譽
凝思的臉上
沒有絲毫春風得意
把一生功過交歷史評說
我發現最能讓你高興的是
擁簇你身旁的綠茸茸小草
不問政治好惡 在齊聲朗讀你的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
我來時 沉默的石頭
此時 不再沉默
已成為激情高亢的解說詞
把雕像 與你有關的每個歲月
打磨得閃閃發光
石頭雕像的基座 銘刻著
一個政治家 改革家 詩人的
偉大名字 歷史功績
任何力量 任何人都無法將你
從人民的心中剔除 撼動
謁湯顯祖墓
一路尋你而來
從湯顯祖紀念館
走到撫州西湖
沿湖畔 一直走進
你簡陋而古樸的墓園
陵墓前沒有音樂
從古代戲臺傳來的琵琶聲
撥動了我的心弦
芍園無門
卻打開了我詩意的門扉
你寫出的臨川四夢
還繼續在人間上演
包括我們彼此相見
也算是天地間的一次奇遇
一個神交己久的臨川之夢
時過境遷 不堪回首往事
己無影無蹤
現代的莎翁 留下不朽劇目
今我在墓地翻書拜讀
你點燃生命的激情
我一 一喊出他們的名字
墓園近旁「牡丹亭」還在
己是仿古的現代建築
不過西湖的湖光山色底片上
還保留著杜麗娘倩影
面目如花
千嬌百媚
有人在清唱京劇《牡丹亭》
沿樂聲走進你的戲劇氛圍
我也成了你劇情裡的一個人物
風景裡的一個粉絲
或者 人間大舞臺的
一個戲迷……
王羲之洗墨池
每天臨池 學張芝草書
你將日月懸於筆端
濃縮的遺墨
在自家故居挖掘的水池裡
洗出一池黑夜
漸漸泅開夜色
日積月累 濃稠成的
一口「洗墨池」
多少世紀過去
至今還黝黑黝黑的
是一團化不開的情節
墨池旁 青草地上
還留下你隱隱約約的
重重疊疊腳印
與立在墨池邊
曾鞏撰寫的《洗墨池記》巨碑
一樣厚重 彌足珍貴
在撫州透過紹興「鵝池」
我從你寫「鵝」字的
那一管狼毫
窺見了那飄若遊雲
矯如驚龍的天下第一行書
原來就是從這裡的「洗墨池」
——走筆
從池水微瀾中我也看到
一幅《蘭亭序》書法神品
在我面前漸漸展開
每一字流美俊逸
圓渾遒勁字裡行間
原來都藏匿著一口
「洗墨池」
用撫州「洗墨池」
洗去了一切浮躁 稚嫩
洗出了一個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
中國「書聖」高度
一千年過去 至今
無人超越
萬年橋
石砌的 用五百米長度
橫跨濤聲不斷盱江
你創造的南城之最
至今還無橋超越
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只承載西漢古邑的沉重歷史
一方石頭古碑 像一條
曬在河岸 乾涸的魚
模糊不清的碑文上
斷斷續續 敘說著南宋
十二年的滄桑建橋史
抗日戰爭炸毀兩孔的悲愴
和還留在身上的
累累傷痕
新立的高大精雕碑坊
像從歷史深處遊來的
另一條碩大的魚
找到了最終的 理想的岸
二十四孔 是一首美妙樂曲
是古城唇邊的一支
洞簫橫吹
你一萬年的夢 就枕在這條
家鄉的河流上洗濯得鮮亮
一個更宏偉高遠的中國夢
就在現在 就在自己腳下
這條你魂牽夢縈的河流
開始揚帆啟程……
撫州:天主教堂
每天的陽光 從高高
十字架上灑落
撫州天主教堂就訇伏在
中國才子之鄉的
靈芝山路第59號故址
不過 這是一個碧眼金髮的
外國才子
它的右邊是中國的沙士比亞
戲劇大師湯顯祖之墓
左邊是宋朝年間建築的
有七百多年歷史的文昌橋
背後是更加古老梵音繞梁的
金碧輝煌大覺寺
中國的翹簷鬥拱 雕梁畫棟
與有58根的紅色科林斯柱的
哥德哈特建築站在一起
一個典型的中西合璧風景
唱著聖經與喃喃禱詞
扭曲的面容遙對天空
用豎起的尖頂的碩大手指
為教徒指點著迷津
我來時 教堂空無一人
高大的玻璃花窗上閃耀著
五彩斑斕陽光
像信眾五顏六色的祈求
教堂的鐘聲也已沉寂
中國現存全國第三大天主教堂
人們驚嘆聲從門前方的
市級文物保護石碑上響起
融入風翻動聖經時的
朗讀聲……
走進臨川教堂
我第一次走進臨川
全國第三大教堂
沒有彌撒 沒有神父
也沒有唱詩班
我仿佛走進西方聖經
描繪的天堂
富麗堂皇的
歌特式建築
五顏六色的高窗
像萬花筒 一轉動
就能望見了西式的
至高至聖的天堂
我不贊主 不禮拜
不禱告 也不是聖教徒
只是好奇 走了一趟
我心中的那本從來
沒有打開過的《聖經》
就從這裡打開
約瑟大教堂的大門
一旦開啟
眼睛發現的人間 天堂
東方和西方
彼此間 與我們距離
竟是如此相鄰相近
無數夢幻
被燭光 窗欞照亮
近在咫尺
又遙不可及
只有銅色十字架
將受難耶穌緩緩懸掛上了
我的眼中……
擬峴樓懷古
一路顛躓而來
就是為了登上這座
古城的歷史名樓
聽一聽古撫州才子曾鞏
在天上的聲音
乘電梯 登樓而上
一路飈升
飄忽得
像一朵從遠方飛來
朝覲的雲
與黃鶴樓 滕王閣
嶽陽樓齊名
從宋元明清 能登上這座樓的
才子名士不知有多少?
又恰似撫江滾滾東逝水
曾經坍塌,又巍然屹立
高高矗立在歷史星空
復活的高樓飛簷鈴聲
又重新讓人
去仰望千年
壁畫上,群英薈萃
與這座樓有關的
從宰相元帥到詩人 人才濟濟
人物上百 只見滿樓燈火輝煌
正舉辦一場盛大夜宴
飛簷翹瓦的擬峴樓
你的山,你的水,你的樓
門楣高掛的曾鞏親筆——《擬峴臺記》
雙絕字文 我只能仰望
而不能抵達……
張方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詩潮》《綠風》《揚子江》《廣西文學》《福建文學》《中國文化報》等全國數十種報刊上發表過詩作,並被多種選本收錄;多次獲全國徵文獎,系福建作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正規出版社出版《心路歷程》《面對生活》《深度空間》《乙未羊回望》《我是你的小蘋果》《詩畫鼓山》六本個人詩歌專集,還著有《中國山水》上、下卷《張方旅遊詩選》《詩話福建》《水墨福州》四本詩集。其文學成果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福建作家名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