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站在高處的人,他們眼中的風景是我們無法依靠嫉妒去複製的。唯有用一顆包容的心去看淡別人的優越,才不會使自己消沉在那種「嫉妒」的消極情緒中。嫉妒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不平衡的心態,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有一位高僧說過:「嫉妒之心是一味慢性毒藥,服食久了,就會滲透靈魂。」因此,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會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以及健全的社會生活。
嫉妒者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無法去包容別人,他們總是會忌憚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害怕他們得到自己無法擁有的東西。然而,人生在世,很多東西都並不是依靠嫉妒就可以得到的。
嫉妒別人的優越,只會使自己離理想越來越遠。這個世界上,有人會比你漂亮,有人會比你富裕,有人會比你聰明,有人會比你幸運……當遇到那些需要你仰視的人,切記不可心生嫉妒之火,因為它很有可能會焚燒你自己的心靈。
嫉妒的人通常都會產生一種包含著猜疑與不甘、羨慕與失望、屈辱與虛榮、憎惡與傷心並存的複雜情感。當妒忌到想要毀掉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的意念產生時,那種邪惡的意念就會侵蝕人的善良,改變他們原有的人生軌跡。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抑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嫉妒心是枯萎的人生投射出來的陰影,是一種不利於身心健康、不利於真誠團結、不利於奮發向上的心理弱點。
懷有嫉妒心的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心靈美好、情操高尚的人。所以,如果想要順利抵達成功的彼岸,人們一定要抑制這種不良的情緒,擁有一種寬廣的胸襟,坦然地面對別人的優越,這樣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翱翔的天空。
「欲無後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這就是告誠大家一定要克制「嫉妒」這種不良情緒的蔓延。通常情況下,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許就能引起嫉妒,產生一種偏激心理,終日妒火中燒,通過某種手段來達到心理平衡,存有卑鄙心理者,最終必定引火自焚!
中國古代,龐涓嫉妒孫臏、潘仁美嫉妒楊令公的這些事件,都是以害人開始,以害己結束。
有個人飼養著山羊和驢。主人總是給驢餵充足的飼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對驢說:「你一會兒要推磨,一會兒又要馱沉重的貨物,十分辛苦,不如裝病,摔倒在地上,便可以得到體息。
驢聽從了山羊的勸告,摔得遍體鱗傷。主人請來醫生,為它治療。醫生說要將山羊的心肺熬湯作藥給驢喝,才可以治好。於是,主人為了給驢治病殺掉了山羊。
這個故事就是告誡人們心懷嫉妒對自己是沒有好處的,凡是因為嫉妒而選擇策劃作惡的人,將自食其果,沒有好下場。
嫉妒心理總是與煩惱、不滿、怨恨、恐懼等消極情緒聯繫在一起,構成嫉妒心理的獨特情緒。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內容,但尤為突出的就是名譽、地位、錢財、愛情等這些身外之物。
一個人如果沒有廣闊的胸襟容納他人的優越,總是在別人的光環下困惑不堪,停滯不前,很容易就會迷失自我,甚至會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繼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
嫉妒心理不僅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還會造成看問題、做事不客觀,工作方法不正確,經常出錯,這樣直接導致自己的進步和發展障礙重重,但是別人絲毫不受影響。所以說,嫉妒別人既不能增加自己的利益,也不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嫉妒別人的優秀,受害的最終只能是自己。在當今這個雙贏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而要做到這些,擁有一顆包容的心便是必不可少的大前提。
嫉妒心是人們前進的絆腳石,它會遮住我們眺望遠方的雙眼,嚴重的時候還會形成一種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的同時還會使自己失去別人的尊重。
所以:還望牢記鐵生鏽則環,人生妒則敗」的真理,正確認識自我,擁有顆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的平常心,與之公平競爭:化嫉妒為動力,不斷地充實自己,堅決將「嫉妒」從我們的心中驅趕出去!
不要活在別人的成功和優越感裡,那只會使你迷失自我,停留在原地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敗塗地心越寬,幸福與成功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