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粒子加速器「爆頭」而倖存的科學家,現在怎麼樣了?

2020-12-17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兩個質量物體相互碰撞的現象,例如重物掉落地面、兩個汽車相撞,相撞的瞬間會使得兩個物體所擁有的動能降為0;

我們知道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它們會轉化成熱能,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機械能釋放出來,這時我們就會看到碰撞現場火花四濺、物體分解的稀碎。

從日常生活中的碰撞事件,可以看出來兩個物體以高速相撞是一次能量轉化的過程,而且還會破壞原有物質的結構,使得我們發現組成物質更小的單元。

因此在科學界我們經常會使用兩個亞原子粒子,把它們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接近光速),例如質子或者電子,然後讓它們相互碰撞;

在能量釋放瞬間,我們就可以利用精密的粒子探測器來探測和記錄亞原子粒子在相撞的時候,被分解成的最小物質單元,以及能量在釋放的過程中通過M=E/c^2可能創生出來的新粒子。

這就是高能物理所幹的事,不停的撞擊高能粒子,不斷的提高碰撞時的動能,不僅能讓我們發現可能存在的新粒子,還能讓我們發現可能存在的新的物理規律,對我們理解宇宙的組成、以及誕生至關重要。

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粒子加速器就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它加速的粒子是質子,由於質子帶正電,所以科學家就可以通過一個不斷變化的電場來給質子加速;

由於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候,會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垂直的洛倫茲力,使得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所以科學家可以利用一個隨著帶電粒子運動速度增加,而增強的磁場來將質子控制在大小不變的圓環內。

這就是大型強子對撞機加速質子的原理,目前我們可以將質子加速到299,792,455米/秒,這個速度只比光速少了3m/s,可以看出已經和光速相差無幾了。

但是就是這3m/s的速度是人類擁有都無法越過的鴻溝,因為這是相對論所不允許的,我們只能無限的逼近光速,而無法達到光速。

那你又沒有想過一個和光速如此接近的質子,所擁有的能量高達7 TeV (兆兆電子伏特),如果這樣的粒子撞到人呢?會怎麼樣?

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是一位俄羅斯的物理學家,它在36歲的時候就遭遇了一次被高能質子束爆頭的慘劇。不過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1942年6月25日阿納託利出生在俄羅斯,1978年,他開始在普羅特維諾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員,這個研究所當時有一個質子加速器U-70,坐著跟今天LHC同樣的工作。

1978年7月13日阿納託利按照往常一樣對加速器進行例行檢查和維護,但他忘記打開安全裝置就將頭伸進了高能粒子的加速圓環之中;

這時加速器突然啟動,他在瞬間就被路徑上的高能質子束「爆頭」;

不過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高能質子撞擊人體並不會與人體發生機械碰撞,而是會瞬間穿透人體,因為人是由原子組成的,而質子要比原子的尺寸小了很多,它只是原子核中的一個組成粒子。

所以高能質子會瞬間穿透人體,而穿透阿納託利的質子是從他左側的後腦勺進入的,然後從他鼻子的左邊出來的。

當時阿納託利並沒有感到任何疼痛和異樣,他說他看見了一個比太陽還要明亮千倍的閃光。

這個閃光其實就是高能質子在穿透他頭部的時候產生的,稱為切連科夫輻射。是高能粒子在介質中(人體中的水)運動速度超過光速時產生的藍色輝光,我們也可以將這種發光現象稱為光障。

在核反應堆中,我們往往會看見這樣的藍色輝光。

阿納託利隨即被送往莫斯科的一家醫院治療,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他不可能活下來,都會認為他會在緩慢的輻射病中死亡。

並且還準備將阿納託利作為實驗對象來研究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但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阿納託利的情況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糕。在往後的今天裡他左半邊的臉可以脫落皮膚,左耳失去了聽覺,左半邊臉慢慢的失去了知覺而癱瘓。

還有他經常會感覺大疲勞,還有偶爾的癲癇發作,但兩年之後就停止了。除了以上的這些再沒有其他不適。

而且最為有趣的一個副作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右邊的臉明顯蒼老了,不滿了周圍,但是他左邊的臉一直沒有變化,像是被凍齡了一樣。

直到今天他還好好的活著,依舊從事著科研工作,智力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也沒有落下其他後遺症。

難道高能質子束不危險?殺不死一個人?

並不是的,一個接近光速的質子給人類帶來的輻射劑量會超過20萬拉德- 30萬拉德,而500到600拉德的輻射就可以讓一個人短時間內喪命,活不過一納秒。

所以說一個高能質子束在穿透人體的時候所帶來的電離輻射是十分致命的,它可以將化學分子電離,甚至將原子電離,破壞細胞結構,蛋白質甚至是破壞DNA。

不過人們至今都不清楚為什麼阿納託利倖免於這次災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所遭受的損傷都集中在了一個單一的很小的的一個區域內,而沒有像其他的輻射案例那樣,使得整個器官大範圍、甚至人體受到影響。

或許是他的運氣好,因為高能質子當時並沒有穿透大腦的要害區域,例如海馬體和額葉。

另一方面,有專家認為質子束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反應是不同的,由於這類事故極為罕見,因此確實沒有案例研究來了解質子束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影響。

那麼生活中我們會接受到電離輻射的危害嗎?

生活中的輻射很多,只要是有溫度的物體都有輻射,只不過是輻射強度,也就是輻射出來的光的頻率不同而已。

上圖中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電磁波,它們的能量都比太陽的可見光還要弱,完全沒有危害。所以當有人給你說無線電、WIFI有輻射,手機有輻射等等;

你就告訴他,千萬不要出門,因為太陽光會把人曬死的。而對人類真正能夠造成傷害的就是紫外線以上波長的電磁波。

不過這些給能量的光子在自然界並不豐富,不然生命也會誕生。那麼除了電磁波,還有沒有像質子、電子這樣的高能粒子呢?

這個大家可以放心,地球的大氣和磁場已經將這些危險粒子阻擋住了,它們無法達到地面。

相關焦點

  • 以為粒子加速器已停止,他探頭進去檢查,不料被高能質子束爆頭
    實際上,物理學家在研究微觀粒子的時候,也常常會採用這種辦法,而想要把微觀粒子打碎,就必須使用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在過去的日子裡,這種不幸的事情真的發生過,在1978年的時候,前蘇聯的一位物理學家以為粒子加速器已停止,他探頭進去檢查,不料被高能質子束爆頭。 這位物理學家名為安納託利·布戈斯基(Anatoliy Bugorsky),當時他在普羅特維諾鎮的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工作,負責操作和維護前蘇聯最大的粒子加速器——「U-70」。
  • 科學家:被高能粒子束爆頭,後來拿了博士學位
    一位俄羅斯科學家就不幸被高能粒子束爆頭,不僅沒有死,後來還拿了博士學位。這位俄羅斯科學家名叫普戈斯基,他是一名物理學家,在一座大型的粒子加速器裡工作,原本兢兢業業搞自己的研究就行,結果沒想到一次粒子加速器出了故障,不得不派人進去內部進行檢修,但中途出了差錯,普戈斯基進入設施內部時候,加速器還沒有完全停止運行。
  • 科學家研發微型粒子加速器:體積僅相當鞋盒大小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藉助高能粒子加速器科學家或可發現平行宇宙,然而這些加速器通常都重達數千噸且佔地面積大。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科學家最新計劃利用石英晶片和雷射技術製造微型粒子加速器,加速器體積和重量的大幅縮減使得研究人員更易掌控操作粒子科學實驗。  這項新設計或將大幅縮減粒子加速器的體積和重量。
  • 阿納託利,這位俄國科學家將頭伸進了粒子加速器中
    在所有能把頭伸入的地方,粒子加速器無疑是最糟糕的選擇。然而,在1978年7月13日這一決定性的日子裡,僅僅36歲的俄國科學家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不得不這樣做。阿納託利·布戈爾斯基阿納託利在俄羅斯謝爾普霍夫附近的普羅特維諾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當時研究所的粒子加速器出現了一個問題。
  • 如果人類進入粒子加速器,會發生什麼?國外科學家不幸中招
    文/濤聲依舊如果人類進入粒子加速器,會發生什麼?國外科學家不幸中招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粒子加速器這種高科技的設備,粒子加速器的全名叫做荷電粒子加速器,是一種為了頂尖科學而存在的高科技設備,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很多人都接觸過這種粒子加速器,因為這種粒子加速器分為很多的類別,有的是用來進行機械製造的,比如說最低級的粒子加速器就是電視當中常見的陰極射線管,而一些低等的粒子加速器則是用於核能研究,更加高級的粒子加速器則是用在最前沿的科學家領域的
  • 科學家製造出微型粒子加速器
    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個山坡上,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操作著一個將近2英裡長的科學儀器。在這個巨大的加速器,一連串的電子流過真空管道,微波輻射推動微粒更快地向前移動,直到速度接近光速。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會使用這種高速粒子束探測原子和分子結構。近日,科學家們首次在斯坦福和SLAC實驗室製造出了一個矽晶片,可以加速電子——儘管速度只是那個巨大加速器的一小部分——使用紅外雷射,在不到一根頭髮的寬度裡增加需要幾英尺微波來提升的能量。研究結果發表在1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
  • 未來微型粒子加速器或許能發現「平行宇宙」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使用雷射和「晶片加速器」,可以設計微型粒子加速器,或許未來不久基於鞋盒大小的微型粒子加速器,能夠用於搜尋平行宇宙和「上帝粒子」。物理學家花費多年時間進行粒子加速器實驗,希望基於先進的醫學技術製造新形式物質,但是這些加速器質量較大,並且造價昂貴。例如:歐洲核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重量達到38000噸,在地下運行數公裡。目前,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獲得1350萬美元資金用於建造一個微型粒子加速器,工作原型將在5年之內製造完成,它可以產生一個小型加速器的能量,相當於醫用放射儀器。
  • 科學家為了驗證真相,用粒子加速器做實驗
    為了驗證這個謎題的真實性,科學家們用量子加速器做了實驗。實驗的結果是什麼?當然,自然界中有許多奇怪的事件,它們根本無法用科學來解釋,這表明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並沒有發展到10分!然而,英國科學家已經做了關於靈魂是否真的存在的實驗。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能量產生,而這些所謂的虛擬存在都是假的!
  • 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微型超新星激波:模擬粒子加速
    來源:新浪科技這張計算機模擬圖片顯示了在兩個相互遠離的激波中磁場的湍流結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6日消息,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創造了微型的超新星激波,希望解決一個困擾科學家已久的宇宙之謎。
  • 純銅3-D列印,製造粒子加速器,真空電子設備
    可以在粒子加速器中使用的3D列印銅組件:X波段速調管輸出腔,帶有微冷卻通道(左側)和一組耦合的加速器腔。圖片:Christopher Ledford/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想像一下,無論何時何地,您都可以製造複雜的設備。
  • 粒子加速器及其工作原理:9個有趣的事實
    顧名思義,粒子加速器是用於加速稱為粒子的微小物質的特殊技術。它有效地地利用磁場和電場來產生帶電粒子的快速流,帶電粒子被發射到特定目標。粒子可以是質子或電子,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來發射亞原子粒子甚至是金、鈾等整個原子。一種比如稱為圓形粒子加速器,由下面六個基本組件組成。
  • 科學腦洞:假如你的手被卡進了粒子加速器LHC裡,會發生什麼?
    首先要介紹一下,LHC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沒有之一。它可以將質子加速到0.99999999倍光速,這個速度已經十分接近於光速。質子不同於光子沒有質量,而帶質量的物體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運動,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所產生的能量是驚人的,以至於西方有些社會團體對歐核中心提出抗議,他們擔心在LHC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碰撞的粒子所產生的能量會製造出可以吞噬萬物的黑洞。當然,這種擔心直到目前並沒有發生。但這並不代表LHC中的粒子束沒有破壞性。
  • 我們離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又近了一大步
    科學家展示了使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成為可能的關鍵技術。圖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粒子加速器用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等對撞機中的探測物質的組成,並用於測量藥物的化學結構、治療癌症和製造矽晶片。到目前為止,加速的粒子是集中的質子、電子和離子。
  • 加速吧,粒子們!
    電流和本期要講的粒子加速器又有怎樣的聯繫?就讓我們跟隨科學家的腳步,一起去探尋粒子加速器的奧秘。 但是驗證這些粒子的存在變得十分困難,原本利用自然界中具有天然放射性的物質所產生的α(alpha)或者β(beta)射線的能量已經無法滿足實驗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現在衝刺過來的那個人已經沒有辦法撞開抱緊在一起的人群了,所以無法再把單個的粒子從複合的體系中剝離出來。
  •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創造了世界最重粒子的「四胞胎」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創造出了一組四個超重粒子——被稱為頂夸克。 根據2019年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D》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頂夸克是已知的最重的粒子。每個頂夸克的質量大約相當於一個鎢原子。 然而,每個頂夸克都比一個質子小得多,這意味著頂夸克不僅保持著最重粒子的記錄,它們也是已知的最密集的質量形式。
  • 超級粒子加速器,模擬展現了這罕見一幕
    但這些年來,一些科學家嘗試打破這個鐵律,試圖從貪婪的黑洞嘴裡奪食。 首先,任何一個粒子接近黑洞時,它必然會被加速,就如同雪球從高山上滾落一樣。而黑洞的能耐,更遠超我們認知的任何一座高山,它強勁的引力,極有可能會讓粒子最終以超越光速的狀態墜入。
  • 一種奇怪粒子剛被科學家發現,是粒子又非粒子,物理學理解被打破
    近日,科學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發現了一種奇怪粒子,說它是粒子,但是它卻可以無故消失,說它不是粒子,有時又真實存在於我們世界裡。它打破了我們之前對物理學理解,但又沒有徹底改變我們的認知。因此該粒子發現讓科學家們有些糾結。
  • 追根溯源,粒子物理學中那些偉大的科學成果,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
    簡述:研究粒子物理學需要的一些因素及方式,粒子物理學是理論和實驗的一場舞蹈。 布朗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米納克什 納拉因(Meenakshi Narain)還記得:1994年冬天的時候,她還在芝加哥附近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從事DZero實驗。
  • 400倍輻射量,被接近光速的亞原子「爆頭」,人活下來機率多大
    筆者-小文粒子在宇宙中無處不在,而兩顆看似微不足道的粒子在對撞之後就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強子對撞機的誕生也是基於該原理,科學家認為,兩顆超高速的粒子在對撞之後甚至能夠誕生出「人造黑洞」。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的普羅特維諾市誕生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名為U-70同步加速器,這臺龐大的加速器僅僅是直徑就達到了1.5公裡。而在1978年7月13日,U-70同步加速器卻突然出現了故障,通常而言,即使加速器發生故障工作人員也不會將其關閉,因為U-70同步加速器的加熱和冷卻都需要耗費半個多月的時間。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來自中、美、歐、俄等世界各地的粒子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聚在這裡,聯手進行一系列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完成的科學實驗。說起來,CERN的研究方向其實極其淺顯而純粹,就是了解這個世界由什麼構成,而這些成分又如何組成各種我們已知的物質,比如不同的原子以及其他更複雜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