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司馬出門
狄金森說: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是的,見過了光明又怎能忍受黑暗?擁有過再失去的痛苦足以擊潰人心。
太原女孩張俊莉,就不幸經歷了這樣得而復失的人生。
當然,她絕境反擊,用最優雅的姿勢打好了最爛的一副牌。
01
6歲之前,張俊莉的生活與一般孩童無二。
晴天,她飛馳在家門口的大道上,像風一樣地自由;
雨天,她將折了一夜的紙船放在水窪裡飄走,讓紙船載著自己小小的夢想去遠航;
雪天,她肆無忌憚地和小夥伴們一塊堆雪人、打雪仗,笑聲迴蕩很久、很久......
快樂應該這樣,伴隨著張俊莉的成長,繼續下去,可是一次莫名的手指腫痛,張俊莉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6歲那年秋天,小俊莉剛剛背著書包走進學堂,命運就和她開了一個殘忍的玩笑。
這天,她像往常一樣趴在書桌前寫字,突然感覺大拇指有些腫痛。
一開始,家人都沒在意,只覺得就是寫字累了。直到後來張俊莉手腕也開始腫脹,拿不動鉛筆,全家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她去醫院。
醫生診斷說小俊莉得的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病在現在看來並不算嚴重,只要早點幹涉治療,是能夠控制的。
然而在當時,不僅她父母沒有聽說過這種病,就連醫生都只限於書本了解,很多醫護人員聽聞有這個病例,特意前來觀摩學習。
以這樣的醫療條件,她的病情被耽擱了。兩年以後,8歲的張俊莉全身癱瘓。
從此,她除了頭部正常外。身體的其它關節都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和高位截癱的病人差不了多少。
生活一下子掉進了黑暗裡。張俊莉的世界從海闊天空,冰天雪地,變成了一張小小的床。
往後餘生,從此漫長。
02
弱者不堪一擊,強者奮勇出擊。就算只能躺在床上,張俊莉也要尋找自己的路。
張俊莉輟學了,她像一隻折翅的鳥兒,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著從前的小夥伴們背著書包從陽光明媚的窗外走過。
街坊鄰居望著這個不幸的小姑娘,不由嘆息:這孩子以後可怎麼辦呢?
她的人生似乎一眼可以望到頭了。
張俊莉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借來很多書,教她讀書認字。他們知道,身體雖然不能自由活動了,但藉助文字,靈魂還可以自由穿梭。
看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小俊莉想像著自己就是那個人魚公主,只是如今被擱淺在沙灘上。該怎麼回到海洋,繼續翱翔呢?
平日裡,父母上班,姐弟上學,小俊莉臥床的時間漫長而煎熬。
她回憶從前,在看了動畫片之後,最喜歡照著裡面的角色塗塗畫畫,一畫一整天,樂此不疲。
漆黑的夜空裡、總會有流星划過。
她想到了再次拿起畫筆。
可是,這太難了。
她的雙手和手腕因為病情影響,已經嚴重萎縮變形,關節全部壞死、不能活動。
想要拿住筆,她只能請母親把筆卡在指縫間,靠著肩膀細微的提拉,來掌控筆觸。
即使如此,想要畫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無數次失敗的眼淚中,張俊莉緩慢摸索著。
幾個月後,那支普通得毫不起眼的筆終於被她馴服了。
父親給她製作了一個特別的畫架固定在床上,就這樣,張俊莉開啟了自己的繪畫生涯。
一張紙一支筆、一個人一整天。
03
既然身體遊歷不了山川河海,那就抵達心靈的詩和遠方。
家裡沒有條件為她請繪畫老師,她就自己臨摹漫畫、照貓畫虎。
即使,全身的關節都已經無法用力,張俊莉每次畫畫都要咬牙直起脖頸,再吃力地控制胳膊在畫紙上移動。
畫一會兒,再歇一會兒,一筆一划都顫抖而堅定。
困境並沒有讓她知難而退,她堅持了下來,畫功日漸純熟。
1991年,在一個朋友的鼓勵支持下,她嘗試把故事改編成漫畫集《遙遠的思念》,投稿給雜誌。
這部漫畫集只有短短18頁,她卻為之耗時五年。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最後作品竟然被出版了,她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筆稿費——500元,高興得哭了。
那是張俊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
她不再是鄰居眼中那個只會拖累父母、給家人增添負擔的廢人,她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食其力了,甚至,還可以反哺父母。
一個活在黑暗裡的人,有一點光足以點亮整個世界,張俊莉的生活熱情再次燃起,她更加勤奮地畫畫。
然而,沒有繪畫基礎和理論知識,僅憑愛好二字,是遠遠不足以支撐她在畫畫這條路上走下去的。
由於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再加上雜誌社對漫畫的要求越來越高,畫了幾年後,張俊莉越發感到力不從心了。
不僅動作慢,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也無法呈現,她進入一個迷茫而痛苦的狀態。
她暫時中止了繪畫,開始學習電腦,學習在電腦上寫小說、寫自傳,同時研究PS來畫漫畫,給自己的小說配圖。
至今她已經完成百萬字的創作。
她覺得人就怕無所事事,只要有事做,人生就還有希望。
對繪畫的熱愛使她終究還是放不下,31歲的她決定從頭開始,補習素描基礎。
一個朋友得知情況後,給她發來相關視頻。
說來也巧,本來張俊莉覺得素描是非常難的,但那天看了視頻後,她忽然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整個人就像開竅了一般。
接下來經過幾年的素描練習,她的畫技突飛猛進。
有了基礎,再畫別的畫種就要得心應手多了。
不過,長期的疾病折磨,使得張俊莉的手腕、肘關節都已經鈣化。
她控制不了筆的走向,畫不好水彩、國畫。一名國內知名雜誌封面設計師看了她的畫後,鼓勵她畫油畫。
於是在37歲這年,她開始專攻油畫。從此,她的生活變得五顏六色起來。
她在網上搜索視頻,再對著原畫臨摹,每天練習超過7個小時。
就這樣靠著一點點摸索、無數次的試錯,她的油畫越畫越多、越畫越好。
她畫山川落日。
她畫星辰大海。
她畫雲彩變幻。
她畫群芳競豔。
她畫神話傳說。
她畫塵世萬千。
由於身體的不便,為了減少父母的負累,張俊莉很少出門,儘管她很嚮往外面的世界。
現在,她以筆為馬,任由自己的靈魂闖蕩在天地之間,閒看潮起潮落、漫隨雲捲雲舒,一任滄海桑田,細品世間百態。
04
越努力、越幸運。
夢想的陽光終於照進現實。
在2018年山西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張俊莉獲得了水彩繪畫第三名的好成績。
隨後,《人民日報》對她進行了專訪詳細報導。
即使身處溝渠,卻依然仰望星空。張俊莉的勵志故事使人們備受鼓舞。「病床上的梵谷」、「太原張海迪」、……她成為了很多人的榜樣。
不僅感動國人,她的故事也震撼了世界。
英國《每日郵報》這樣稱讚她:
滿懷激情和信念,讓想像力在畫布上任意馳騁,她拒絕讓疾病掌控自己的命運 。
一時之間,張俊莉成了「網紅」。許多人慕名前來購買她的畫作,200多幅油畫一搶而空。
畫畫讓張俊莉獲得了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也給她帶來了相應的收入。
「以前看著姐姐、弟弟給父母買這買那,我總是黯然傷神,覺得自己對父母什麼也做不了。
現在通過微店賣畫有了收入,我也可以給父母買東西,孝敬老人了,內心感到非常高興。」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被善意包圍的人總是心懷感恩。
這些年父母的辛勞張俊莉都看在眼裡:
自從她生病以來,她就是家裡的重心,
父親一把年紀還考駕照兼職計程車司機,如今退了休依然在打工;
母親從學校老師轉到後勤,以便有更多的時間精力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張俊莉感慨:我總是遇到貴人。
她清晰地記得一路走來幫助過她的人:
一起相互支持、彼此打氣的病友;她鼓勵畫畫、教她畫畫技巧的朋友;以及素不相識卻願意購買她畫作的陌生人等等。
張俊莉說看《時間簡史》時,霍金的一句話讓她很感動:身體雖然殘障了,不要在精神上殘障。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畫家,但我的願望是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希望自己有生之年畫出一幅能夠流傳的經典作品來!」
如今的張俊莉在畫畫之外,還經營著微店,開設了個人公眾號「莉莉的畫架」,一邊寫網絡小說,一邊分享自己的心情。
同時,她還與病友建群每天自學英語,對生活充滿積極和熱情。
05
古希臘則學家愛比克泰德曾經說過的一句著名的話:
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雖然我們不能選擇人生的起點,但我們可以決定人生的終點。
也許我們抓到一手不好的牌,登上了一個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舞臺,甚至拿到一個不如意的劇本。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把牌打完,以及怎麼去演繹手中的劇本,給臺下的觀眾,重要的是,給我們自己呈現一場怎麼樣的表演。
命運無情關上了張俊莉通往自由生活的那扇門,但是她用自己那雙變形的手,在繪畫和寫作中找到了生命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