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能是但丁這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最熟悉的一句話。但進而了解並讀過但丁的著作如《神曲》的人,則少之又少。作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鋒與現代義大利文化的奠基者,但丁在歐洲文化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崇高地位。而他豐富多彩而又充滿曲折的人生與創作經歷,同樣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但丁像
但丁·阿利吉耶裡(1265-1321),全名杜蘭提·第·阿利吉耶羅·戴爾·阿利吉耶裡,著名的義大利中世紀詩人,現代義大利語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但丁出生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家庭自佛羅倫斯建城時即開始居住,曾屬於佛羅倫斯兩黨中的圭爾夫黨,在當地享有受保護的聲望和地位。但丁可能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他更多是從身邊的朋友、教師那裡學習了拉丁語、普羅旺斯語,以及一些古典時代的文學作品。
文藝復興重鎮佛羅倫斯
年輕的但丁一度積極參政,當過騎士,上過戰場,12歲的時候,家族為他許配了來及另一個家族的傑瑪·杜蘭提訂婚,夫妻婚後生育了6個孩子,其中有4個成年。不過但丁對他的妻子的感情並不濃烈,傑瑪也從未出現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他自九歲便暗戀另一個女孩,貝緹麗彩·波爾蒂納;儘管他們僅僅見過兩次。貝緹麗彩後來嫁給了一個銀行家,並在24歲芳年早逝。不過但丁終身愛慕著她,日後將她寫入巨著《神曲》,作為主角——他本人在地獄-煉獄-天堂遊歷並最終見證到上帝的領路人,一個純潔美麗的天使。
但丁暗戀貝緹麗彩
但丁成年後積極投身政治。當時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繁榮的商業城市之一。一些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打著調節黑白兩黨分歧的旗號,前往佛羅倫斯調停。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成功。果然卡羅到佛羅倫斯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斯,並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羅倫斯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在被流放期間,但丁在西歐各地遊歷,多次希望找到機會返回家鄉,但都最終落空。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斯,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返鄉的希望落空。1315年,佛羅倫斯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憤怒地拒絕了此事。從此但丁在拉文那了卻餘生。
《神曲·地獄篇》中卡戎的冥河擺渡船
在被流放期間,但丁轉向文學創作。他寫作了震古爍今的史詩《神曲》。《神曲》(La Divina Commedia)描述但丁在地獄、煉獄及天堂遊歷的經過,一開始是由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引導,後來是由他的心上人貝緹麗彩引導。《神曲》氣勢磅礴地描述了但丁眼中浪漫的世界觀。但丁對他熱愛的古典文化與上帝大加讚揚,對他的政敵與所厭惡之人大加批判。為了創造史詩的結構及複雜的目的,但丁運用家鄉託斯卡納地區的方言與拉丁語創作了義大利語。這樣,但丁不僅僅是最早停止使用拉丁文出版作品的文人,也是現代義大利語言的開創者。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但丁像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如火如荼,但丁作為一位先驅受到了後人的敬仰與學習。他在義大利被稱為至高詩人以及桂冠詩人、義大利語之父。後世稱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同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而薄伽丘等人同樣受到了但丁的影響、鼓舞與啟迪。用恩格斯的話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