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修身,以善先者謂之教

2020-12-05 A說教育

荀子是一位「性惡論」者,他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嫉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命焉。」(《荀子·性惡篇》人類生來就有各種只從自己利益出發的要求,「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同上)如果每一個人只順從本身的「性」、「情」去做,就一定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爭奪、淫亂等罪惡行為由之而生。人類行為有「性」與「偽」之分。「性」本來是惡的,而「偽」因為經過學習和努力,所以可能是善的。正是從這點出發,荀子特別注重和強調克己修身。「故枸木必將待隱栝蒸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

一、修身。荀況提出以「善」為標準修身。「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於在身,價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然必以自惡也。」(《荀子·修身篇》)見善的,就要學習;見不善的,就要自省。善在身,就能自樂自好;不善在身,就會帶來災禍。修身必須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請謁任舉之說勝,則繩墨不正。」人君如果聽信請託保舉的議論,群臣就都來互相拉攏請託。那麼,請託之風在上面發展,結黨之事也就在鄉中完成。這樣,財貨禮物在國內到處通行,法律制度也就在官府遭到破壞。群臣都努力發展私交而不求為國效力,那麼,無爵位也可以成為貴者,無俸祿也可以發財致富。「諂讒飾過之說且,則七佞者用。」人君如果聽信阿庚奉承、掩過飾非的議論,這會導致失敗。諂媚之臣常常使君主不知悔過又不知改過,所以君主受迷惑而自己尚不覺察。這樣,就導致謀臣死亡而諂臣高升了。

「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庚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諂庚者親,諫諍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同上)荀子還從正反兩方面的對比中指出各種修身的行為。「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庚。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閒;少見曰陋。難進曰;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同上)

二、不苟。苟,即苟且。這裡指不循禮法,不正當的行為。荀子著有《不苟》篇,論述了聖賢君子應遵循禮法的各種行為。「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以直開導人,不能則恭敬*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體面覆人。」

「君子寬而不慢,廉而不剛,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薛敬謹慎而容。」「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庚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誇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層也,剛強猛毅,磨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君子大心則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知則明通而類,愚則端愨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理,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

三、辨榮辱。荀子曰:「驕匯者,人這殃也;恭喜僉得,摒五兵也。足有戈矛之刺,不如薛儉之利也。故與人善言,暖與布帛;傷人之言,深與矛戟。」(《荀子·榮辱篇》)他認為,放縱自己因一時痙而招致災禍的,是由於憤怒;明察秋毫而又被傷害的,是由於有層害之心;欲求清白反更汙濁的,是由於言過其實;能言善辯而不被人喜歡的,是由於爭強好勝;廉潔而不被人尊貴的,是由於刻己太過;勇敢而被人懼怕的,是由於貪利而委屈求人;忠信而不被尊敬的,是由於獨斷專行。此小人之所務而君子之所不為也。

因此,「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材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相關焦點

  • 中秋明月不染塵,克己修身廉為本
    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中建八局三公司西南分公司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銘記「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要求,開展了「中秋明月不染塵,克己修身廉為本」系列廉政教育活動。在向廣大幹部職工及家屬表達中秋慰問的同時,強化節日期間黨風廉政建設的規定要求,鞏固深化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嚴申各項紀律要求,讓每一位幹部職工找準自己的圓心,畫好自己的中秋月餅。
  • 萬馬科技馮宇:董秘應該做到「克己修身 每日三省」
    萬馬科技馮宇:董秘應該做到「克己修身 每日三省」
  • 【學思踐悟十九大】領導幹部要「以人為鏡」修身克己
    而怎樣修身克己,才會益於所追求的理想,有所建樹?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被史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樞,初入仕途時就立誓「誓絕一錢」,表達了自己誓要清廉為官、甘守清貧的決心,即使後來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也信守了這一誓言。他的生活清貧如水,告老還鄉時,僅有衣物和書卷。
  • 修身養性的關鍵在於克己
    古人有云:「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心中有很多弱點,好吃懶做,自私自利,貪婪無度,驕傲自滿,在漫長的一生中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使自己的心性較出生之時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是生命的任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
    在王陽明看來,心學就是教給人們要「此心不動」。想要做到「心不動」,還得通過後天不斷地修行才能實現。王陽明:心不動、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的一場重要修行!人能為己,才能克己王陽明: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在王陽明看來,克己是一個回歸自己本身的過程。
  • 教你如何克己制怒
    通常情況下,發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給我們的身體乃至工作,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所以我們應該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克己制怒。俗話說:凡事物極必反;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急則有失,怒則無智。發怒時人常常會失去理智,因此古人云:「怒不可以興師」。因為怒而興師出戰,很可能決策失誤,損兵折將,導致被動。憤怒之後可以重新歡樂,怨恨之後可以重新喜悅,但國亡不可以復存,人死不會復活。
  • 修身克己方可贏得人生
    而先修身,方可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又必先正心、致知,進而修養心智,修正迷茫,修行氣度,修煉本領。反觀現在芸芸眾生裡的一些人,在吃喝不愁,日漸富裕的情況下,雖時間充足,卻年華虛度;雖天賦異稟,卻泯然眾人;雖條件優越,卻庸庸碌碌!皆因思想不上進,心智不成熟,意志不堅韌,後天不努力而導致。
  • 中醫人當如何修身?
    中醫人也是修行人,中醫人必需修身。在我看來,中醫人修身有三大好處,一則,可以提升醫學素養;二則,可以提高臨床水平;三則,可以讓自己健康,快樂,幸福,並且讓家庭和諧。一、中醫人修身的至高境界是什麼?我認為,寧靜與淡泊是每個中國人處世的至高的精神境界,當然也是中醫人修身的至高境界。《內經》認為,健康的至高境界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達到如此境界,則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 做明志以致遠的自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如此。漢語成語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戒子書》。原文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文的本意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只有如此,方能明志以致遠。實則,這一成語本自早期道家、儒家的思想學說。
  •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傳習錄017
    王陽明回答了這句: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說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必須有為自己考慮的心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意。能克除自己的私意,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這引發我對,自私二字的思考。如果為了達到更好的自己,進而更好地創造價值,貢獻社會,這不叫自私。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別人的利益或者不管不顧別人和社會的利益,這就是自私。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1. 從眼前此刻做起現在很多人,眼高手低。工資高的工作自己做不了,工資低的嫌這,嫌那。還整天抱怨自己幹不成大業。這樣的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成大業。4.克己才是真功夫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需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能夠克制約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 假面騎士:如果e真的拒絕大道克己那麼他真的用不上
    無論怎麼看,大道克己的角色設定都是魅力十足的,從開頭加頭冰冷的解說就可以看出復活後的克己雖然沒有了人類的感情,卻依然正義。下面發表幾點個人對於劇情的見解:    1、關於AtoZ中的大道克己與ETERNAL的關係:  劇場開頭,克己從天而降劫走了T2ETERNAL。實際上聯繫前傳來看的話,可以分析出,此時的克己無法再吸引ETERNAL了。
  • 克己,慎獨,節制
    克己: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學會用一些隱形的條件要求自己,例如不能想違背良心的事,不過多地想佔有一些東西的等等。很簡單的一個例子,當面臨學習與出去玩的時候,又緊鄰考試,要克制自己不出去玩,認真準備考試。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時候需要我們學會克制自己,漸漸形成習慣。
  • 王陽明:能克己,知進退,是人生最難的修行!
    一、人能為己、克己,才能成己人生是活著的,每個人的眼光都不同,選擇也大不相同。有人選磚瓦塊,有人選金銅鋼鐵元素,有人選珍珠寶玉。這就是考驗人的價值意識。人生短命,我們要有識別珍珠寶玉的眼睛,以便更高級更有價值。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 感覺同年齡的話勇次郎遠不如刃牙甚至克己啊?
    話說感覺同年齡的話勇次郎遠不如刃牙甚至克己啊?二十多歲的勇次郎打個夜叉猿愣是被打出血了而第一部克己完虐夜叉猿第三部的克己又比第一部裡強了好幾倍而且第三部的克己還比勇次郎打夜叉猿時年輕。
  • 享受孤獨,守心克己
    人生中,要做到守心克己。做好自己的事,修好自己的心。哪怕在最艱難的歲月,也要享受孤獨,懂得思考,讓心靈淡泊,感受當下的幸福與快樂。善良是人的天性。一些人失去了善良,就失去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 嘉定婚登發起「修身齊家」計劃-修身齊家,修身,嘉定區,新人,管理所...
    由嘉定區民政局主辦,嘉定區婚姻登記管理所承辦的「禮樂嘉定·讓愛豐盈」主題系列活動之「新家庭修身齊家」計劃日前在嘉定區婚登所開展,鼓勵新人們能夠在成立家庭的同時,展開修身行動,讓「修身齊家」落實到婚後的每一天。據介紹,本次活動在10月中旬就通過微信公眾號「上海結婚」發起線上調查,並結合線下現場採訪,了解新人的需求。
  • 克己自律:當下宅家要「防沉迷」
    當下疫情,很多企業和個人遭遇到了困境,尤其是宅在家裡的每個人,尤其要慎獨克己,加強鍛鍊,克服不良習慣嗜好,提升免疫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儲備能量。在這次全球關注的疫情中,湧現了一些感人的事跡,也發生了令人不齒的行為。即使在常態中,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些官員禁不住腐敗?為什麼投資者守不住自己的鍵盤?為什麼高管們會犯低級錯誤?
  • 克己修身,可佩亦可學
    他每天有寫日記的習慣,記載的自己的私心和與他人的爭執,甚至還記載了調戲它人小妾等小事,通過每天寫日記,逐一反省,再逐一改掉,在曾國藩身上,才知道什麼叫修身他的人生哲學很有特點,他有一句名言: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物極必反,笨的極致就是聰明,真正的聰明人,都知道下笨功夫,用現在的話說,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
  • 克己寬人懂擔當
    其關鍵都在於能夠接納、包容的美德;克勤克儉,克己寬人的品德,便是蒙卦要告訴我們的持家有方之道。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一道平行線。即便是夫妻、父母、子女至親之間的交集,也沒有辦法把思維拉到同一個平行線。所以觀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都是正常的表現;反倒是相同了,才是非正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