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秦的功績在於顛覆了一貫以民謠為主的音樂,打破了傳統,將音樂變得多元化,齊秦也因此為突破傳統曾付出被唱片公司雪藏4年的慘痛代價,而在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情況下,齊秦獨具一格的音樂曲風一下就徵服了所有聽眾的耳朵,而以民謠風為主的港臺樂壇被齊秦一舉打破。
齊秦這樣具有創作實力的歌手,在80/90年代將大陸流行音樂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局面,讓大陸聽眾除了聽到教科書一般的傳統歌曲以外,還聽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流行音樂,很多大陸歌手得益於齊秦的開創,才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所以說齊秦是華語樂壇新篇章的開拓者,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齊秦的早期作品基本都是由自己獨立完成,比如《狼》、《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等等。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歌曲,無疑已經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齊秦的歌,成為很多人音樂記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哥這些年來一直秉持著在音樂上的初衷與尋求,不斷沉澱自己,終於時隔七年攜新專輯《穿樂》而來,他說,期望自己的音樂可以與時俱進,仍然受到大家的喜歡。
1981年發行第一張唱片《又見溜溜的她》出道,後應徵入伍。1985年退役後發表首張創作專輯《狼的專輯》。1986年主演愛情電影《芳草碧連天》。1987年發行專輯《冬雨》,憑藉個人創作的歌曲《大約在冬季》獲得香港第11屆十大中文金曲獎。
其實最早被稱為『歌柛』的是演晿我們粵語歌曲的香港藝人許冠傑,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把粵語流行歌曲帶進了主流音樂,是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因此得名譽為『歌神』。
九十年代始,「天皇巨星」譚詠麟與張國榮的淡出,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從一大批優秀藝人中脫穎而出,被喻為「四大天王」,張學友更是成為的佼佼者。在第十五屆「十大中文金曲」中連續獲得多項大獎,在本屆主持餘錚大姐作了最後的評述:希望張學友繼續努力,多多支持本地樂壇,唱多一些本地的原創歌曲,成為明日「歌柛」的接班人!正是如此,才是張學友被冠以「歌神」的由來。
張學友那教科書般的演唱方式已得到整個華語樂壇的普遍認可。其獨特的唱腔,對作品爐火純青、遊刃有餘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各種風格的歌曲都像是為他量身定製的。
如《吻別》、《秋意濃》和《祝福》;不羈如《餓狼傳說》、《如果這都不算愛》等等 。由他親手打造的音樂劇《雪狼湖》更具有一種「裡程碑」的意義。難怪當年麥可·傑克遜都會注意到他。
說到他倆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我覺得在不分伯仲的態勢下,齊秦似乎略約高出一籌:因為他做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幾乎促成了一九八零年代中後的期的年輕人對港臺流行音樂的全新認識,並且隨著時光流逝,這種影響至今依然綿延未絕。
學友的唱功是四大天王中最厲害的,我非常喜歡。但僅僅是會唱而已。齊秦是詞曲唱,大量歌曲廣泛流行。而且,恰好在大陸剛剛開放流行音樂時進入內地,這種時機造成的影響力,學友永遠比不了。
其實,學友出道比齊秦早,但是進入內地比較晚,大約是90年他的夕陽醉了才剛流行於內地,然後我們聽到了他曾經的月半彎、遙遠的她。不過,當時童安格的歌橫掃海峽兩岸,還輪不到他。
學友到了92年以後,也就是譚詠麟和張國榮宣布不再領獎之後才開始爆發。雖然都很流行,但顯然學友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影響力就打了折扣。如果沒有譚詠麟這一代,學友的影響力可能與齊秦有一比。後來,齊秦的存在感一直比較強,至今活躍於內地樂壇。不像王傑、童安格、張雨生很快就銷聲匿跡,所以論影響力齊秦當之無愧比學友大。
齊秦已經不僅僅是一名靈魂唱將和歌者,更重要的是他對於樂壇上的意義,絕對可以說是繼往開來級別的,這樣的意義比起那些簡單的銷量比較,才顯得尤為珍貴!齊秦這兩個字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個歌手的名字,而變成了一種生命記憶中的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