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院校轉設為公辦後應送出這個大禮包,老生新生同降學費

2021-01-12 今思遲

國家發文要求加快私校轉設公辦步伐,許多學院也成功轉制了。於是就出現了這個問題:

轉制前的舊生在轉設後是否會降低每學年的學費?本來近兩萬的學費變成五千,這不香嗎?所以許多學生很是關心這件事。

我們可以從《辭海》中對「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定義中嗅出些味道:

民辦學校(non-government school)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公立學校(public school) 中央或地方政府所辦學校的通稱。有時也專指地方政府所辦的學校。經費來自政府撥款或地方居民納稅。

從這兩個定義中我們可以初步判斷,轉設後所有在校學生的學費都降低。因為之前是學校的辦學經費是自籌資金,沒有國家補助,等學校轉公辦院校後辦學經費是國家財政提供。說的通俗點就是,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最大的差別就是資金來源的不同了,公辦的大部分辦學經費都來自於政府,所以學生們所需要承擔的費用很低,學費自然就不高了。而民辦的辦學經費來自於企業,所以學費自然比公辦高。而民辦學院轉設為公辦後,學生們的學費自然下調了。

所以,民辦本科轉公辦本科後,是所有學生的學費都降低。

但是民間又有一個流傳的說法:「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

「新生新辦法」,這沒必要多說,因為新生考取的是公辦院校了,自然按公辦院校的學費標準收取。

有爭議的是「老生老辦法」,其實從剛才我們提到的「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定義中我們可以得知:自該校轉公辦後,也應當是「老生也是新辦法」才對,因為原先的私人機構已經退出運作該校了,它們沒有運作成本了,若老生仍用老辦法,老生多交的學費差額應該發給誰呢?既然這筆錢冤有頭而債無主,財會上應該怎麼記帳呢?

你可能會說有錢還不好辦,但是收了這筆錢就引起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公平的原則。

是,我是沒考上清華北大,但我也是憑本事考上目前這所院校的,為什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資源條件下,所謂的老生就要比新生多交近二倍的學費呢?這也算殺熟吧。

之所以有「老生也是新辦法」,原因是有些地方和高校的教育資源和經費比較緊張,這樣很可能學校持續之前的收費標準來維持學校的正常工作,但這是之前的情況。

2006 年,教育部就提出「轉設」這一概念;2009 年,明確規定獨立學院可以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

但過去十多年,轉設比例整體偏少。

2008年,4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

到2015年,52所獨立學院轉設為51民辦大學。

但依舊轉設比例不高,

但是如今,教育部要求所有獨立學院要加快轉設進程,並在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一件事只有定出時間節點,才是動真格,現在一紙文件,明確通知,到年底,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那麼這件事就不是可有可無了,既然一定要實現,中間就會有許多協商與交易,比如以前之所以轉設進展緩慢,主要因為轉設關係到重大利益調整,涉及到各方利益,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就一直拖延下來。再者,很重要的一點,投資方也不想失去母體高校名字的這塊「金字招牌」,所以遲遲不願意轉設,而高校也不願意失去巨額管理費收益和機會成本,不願放棄,寧願冒著會影響公辦院校聲譽的風險,繼續舉辦獨立學院……

那麼協商交易的結果,可以想像的就是,國家財政補償原先利益者,一刀切後,院校就可以輕鬆轉設了,既然利益相關方已獲補償,也就沒有理由還要在老生身上多收頂多三年的高學費,這種離心離德的事,新轉設成的公校也不願意幹,畢竟學校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些年輕學子。

本文結論: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之後,不管老生新生都將統一按公辦學校收費,即降低學費,轉設成的公辦學校,也樂意將這個大禮包送給她的學生,同心同德前行。

相關焦點

  • 安徽學費「最低」的民辦大學,每年1.1萬元,即將轉為公辦大學
    其中,公辦高校是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創建的,有國家或地方財政支持,學費一般為每生每年5000元左右(藝術類專業除外),而民辦高校是由社會力量創建的,沒有政府財政支持,辦學經費基本依靠於學生繳納的學費,屬於自負盈虧,學費都比較貴,每生每年學費幾乎都超過15000元。
  • 又一所專轉本院校或將轉設為公辦!
    近日,小編得到最新消息位於鎮江的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已確定由民辦高校轉設為公辦高校該校將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併並且,將其更名為「鎮江大學」的呼聲很高。近日,有消息傳出該校轉設方案已基本確定。於是今天,小編電話諮詢江蘇大學京江學院了解到:目前該校已確定由民辦高校轉設為公辦高校,並且將與位於句容的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併,合併後暫定更名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大學。
  • 山西再添2所公辦本科院校,山西Top2高校下屬獨立學院轉設ing!
    2020年底山西省再添兩所公辦本科院校,這個公示時間是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元月7日。教育部公示的33所獨立學院轉設普通本科高校,涉及山西省的有4所,其中有兩所準備轉為公辦院校!轉為公辦院校的分別是太原理工科技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準備轉設為山西工學院。
  • 成功轉設為公辦本科院校的獨立學院有什麼共同特點?有何啟示?
    眾所周知,2020年5月教育部的一份關於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方案印發實施以來,全國眾多獨立學院「如坐針氈」,都在積極尋求轉設之路。因為文件規定各獨立學院必須在2020年年底以前完成轉設方案。 在轉設的道路上,轉為公辦本科院校、轉為民辦本科院校和停止辦學這三條路是獨立學院轉設的根本出路所在。
  • 河北5所獨立學院轉設成公辦大學,1所轉民辦,看看有你的母校嗎?
    教育部要求2020年12月底獨立學院完成轉設,或轉為公辦,或轉民辦,或停止辦學。目前各省的獨立學院 都在抓緊時間完成轉設,河北省一共有16所獨立學院,目前已經有6所獨立學院公布轉設公示,其中有5所轉為了公辦職業技術大學,1所轉為民辦普通高校。
  • 驚喜: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轉設為無錫學院,日後的無錫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已經確定轉設為無錫學院,並且在向著日後成為無錫大學闊步前行,這是一則非常好的消息!在全國各地獨立院校忙著轉設的大環境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可謂華麗轉身,烏雞變鳳凰」,超越了!
  • 有幾所高校成功「升級」,浙大城市學院入選,4所高校均轉設公辦
    2020年有幾所高校成功「升級」第一所: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原本是一所民辦大學,但現如今轉設成公辦,並命名為浙大城市學院,該校共分為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廣闊,學校比較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有利於提高同學們的綜合能力。
  • 這33所專科的學生有福了,院校成功升級成本科,畢業後出路更多了
    教育部最新公示,33所獨立學院轉設成本科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的要求,經第七屆全國高等教育學校委員會專家的考察和評審,今年將擬同意33所獨立學院被轉設為「本科學校」,並予以公示,這也就說明這33所專科的學生有福了。
  • 江蘇這所獨立學院轉「公辦」本科!多所轉民辦,附 轉設學院名單
    比如,9月21日,雲南省教育廳同時宣布並公示5所獨立學院將轉設為民辦本科高校,分別是: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雲南師範大學文理學院、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文章結尾 附 高校轉設學院名單)而轉為公辦本科高校的獨立學院很少,之前已有8所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高校,這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寫過,有要了解的同學可關注後到主頁查看。
  • 這所獨立學院有望轉設成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轉設方案主要有3種形式,一是改為公辦,二是改為民辦,三是註銷建制。按照要求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也得進行轉設,轉設為公辦還是民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學校簡介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創建於1999年,是由南京醫科大學自主創辦並經省教育廳批准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2005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為獨立學院。2011年,南京醫科大學和連雲港市政府籤署合作辦學協議。2013年9月,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正式從南京遷址連雲港辦學。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轉設路徑:有望轉成民辦仁愛學院
    在這場轉設進程中,重點大學獨立學院的轉設問題引發熱議。有的轉設公辦,有的轉設民辦,有的就撤銷了。在這場轉設大潮中,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轉設一事,備受很多學者家長關注,這個學校究竟何去何從?天津大學是全國雙一流A類院校,它的前身是北洋大學(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在國內有很高的聲譽。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如何轉設?有望成為公辦本科
    在分析了揚州大學廣陵學院和蘇州大學文正學院之後,江蘇省的同學們留言諮詢很多江蘇高校轉設的事情。平心而論,江蘇真是我國高教強省,比較建議一些大學數量較少的省份考生填報江蘇的大學。最近,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的同學們在討論轉設命運,從形勢上看,最終結局還是很好的。
  • 廣東這所民辦三本院校有望轉設公辦,看好未來發展
    建設一批公辦本科院校符合廣東全省發展實際需要。這對於廣東的獨立學院而言,可以通過轉設公辦實現新的發展。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就有很大的轉公希望,看好未來發展。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轉設公辦這個事情,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此前,就有一些傳言。說起來這個學校的創辦之初就想到了有一天要轉公,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學校是中山市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舉辦的,學校管理以中山市為主。
  • 多所獨立學院將轉設!|蘇州大學文正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轉設之後,股東將放棄財產權利,不忘初心,公益辦學。投資方不謀求轉設後學校的控制權,在理事會中人數要少於三分之一。比如,如果轉設後的理事會有13個理事,那麼投資方-光大策略公司最多推薦4個理事。每一個百年名校,都有一個好的治理結構,都有約束機制。同時,要提高教職工待遇。我看了國外很多著名高校,年度預算最大的支出,都是人力資本支出。我們要力爭在全國民辦大學中人力資本支出佔學費收入比例最高。
  • 從廈門大學校友向母校捐款1.7億,想到獨立院校轉設老生老辦法
    而且老馬相信,後續肯定還會有校友,在廈大百年校慶這一歷史時刻,為母校的發展出錢出力。在聯繫十幾天前,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先生表示,將學習包玉剛先生,決定捐款200多億,在家鄉高標準建設一所理工類研究型大學。此時,老馬想到的是,在此次的獨立院校轉設過程中,涉及200多所獨立院校,涉及在校學生更是以百萬計。按照教育部轉設三種方案:轉公辦、民辦、關停。
  • 山東民辦大學版圖:已為公辦院校一半,濟南多為女掌門人
    時下的高考學子、家長正為填報哪些學校而燒腦。據了解,作為教育大省和高考大省,山東現有本科院校70所,其中民辦 26所(含獨立學院),是公辦院校的1/2強。山東民辦教育興起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多經草創、浴火新生而發展到現在。他們如何化蛹成蝶?
  • 教育部通知:這3所私立院校將升級為公辦二本,考上的學生賺到了
    在高考結束後,很多學生和家長都面臨著該如何選擇大學的這個問題,當然了很多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讀公立的學校,畢竟在學費上要比私立的學校要低很多。 不過,其實最讓小北心裡不舒服的是,自己每年的學費要比小莊高出很多,所以其實民辦的大學和私立的大學其實在收費標準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 本科二批持續「補錄」,這4所民辦二本學費近5萬,很多學生被坑!
    其實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雖然頒發給學生的學歷都是國家認同的有資格的機構,但民辦院校是以營利為目的,是由企業或者是國外的機構進行創辦。因此,民辦大學沒有國家財政撥款,基本是自支自收。這些院校如果想要盈利,只能將生源範圍擴大,只要分數達到本科線即可,毫無質量可言,其教學水平、就業率方面與公辦本科院校相比,差別很大。
  • 老生常談民辦本科與公辦專科怎樣來選擇?
    目前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是分為不同層次的,其中有學制四年的本科類院校,還有學制三年的專科類院校。本科類院校還要分為一本、二本、三本共三個批次,目前絕大部分省區已經實現二三本合併,只是極個別地區暫時存在著,直接忽略掉三本這個批次就可以了!
  • 轉設進行時!河北省再添兩所公辦職業技術大學!
    昨天,河北省教育廳發布了《河北省教育廳關於2020年高等學校設置事項的公示》,向社會公示2所獨立學院與高職學校合併轉設為公辦大學。 公示時間為2020年11月19日—11月25日(7天)。公示期內,對公示學校存在與轉設有關的違法違規辦學行為,或在申報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等問題,均可向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反映,反映問題應實事求是。以單位名義反映的應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的應署真實姓名、身份證號和聯繫電話,否則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