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

2020-12-24 鄧朝芬說歷史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黃金棍下出好人,黃金棍下出孝子"。雖然現在有不少家長都學會了和孩子溝通,但是很多父母都在奉行著"棍棒教育",企圖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心理犯罪畫像第一人",她通過研究每一位青少年的犯罪發現都離不開家庭,她說這世上沒有天生的罪犯,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你喜歡打孩子嗎?可能許多脾氣暴躁的父母都會點點頭。

"孩子不聽話當然要打,而且只要打不死就往死裡打"

他們覺得只有孩子的身體感受到了疼痛,才能夠對父母產生敬畏,對父母言聽計從。

也有的父母認為"棍棒教育"應該被淘汰,長期打孩子會讓他們和產生心理陰影。

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呢?這也是很多家長都糾結的問題。打還是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吧,孩子總覺得父母說的都是"廢話",容易將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打孩子吧,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還會經常和父母頂嘴:"我就不聽你的話,你打吧!"

對於"軟硬不吃"的孩子,很多家長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之後,不管對孩子有沒有效果,都會選擇大家孩子。

相信多數家長在打完自己的孩子之後,看到孩子哭都會有一點後悔,責怪自己打孩子的錯誤性。

其實想知道孩子該不該打,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挨打和不挨打的區別。

挨打的孩子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呢?

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對父母的一些小打小踢都覺得是無關痛癢的"毛毛雨"。

這種孩子的臉皮很厚,認為反正挨揍已經習慣了,會覺得這是父母很正常的教育方式。

對於父母的打罵,這種孩子一般不會放在心上,也不會真的記仇。

而從來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孩子,在家裡一直順風順水,沒有體會到被拒絕的滋味,更沒有經歷過挫折。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開始變得很蠻橫,他們心中沒有規矩意識,在社會上很容易吃虧

心理承受能力的差異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因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在此過程中還會被父母責罵,對各種難聽的話也已經"麻木"。

這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敢於面對,然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愈挫愈勇。

而沒有被父母打過的孩子,一直在父母創造的"溫室"中長大,沒有經歷過各種困難挫敗。

孩子今後遇到生活和工作中困難,沒有獨自面對的勇氣和經驗,都會選擇逃避,很難有太大的進步空間。

父母怎樣才能克制住打孩子的衝動呢?

冷靜分析,用積極話語教育孩子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在犯了錯誤之後也希望被家長原諒,也希望被父母平等對待。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冷靜分析孩子的問題所在,不要只會用責罵的語言對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情緒。

家長要從客觀的角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在小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壞毛病,這些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孩子還沒有對文字敏感的時候,圖畫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孩子通過一些圖畫可以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一些行為。

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就很不錯,一套共有8冊。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養成好習慣》、《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

每一本都有一個故事,而故事都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灌輸知識,可以很好的避免孩子產生厭煩的情緒。而且圖畫色彩很鮮豔,字跡也很工整,能夠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視力。

這套書的原價是150元,現在搞活動只要69元,優惠了一半的價錢,相當於每本書7塊錢。這本書還可以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李玫瑾:挨打的孩子和從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的差別 所以,經常被挨打的孩子,不是變的叛逆就是性格暴躁,常常反抗父母,長大後遇上其他的事情時,總喜歡使用暴力解決,不喜歡與人交往,內心是比較內向、自卑的。 相反,沒有被挨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 「常被打」和「從不被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真不是一丁半點
    中國父母一直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使用一些暴力行為,讓孩子屈服,甚至常常會把孩子打得求饒。雖然有很多家長已經學會了蹲下來和孩子進行溝通,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在暴力環境下長大,並且在成為父母后也奉行著「棍棒教育」,想要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住孩子。
  • 激烈交火後大批印軍被擊斃,俄:雙方差距不是一丁半點
    俄羅斯專家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差距不是一丁半點,印度的軍事力量要遠遠超出巴基斯坦。但是兩國的交界處竟然再次傳來了槍聲,並且在激烈交火後大批印軍被擊斃,原本印度一直都是能無懼巴方的,哪怕是不敵也不會如此的損失巨大,而這次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印軍在措不及防的情況下,才會損傷如此慘重。
  • 業餘拳擊對練:想打人,先挨打!
    人不多,門派不少,他們也勸我學個傳統套路,我總覺得武術還是太複雜了,就跟一個朋友打沙袋玩拳擊了!剛開始我們都是各練各的,我最先提議只練也沒多大意思,不如直接對練試試吧!這幾個都有點好武之心,也是雙手贊成!在我們這六七個人中,我是身體素質除了力量之外其它方面都算是最好的,當時已經跑步和單雙槓兩年了,缺點是身高一米六。
  • 「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
    面對父母的嘶吼式的教育,是不是經常挨罵的孩子就會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生長呢?而不挨罵長大的孩子是不是就會沒出息呢?「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閨蜜家裡有兩個娃,相差1歲,老大鬧騰,老二安靜。
  • 業餘拳擊愛好者對練,我一直挨打反而進步最大!
    一年下來,我是那個打得最多,挨打也最多,進步也最大那一位。按他們的說法沒成想一群人中,個子最矮的一個反而成了最厲害的那一個!回頭想想,大家都是從零開始,條件各有優劣,他們有人高馬大的,有力量佔優勢的,有從小練武術的。我的優勢就是年輕一點體能好一些,劣勢是個頭矮太多。同等水平下,一寸長一寸強啊!
  • 杜明禮挨打是第幾集 杜明禮挨打的集數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杜明禮挨打是第48集。杜明禮把軍需生意交給吳沈兩家,可是之後的造假事件卻沒有牽連到吳家和沈家,這個生意白白便宜了他們,還沒達到目的。要不是貝勒爺提前收買了張大人,吳家和沈家就逃過這劫了。杜明禮辦事不利,沒有提前做好規劃,差點放過了吳家,貝勒爺很生氣,因此叫人狠狠地懲罰了杜明禮。  劇中的杜明禮是貝勒爺手下的奴才,在貝勒爺眼裡可謂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經常受到責罵。
  • 奧特曼:為何澤塔貝塔衝擊形態總是挨打?初代、艾斯和泰羅不配?
    在澤塔奧特曼中,目前官方公布的三個形態都已經出來了,小槽認為阿爾法形態用來試水,貝塔形態用來挨打,而伽馬形態就是用來虐打怪獸的。可仔細一想,貝塔形態使用的是初代、艾斯和泰羅勳章融合而成的,為何總是被挨打呢?
  • 小時候總是期盼快快長大,長大後才猛然驚醒,原來小時候才最快樂
    記得小時候的自己總在盼望著快快長大,想著像大人那樣能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可以有錢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不會因為犯了錯而挨打、不用天天學習天天考試......總之在自己眼中,大人的生活才是那麼自由快樂。等到自己真正長大的那一天,才發現原來一切都不是那麼一回事。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吧。大人是可以為自己的事情做主,但人生有如一道又一道選擇題,選錯了哪一道,都可能扭轉整個人生,甚至是步入歧途。所以不得不活的規矩謹慎。長大自己賺錢後,才知道原來有錢也不是自己可以隨心所欲想買什麼就會去買的。
  •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真不是一星半點
    隨著現在傳媒和家用科技的發展,看電視看電腦已經成了很多孩子的愛好,但在教育界卻一直對這些電子設備抱著敵意,究竟是一些家長和老師過於危言聳聽,杞人憂天了,還是這些東西真的對孩子有很惡劣的影響呢?從統計結果來看,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差距可能相當之大:美國的一位微觀經濟學家查格爾通過對3000名隨機抽取的受訪者的統計得出過這樣的結論: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孩子,在成年後的年收入要比同齡人低26%。而除了收入這樣的硬性指標之外,在其他方面,經常看電視的孩子也要比不看電視的孩子落下許多。
  • 鬥羅大陸動漫第五十二集,唐三一直在挨打,卻是他最幸福的一集
    鬥羅大陸動漫第五十二集,可以說是糖分最多的一集,因為唐三和小舞撒得糖實在是太甜了。但同樣是在五十二集,也是唐三挨打最多的一集,可以說一直在挨打,挨了一整集的打,但卻是他最幸福的一集。但獨孤博也就看起來兇,追到唐三也並沒有真去收拾他,不過或許是心裡真的氣不順,所以在和唐三一起回史萊克學院的時候,一路都在動手動腳的敲打唐三的腦袋,所以唐三也算是被獨孤博打了一路吧。
  • 散打講堂:擂臺上要學會打人,必先學會挨打!
    其實睜著眼挨打總比閉著眼好,挨明白打比挨糊塗打好。否則被重擊或擊倒後,不知道對方怎麼出的拳,自己防守錯在哪兒,這打就白挨了。挨打還可以提高拳手的反應能力,步法、身法、靈活躲閃、抗擊打、迎擊拳等眾多技術。可以說,對手的技擊水平越高,你從挨打中獲得的技術質量就越好。
  • 孩子明知道要挨打,為什麼不跑?背後這3個原因,會讓父母很心疼
    孩子知道要挨打了,無非是這樣幾種反應:一種是趕快跑開,或者找人「保護」;一種是趕緊認錯,或者哄父母開心;還有一種就是不跑也不認錯,任由父母打。遇到危險趕緊開溜或者正面對抗,是正常人的反應,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明知要挨打了,還不知道躲呢?
  •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挨打沒事,現在的孩子卻打不得?真不是孩子金貴
    都說「生兒不養不如不生,養兒不教不如不養」,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所有父母的心頭大事。想讓孩子健康茁壯的長大,也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就算並不是那麼成功,也要成為一個熠熠生輝的人。
  • 當寶可夢獲得新進化形態,果然翁不再挨打,嘟嘟利長出了10個頭
    話不多說,當寶可夢獲得新進化形態,果然翁不再挨打,嘟嘟利長出了10個頭。一起來看看這些非一般的進化形態吧!PS:非官方,純屬娛樂,認真你就輸了~王與坐騎~派拉斯特會飛的派拉斯特,社長之前已然吐槽過,而今天帶來的另一個進化形態,則是「帶惡人·派拉斯特」。如果社長沒記錯的話,派拉斯特應該是參考「冬蟲夏草」?
  • 經常挨打挨罵孩子的心理,父母一定要知道……
    經常挨打挨罵孩子的心理,一定要。。。「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不打罵不會成器,都始終秉承著「黃金棍下出好人」的思想教育孩子。殊不知,「打罵孩子有百害」。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還是用的以前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現在的小孩,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粗暴式的教育了。很多多時候父母打罵孩子,是因為一時的衝動,沒有忍住,覺得自己的孩子太不爭氣了,才動的手。卻不知已經有很多家庭因為打罵孩子造成了許多不可彌補的嚴重後果。
  • 日軍最怕的軍隊,看見戴這種帽子的隊伍,直接挖戰壕做挨打準備
    導語:日軍最怕的軍隊,看見戴這種帽子的隊伍,直接挖戰壕做挨打準備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裝備精良,我們跟他們壓根就沒法比,用的還是土槍土炮,手裡的傢伙都非常落後,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這等情況前期一直被壓著打,直到後續得到各方的援助,以及從戰場上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後,局勢才緩和一些,但即便如此,我們和日軍的傷亡比例還是高達5:1。要說那時候稍微厲害一點的也就國軍了,有德式武器、美式武器、蘇式武器,個別精英部隊更是武裝到牙齒,跟日軍差距並不是很大。其中有這麼一支部隊,日軍一看到就立即挖戰壕,做好挨打的準備,連絲毫反抗的心思都沒有,到底是哪支部隊這麼牛呢?
  • 「光頭強」抗挨打能力,熊都佩服了
    「光頭強」抗挨打能力,熊都佩服了 2020-12-12 00:00
  • 西行紀:白狼的變強之路非常艱難,一路的挨打讓他擁有了大妖的實力
    白狼雖然身為西行紀中的主角,但是他本身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其他的能力也很平庸,一開始白狼與其他人的差距非常大,在唐三藏的西行小隊中只能挑行李,不過白狼的成長速度還是可以的,只是成長的過程非常艱難。
  • 陰陽師死神聯動式神吐槽 策劃出來挨打!
    相較於陸生的1個聯動式神,鬼燈3個式神,賣藥郎1個式神,犬夜叉4個式神,死神聯動居然只出了一戶和露琪亞?而且有一說一,死神就是一群大老爺們的戰鬥,露琪亞這種戰鬥力三流的貨色,如果不是非要一個女性角色……真的,實在太沒排面了。第二彈出了兩個角色的皮膚,第三彈乾脆只給一嘰咕加皮膚……策劃你粗來!我大白小白小烏都被吃了?這聯動結果實在……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