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挨打沒事,現在的孩子卻打不得?真不是孩子金貴

2020-12-19 話梅的媽媽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都說「生兒不養不如不生,養兒不教不如不養」,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所有父母的心頭大事。

想讓孩子健康茁壯的長大,也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就算並不是那麼成功,也要成為一個熠熠生輝的人。

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非常嚴厲的,哪怕一點小事,家長都害怕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制止,導致孩子犯錯。

而且,前有「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典故,後有「疑鄰竊斧」的典故,家長們真的對孩子的未來很是擔憂。

所以,在發現孩子出現任何做錯事情的苗頭,家長都會狠狠地批評孩子,甚至也會打孩子,想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下次絕對不會再犯錯。

所以,在很多人小時候,基本上三天兩頭都會就會被父母揍一頓,吃一頓「竹筍炒肉」,尤其是80、90後,小時候可沒少挨揍。

可如今,80、90後們也都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寶寶,可是,當教育寶寶的時候才發現,做父母是真的不容易。

有一位爸爸就在貼吧裡忍不住的吐槽,覺得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金貴」了,打不得罵不得,父母再生氣也只能苦口婆心的教育。

而且,爸爸也表示:想想80後的我們,有幾個小時候沒有嘗過「棒子燉肉」的?

可即使小時候經常挨揍,長大之後還是為人父母,還是有工作有家庭的在生活著,並沒有因為被父母揍而覺得有任何「人格缺陷」。

但是再看看現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要離家出走,要不就是尋死覓活,家長打不得更罵不得,明明是長輩,卻對著晚輩小心翼翼的。

所以,也有很多家長不免會產生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現在父母和孩子的角色都開始「反轉」過來了呢?

在貼吧裡,也有一位爸爸被女兒的問題給問到了,女兒問爸爸: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話,而大人卻不聽小孩的話呢?

也許很多家長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發愣。

對啊,在家長的心中,小孩聽父母的話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也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注意事項」,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父母有著絕對的權威。

所以,當父母說什麼事情,對我們下達什麼指令的時候,我們都會無條件的服從,從而忘記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而現在的孩子,通過對外界的認知,加上父母的「口頭教育」,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意識,對於他們不喜歡的事情,他們可以大膽的反抗。

這也並不是孩子「金貴」,而是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主見,這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孩子和自己頂嘴是錯的,因為很多家長看著孩子一點點脫離自己的掌控就會變得恐慌。

可其實,頂嘴和孝順不衝突、有主見和聽話也不衝突,現在的教育環境不同,接受的理念也不同,家長要放寬心,一味的把孩子攥在手裡,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首先,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把控變得沒有主見,家長會為了孩子操控一切,而孩子也習慣了父母在前面開路,自己在後面坐享其成,可等到父母都不在了的話,那孩子該怎麼辦呢?

其次,孩子會因為聽話形成「討好型人格」,這是很多80後、90後甚至很多00後都會出現的問題,摒棄掉真實的自己去迎合他人,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而這也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係,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反抗家長就壓制,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是什麼導致現在的教育局面呢?你會傾聽孩子的話嗎?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總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真不是一丁半點
    雖然現在有不少家長都學會了和孩子溝通,但是很多父母都在奉行著"棍棒教育",企圖用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心理犯罪畫像第一人",她通過研究每一位青少年的犯罪發現都離不開家庭,她說這世上沒有天生的罪犯,都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你喜歡打孩子嗎?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50、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簡單,不聽話?打,不好好學習?打,不吃飯?不存在的,因為根本就吃不飽!現在的成年人,小時候有幾個沒挨過打?孩子是玻璃心,罵不得更打不得,吃不得一點苦;叛逆起來連父母都不認,視生命為兒戲,頭腦一發熱,什麼都可以不管不顧。原本天真可愛,善良淳樸的孩子,儼然變成了一個炸藥包,而引線在哪裡,父母們根本不知道!
  • 「常被打」和「從不被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真不是一丁半點
    也有的父母認為"棍棒教育"應該被淘汰,長期打孩子會讓他們和產生心理陰影。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呢?這也是很多家長都糾結的問題。打還是不打孩子?不打孩子吧,孩子總覺得父母說的都是"廢話",容易將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這3個年齡段不要老打孩子,影響不止一點點
    老一輩的人常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是被打大的,現在不也好好的嗎?但是大家回想一下,但凡小時候被家長狠狠揍過的經歷,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了,是不是還記憶深刻?心裡是不是還會埋怨當時的父母呢?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子不教,父之過」,天下沒有父母想打孩子,無奈孩子就是太不聽話了,真的很讓人生氣,只能打一頓,才能孩子消停會,不會再犯錯了。所以,經常被挨打的孩子,不是變的叛逆就是性格暴躁,常常反抗父母,長大後遇上其他的事情時,總喜歡使用暴力解決,不喜歡與人交往,內心是比較內向、自卑的。 相反,沒有被挨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 有人用這八句話勸孩子喝酒,必須給他懟回去!
    1.沒事,就蘸一下,又不多喝,練練。回懟:能不能教點有用的,非讓孩子變成酒鬼嗎?你筷子乾淨不乾淨?真相:無論抽菸還是喝酒,都是循序漸進戒不掉的,對孩子來說,把舔大人的酒當成遊戲,一喝酒大家就笑,會讓孩子誤以為是鼓勵和讚美。請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喝啤酒幫助消化,孩子少喝點有益健康。回懟:消化那麼快幹嘛,還沒吸收就排出去?
  • 李玫瑾建議:6歲前的孩子該打就打,6歲後再想要改正就晚了
    所以,很多人開始抵制棍棒教育,抵制父母對孩子的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長大。這也就讓很多家長開啟了「碎碎念」的教育模式,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開啟了對孩子的教育模式,保證自己不發脾氣,教育為主。
  • 老公得意洋洋的對我說,這次不打你是我不想打,不是看孩子面!
    這兩天突然想起在十幾歲或者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媽媽曾告訴我說:我幼年很膽小,別的孩子挨打沒事人似的,我一挨打的時候就嚇得渾身發抖,緊閉雙眼,嘴裡還大聲哭喊。看我這樣,於是父母就不再因為我犯錯而打我。就這麼平安的長大。 結婚前我和對象約法三章,其中有一條就是不可以打我,得到肯定的承諾,我以為這一生我就可以平安無事。
  • 現在孩子和我們小時候真的不一樣
    小米粥我自己沒事的時候就想 ,我們小時候也這樣嗎?那個時候物資匱乏,吃的東西少,可是作為小孩是不知道的,那小孩吃夠了一樣東西怎麼辦呢?小朋友
  • 孩子被打要還手嗎?90%的父母都掉進了這個育兒盲區!
    我問了小宣的情況,他說沒事,但我還是有些擔心,主動跟您道個歉。」CC腦袋蹭一下子冒出一股火:什麼叫你問了我兒子,他說沒事。自己家孩子被打,自己倒成了被通知的人,難道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不該是我嗎!4.我和你媽小時候上學,從沒被欺負過,怎麼生出你那麼個膽小鬼。孩子不能白白挨打,久而久之,可能會慢慢變成一個真正軟弱、任由欺負的人。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值得父母們深思
    奶奶在幫爺爺收拾的時候會幫爺爺捶腿,有時候也會因為傷心而打幾下。有一次樓主回家看望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己孩子在拿著棍子打爺爺,於是問孩子「為什麼打爺爺?」孩子回答說「奶奶也打,爺爺不疼的」。媽媽耐著心思跟孩子講道理,但是過後孩子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最終,媽媽忍無可忍,給了孩子一巴掌,問孩子「疼不疼」?孩子哭著說疼,接著媽媽又對孩子說「你覺得挨打疼就不能打別人」。
  • 孩子有錯,老師你告訴我,我來打!但是老師你別自己動手!
    為什麼會有老師打孩子的現象頻頻出現?這一段時間,很多的新聞,都是學校的的老師怎麼怎麼樣得打孩子,這些打,已經遠遠超出了教育的範疇,更多像是一種發洩——一種老師對自己能力不足得發洩!但是為什麼這些老師敢這樣的打孩子?
  • 「小時候窮怕了,現在才拼命給孩子買玩具!」這樣做,真好嗎?
    「小時候窮怕了,現在才拼命給孩子買玩具!」這樣做,真好嗎?虧欠了的童年,現在來補,補得回嗎?01孩他爸為什麼教育奶奶不買玩具後,自己又買?我火山爆發啦:「為什麼你要奶奶不要買,我們也說好這段時間暫時不買新玩具了,你自己又買?」
  • 我們小時候玩紙飛機,現在的孩子玩的是太陽能飛機
    我們小時候玩紙飛機,現在的小孩玩的是太陽能飛機…… 這反差太大了,容我先緩緩。Volta Flyer 太陽能玩具飛機是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所以安裝非常簡單,而且不需要膠水和特殊工具,只有按照說明書進行組裝即可。
  • 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辦?打一頓就好?正確引導才才重要
    楊先生和妻子因為工作忙,所以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奶奶帶,而奶奶隔代親,對孫子十分寵溺,慣出孩子很多毛病,有好幾次楊先生忍不住發火要揍孩子,都被奶奶給懟了回去,還被指責這麼大人和孩子較真。直到有一次,孩子故意打碎了爸爸最愛的一個茶壺,楊先生終於忍不住,拿起掃把狠狠抽了幾下,而孩子大聲哭泣的聲音也引來了孩子奶奶,奶奶指著說:不管怎麼樣,也不能打孩子啊!楊先生恨鐵不成鋼,自己小時候可沒少挨打,現在孩子怎麼動都不讓動一下,這樣下去孩子遲早要被慣壞。
  • 小時候想當警察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時光一晃而過這幫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小時候和弟弟的合影戴著同款「大簷帽」你們猜哪個是我?▲山東省德州樂陵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張磊為什麼從小就想當警察?從小到大玩得最多的玩具就是木頭玩具槍,百玩不厭的遊戲就是警察抓小偷,小時候在夥伴中自己永遠是正義的化身,是有著打不完的「子彈」,用不盡的武器,將壞蛋們統統抓住的「超級警察」。參加工作,在一次次破案後獲得群眾讚譽時,做足了那個童年超級戰士的警察夢。
  • 我們愛孩子,孩子更愛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拯救父母的天使
    記得第一次讀完這個故事時,感動的一塌糊塗,孩子天真可愛的真以為感冒一次就不會得癌症,想方設法讓爸爸感冒。我們以為自己最愛孩子,但孩子卻在以自己的的方式愛著我們。文學家們總是喜歡謳歌父愛和母愛,人們津津樂道的也是自己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犧牲了多少,很少說到孩子對我們的愛,其實我們愛孩子遠遠沒有孩子愛我們得多。
  •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科學研究倆結論,打孩子的後果難挽回!
    這是由於孩子因為害怕挨打導致皮質酮的過渡分泌,然後就會影響到前額皮質,讓孩子難以控制衝動,作出出格的行為。同樣也會影響大腦中的藍斑核,這是控制人類攻擊性行為的部分。B、「打」會使孩子「愛生病」孩子害怕挨打的這種躲閃表現,正是在啟動TA的應激反應系統,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讀書,家長很累?
    現在孩子讀書,家長的確很累,甚至有些時候家長比孩子還要累。小學生家長如此,中學生家長更是如此。我先來說說小學生家長的累。這樣的預習內容,孩子自然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孩子預習變成了家長先教孩子一遍——對於不是教師的父母,這自然是很累的,甚至有時比孩子本人還累。一般情況下,多數家長輔導孩子語文作業雖然很累,但好歹是能基本勝任的。但是,數學和英語就要難很多了。一些小學數學作業,原本就是奧林匹克競賽題。
  • 孩子身上這5個部位是「生命線」,父母生氣也不能打,別輕易碰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6%的父母從沒打過孩子,有8成父母認為不打孩子這件事根本不現實。為什麼現在的父母仍然使用打罵方式教育自家孩子?父母的教育思想仍然很落後之所以現在的父母會有這種打罵孩子的想法,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父母仍然堅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類育兒思想。無論父母年齡幾何,父母都認為打罵孩子是最有效,最簡單的育兒方法,所以一些父母總是愛用打罵孩子這種方法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