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圈,有關孩子教育,一直存在著兩種意見,一種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種是平和的講道理,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多年後有什麼差距呢?
楊先生和妻子因為工作忙,所以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奶奶帶,而奶奶隔代親,對孫子十分寵溺,慣出孩子很多毛病,有好幾次楊先生忍不住發火要揍孩子,都被奶奶給懟了回去,還被指責這麼大人和孩子較真。
直到有一次,孩子故意打碎了爸爸最愛的一個茶壺,楊先生終於忍不住,拿起掃把狠狠抽了幾下,而孩子大聲哭泣的聲音也引來了孩子奶奶,奶奶指著說:不管怎麼樣,也不能打孩子啊!
楊先生恨鐵不成鋼,自己小時候可沒少挨打,現在孩子怎麼動都不讓動一下,這樣下去孩子遲早要被慣壞。
其實,孩子從小挨打與不挨打,今後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抗挫折能力
現在孩子從小面臨的壓力就很大,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很早的時候就要上,學業也非常重。單純拿抗挫折能力來講,挨過打的孩子 要比沒挨過打的孩子更好一些。
第二,孩子性格
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人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習慣性採用暴力手段,那麼孩子容易養成孤僻、膽小、叛逆等問題,甚至將來遇到問題,也會模仿父母採用暴力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看到這裡,大家可能疑惑了,到底孩子犯錯要不要打?
其實在我看來,打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關鍵在於孩子犯錯後,父母如何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怎麼去改正,如果父母只是覺得打一頓孩子就知道錯了,那只會滋生出更多問題。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儘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說,棍棒教育要少用,小問題父母要引導+教育,並且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棍棒教育也就不實用了,要給孩子留夠自尊心,只有孩子犯大錯,並且不知悔改的情況,適用棍棒教育。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沒有覺得適用的教育方法,只有父母摸清自己孩子的脾性,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這樣孩子才能成長更健全。
那奶油媽媽想問一下大家,當你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是怎麼管教的呢?是打一頓效果好呢,還是給他講道理呢?
我是奶油媽媽,關注我,一起更為更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