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傷了孩子的心還不管用

2020-12-22 凌晨爸媽

導讀:家有熊孩子,當爹媽的每天都是提心弔膽。因為一不注意,孩子可能就幹了件「大事」,而且有可能是接二連三,這讓父母著急上火,忍不住嚴厲斥責,伸手就揍,可這樣孩子真的能意識到錯誤嗎?

朋友家有個5歲的小男孩,調皮好動。前兩天我去他家玩,剛走到樓下,就聽到朋友聲嘶力竭的吼叫,夾雜著孩子的哭聲,趕緊上樓,一問才知道,孩子說想玩積木,結果玩了不到五分鐘,就因為堆不好亂發脾氣,不僅把積木扔的到處都是,還朝朋友吐口水,朋友很生氣,拉著孩子就打,一邊打還一邊問,你錯了沒?知道錯了沒?孩子一直哭,說他是壞爸爸。兩人都氣的不行,勸了半天才緩和。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

生活中肯定有跟我朋友一樣的父母,孩子犯了錯,喜歡先問錯了沒,哪錯了,不承認錯誤或者說不出錯在哪就忍不住動手。其實有時候家長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而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孩子「買單」,給孩子帶來了不小的傷害。

想樹立自己的威信,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大部分傳統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長輩,孩子對父母就是要無條件的服從。所以在孩子犯錯時,不問緣由,急於讓孩子承認錯誤以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卻不知道這樣做,不僅疏遠了親子關係,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敷衍認錯,根本不認真反思問題的毛病。

自己情緒激動,先設問,留點緩衝時間考慮如何處理孩子幹了一件事之後,家長知道孩子不應該這麼做,但還沒想好孩子究竟是錯在哪,怎麼處理合適,所以直接反問孩子,希望孩子能說出錯在哪,自己不用那麼尷尬,也有時間來考慮下一步行動。這種就很可笑了,父母都控制不了情緒,不知道錯在哪,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能信服才怪呢。

希望孩子能意識到錯誤,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犯。

這應該是大部分父母的初衷。如果孩子自己能說出來問題在哪,家長加以引導,讓孩子知道後果的嚴重性,那以後再有類似情況孩子就不會再錯了。

我家草莓喜歡玩水,剛開始總是把衣服弄溼。後來我問她玩水開心嗎,她很高興說開心,我又問那衣服溼了舒服嗎,說不舒服,衣服溼了媽媽還會生氣。我假裝問,那怎麼辦呢?他自己說,我下次玩水小心點,不弄溼衣服。後來再也不用我提醒,自己就會很注意。所以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我們只要加以引導,他們表現的會比我們想像中的好很多。

為自己發洩情緒找藉口不能否認有些不合格的父母把孩子當成私有物品,不高興就拿孩子出氣,把孩子當出氣筒,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犯了錯,不是幫孩子分析解決,而是質問錯在哪,孩子要說不出就拳打腳踢,只顧自己發洩情緒

你大喊傷了孩子的心,還造成不好的影響

本尚書院院長胡明瑜老師曾經說過:「其實孩子犯錯時,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回應。」

孩子幼稚的心靈需要仔細呵護才能慢慢成熟,如果父母不講究方式方法,嚴厲逼問,對孩子心理健康會造成嚴重傷害,對親子關係的建立也有很大阻礙。

一方面,孩子容易敏感自卑。其實孩子們都是很敏感的,犯錯之後本來心裡就會惶恐害怕,如果這時父母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嚴厲逼問錯在哪,孩子因為極度的恐慌很有可能是說不上來的,說不上來就會挨打,孩子被這種害怕和恐慌籠罩,根本不會反思是哪裡出了問題,更不可能正確認識到錯誤。

日積月累,孩子就會敏感自卑,遇到大場面怯場,覺得自己不行,跟別人發生矛盾時,也因為這些陰影,不敢積極保護自己的權利。

另一方面,沒有安全感。

親密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勇敢面對世界的重要支撐力量。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會消磨孩子的依賴感,孩子犯錯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指導。

如果這時父母不是耐心教育,而是嚴厲打罵,恐嚇,孩子失去了與父母的有效連接,心裡會更加害怕,失去安全感。最可怕的是一些父母不分場合隨意辱罵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更嚴重。

教你三招搞定,比強迫孩子認錯更有效

孩子們因為心智不成熟,犯錯總是難免的,正確引導對待,才能讓孩子們意識到錯誤,避免再犯。

先安撫情緒,再討論錯誤。孩子犯錯,家長肯定會生氣,而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情緒變化的,他們心裡會忐忑害怕。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先控制好情緒,避免大吼大叫嚇到孩子,然後安撫孩子。平靜下來,再討論為什麼犯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爸爸媽媽站在跟孩子平等的角度來討論問題,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認真尊重的態度,他們會更願意打開心門,這時家長加以正確引導,孩子們們會主動承認錯誤。

家長要合理引導,具體提問。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

孩子情緒平靜後,家長可以具體提問,問一些具體問題,再合理引導,而不是上來就講大道理。比如可以問問孩子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你心裡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做了之後有什麼感受,仔細了解孩子的內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可能你看到的是孩子打碎了水杯,仔細聊過之後才發現,孩子是覺得媽媽辛苦,想給媽媽倒杯水,結果不小心打碎的。

讓孩子自己總結。跟孩子詳細聊過之後,讓孩子自己來總結。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講明白自己的做法會有怎樣的後果,如果不想犯錯,應該怎麼做。這樣一番總結之後,孩子不僅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減少犯類似的錯誤,更順利的長大。

寫給家長朋友們:

孩子犯錯,其實是成長的機會。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互相幫助互相成全的。所以多些耐心,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成長。父母幫孩子成為優秀的孩子,孩子幫父母成為更好的爸媽,何樂不為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連結一:見過低情商的父母,就是不停給孩子講道理,三步走建立正確的教育

相關連結二:孩子發脾氣就打人?科學研究:缺乏情緒管理能力

相關連結三:孩子比別人矮「半頭」?做好生活中的小細節,幫娃迎頭趕上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大吼大叫,只源於內心這危機,滿心的愛卻把孩子越推越遠
    不論是在我們日常帶孩子的過程中,還是隔壁有寶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大聲呵斥往往是免不了的。其實不僅僅是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體現在上司訓斥下屬的時候也往往大吼大叫的。那麼這種教育、訓斥方式是否正確呢?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父母的大吼大叫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
    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習慣於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01有網友在知乎留言說:小時候媽媽的脾氣很不好,會動不動的就朝我發脾氣,為了不讓媽媽罵,我就小心翼翼的,唯恐自己哪裡惹媽媽不開心,而我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不對。
  • 孩子做錯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玫瑾:這樣做,比打還管用
    有不少人說:現在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太「玻璃心」了。其實不然,正是因為他知道犯錯之後將承受什麼,可以追溯到他每次犯錯家長的做法。我聽完她的講述,還說她太玻璃心了,可是她卻說,你不知道,那次之後我都不敢見到我那些親戚,總是覺得他們都在笑話我,我感到自己特別笨,我媽媽是那樣的嫌棄我。看見沒?當孩子做錯事了,你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有多少是帶著情緒,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而是造成了傷害。我們先看看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幾句話:「怎麼回事啊!」「能讓我省點心嗎?」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鄰居寶媽小穎,教育孩子時歷來就是稍不如意就破口大罵,不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學校門口,但凡她知道孩子犯錯,直接用手指著孩子開吼!就像昨天晚上,她去學校接孩子放學,聽老師說今天孩子上課時開小差,和同學偷偷說話。當時就板著臉,當著老師的面罵孩子。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寶寶,教育問題也隨之而來,原本生活壓力就很大的父母,面對大寶的作業和小寶的淘氣不懂事,時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記得有一次去她家,她正在輔導9歲的兒子做作業,而3歲的小寶在一旁玩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下子拿哥哥的課本,一下子倒騰自己的玩具,大寶本來就容易分心,被旁邊的弟弟這般打擾,更是把作業屢次做錯,任我姐再怎麼講解,都聽不進去,終於怒火迸發,對著大兒子吼叫,說『這麼容易的題目做幾遍都不會,怎麼會生出這麼笨的兒子?』因為聲音過大,把旁邊的小兒子嚇哭了,瞬間烏煙瘴氣。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大致意思是他不爭氣,什麼都比不上隔壁家的孩子,還幹啥啥不行,就知道玩手機……周圍議論紛紛,我自知幫不上忙,畢竟自己也未親身經歷過,只好裝作沒看見。想到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被父母罵得,心裡著實不太好過,就時而找那孩子嘮嗑。一開始,他說話嚅囁,放不開,熟悉後,就好很多了。
  • 別再大聲斥責孩子!斯託夫人:用「自然法則」教育孩子更有效
    我是DuDu的全能辣媽,每天分享一點育兒知識,和你共同討論孩子成長路上的那些事兒。如果把你平時對孩子的大吼大叫繪成一本書,你能看到什麼?在德國,就有這樣一部繪本,用一群可愛的企鵝寶寶和一隻暴躁的企鵝媽媽,映射了大吼大叫式的教育。
  • 孩子犯錯不認帳?特裡法則:娃「犯錯」時,正是教育的好時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而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會怎樣處理,決定了孩子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在大多數家長看來,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他都不應該犯錯。比如說有的孩子就算是不小心摔了一個杯子,他也會想方設法讓家長以為是別人摔的,這種行為就代表著他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做,無非就是當他犯錯的時候,家長總是表現得非常生氣,用過激的方法來懲罰他,這樣孩子之後不管犯下什麼錯誤,都只會想著把責任丟給別人,生怕自己再被家長責罰。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父母總是對寶寶大吼大叫,會使性格出現問題,影響其心理健康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寶爸寶媽一起度過的,而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事情。由於他們的天性如此很愛玩,並且很調皮,所以總是會惹得爸爸媽媽生氣。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爸爸媽媽的大吼大叫,其實這種問題出現之後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
  • 為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
    而家長吼罵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從來不記恨家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有「挨罵不恨」的屬性?為什麼孩子被家長吼後不記仇?各位寶媽、奶爸,看到孩子不記仇的原因,你們還忍心吼孩子嗎?你們心裡不覺得心痛、心暖、心酸嗎?多數家長都會淚目吧!「吼罵式教育」不可取,家長如何正確管教孩子?我國教育界有一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正因於此,許多家長管教孩子時都會通過吼罵、毆打的方式。
  • 孩子被吼後有這兩種反應,媽媽別大意,將來可能會有性格缺陷
    記得孫儷曾經發過一個微博,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這些話也是寫給我自己的,哈哈哈,現在拍戲錄音師都會表揚我,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為什麼進步這麼大,是媽媽的應該都懂,還不是這7年練出來的。
  • 孩子被父母吼後,為何很快就不記仇了?知曉原因後,你就不敢吼了
    文|啞鈴媽媽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可在現實中,由於種種原因,再和藹的父母,也會有情緒失控吼孩子的時候。「孩子年紀小,不記仇」沒多久,孩子又依賴的黏在父母的身邊。這時,父母滿心內疚頓時被衝散,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 小步在家早教告訴父母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一提到孩子犯錯,家長就嘆氣。其實,犯錯並不可怕,相反,「有效犯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地推進作用。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從「有效犯錯」走向「有效成功」呢?小步在家早教下面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你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家庭教育原本是項高壓力的工作,教育子女需要太多的耐心,而孩子隨時都可能激怒我們。儘管我們都知道吼叫沒什麼用——至少沒有長久的效用,但還是習慣吼來叫去。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孩子不聽話,很抓狂?一定要有規矩意識,告別做大吼大叫的父母
    最近我二姐特別的苦惱,怎麼忙得不可開交,常常抱怨道:「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啊,想想我們那個時候哪有人管我們啊,我們還不是學習的很好嘛」,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原來是小剛最近迷上了手機裡的遊戲了,剛上初一的他當然是以學業為重,起初我二姐都沒在意,漸漸地發現小剛回家做作業的時候太草率了,還有抄其他同學作業的現象,做事磨磨蹭蹭地跟變了個人似的,回到家就抱著手機不撒手,吃飯都要喊好幾聲,這時我二姐就氣不打一處來,好吃好喝的供著你,還不好好地上學,這樣對得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