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前些天,兜媽因為一件小事情緒失控,不小心吼罵了小小兜。
小小兜雖然沒哭出來,但是眼睛裡噙著淚水,看到這一幕,兜媽的心好似被一萬根針扎,十分難受。
小小兜趁著兜媽不在家,偷偷拿口紅在牆上塗鴉,畫了一個「老丁頭」。
畫的好也就罷了,畫的如此粗糙,你們也不能埋怨兜媽生脾氣吧?
話雖如此,兜媽心裡還是有點彆扭,第二天特意去市場買了他最喜歡吃的巴沙魚,沒想到剛到家,小小兜就從背後撲了過來,笑臉相迎道:
「媽媽,辛苦了!今天吃什麼好吃的啊!」
看見小小兜的神情,仿佛昨天的事根本沒有發生,兜媽歉意地笑著問道:
「小小兜,你不怪兜媽吼罵你嗎?」
「啊?那件事啊,確實是我做的不好嘛,下次我不會再用媽媽口紅亂塗鴉了!」
聽到小小兜的話,兜媽的心裡十分欣慰,同時也意識到一件既有事實,那就是大部分孩子被家長吼罵後,很快就忘掉了,不會記仇。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吵架非常有意思,他們就像夫妻一樣,「床頭吵架床尾和」,沒過三天,小夥伴的友誼就會恢復如初。
而家長吼罵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從來不記恨家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有「挨罵不恨」的屬性?
為什麼孩子被家長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
1.家長看後心酸——孩子害怕失去父母
對於父母而言,他們還有雙親,就算雙親不在了,還有彼此,絲毫不會感到寂寞。
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世界只有父母,當父母吼罵完孩子、甚至說出「我不要你」、「把你扔到垃圾箱」等話時,他們的內心就會陷入恐懼狀態。
在愛情中,我們都知道「越是深愛,越是害怕失去對方」。
親情也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害怕自己記仇,導致父母不要自己,從而變得孤獨、寂寞、驚恐。
所以,家長一定要謹記:當你們吼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變得「小鹿亂撞」,他們十分害怕你們不要他。
這時候,如果你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就要謹記在吼罵後給他們一個甜棗,以防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2.家長看後心暖——孩子的愛沒有條件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會對孩子說這句話:
「我養你,就是為了你能過上好生活、有出息,你以為是在為我學習、為我努力嗎?」
然而,各位家長請你們捫心自問,你們的內心裡就沒有私心嗎?
難道你們沒有想過孩子成績好,這樣自己參加家長會臉上更有光?
難道你們沒有想過兒女成才,這樣自己的未來生活質量會更好?
某種程度而言,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有附加條件,但是孩子對家長的愛卻簡單而又真誠。
大部分孩子都不會嫌棄你們沒本事,不會嫌棄你們的基因遺傳,更不會嫌棄你們有條件的愛。
許多孩子被父母吼罵後,都會小聲嘀咕道:
「媽媽,抱抱。」
這是孩子承認錯誤的方式,更是他們愛父母的體現。
3.家長看後心痛——孩子討好父母的心態
當家長一次又一次地吼罵孩子,就算孩子沒有做錯事情,也會沒事找事時,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
這時候,孩子就會主動承認錯誤,即使他們覺得責任不在於自己,也不敢說出口,因為他們想通過討好父母來換取芳心,不想生活在被辱罵的日子裡。
當孩子出現這種心態時,家長就要捫心自問,自己的身上是不是有問題?這種推卸責任或者拿孩子當擋箭牌的方式,真的可取嗎?
各位寶媽、奶爸,看到孩子不記仇的原因,你們還忍心吼孩子嗎?你們心裡不覺得心痛、心暖、心酸嗎?多數家長都會淚目吧!
「吼罵式教育」不可取,家長如何正確管教孩子?
我國教育界有一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正因於此,許多家長管教孩子時都會通過吼罵、毆打的方式。
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就是孩子會聽話,他們短時間內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但是弊端也很明顯,他們會害怕父母、討厭父母,他們不理解自己做錯的原因,逆反心理會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犯錯,即使無數次被打、被罵,他們也死不悔改。
有些孩子天生頑劣,可能確實需要毆打,譬如「狼爸」蕭百佑就有一句名言:
「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
然而,這種教育方式並非適用於每個孩子,就算他們不記仇,也會出現逆反心理。
所以,正確的教育方式至少要遵循以下3點:
1.家長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是故意、還是無意?
美國學者曾做過研究,良好的溝通是40%的時間用於聽,35%的時間用於說,16%的時間用於讀,9%的時間用於寫。
正因於此,家長的傾聽可以傳達出關愛的信號、代表對孩子的尊敬、具有淨化心靈的效果。
2.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
許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後,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打罵孩子。
孩子犯錯後,本身內心就會有恐懼心理,家長若是再大發雷霆,更是會嚇壞孩子。
教育不是一次性交易,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先學會傾聽,再通過溝通傳遞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如果家長對育兒沒有耐心,就只會吼孩子,這就不叫育兒,而是宣洩自己無處可放的負面情緒,孩子只是出氣筒罷了。
3.家長要儘早給孩子立規矩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否則就晚了。」
「不成規矩,沒有方圓。」孩子總是犯錯,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們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本質就是家長沒有給孩子立規矩,導致他們覺得任何事都可以做。
所以,家長要學會用規則教育替代情緒教育,這樣孩子就會有規則意識,不會亂做事。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鼓勵;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家長也可以施行小懲罰,譬如打掃衛生、少看20分鐘電視等。
兜媽寄語
為啥孩子被吼罵後不記仇?三點原因一個心酸、一個心暖、一個心痛
S.H.E組合在《美麗新世界》中唱道:「應該學習嬰兒,再寬容一點,哭過就忘了……」
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無論家長如何吼罵他們,沒過多長時間,他們都會忘記了。
所以,各位寶媽、奶爸,請千萬不要隨意發脾氣,傷了孩子的心哦!
話說回來,你們家的孩子是不是也不記仇呢?快來聊聊吧!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