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被吼哭還會伸手要抱抱?這背後的原因,暖哭無數家長

2020-12-04 空谷幽蘭育兒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你是否發現,大部分被吼哭的孩子,在面對「盛怒」的媽媽時,往往不是選擇退避三舍,而是含淚向媽媽伸出雙手,渴求著媽媽的擁抱。孩子是在怎樣的心態驅使下,做出這樣的舉動的呢?深思背後的原因,或許會讓媽媽們垂淚不止。

1、孩子的「抱抱我」,是安全感祈求

薇薇從小被父母吼大,她曾經發誓不讓自己的孩子經歷她的「不幸福」。可有了孩子後她才發現,做父母不是件容易事。兒子天性活潑,調皮搗蛋早已成為日常,初為人母時的柔和溫潤被消磨成了橫眉立目與無止境的呵斥。把兒子變成小紳士的願望也已「退化」為老實聽話就好。

面對薇薇的怒吼,三歲兒子永遠都是在第一時間放聲大哭,向薇薇伸出雙手求抱抱,每當憤怒的薇薇拒絕擁抱,他的哭聲必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妥協的仍是心軟、難受的薇薇,孩子的哭聲也永遠只能止於母親的懷裡與肩頭。

1)、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喜愛,所以急求抱抱緩解不安

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薩克雷曾經說過「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換而言之,媽媽在孩子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能夠給他們帶來最大安全感的就是母親的懷抱。

當母親憤怒時,他們害怕就此失去母親的喜愛,急於通過「擁抱」的方式來確認這種愛的存在,進而緩解不安、擔憂的情緒。

2)、父母要適當地回應孩子,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撫

流淚的孩子向母親伸出的雙臂,常常表達了對愛的祈求。作為媽媽,如果一味地遵循教育「原則」拒絕到底,很有可能讓母愛成殤,使孩子徹底失去安全感,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隱形傷害。所以,別拒絕孩子「抱抱我」的祈求,孩子需要安全感。

2、母愛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孩子的示弱也是愛

佳寧生了二胎後,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經常覺得分身乏術,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某天,襁褓中小女兒的哭鬧聲讓她瀕臨崩潰,於是在5歲大女兒豆豆吵著要吃蛋糕的時候,佳寧的火氣瞬間被點燃,怒斥大女兒不懂事,就知道添亂。

委屈的豆豆撅起小嘴哇地一聲哭出來,望著疲憊的佳寧數秒鐘,抽噎著伸出手去摟抱媽媽的腰,將頭埋在佳寧腰間小聲哭。大約兩三分鐘後,試探地用小手拍佳寧的腰側,就像佳寧平時哄寶寶一樣。那一刻,佳寧仿佛被安慰了一般,也落了淚。

1)親子情比愛情更有魅力,孩子的擁抱是「良藥」

愛情因為交互而有了生動的魅力,親子情同樣如此,母愛從來都不是單向的。科威特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對「母愛」做了不一樣的解讀,在她看來母愛不單單是指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包含了孩子回饋給母親的愛。豆豆頗具安撫意味的擁抱,正是她深愛佳寧、心疼佳寧的表現,是足以撫平媽媽疲憊的良藥。

2)擁抱表達「示弱」,也是孩子貼心的體現

孩子因某些行為觸怒了媽媽,他們會本能地想要彌補過錯,哭泣或許是因為害怕,主動擁抱則是在向媽媽「示弱」。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哄」媽媽,希望媽媽的怒火能夠平息,這是孩子本能的反應,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示好。這樣的孩子通常內心善良、柔和,有著足以帶給母親及他人溫暖的力量。

3、擁抱是另一種「認錯」, 母親的反應關乎孩子的成長

孫婷的兒子強強已經6歲了,孩子越大越調皮,經常在學校裡惹禍。一天,強強在學校裡推倒女同學,導致對方額頭出血。雙方家長都被找到學校,孫婷看到對方小朋友血紅的額頭,呵斥著發問「你為什麼這麼做?到底知不知道錯了?」強強邊哭邊奮力點頭。

孫婷先是帶著孩子給對方認錯,協商藥費等問題。之後忍不住對著一直淚水漣漣的強強低聲吼道:「哭什麼哭!」強強咬著嘴唇要去抱孫婷,無奈又心疼的孫婷告訴他「如果哪天媽媽不願意抱你了,就說明你犯了媽媽不能原諒的錯誤。」這件事後,強強變乖很多。

1)犯錯是孩子的天性,理解是母親的睿智

狄更斯說「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犯錯、調皮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關卡」,呵斥也是部分家長「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家長既需要站在成人的角度進行對錯引導,也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給予理解。如果媽媽們能夠用睿智地增減教育

的砝碼,就能夠避免更多過猶不及的偏差。

2)「知錯求抱」是良性信號,你的孩子「還有救」

孩子自知犯錯被呵斥的時候,做出求擁抱的舉動,往往也是一種「認錯」的方式。他們或許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我錯了」,但卻懂得通過「擁抱」這種親子間,常有的互動來表達內心的愧疚。而母親的反應,關乎著孩子的成長。

面對孩子「知錯求抱」的行為,家長要懂得把握「借事教導」的機會,改變呵斥、用愛來引導,讓孩子從心裡知道何為對錯,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

育兒寄語:

天下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也很難找到永遠溫柔的母親,呵斥也好、擁抱也好,都是母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只是任何事情都應行止有度。當媽媽們讀懂了孩子被訓斥時伸出雙臂的涵義,就能夠幫助孩子更快樂、懂事地成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明明會走路,還總是要抱抱?原因家長要了解
    不少媽媽發現這樣一種情況,雖然寶寶已經會走路了,但是出門的時候,卻總是愛要抱抱,一言不合求抱抱,不抱就不走。如果是抱著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份量並不重,家長還能抱得動。但是等寶寶一歲以後,通常都有二十斤甚至以上,這時候再抱,就很考驗家長的體力了。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小孩子不懂事是常有的事,作為父母真不能太過較真,有些話更不能輕易說出口,用「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話威脅孩子,對他們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大吼,孩子就只能哭著喊著「求抱抱」,背後原因真的太讓人心疼了。
  • 為什麼孩子被吼後不記仇?三點原因溫暖又扎心,多數家長會淚目
    而家長吼罵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從來不記恨家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孩子天生就有「挨罵不恨」的屬性?為什麼孩子被家長吼後不記仇?各位寶媽、奶爸,看到孩子不記仇的原因,你們還忍心吼孩子嗎?你們心裡不覺得心痛、心暖、心酸嗎?多數家長都會淚目吧!「吼罵式教育」不可取,家長如何正確管教孩子?我國教育界有一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正因於此,許多家長管教孩子時都會通過吼罵、毆打的方式。
  • 「你是男子漢,不能哭」,家長眼中男孩的「標準」,把孩子害苦了
    軒軒根本聽不進媽媽的話,依然坐在地上哭得稀裡譁啦,而且哭聲越來越大,直到奶奶過來一起勸說,孩子才慢慢停止哭泣。這個生活場景時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男兒有淚不輕彈」成為無數父母未事先商量就輕鬆達成的共識。哭,是嬰兒與生俱來的本能,他覺得肚子餓會哭,感到不舒服也會哭。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總是沒有耐心去了解,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身為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要以平靜的、不容置疑的態度去了解原因。家長平靜的情緒會影響孩子讓他跟著一起平靜。孩子發脾氣,大多數受到挫折、失敗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得不到安撫,就想通過發脾氣來得到家長的注意,讓家長能夠主動安慰他。
  • 孩子反感家長,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要成功推開這三扇溝通之門
    文/初語媽媽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很多家長發現:孩子開始變得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他們不再是那個什麼心裡話都跟家長訴說的小話嘮。當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孩子還會很反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要如何解決呢?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對家長反感的原因家長並不關心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長和孩子溝通時,並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他們甚至還會幹涉孩子的思維,給孩子下命令,讓孩子聽從他們的命令,聽從他們的指揮。
  • 並非諧音問題,背後原因暖哭了
    文/鄭宏說教育(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一年一度的高考拉開帷幕了,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是非非常緊張的一天,因為這一切真的開始了,但是在這裡還是要叮囑各位考生和寶媽們,要放平心態,因為你越緊張就越容易影響自己,作為父母也不要緊張影響到孩子。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這隻怕是對「延遲滿足」最大的誤解吧。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朋友和我說,她家寶寶現在三歲了,最近發現帶她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喜歡「順手牽羊」,把自己喜歡的物品放進口袋悄悄帶回家。朋友嚴厲的批評過孩子幾次,但孩子的這種偷竊行為卻並沒有任何改善,這幾天又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這讓朋友特別惱火,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孩子偷東西是故意的嗎?背後的原因父母一定要知道。
  • 為什麼寶寶會走路卻總是不肯走?求抱抱背後,還有這些心理玄機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寶寶如同「小惡魔」一樣故意纏著媽媽,不讓媽媽休息,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心理玄機。 1、人群壓迫感 以成人的視角來看,我們跟其他人都處於同一水平線,但是大家有沒有嘗試過蹲著走路,在人群當中那種壓迫感,時常會讓人壓的喘不過氣,這也是孩子為什麼在逛商場的時候讓媽媽要求抱抱的原因,首先,他看到的全是大人的身子或者是腿,他看不到任何的風景,黑壓壓的一片,如同走在「巨人世界」很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
  •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總有著一位蠻不講理的熊家長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蠻不講理的熊家長。國慶假期去成都玩了幾天,昨天坐高鐵回家,剛上車坐下來一會,就有個小男孩走過來問我:阿姨這個是你的座位嗎?我說是啊。他接著說我可以跟你換一下位置嗎?我很好奇,我和老公坐的是雙人座椅,他和他爸爸媽媽座的是三人座椅,這應該很合理的安排,為什麼要跑來跟我換呢?原來他是看上了我手裡的iPad,我當時正在用ipad碼字,他想著跟我換位置就能玩iPad了。我說不好意思,我不能跟你換位置,你還是回爸爸媽媽旁邊坐吧。
  • 孩子看到某人為什麼突然大哭?這不是迷信,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
    孩子看到某人為什麼突然大哭?這不是迷信,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在這個時候聽到老爺爺嘆了一口氣說,孩子看見我就哭,看來我這是活不長時間了呀,那個媽媽聽到趕緊就說是孩子小比較的認生,不管老爺爺的任何事情,但是老爺爺只是搖了搖頭便走開了,但是一個時候有的一些人可能感覺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孩子看到有的一些人就會哭呢?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孩子認生的一個原因吧。
  • 為什麼寶寶「橫抱」哭,豎抱就好?背後的原因很可愛
    很多家長第一次當爸爸媽媽,沒有育兒經驗,但是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大部分帶孩子的方式來源於醫生的叮囑,但是等到親身經歷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一般醫生會建議父母抱孩子的姿勢為橫抱,因為寶寶的年齡比較小,身體各方面發育不完善,尤其是脊椎。豎抱會讓身體承受很大的壓力,不利於脊椎發育。
  • 寶寶哭鬧時,家長要不要立刻抱起?這3個方面要了解
    華生通過這一實驗,意在提醒家長,寶寶是可以被訓練的。並由此提出了寶寶哭鬧不應該及時哄的「哭聲免疫法」觀點。這個觀點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由於見效快,這樣家長照顧寶寶更輕鬆省事,於是被很多家長借鑑、使用。但是時間久了「哭聲免疫法」的後遺症也出現了。
  • 晚上睡覺時,寶寶突然哭?不是做噩夢了,這6個原因家長要了解
    絕大多數的寶寶夜間睡覺都要哭鬧,要麼就是入睡難,要麼就是睡著睡著突然開始大哭。勞累一天的媽媽聽到孩子哭了,以為是餓了或者做噩夢了,趕緊餵奶,怕哭聲打擾了其他家人的休息,也為了讓孩子儘快睡著。可是,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半夜醒來的原因遠不止餓了渴了或者像成年人做噩驚醒那麼簡單。媽媽餵奶行為忽略了查找哭鬧的根本原因,可能會害了孩子。那麼,孩子為什么半夜不睡覺哭鬧呢?可能是以下6個原因。
  • 帶娃出門,總要抱抱?真不是懶惰的原因,娃的內心爸媽知多少
    在商場裡閒逛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地上不斷打滾,一直吵著要抱抱,可是家長在一旁說的很清楚,從家裡出來就一直抱著,說好到了商場就自己走,沒想到孩子答應的事情也隨意變卦,還滿地打滾不肯走,必須要抱著才行。其實有過孩子爸媽,似乎都會有類似的經歷,「媽媽,抱抱」這句話都快成了孩子的口頭禪了。
  • 寶寶睡覺時突然大哭,到底為什麼?這5個原因家長要知道
    「感覺寶寶和平時沒有什麼區別啊,白天也挺精神的,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半夜哭。」小美感到很困擾,卻不知道怎麼辦。寶寶晚上哭鬧,大人休息不好,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更有研究表明,嬰幼兒時期經常夜啼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更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學習能力較差的情況。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理髮?這幾個原因家長想過麼
    幼兒園即將開學,很多家長都想給孩子剪個新髮型,好讓孩子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地開始人生新旅程的學習與生活。但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不願意理髮。孩子頭髮長需要剪短,但是孩子很抗拒理髮這個事情,往往還沒開始剪了就躲躲閃閃,剪著剪著就開始哭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