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性格上造成的傷害,遠比父母想像的更嚴重

2020-12-14 萌孩控

有人曾說:「果然親生的孩子就是不記仇,你明明在罵他,他卻一邊哭一邊伸手要抱你,真是哭笑不得!」或許在大人看來這不過是正常的教養,可對於孩子卻是深深的傷害。

一、衝孩子大吼大叫,後果真的很嚴重

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過,父母難免會有力不從心和焦慮的階段,這時憤怒上頭往往會消滅理智,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嚴重時還會動手教訓。

鄰居寶媽小穎,教育孩子時歷來就是稍不如意就破口大罵,不論是在公眾場合,還是在學校門口,但凡她知道孩子犯錯,直接用手指著孩子開吼!就像昨天晚上,她去學校接孩子放學,聽老師說今天孩子上課時開小差,和同學偷偷說話。當時就板著臉,當著老師的面罵孩子。

她說:「你這死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再敢上課講話看老子還管不管你,直接給你丟到街上去!老子每天累死累活的賺錢供你上學,你要是不想學就給我趁早出來打工,省得浪費我的錢。」話語間粗俗狠戾,把老師都嚇了一跳,指責她這樣會傷害到孩子。

可小穎根本就沒把老師的話放心上,她說:「孩子都是這樣的,你不罵他他就嘚瑟,我們家長都習慣了!反正他是我親生的,他是什麼性格我知道,不會有問題的!」

要知道,孩子的內心本就沒大人成熟,他們聽到家長吼罵時下意識的行為就是緊張和恐懼,久而久之會影響性格塑造,容易讓孩子出現情感障礙,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形成一種膽小內向的懦弱性格,而這種傷害將跟隨孩子一生。

最可怕的是,生活中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角度上,都貫徹著這種「不吼不罵不成才」的理念,這才是對孩子最為殘酷的毀滅傷害!

二、這3種情況下,家長最容易吼孩子

1、孩子調皮闖禍時

孩子貪玩任性是天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時候過度的調皮搗蛋、不聽長輩的話,故意製造麻煩的話,就很容易造成家長的肝火旺盛,脾氣上來了就容易吼孩子。比如:孩子不聽勸告硬要玩一些危險的遊戲、孩子和同齡的小夥伴發生矛盾和摩擦時等等,都容易導致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用吼的方式來發洩給孩子。

2、給孩子輔導作業時

對家長來說,繁忙的工作結束之後,回家已經身心俱疲了。而在家面對的不是舒服的休息,而是又一大「難關」——輔導孩子的功課。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做個優秀的人。但是當家長面對現實時,「這個也做不出來?這個也寫錯了」,孩子在功課上粗枝大葉,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也很容易讓父母的情緒暴走,一言不合就開始吼孩子。

3、家長情緒暴躁時

有人說:「成年人就是每天崩潰八百次」,在肩負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和重擔時,有很多時候,家長面對的難題是只能自我消化的。

難免也會有工作壓力大、家庭矛盾深的時候,導致心情不佳、脾氣暴躁,而在這個時候,誰撞到「槍口」上,誰都沒有好事兒,包括家人和孩子。

三、不吼不罵,更能教出好孩子

1、靜下心和孩子溝通

其實,對孩子來說,過度地吼叫、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只會造成不好的效果。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導致孩子害怕父母,影響親子關係;還會造成孩子內心的自卑和膽怯,不敢回答問題;還有可能對孩子性格養成造成心理陰影等等。

所以,教育孩子應該靜下心來和溝通和交通,找到孩子學習的問題和抗拒點,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2、找準錯誤點,教育才有效

孫子兵法裡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孩子來說也是這樣。一味地去兇孩子甚至打罵孩子,是沒有好處的,你要找到孩子在學習中的問題和難處,針對性地去解決才會有實際的效果。作為父母,平常應該多和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情況,才能做到「百戰百勝」哦!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但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傷害,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和內向,這是為什麼呢?2、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容易沒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姐姐那樣,一點點沒有順她的意,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笨了,潛意識裡,孩子的心理也覺得自己真的很笨,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慢慢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傷害到成年後依然存在,看完你還吼嗎
    五歲的孩子最是好動,愛探索的時候,跳跳這個孩子經常在家裡折騰,一會翻翻書架一會開開玩具箱,媽媽收拾的速度永遠追趕不上他弄亂的節奏。無奈的媽媽,只要一看到兒子要翻箱倒櫃,便急忙大吼大叫:「你這個壞小孩!」時間一長,竟然有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到處翻東西了,變成了一個「安靜」的寶寶。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父母的大吼大叫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
    父母的脾氣和性情關乎孩子一生的幸福。習慣於大吼大叫的父母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安全感缺失,變得敏感而脆弱。01有網友在知乎留言說:小時候媽媽的脾氣很不好,會動不動的就朝我發脾氣,為了不讓媽媽罵,我就小心翼翼的,唯恐自己哪裡惹媽媽不開心,而我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不對。
  • 父母的大吼大叫,只源於內心這危機,滿心的愛卻把孩子越推越遠
    也不盡然,但是我們要清楚,除了一些暗含深意的呵斥(說給其他人聽的)外,這種大吼大叫的方式體現的正是當事人自己的焦慮。要知道大聲呵斥完全算得上是一種暴力的教育方式,是掌權者(父母)宣揚自己權力和地位的表現。
  • 父母總是對寶寶大吼大叫,會使性格出現問題,影響其心理健康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寶爸寶媽一起度過的,而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事情。由於他們的天性如此很愛玩,並且很調皮,所以總是會惹得爸爸媽媽生氣。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爸爸媽媽的大吼大叫,其實這種問題出現之後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傷了孩子的心還不管用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生活中肯定有跟我朋友一樣的父母,孩子犯了錯,喜歡先問錯了沒,哪錯了,不承認錯誤或者說不出錯在哪就忍不住動手。這種就很可笑了,父母都控制不了情緒,不知道錯在哪,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能信服才怪呢。希望孩子能意識到錯誤,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犯。這應該是大部分父母的初衷。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並無好處,巧用「自然法則」,讓孩子更優秀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有些父母他們平時看起來也挺「和善」的,似乎也很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可是一遇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這些父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往往容易養出性格缺陷的娃,如何不吼不叫教育
    多數父母喜歡在育兒過程中發脾氣,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沒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對性格發展造成影響。 父母經常發脾氣,孩子可能性格缺陷 1、自卑 父母的怒吼責罵是在不斷地否定和質疑孩子
  • 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試試這4種補救方法
    大部分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脾氣往往都會越來越暴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小孩子都會比較淘氣,家長們認為「打」才會聽話,孩子沒有經過磨練,沒有接受過懲罰, 就不知道聽話。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出現內向、膽小等心理問題。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這主要是父母和他交談時的語氣不對。試想如果你每天被領導這麼說話,你能開心嗎?我們也是經歷過這個階段的,懂得被父母這麼教育的難過,但我們總喜歡讓他也感受。既然父母也是過來人,就別想著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你是否記得在無數個夜裡自己的委屈無處安放?
  • 為什麼吼完孩子他轉眼就忘了?不是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
    隨著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缺少了一份耐心,當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的時候,壓制不好自己的脾氣,很多家長就會選擇大吼大叫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過一會就會發現孩子會軟聲細語地跑到自己的身邊小聲的說到:「媽媽對不起,我錯了。」
  • 《不吼不叫》:教你面對孩子時,如何做到不吼不叫
    平時上班已經夠累,到了周末你還是強打起精神來做家務整理房間,可沒過幾分鐘,孩子就把房間弄得一團糟,你悲從中來,還是忍不住吼叫:「你怎麼這麼不珍惜我的勞動成果?現在你自己把東西整理好來了。」你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衝孩子們大吼大叫。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孩子被吼後是選擇閉嘴還是頂嘴,不用十年,性格上會有很大的差異
    文|啞鈴媽媽吼孩子這件事,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當下的心情,還會對孩子的性格、智商,造成一定的影響。美國杜克大學研究表明,如果爸媽在小孩子1歲前,經常吼孩子罵孩子,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變得很遲緩。兩種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差異,也十分明顯。用不上10年,就能看出個大概。演員小陶虹在做節目時,曾分享過自己和女兒的故事。有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就本能的大吼起來:「你怎麼回事啊?」結果,女兒當時就嚇得直哆嗦,連哭都不敢哭了,還用很可憐特別恐懼的眼神,一直看著媽媽。
  • 智佳貝樂:你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注意力的
    在我們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的越大,知識就越容易進入我們的心靈。而一旦注意力渙散,門就會關上,一切有用的知識將無法進入。孩子如果出現寫作業拖拉、寫作業磨蹭,上課走神和上課發呆、記不住重點、不細心經常錯之前錯的內容,厭學導致學習成績差,自制力差、自控力差、做事不專注等問題,多半是注意力出了問題。下面,智佳貝樂為您揭秘:你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孩子的注意力。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育兒專家,她曾經對上千個孩子進行觀察,並認為孩子如果經常生活在家長的「語言攻擊」之下,他們的性格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不僅否定了自己,更否定了別人,嚴重還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 為啥孩子被吼後,很快就不記仇了?不是不記事,背後原因讓人暖心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完完全全是孩子的全部了。如果父母衝著孩子大吼或者發脾氣的話,孩子的下意識感受就是,父母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行為離開自己。 這種感覺讓他們感到害怕,即使剛剛被吼過,他們也會下意識地向父母尋求安慰。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當心創傷變成「詛咒」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莉莉性子急,脾氣一上來就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專門買了戒尺,試圖給孩子灌輸「棍棒教育」。漸漸地,這個曾經活潑可愛的小男孩變了。以前孩子有什麼新鮮事兒,都會第一時間跟媽媽分享,現在,面對媽媽的殷切眼神,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 孩子不聽話,很抓狂?一定要有規矩意識,告別做大吼大叫的父母
    最近我二姐特別的苦惱,怎麼忙得不可開交,常常抱怨道:「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啊,想想我們那個時候哪有人管我們啊,我們還不是學習的很好嘛」,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原來是小剛最近迷上了手機裡的遊戲了,剛上初一的他當然是以學業為重,起初我二姐都沒在意,漸漸地發現小剛回家做作業的時候太草率了,還有抄其他同學作業的現象,做事磨磨蹭蹭地跟變了個人似的,回到家就抱著手機不撒手,吃飯都要喊好幾聲,這時我二姐就氣不打一處來,好吃好喝的供著你,還不好好地上學,這樣對得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