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戰2020丨註冊制改革的中場戰事:A股IPO年募資額重返4000億

2021-01-08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鄭敏芳

科創板的持續運作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落地,讓2020年的IPO市場變得並不簡單。

一方面,雖然實體經濟受到疫情衝擊,但IPO的常態化審核仍然讓A股一級市場的募資規模得到持續擴容。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Choice數據發現,截至12月28日(下同),2020年以來共有405家公司成功登錄A股市場,募資金額達到了4323.79億元,同比增長53.67%。

其中,科創板的募資規模超過了主板,位列各板塊第一名,達到了2157.46億元,接近整個A股市場IPO募資額的近一半。

另一方面,A股市場的註冊制改革還在逐漸步入深水區,在精選層小IPO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新三板轉板改革或已箭在弦上;而註冊制能否在2021年在主板、中小板等市場獲得全面推進,無疑也備受市場矚目。

監管層的公開表態或許回應了這一市場預期。

12月28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在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的座談會上明確表示,將聚焦「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等核心任務。

重返4000億

在註冊制改革窗口擴展至創業板的背景下,2020年的IPO規模獲得了大幅增長。

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發現,2020年內累計有405家公司通過A股市場成功IPO,合計募資金額達到了4323.79億元,而在科創板剛剛開啟試點的2019年,僅有206家公司首發上市,募資規模只有2832.16億元。

2020年也成為了A股市場近30年來第三次年募資額超4000億的年度。

歷史數據顯示,第一次是出現在2007年,彼時中石油等為代表的大型央企衝刺IPO,讓當年的首發募資規模達到4460.42億元;第二次則發生在2010年,其募資規模為4945.13億元,創業板的開閘運行起到了推動作用。

而從2020年首發規模結構來看,已開啟「註冊制模式」的科創板和創業板起到重要作用。

「科創板開板以來,IPO融資金額已佔同期A股的近一半,資本市場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明顯增強。」易會滿對此評價稱。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內共有143家公司選擇在科創板上市,共募集了2157.46億元,募集資金是2019年的2.37倍,其中募資金額最高的公司是中芯國際(688981.SH),達到了532億元。

創業板則增長更快——統計顯示,實施註冊制的創業板IPO募資規模達到了900.52億元,比起去年增長了212.86%。

相比之下,暫未推行註冊制的主板市場融資規模甚至出現了下降。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內主板的融資規模為1317.16億元,比起去年減少了316.17億元。

「註冊制實際上起到了一個蹺蹺板的作用,也就是落實註冊制的,審核效率和周期獲得了提升,同時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要求下,註冊制框架下的板塊IPO規模獲得了提升。」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但相應的,還處在核准制下的主板申報企業可能也會減少,進而衝擊了主板IPO的人氣。」

轉板或將「接力」

有業內人士推測,未來隨著註冊制在全市場的推進,2021年的融資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提升。

「如果主板市場也開始試行註冊制,不排除全市場的募資額有望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更有助於引導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上述投行人士稱。

對於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預期,易會滿則表態將堅持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原則來穩步推行。

而在註冊制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新三板公司轉板上市制度的落實,或將成為接下來的實操重點。

2020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就新三板公司向創業板、科創板轉板上市公開徵求意見,明確了轉板上市的具體要求和流程。

而2020年落地的精選層改革,無疑亦是對轉板制度的一次鋪墊。按照要求,符合交易所要求且在精選層穩定運行一年的新三板企業,可以提出轉板申請。

銀泰證券股轉系統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對時代周報的記者表示:「這一規定讓許多企業後續轉板時可以得到更多的融資,因為已經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說明該企業的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後續轉板的時候可以得到市場更多的認可。」

張可亮還表示,對於準備轉板的企業來說,一般不會輕易更換券商,而對於券商來說,也可以和中小企業一起成長。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內已經有41家公司在精選層掛牌並實現了小IPO募資。而一些精選層公司,有望在2021年成為轉板上市的「種子選手」。

估值、審核再進化

在註冊制落地、新股供給增加的背景下,IPO市場的新股估值逐漸回歸理性。

根據時代周報記者的統計,2020年內發行的126家科創板公司的平均首發市盈率為72倍,較上一年的131倍出現明顯下移。

科創板中低於23倍市盈率的公司有三家,其中上緯新材(688585.SH)的市盈率僅為11倍。

已經註冊制下上市的61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均首發市盈率則為35倍,首發市盈率低於23倍的公司佔比為16.4%,比如惠雲鈦業(300891.SZ)的首發市盈率只有16.12倍。

據業內人士透露,有創業板公司網下詢價報價達到券商投價報告定價下限的 2.3 折,創歷史最低記錄。

「科創板的發行市盈率也開始出現發行定價緊貼底價的現象。」一位投行人士指出。比如,江航裝備(688686.SH)的首發價格為10.27元,初步詢價申報價格為10.80元。

在估值逐漸趨於理性的同時,註冊制下的新股發審效率也得到明顯的提升。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內創業板IPO註冊生效的72家公司中,從提交申報到平均生效時間僅有89天,以藍盾光電(300862.SZ)為例,該公司從提交申報到註冊生效時間僅為24天,可謂火速過審。

同比之下,科創板的審核速度相對較慢——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內註冊生效的147家公司中,平均生效時間為224天。其中,歷時最久的是復旦張江(688505.SH),從申報到註冊生效歷時368天;而中芯國際,則僅僅歷時29天便獲得註冊。

「更加市場化的定價和審核周期,是註冊制追求的效果,也更有利於減少符合條件的發行人衝刺上市的制度成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應對解禁潮

在2020年IPO募資額放量的背景下,潛在的解禁壓力也為市場所擔憂。

據平安證券的估算,2021年全年解禁股數和解禁金額大約在2480億股和 4.6 萬億元。

平安證券指出,如果從結構上來看,2021年減持規模在千億以上的行業大多分布在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和傳媒等新興產業以及電氣設備、化工、機械設備等部分周期行業中,電子行業的減持規模達到了8000億元。

儘管存在一定的解禁和減持壓力,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境外資金的注入可以為市場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撐。

根據數據顯示,境外資金持股市值規模自3月的1.9萬億元快速抬升至9月的 2.8 萬億元,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境外資金、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三者合計持股市值佔比為 12.6%,較 2019 年末上升近 2 個百分點。

「明年全年解禁和減持壓力較今年(2020年)會小幅上升,但是在對外開放基調不變的背景下,境外資金或持續流入對 A 股市場流動性形成支撐,所以後續仍需關注監管層對於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入市的表態。」平安證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指出。

「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機構、企業年金等境內專業機構力量不斷發展壯大,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正在逐步形成,市場資金結構呈現趨勢性改善態勢。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資產近19萬億元,權益類基金比重近兩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5萬家,管理資產約16萬億元。」易會滿指出。

養老金的確成為監管層鼓勵的入市資金來源。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12月22日,易會滿主持召開證監會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並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時也提出,將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

守夜人不眠

在即將全面推行註冊制的背景下,並不意味著監管層對IPO的審核標尺和流程監管有所鬆懈。

「擬上市企業應遵守資本市場各項制度規定,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證監會強調。

11月30日欲衝刺精選層小IPO失敗的藍山科技(830815.OC),宣布收到了證監會稽查總隊的立案通知書,立案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藍山科技並非個案,據悉,除了精選層,科創板等多個板塊均遭到了監管層的嚴格核查。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內科創板審核終止的62家企業中,有超過26家企業系主動撤回申請。

有投行人士指出,一些選擇主動撤回首發申請的公司,有的是因為經營環境變化而導致不符合發行條件,有的可能是因為舉報或者監管現場檢查發現了重大問題導致上市失敗。

監管層的「從嚴」不僅是體現在IPO入門關,還有後續的退市機制等配套制度。12月31日晚,證監會公布了醞釀已久的退市機制,明確了註冊制口徑下的退市要求。

東北證券副總裁董晨對時代周報的記者表示:「過去可能一年退市的公司不到10家,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公司退市。中國的散戶比較多,提高退市的公司數量就是在保護投資者的錢,讓資金流向有價值的公司才能真正保護投資者。」

此外,對於違法違規者的追責也在進一步強化。

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文件等刑罰力度,例如欺詐發行的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升至15年,信息披露造假的相關責任人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升至10年。

「提高證券市場違法違規的成本,能夠對許多不法活動起到震懾作用,有助於促進市場出清,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的秩序。」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指出。

相關焦點

  • 每經20點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方案出臺;不止工行,個人投資者掛鈎...
    每經編輯:張喜威1丨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方案來了!據央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會議指出,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升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安排。要著眼於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性制度改革,堅持創業板和其他板塊錯位發展,找準各自定位,辦出各自特色,推動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適度競爭格局。
  • 上交所年內IPO數量全球第一:A股籌資額十年新高 哪個省拔頭籌?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胡金華 見習記者 趙奕 上海報導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其持續時間和影響深度遠超預期,儘管如此,全球IPO活動依舊錶現亮眼。12月21日,安永發布了《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
  • 市場的力量|向上生長三十年,A股改革再出發
    30年來,曾經的滬市「老八股」、深市「老五股」隊伍,已壯大成4000餘家上市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已覆蓋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30年來,中國股市總市值從不足100億元,到2020年超過80萬億大關,呈現指數級增長。
  • 李湛:滬深交易所在註冊制改革方面是互有優勢的
    我們可以看到創業板存量的投資者有4000萬之重。所以,滬深交易所在註冊制改革方面是互有優勢的。這樣就有助於形成中央深改委所提出的「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適度競爭格局。對深圳市來說深交所發展更好,深圳的金融業、深圳的高端服務業,對深圳來說發展也會更好,這樣對深圳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可以看到深圳市的金融業雖然這幾年的發展比較快,相對於上海和北京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 證監會原司長黃運成:註冊制改革將催生更多法律服務需求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深圳報導(李慕天 記者 智文學 ) 「註冊制改革勢必催生出更多法律服務的需求。「2020年12月2日,證監會原司長黃運成教授在「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資本市場改革中的新機遇」論壇上帶來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行的註冊制改革及未來發展》主題分享,他從國家政策、市場發展等角度,探討正在推進的註冊制改革中,如何健全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機制,穩步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
  • 伴隨註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A股退市制度將...
    伴隨註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A股退市制度將更加完善,保殼江湖將迎來巨變。機構認為,未來主動退市案例或逐步增多。信證券研報預計,進一步的退市制度改革政策將在2020年底前開始徵求意見。 文/editor2020-12-04 07:01:32來源:FX168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 事關1.7億人
    從4月份中央深改委通過創業板改革方案至今,短短4個月時間,創業板就迎來了改革後首批上市企業。A股迎來歷史性一刻,1.7億股民一同見證!24日,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迎來首批18家企業集中上市。與此同時,存量創業板股票的日漲跌幅限制將由10%放寬至20%。此外,創業板股票將在股價交易異常波動指標、退市機制、風險警示等方面也作出調整。
  • 全面註冊制改革即將來臨 退市新規實施正當其時
    唯有把握住難能可貴的改革機遇,堅守改革初心,保持改革魄力,才能將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退市制度不斷推向成熟、臻於完善。註冊制改革的歷史時機難得。儘管多年來退市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卻並無註冊制的「骨架」來支撐其血肉。
  • 焦點丨如箭在弦 退市制度改革持續深入
    改革步伐加快「從退市制度與註冊制鋪開的協同性看,退市制度的升級意味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步伐有所加快,有利於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趨向成熟。此外,健全上市公司常態化退出機制,也將使得退市公司數量將有所增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道。
  • 拆解四月主板IPO:151家企業擬募資1948億
    作者:時代財經 廖維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這意味著創業板改革方案正式落地。為貫徹落實《總體方案》,4月27日晚間,證監會和深交所相繼發布多個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配套業務規則,並就此公開徵求意見。
  • 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註冊制是利好嗎?
    一、股票註冊制是什麼意思?  註冊制的核心就是公司所提交的資料不能存在任何虛假、瞞報、誤導等行為,目前註冊制只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才實行,因為註冊制市場化程度較高,一切都交給市場去判斷,所以也只有成熟的市場才會實行註冊制,A股市場推行註冊制也意味著市場逐步的趨於成熟。  說得通俗點,就是讓市場自己去承擔責任。
  • 註冊制「敲鐘」上市,A股迎來歷史性一刻
    蔡志偉分析,今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是繼去年科創板註冊制的增量改革後,資本市場的首個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試點,是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步,意義重大。業內判斷,由於存在價格籠子、融券等交易機制輔助,創業板20%漲跌幅對於新股波動影響將小於存量股票。
  •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箭在弦上,漲跌幅限制放寬是把雙刃劍
    紅周刊 作者 | 黃湘源曾經一聽註冊制就瑟瑟發抖的創業板,如今卻在註冊制即將落地前夕漲個不停,其中玄機並不在於估值窪地的覺醒,而是註冊制條件下市場的「玩法」跟沒有推行註冊制改革時有了很大的不同。註冊制交易規則的改變並非毫無弊端不同於以往,註冊制改革深刻地改變了滬深市場交易的活躍度,這種改變與2020年3月開始實行的對涉及增加存託憑證作為交易品種、完善交易異常情況和重大異常波動處置規定、明確證券即時行情實時發布等內容交易規則的修改有一定關係,但更多的還是起因於科創板一開始就實行的10項重大創新
  • 陳友新:2020資本市場改革交響曲全面奏響 註冊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來源:金融界網站7月6日,中信建投證券「乘風破浪· 2020年夏季資本市場峰會」於線上成功舉行。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資本市場部行政負責人、董事總經理陳友新帶來「資本市場改革交響曲全面奏響,註冊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題演講。
  • 創業板暴跌4.31%,北向資金流出118億創紀錄,A股被註冊制嚇壞了
    個股上漲僅629隻,下跌個股3191隻,北向資金早盤大幅流出118億,預計今日可能再創流出記錄。7月20日深交所發布公告:7月27日(下周一)可啟動創業板註冊制股票及存託憑證網上發行業務,只要第一家創業板註冊制試點股票上市當天,所有創業板股票自動升級,漲跌幅由10%變為20%。
  • 創業板註冊制,中國開啟「大創新時代」再走出關鍵一步
    而在2020年初的疫情衝擊下,民營企業對融資的需求更為迫切。2019年以來,中央對資本市場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達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而當前的核准制或許「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比試點註冊制的科創板,IPO效率明顯提升。
  • 安克創新今上市,成創業板註冊制湖南第一股!
    安克創新是註冊制創業板首批18家上市企業中募資額和超募最多的企業,最終實際募資27.19億元,比原計劃超募11.59億元。募資最多的安克創新盈利能力最強,2017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3.28億元、4.27億元、7.2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8%。
  • 港股ipo#螞蟻金服06688:一手4000元定價,人人有份梭哈!
    公司簡介全球最大獨角獸,史上最大規模ipo 發售股份數目16.71億股 國際配售股份數目15.04億股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 2021年打新攻略搶先看:註冊制改革下網下打新紅利仍將延續,明年三...
    年內新股3家漲幅超20倍,17家破發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日前發布其對2020年和2021年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德勤中國預計2020年底時,中國內地今年會錄得388隻新股,融資4645億元人民幣,發行數量與融資額將會較2019年分別上揚93%和87%。
  • 和君董事長王明夫:五年內中國IPO或達4000家
    在2020年12月31日的正和島2021企業家新年大課上,著名戰略諮詢專家、投資銀行家,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發表演講時指出,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註冊制全面鋪開,目前已開展上市輔導的企業有1500多家,預計五年內中國IPO將達4000家,中國上市公司數量有望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