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早晨7點,萬州區鐘鼓樓街道八角井社區靜悄悄的,準時來到社區防疫工作值守點的張澳掏出一本英文單詞書,聚精會神地默讀著。
這個時間點,過往居民很少。在檢查出入通行證、登記出入信息之餘,張澳總「忙裡偷閒」地利用碎片時間背單詞、聽網課、複習公式。張澳今年18歲,是重慶市萬州第三中學的高三學生,當戰「疫」衝鋒號吹響的時刻,他自願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一邊堅守防疫崗位,一邊自律決戰高考。
被善意勸阻
受奶奶影響堅持報名
「叔叔,現在疫情形勢比較嚴峻,您家買菜只能出去一個人,弟弟就不要跟著去了嘛!」
「孃孃,你昨天才出去買了菜的,今天不得行喲!」
把好居民「出門關」,查看通行證,又當「宣傳員」。自2月6日正式「上崗」,這份防疫志願工作張澳做得有模有樣。「或許很多人不理解,覺得馬上要高考了,這個緊要關頭來當志願者沒有必要。」從社區工作人員、街道幹部到鄰居,張澳笑著給記者列舉善意的勸阻理由。
「他們讓我回家好好學習,說高考為重,說以後有的是機會當志願者。」面前這個年輕男孩很堅定,說自己既然報名了,就代表著想好了,想好了就會堅持幹好。
談起加入志願者的契機,他答:是奶奶。
原來,張澳的奶奶,68歲的王萬秀也是一名社區防疫志願者。作為樓棟長,王奶奶在宣傳居委會招募志願者工作時,意外收到了孫子張澳的申請。擔心完學習又開始擔心安全,張澳「學習工作會好好兼顧」的承諾說動了自家奶奶,「我奶奶一直是個熱衷志願工作的老人,她很支持我的決定,還給我強調,說我既然當了,就要當好。」
「我對武漢這個地方很嚮往,很憧憬,因為武漢大學。一直以來,這所大學是我的努力目標。」張澳說,武漢作為新冠肺炎重疫區,雖然他現在去不了,至少可以在身邊為抗疫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我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但學習和工作,我相信自己都能做好。」
送菜上百次
會堅持到返校開學那天
做好卻沒有那麼簡單。
上午八九點鐘是居民出門買菜的「早高峰」,張澳得暫時放下習題冊、單詞書,去認真核對通行證;早上十點開始,是採購和配送時間。
「301的要買白菜、番茄」,「702的要買雞蛋、洋芋」……看著微信群裡居民的要求,張澳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在超市裡精心選購,稱重、付款、貼好標籤,然後一一送上門去。
下午一點,他和同為社區志願者的奶奶輪換著回家吃飯,吃完飯又得馬不停蹄地趕回值守卡點。「如果我下午有網課,這個班奶奶就幫我頂上。」張澳坦言,每一天的學習工作忙而充實,相比以前寒假愛睡懶覺的自己,他直觀感受到現在的生活更有意義。
值守點的板凳桌子是張澳從自家搬下來的,在值守時聽節網課,勸導宣傳時刷幾道數學題,送菜上門時重溫幾個英文單詞……這個樂天派的男孩笑呵呵地表示,「我覺得有時候比一個人在家學習效率高。你看嘛,我還鍛鍊了,還幫助了別人,一舉三得。」張澳認真地告訴記者,和一線醫護人員相比,他的付出其實算不上什麼,「但這份防疫志願工作,我會堅持到正式返校的那一天。」
記者從八角井社區了解到,自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張澳堅守志願崗位,共幫助居民採買生活物資110餘次,勸返居民160餘人次,用行動為社區戰「疫」貢獻青春力量。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文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