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敢聊熱點,只聊點兒關於「為什麼」的胡思亂想。#邏輯#,作者-四眼格格
1
舊約的故事
《創世紀》裡,亞當夏娃忤逆上帝,偷吃了智慧樹的果子,立刻有了意識和對赤身露體的羞恥。這個故事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學習並不能使人快樂,反而帶著叛逆、內疚和懲罰。
學外語的時候,我時常在想:如果不是人類繼續忤逆,上帝也不會變亂巴別塔,我們也不必這麼痛苦的學小語種,背詞彙和陰陽性了。
再後來,看到世界上充斥於各個角落的貧困、戰爭和社會不公,我又在想:亞當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他的子孫會因為他的一念之差,要吃這麼多苦?
放棄伊甸園衣食無憂的生活,從土裡刨食依然食不果腹,在所謂人類知識和文明的累積基礎上發起的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真的值得嗎?
比這還讓人沮喪的是:我們常說「壞人變老了」,並以此來解釋現今社會的崩壞只是因為一小撮人在特殊時期被思想閹割的後遺症,其實不是。人一直都壞,從亞當和夏娃就開始了。
2
推卸責任是一種原罪:
上帝的What和亞當的Why
亞當藏在樹林裡躲避上帝,上帝問他:「你在哪裡?」——這是一個「Where在哪裡」的問題。
亞當說:我在園子聽到你的聲音,我害怕,因為我沒穿衣服,我就藏起來了。亞當只需要回答在園子裡就夠了,但他追加了一個「Why為什麼」躲起來的回答,而且給的理由是「因為我害怕你上帝,因為我沒穿衣服」。
上帝說:我禁止你吃那樹的果子,你是不是偷吃了?這是一個要回答Yes或No的問句。
亞當說:是你賜給我作伴的女人,她讓我吃的。亞當的回答卻是「Why」吃了果子,而且追加了一個鍋:「不是我要吃,是那個女人讓我吃的,那個女人是你上帝當初造了賜給我作伴的女人」。伊甸園當時有第三個女人嗎?亞當為什麼要強調是哪個女人?
上帝問夏娃:你做了什麼?這是一個「What」的問題。
夏娃說:是那蛇騙我吃的,我就吃了。夏娃依然給了一個「Why」吃果子的答案。
鍋就這麼擊鼓傳花的傳到了「蛇」身上。
他們被逐出了伊甸園。
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這裡,推卸責任根本不起作用,但這種劣習卻被帶出了伊甸園,傳承至今。
3
伊甸園案的邏輯漏洞在哪裡?
上帝問他們What,他們試圖回答Why。上帝問事實,他們回答理由。典型的答非所問。
但即便回答一個「你為什麼要吃」的Why的問題,他們也沒有回答好,因為他們給出的答案都可以被進一步追問:
亞當說「因為夏娃讓我吃的」。為什麼夏娃讓你吃你就吃?上帝不讓你吃你怎麼不聽呢?
夏娃說「因為蛇讓我吃的」。為什麼蛇讓你吃你就吃?你吃完為什麼還要給亞當吃?
蛇說「吃吧,吃了不一定死」。不一定死,意味著有可能死,為什麼夏娃還要冒險吃?
蛇說「吃吧,吃了能變的和上帝一樣聰明」。為什麼夏娃想跟上帝一樣聰明?
……
回到亞當的邏輯,他以為的因果關係,並不是真正的因果關係。
他不能把夏娃的勸誘當成他忤逆上帝的原因,除非他能證明在一個平行宇宙裡,夏娃沒有遞給他禁果,他也永遠沒碰禁果。
夏娃也一樣。她沒有辦法設定一個反事實:假如我沒有遇見蛇,假如蛇沒有勸誘我,會發生什麼?
無論亞當還是夏娃,都在用一些就近的事件痕跡來解釋其「偷吃水果這一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或動機。
此外,亞當還試圖用一種「行動合理化」的策略狡辯:他躲起來之後,解釋說因為自己怕上帝,因為自己沒穿衣服,實際上,他要是真的害怕上帝,他敢偷吃禁果嗎?
4
推卸責任常用的邏輯謬(工)誤(具)
訴諸公眾
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人類簡史》裡說,人類能夠想像不存在之物的能力是一切的關鍵。這句話引申出很多人類江湖才會出現的複雜問題。比如說承諾與信任,什麼是信任?信任可能就是一種共同的幻想和期許。
你為什麼出軌?
成龍:因為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他用過度歸納(全天下男人都會出軌)和強行訴諸公眾,躲在了全體男人的身後:See,出軌的不止我一人,全天下的男人都一樣。
亞當也可以用成龍的邏輯來給自己開脫,當然,不能給自己挖坑說「全天下的男人都會偷吃水果」,畢竟伊甸園就他一個男人。但他可以狡辯說「不是只有我吃了,夏娃也吃了呀,我只是犯了全人類都會犯的錯誤」。
5
推卸責任常用的邏輯謬(工)誤(具)
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有犯罪心理學和經濟學兩種意義。
犯罪心理學上的破窗理論是指: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推卸責任涉及的是經濟學上的破窗理論:一個孩子把窗戶打破了,窗戶主人要去買玻璃,生產玻璃的工人完成訂單掙了錢,就可以去買麵包,麵包工人賣了麵包又有錢去買衣服,這樣,一個頑童的劣舉如蝴蝶效應一般推動了一連串的GDP。
破窗理論的支持者說:這玻璃砸的好呀,不破不立,多難興邦呀!感謝苦難!沒有苦難,就沒有新生活,就沒有今天的我!沒有二戰哪來的德國復興,沒有被原子彈轟,哪輪得到日本崛起?
韓信的成功在於當年賜予胯下之辱的街霸;勾踐的成功在於那塊吊在房梁的苦膽;吃得苦中苦;天將降大任;責之切說明愛之深;996是福報……
PTSD,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6
結語
答非所問,用就近行為強行釋因,後行為合理化,過度歸納,訴諸公眾,用破窗理論炮製偽因果、偽相關,這些都是推卸責任的慣用伎倆。
輕者被忽悠瘸,重者被連根割禿,學點邏輯,見招拆招,沒毛病。
收藏!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20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