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宗遺事
靖康之變後,康王(南宋高宗趙構)被囚禁在金國。有一天,他和金國太子一起射箭,三支箭都射中了靶心。金國人認為這是個假冒的王子,留著也沒用,就放了他。趙構逃脫後,晝夜不停的向南方逃去。
疲勞困頓在崔府君的廟裡休息,睡著後,夢到神人對他說:「金人反悔,追來了。已經在門口給你備好了馬,趕緊逃走。」趙構驚醒,騎上馬繼續南行。此馬非常神駿,馱著他遊過了長江。過了江,馬不動了,仔細看,原來是廟裡泥塑的馬。
康王趙構從金營逃回來後,整頓了軍馬和金兵對抗,卻被奸臣耽誤,再次大敗。他換上百姓的衣服繼續南逃。到了一座古廟,看到裡面有個和尚席地而坐誦經,就進入哀求躲藏。和尚讓他蹲在僧袍下,囑咐不要動。追兵遠遠的看到有個男人進入廟裡,就下馬持刀進來搜尋。和尚對來兵的主將說:「投降了敵人,又要殺原來的主人,還有良心嗎?就算得了富貴,也會留下萬古的罵名。而且,你和上峰不和,他會把你殺掉冒認功勞。宋朝的氣數未盡,不如聽我的,還是退去為好。」
來將恍然大悟,跪倒說:「我其實是宋人,被金人俘虜,投降不是我的本意。我聽大師的,放了康王,但我的做法騙不了金兵,我只有一死。」說完自刎,手下的兵沒了主將,都四散而去。
僧人請康王不要辜負了這個將軍,因為不知道姓名,高宗即位後,就把他稱作白馬將軍,封為當地的土地神。僧人讓康王趕緊奔往臨安,前面的路途要投奔張俊將軍。康王拜謝而去。
到了一個山腳,追兵又到,康王躲入桑樹林,向一個採桑葉的女子求救。
女子下樹,讓他跳入一個大筐裡,上面用桑葉蓋上。剛藏好,金兵也進入樹林,問採桑女是否看到個高大的男子。採桑女說:「看到了,已經過去半天了。」金兵繼續向前追趕,採桑女回家讓父親和哥哥把筐抬回去。他們看到筐裡有個青年男子,就罵採桑女無恥。康王來不及替女子辯解,跳出竹筐,往山後奔去。
康王在山後躲到日暮,迷了路,靠著一棵樹休息。遠遠的看到來了一盞燈,近前來是那個採桑女,她上前跪倒說:「我因為救青年男子,父母倍加責怪,我沒法說清楚,已經自縊身亡。現在您請隨著我的燈光向西走,就可抵達張帥的大營。」到了張俊的大營前,女子說:「前面就是張帥大營了,他是忠臣,您趕快進營投奔。將來登基的時候不要忘了封我為神。」
康王說:「如果我登基做了皇帝,就封你為半山神君。」女子再次叩謝,然後不見了。
康王因為前面就聽僧人說可以投奔張俊,所以大膽闖入軍營。小卒把他綁到大帳裡,將帥們看到康王,一齊歡呼起來。
隨後,韓嶽張劉四位元帥合力擊敗金兵,康王在臨安建立了南宋。登基後,召那個救駕的僧人為護國禪師,僧人沒用來。給採桑女立了廟,至今香火不絕,每年春天都祭拜半山娘娘。
【原文】靖康之變後, 康王 (即後來的南宋高宗)趙構質於金 ,與金太子同射。 康王三矢俱中, 金人以為此必揀選宗室之長於武藝者冒名為之,留之無益,遣還。 康王得脫,奔竄疲睏,假寐於崔府君廟 中,夢神人曰:「 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備馬於門首。」 康王驚覺,馬已在側,躍馬南馳。既渡河而馬不復動,下視之,則泥馬也。
康王構自金營遁歸,創業後,為汪黃所誤,復為金人大破,王易服南奔。至州城郭北有古廟,見茅篷內一僧席地誦經,王潛入求庇,僧以衲衣蓋之,囑勿動。追兵主將騎白馬者遙見大漢入篷,遂下馬執刀往,將搜覓。僧見來將喝曰:「降人慾殺故主,良心安在?即得封侯,亦留萬代罵名。況有總領,氣誼不投,將冒汝功而戳汝。宋朝氣數未盡,不如依老僧言,退去為善。」來將悟,再拜曰:「予實南人,被金人擄去,降非本意。謹遵師命釋王。但不能掩北兵耳目,請就死以明心。」遂自刎。兵見主將死,皆散去。王出,僧請無負來將,因不知姓名,封為白馬將軍、土地尊神。僧指示王速上臨安,尚有一難。過此即投張帥,能退金人,仍登九五之尊,作南朝創業主也。王謝去。
行至半山。追兵又至,王避入桑林,見樹上有女彩桑,呼救。女下樹,出巨筐,使王躍入,以桑葉蓋之。甫定,金將入林,問女子見裋褐高大之男子否?女曰:「過去已半日矣。」詐來將退。女歸家,喚父兄舁筐歸,傾之,見少年丈夫,父兄皆詈女無恥。王不暇辯,即望山後奔走,天已暮,不知去路,依樹憩息。夜將闌,見一燈望樹而來,王驚駭,藏樹後,一女攜燈跪告曰:「此非吉地,請王隨妾燈速行。西去即抵張帥營,可平安矣。」王不暇細問,隨燈行甚急,轉瞬間鳴鉦呵號之聲,王止不敢前。女子跪伏萬歲曰:「妾彩桑人也,因父母不諒,痛加呵責,無以自明,遂縊。此心不昧,故攜燈送王,請乞陰封。」王曰:「寡人登極,當敕封汝為半山神君,永享祭祀。」女叩首謝曰:「前途即張帥營,忠臣也。王速投之,妾不能追隨矣。」倏不見,天亦向晨。
王先聞僧與神言,放膽闖入軍營,被獲,送帥營。張帥見王來,歡呼迎拜,遂號召韓嶽張劉四帥,合擊破金軍,定鼎於武林。帝不忘救駕功,徵僧為護國大禪師,不至。為女神立廟山巔,至今香火不絕,春間僉朝拜半山娘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