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餐廳裡的「天籟之音」

2021-01-08 華夏時報

餐廳的聾人員工正在工作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麗江報導

雲南麗江,那裡有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有犬牙交錯的古城街巷,那是彩雲之南最具魅力的都市名片,是多少人嚮往的人間天堂。

花馬街,距離麗江古城不過幾百米的距離,是麗江市區著名的餐飲一條街,餐飲店眾多。其中,位於花馬街中段,一家掛著「和一家無聲餐廳」招牌的門店尤為顯眼。與其他餐廳不同的是,這裡沒有「歡迎光臨」的問候聲,取而代之迎接顧客的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和熟練的手語。同時,走進餐廳,走廊、牆上、餐廳的小舞臺等地方,都有一些關於關愛聾啞人元素的文字、圖片。此外,與別的餐廳相比,餐桌上多了手語牌、呼叫器、小本子和筆。因為,這裡除了廚師、老闆以外,其他的員工大多都是聾人。

據記者了解,這是雲南省第一家無聲餐廳,在網絡平臺上評分很高,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打卡」,在旅遊旺季,餐廳一天能接待數百人。

「開這家餐廳的初衷是想幫助更多的聾人就業,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發現,我改變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改變著我。」餐廳老闆張玉壽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殘疾人需要尊重和關愛,這種關愛是精神上的關愛,與金錢無關。

愛心叩響「無聲世界」的大門

據記者了解,張玉壽早年做導遊時接觸過一些聾人,便產生了幫助他們的想法。「偶爾的一兩次幫助,對於殘障人士起到的作用有限,而給他們一份工作,可能會徹底改變他們的生活和家庭。」張玉壽稱。

「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餐廳老闆張玉壽這樣形容餐廳建立前的構想。然而,隨著餐廳開業前期的各項充足準備工作的推進,這項工作由「不可能」變為了「可能」。2015年4月,麗江市殘聯、古城區殘聯舉辦了針對聾啞人餐飲服務的45天培訓,培訓內容為手語規範、餐飲擺臺等工作。培訓結束後,又到餐廳又進行了實地培訓15天。

餐廳桌子上擺放著的手牌

2015年7月8日,在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縣各級殘疾人聯合會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雲南首家集中安置聽力、言語殘聯人士就業單位「和一家無聲餐飲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張玉壽就是這家餐廳的創始人。

「針對殘疾人朋友的實際問題,改變他們本質的生活狀況,這是餐廳建立的初心。當他們有了一份工作,可能會解決他們的生活和家庭問題,會改變他們的命運,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會。」張玉壽告訴記者,早在餐廳建立之初,除了對餐廳殘疾人員工進行必要的餐飲規範培訓,還組織一些針對性的心理訓練的活動,以此來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取名為和一家無聲餐廳,寓意是在這裡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張玉壽說,他和員工交朋友,把他們當做家人。同時,顧客得知服務員都是聾人,也格外地寬容。

餐廳內隨處可見的手語示意圖

「孤僻、退縮、缺少主動性,害怕與外界交流,也不參加群體活動。」這是殘疾人的普遍生活特點。基於此,「無聲餐廳」不僅僅是殘疾人的一個就業平臺,也在極力創造一個交流平臺。在這裡,大多數員工的性格都發生了變化,這裡不僅僅給了他們一個平臺,展現自己,慢慢打開心扉,還讓他們聚在一起,大家都在一天天往好的方面改變,這或許就是無聲餐廳存在的意義。

「來這裡工作以後,他們不再需要向家裡要生活費,過年過節還可以買些東西寄回家裡。」據張玉壽介紹,現在餐廳員工的平均工資在2700元左右,一些員工的工資最高可以達到3500元。同時,餐廳管吃管住,如果他們選擇自己在外面住,則會收到相應的住房補貼。

餐廳員工自食其力,讓他們更加自信。而通過與殘疾人長期接觸,張玉壽也收穫了很多的感動。

就此,張玉壽提到2019年5月發生的一件事。那時,一位臺灣人到餐廳用餐,給了其中一個員工900元的小費,但是「可愛」的員工並沒有收下,雖然不能用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她用紙筆寫了下來,說:「我有工作,請把它給予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

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讓張玉壽和這些員工們都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改變。

無聲世界裡創造有聲色的生活

據記者了解,餐廳創立以來,不斷有聽力言語殘障人士在這裡找到工作,來來去去五年多,員工換了一批又一批,有的員工選擇留下繼續為餐廳服務,也有的員工找到其他工作,甚至還開起了自己的小餐館,過上了屬於自己的安穩生活。

34歲的楊菊花,便是無聲餐廳裡的元老級員工,主要負責收銀、招新人、服務員培訓、大廳接待等工作,各項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餐廳成就了她,她同樣見證了餐廳的成長。

1986年11月,楊菊花出生於大理州劍川縣農村,由於是先天失聰,她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嚴重負擔,父母為了給她尋醫問藥,讓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困難。到了入學年齡,由於是聾啞人,求學之路,異常艱難。2004年中專畢業後,楊菊花四處找工作,但很多工廠和企業都因為她是聾啞人而將其拒之門外,為了擁有一份工作,楊菊花甚至去過新加坡、泰國等地方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時間不長。

2014年,楊菊花結婚生子,為了孩子上學,她回到了大理劍川老家,並且在麗江找到了無聲餐廳。

「這裡安置的都是聾人就業,我先從服務員做起,一度做到現在的店長位置,我學到了很多怎麼與健全人交流、與客人交流,當然了工資也在不斷的上漲。」這是一次特殊的採訪,楊菊花與《華夏時報》記者的溝通都是通過一個小本子完成,楊菊花的字清秀溫婉又不失剛勁挺拔,一看就是專門練習過的樣子。

而那筆尖划過本子的聲音,是記者在麗江那個溫暖的午後,聽到的最美妙的天籟之音。

張玉壽告訴記者,為了讓她們充分與顧客交流,練字就是她們平時的休閒項目之一。同時,雖然現在的點餐形式智能化、多樣化、便利化,但是無聲餐廳依舊保持著使用紙質菜單點單的習慣,而不使用二維碼點餐。目的就是讓這些聾人員工們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客人交流。

談及未來,楊菊花「告訴」記者,她想更加努力的工作,不給家人、社會增加負擔,現小孩在幼兒園上學,等小孩再大一些,她想帶著孩子回到老公的家鄉北京,在北京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店,靠自己的努力,為孩子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這個未來,與張玉壽所想不謀而合。

「未來的目標不是擴大店面,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創業,讓他們自己能開個小門店。現在也在讓他們實際在嘗試,比如有些時候吃早點,就會讓他們自己做著試一試。他們慢慢做好這些事情後,可以著手自己開個小店,通過殘聯政策上的幫扶和餐廳技術上的幫扶,他們可以獨立經營。」張玉壽說,等到時機成熟,就會讓他們這樣去做。

得到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然後進一步融入社會,這樣的機會對於聾人來說彌足珍貴。據記者了解,麗江市有4萬多持證殘疾人,對於如何幫助聽力語言障礙人士就業,無聲餐廳無疑是個有意義的探索。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

相關焦點

  • 雲南麗江:無聲餐廳裡的「天籟之聲」(2)
    新華社照片,麗江(雲南),2020年12月17日雲南麗江:無聲餐廳裡的「天籟之聲」12月15日,麗江無聲餐廳的員工們進行交流。在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有一家「無聲餐廳」,這裡的10名服務員都是聾啞人。餐廳於2015年7月開業,在網絡平臺上評分很高,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打卡」。在旅遊旺季,餐廳一天能接待數百人。餐廳老闆名叫張玉壽,因早年做導遊時接觸過不少聾啞人,便產生了幫助他們的想法。
  • 天籟之音,蕩滌心靈
    有的是歡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有的是心靈世界的肺腑之言,有的聲音飄動著明亮的希望,有的聲音溫暖著絲絲柔情……凝神聆聽,你會突然間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個和諧的音符,一個動人的畫面。聽,小山不遠處的那條小溪正歡快的唱著悅耳的歌聲,那銀鈴般的嗓音使人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迷境,讓人如痴如醉,流連於這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中。
  • 天籟之音|和朱亞文一起追尋海闊天空
    他坐上東風日產天籟,開始了當天的拍攝。這次他飾演的是一名錄音師,和他本職工作很接近。車上播放著《海闊天空》,戴上耳麥,扛起收音設備,他從熱鬧的CBD出發,經過人潮洶湧的地鐵站,登上喧囂的高樓樓頂,最終到達空曠靜謐的廣場中央。
  • 天籟之音‖小區裡的鳥叫與蟲鳴
    那時間,它們或在樓下樹木濃密的枝椏間,或在對面住戶的窗臺、樓頂的簷廊上,亦或在小區狹小的一方天地裡飛上飛下,縱情歡唱。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也看不懂它們飛來飛去叫來叫去地在做什麼,但我很興奮能真切地感知這些鳥。興奮之餘,又不禁感嘆,今年小區裡的鳥真多!
  • 天籟之音《醒來》就是再生!
    初聽《醒來》,不僅被歌詞所吸引,更被這天籟之音所震撼! 《醒來》雖然講的是人覺悟的過程,但在視覺上表現出生命開啟的狀態,把艾米麗·王嘉寶放在一個混沌初開的世界,一個陌生的星球上,如同在一個水晶體裡。 小姑娘的聲音純真,猶若天籟,在非常空靈唯美的藝術氛圍中,完全表達了《醒來》這首歌的神髓。 朋友啊,當你正好有點時間,請坐下來,聽聽這首繞梁之音吧!
  • 天籟之音!長夏江村側耳聽
    老家就在古城揚州東南的小夾江之畔,臨近江河交匯處。這裡夏天的聲音,明快而又淳樸,動聽而又曼妙。鳥蟲歡唱,蛙鼓蟬鳴,紛然呈現,相互交織,天籟彌耳,應接不暇。聽,田野間傳來陣陣火辣的微爆聲!那應該是正午的陽光狂吻著大地,強烈的光線如億萬根琴弦,奏響了雄渾的《丹心曲》。還有剛剛澆灌過的禾苗蓬勃向上、拔節生長發出的聲響,如隱隱簫聲,遠聽則有,近聽則無。
  • 以音傳愛!河北定州小女孩歌唱《最好的未來》,天籟之音打動無數人!
    以音傳愛!河北定州小女孩歌唱《最好的未來》,天籟之音打動無數人!
  • 著名指揮家譚盾在上海打造奇怪的「天籟之音」
    在本月31日晚的上海大劇院,著名旅美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將以一臺名為《今日2000——世紀的跨越新年音樂會》的「天籟之音」,引領人們走進21世紀。  據揚子晚報的報導,這臺音樂會分為兩個部分。在上半場48分鐘的演出中,史敏將先為觀眾獻上自己拿手的京劇《霸王別姬》選段「劍舞」,而曾為全本崑曲《牡丹亭》和電影《臥虎藏龍》配樂的美國著名電子打擊樂手大衛·科辛司職京劇板鼓!
  • 大餘衡水實驗學校小學部舉行「文明路隊 無聲餐廳」評比
    我校自建校以來,大力倡導並推行「無聲餐廳」活動,這一舉措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高度認可。「無聲餐廳」不僅僅是展現學生安靜用餐的過程,更是學生文明禮儀的重要體現。孔子說:「食不言,寢不語」這一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訓,在大餘衡水實驗學校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 《指環王3:王者無敵》:半獸人的扭曲獸性,恩雅空靈的天籟之音
    劇照每一幕都那麼美,劇情人物個性幽默感動震撼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劇照後來有多少人想超越指環王的場面,卻沒有如此盛大的故事作為支撐。
  • 一方通行:聽聽本大爺的天籟之音吧!
    聽聽本大爺的天籟之音吧!一方怎麼會答應大家可能會懷疑,一方大爺怎麼會答應去做這種事呢?一方有沒有粉絲一方大爺的人氣在三次元很高,但在二次元的學園都市裡當偶像會有人氣嗎?答案是——當然有啦!而且是至少近萬人保底!是吧,御坂妹妹們~(這算是相愛相殺嗎?新聞頭條我都想好了,震驚!
  • 中國情歌匯經典回顧|高原天籟之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晚21:40,雲南衛視《中國情歌匯·2020經典回顧》,讓我們跟隨西域之鷹容中爾甲、雪域公主旺姆、大山走出的原生態歌手索朗扎西、歌劇王子扎西頓珠,享受來自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
  • 挪威歌后 天籟之音
    那是神曲也是天籟,美麗的意境,不用去懂歌詞的內容,也能陶醉在撩人的歌聲裡!西絲兒(SISSEL)是挪威家喻戶曉的國民歌手,以其空靈清澈的音色踏入歌壇超過10年。1969年出生於挪威,4歲時就參加兒童合唱團,並開始在挪威電視臺多次露面。
  • 星奧預告|本周五,在西昌萬達偶遇莫西子詩,聆聽天籟之音
    2011年,在北京的一個錄音棚裡,竇唯對著他激動地表達自己內心的震撼。可這是他與竇唯的第一次碰面,甚至是第一次讓竇唯聽見他的聲音,還是偶遇。這個令竇唯都忍不住稱讚的男人,叫莫西子詩。莫西子詩來自四川大涼山,是個土生土長的彝族人。從小,莫西子詩就跟著哥哥姐姐下地插秧、上山玩耍、坐大巴車去縣城。
  • 十年過去了,LFA依舊還是你夢想中的「天籟之音」嗎?
    雖然本田早在1990年就推出了經典的NSX,但LFA在我心中才真正算的上日本可以媲美甚至超越那些義大利超跑的巔峰之作。雖然今年是LFA上市的10周年,但其實它的研發從2000年就開始了。豐田用10年的時間,換來了LFA未來10年的成功。
  • 東風日產天籟:用技術實力,成就天籟人生
    9月6日,東風日產天籟在浙江湖州雲上草原景區,舉辦了「縱享天籟人生——雲上天籟音樂會」。東風日產邀請了樸樹、莫西子詩、葉蓓、蔣明、圖利古爾·剛子五位音樂人,借他們的天籟之音,搭建一座與用戶溝通的橋梁,傳遞「縱享天籟人生」的情感價值。同時,以此音樂會為起點,東風日產將開啟「尋找天籟之音」計劃,希望能使更多的天籟之音被世界聽到,更多美好事物被你我感知。
  • 被那英「拋棄」的學員,號稱音樂「小百靈」,天籟之音
    自那以後,周深開始被大家熟知,在校園裡漸漸有了名氣。也因此一位學長主動找到周深,邀請周深演唱自己的原創歌曲《雨後你不見了》,也讓周深開始重新找回唱歌的自信。 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的作品雖然不多,也時而出現在他的各類節目裡,比如他幾次唱過的《好運來》,以及近期的音樂小品三人成曲,他唱了一段《青藏高原》。 另外,周深的戲腔唱法也頗有韻味。他曾經參加綜藝節目拜見小師傅,短時間內就學會了越劇唱腔,並且最終呈現了一首越劇版的大魚。單曲《直破穹蒼》,他歌聲裡的唯美戲腔也令人驚豔。
  • 溶洞泡溫泉,聆聽天籟之音,就在106國道旁(今冬約泡必備)
    此時此刻,遊客置身洞內,聆聽水滴,如聞天籟之音,頓覺人間天堂。
  • 說到天籟之音你會想起哪個聲優?日媒公開天籟之聲聲優人氣排行榜
    說到天使耳語的話,相信不少漫迷都會想到聲優吧,有時候為角色配音的聲優的聲音也會被稱為天使的聲音,而在如今這些聲優之中,被認為擁有天使之聲的聲優到底是誰呢?
  • 群星璀璨嗨翻全場 雲上天籟音樂會來了
    心中的天籟之音徵集活動近日,一篇關於#心中的天籟之音#徵集活動掀起一陣熱議,網友們紛紛說出對「天籟」的認知以及背後的故事。水木年華樂隊主唱盧庚戌、《紅顏劫》作詞者崔恕、知名樂評人流水紀、音樂人黃立業等人也紛紛分享了他們心中「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