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血、月節律理論認為:人之氣血盛衰受月球引力的影響,在不同時期(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有相應的變化,這對於我們養生以及中醫臨床辨證、處方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在《月亮與健康》的基礎上,再談月亮對健康的影響。
一、天人相應
人生於天地之間,人亦受天地規律影響。以月亮為例,《內經》就詳細描述了月亮影響人的生理的道理。
《靈樞·歲露論》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郗,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以上這段文字說明,古人已經充分認識到:人與天地自然變化密切相關,日月運行虧滿也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從而產生健康的節律性變化規律。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開閉、氣血的內外虛實、皮膚的緻密與疏鬆、的厚薄等等,由此亦導致了疾病的發作亦有一定的時間性。
一方面,月圓時,海水向西湧盛形成大潮。此時人體氣血也相應地充盛,肌肉堅實,皮膚緻密,毛髮堅韌,腠理閉合,皮膚潤澤固密。在這個時候,因為陽氣衛外有力,即使遇到賊風邪氣的侵入,也較表淺不會深陷。
另一方面,月晦時,海水向東湧盛形成大潮。這時人體氣血相應虛弱,體表衛氣衰退,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洩,毛髮殘脆,肉理疏薄,皮膚紋理粗疏而表虛不固。在這個時候,因為陽氣減弱,若遇到賊風邪氣的侵襲,就容易深陷入裡,發病也偏於急暴。
二、滿月影響健康
有報導:德國科隆交通安全專家恩格斯教授經調查研究後得出結論:每當滿月時,交通事故就會增加。他認為,滿月時,地球磁場會發生變化,因此會引起一些人產生如激動、暴躁等反應。
有人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失眠症患者的症狀在滿月之夜表現尤為突出;也有平常睡眠狀況良好,但每遇月滿,則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下降者。具體的數據表明:在滿月當天,受試者比平常延遲5min進入完全睡眠狀態;與深度睡眠有關的大腦活動下降大約30%;滿月當晚的受試者們的總睡眠時間比平時縮短了20min。
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出血患者在滿月時容易發病;精神病患者在滿月會精神亢奮、舉動異常;相關法醫學研究發現滿月時的犯罪率比平時有增加趨勢……這些研究都說明了滿月對人體的確有很大影響。
其實,從中醫來分析,是因為滿月時天地之間陽氣太旺,陽旺則火浮,容易擾動心神,導致心神不安,進而易見失眠、焦慮、煩躁等精神不適症狀。
三、滿月影響睡眠的病機分析
失眠的病因有很多,飲食失節、情志失常、勞逸失調、病後體虛都會導致失眠,其中月相亦是影響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則,陽氣亢盛,不入於陰
中醫認為:「陽入於陰則寐」,若陽氣偏盛,或陽氣亢逆而不入於陰,則導致失眠。
其一,月相變化與陽氣變化
用中醫理論來分析月相:每月從初一至十五,陽氣開始生長,直到鼎盛;十五之後至月晦,陰氣漸生漸強,直至最盛;然後再陽生,再陰生,形成一個陰陽變化的循環。這個循環闡明了天地之間陰陽消長的月節律。
其二,月相變化與四時變化
中醫對於月相盈缺的認識與對於天地人的認識是一致的,都遵循「天人合一」理念,認為月亮變化亦有其春夏秋冬。
《古今醫案》中記載「春夏陽氣所動,擾肝膽動心氣,人易煩動而不安,多生躁證」,「十五日交望,其象陽滿,於時為夏,於五行屬火,於兩儀屬老陽」,顯示滿月之時正應夏季。因此,月亮的盈虧與人體陰陽密切相關,預示著陰陽的消長變化,從月初到月中,人體陽氣逐漸生長漸盛,直至月滿之夜陽氣最旺。
若有素體陰虛或陽亢體質者,或因平素失眠,陰損陽亢者,月滿之夜機體的陽氣則尤為偏盛,陽不入陰,故出現難以入睡、眠而不安。
二則,營衛氣血的平衡與失調
其一,營衛規律與睡覺
《素問·八正神明論》記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氣血也。」
這段話詳細描述了月之盈虧對人體營衛氣血的影響。人體的營衛一直在不斷地運行變化之中,並且營衛循行有其日節律的變化規律:一晝夜循行五十周,至夜營衛會合於陰分,營衛相會是為入睡。若打破這個節律,人就會黑白顛倒,「晝不精,夜不瞑」。
其二,月相影響營衛氣血
月相不斷變化,人體的氣血、經氣的充盈度也受月相影響而變化。
月滿時氣血更為充盛,衛氣會隨氣血流動而充盛於體表,此時人體的衛外防禦功能增強;但是對於陰精虧損或陽熱偏盛者,或遇平素情志不遂而氣機紊亂或血運失常者,或血熱、血瘀者,因為月滿時衛陽過剩,導致至夜仍不能入於營陰,則營衛氣血失調而失眠。
四、利用月相來養生和治病
往聖先賢早就發現,月相影響人身陰陽氣血變化,當然,我們也可以應用這個變化來養生治病。
比如,《素問·八正神明論》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
一則,月相與養生
以養生而言,一年因太陽變化而有春夏秋冬,一月因月亮變化亦有春夏秋冬。自新月至上弦月的這段時間,相當於春天,可以養木氣的生發;自上弦月至月圓之後則相當於夏天,可以養火氣的長旺;自月圓之後至下弦月則屬於秋天,可以養金氣的收斂;至下弦月至新月的這段時間,相當於冬天,可以養水氣的閉藏。
這樣亦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旨,我們養生,或飲食、或起居、或運動,皆可按此規律養生。
二則,月相與治病
往聖先賢已經認識到,若不考慮月相對人體陰陽氣血的影響而妄治,就可能導致一些惡果。比如:「月生而瀉,是謂髒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廓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反過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月相來治病。比如,陽虛者要養陽,可以在月圓時養陽,對於平素陽虛陰盛者而言,這是一個絕佳的治療時間;陰虛者要養陰,可以在月晦時養陰,對於平素陰虛陽盛者而言,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治療時間。
大體來說,在月圓時,人體正氣充足,可施針用藥,重在祛邪;在月晦時,人體陽氣衰減、氣血虧虛,此時可減輕針刺手法的刺激量,重在扶正。
對於失眠患者而言,可在滿月前後把握好時機,有針對性的治療,當補則補,當洩則洩,可以有效避免犯虛虛實實之錯。
小結:
月相對人體陰陽氣血存在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關係著人體的氣血盛衰、機體的抗邪防禦能力,以及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作為中醫人,一方面,要辨別體質與機體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月節律,用以指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中國古代哲學中孕育著「天人合一」思想,這個思想直接影響著中醫。學習中國古代哲學,對於中醫人而言,可以有效地把握天地規律,從而提高臨床療效。(董洪濤)#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