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晚21:20,《24節氣生活》春分篇準時上線。這一期,節目請到了音樂劇演員阿雲嘎作為節氣探尋家,與原創繪本作家熊亮一起,帶領觀眾走進那些有關於「春分」的片段。
春分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的赤道,晝夜等長。之後,白天的時間會大於晚上,在感觀上會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天長了」。在農耕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白晝的漸長也意味著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來勞作。當然,除了這樣理性的思考,人們通過自然現象、物候變化也發現了「春分」感性的一面。
「二氣莫交爭,春風雨行處。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樑間玄鳥語,遇似解人情。」這首由唐代詩人元稹所作的《春分二月中》就形象的描述了春分日,雲雨裹著雷電,山色攜著春花楊柳,伴著梁下燕子竊竊私語的熱鬧場景,以及「植物動物好似也感受到這時節人們積極向上、準備大幹一場」的真切情感。
正是在這樣的物候變化中,阿雲嘎走出屋門,與熊亮老師一同拜訪了風箏大師孔令民先生,學習製作老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並在戶外親手放飛。在這樣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兩個人共同完成一項充滿儀式感和生活氣息的活動,讓屏幕前的觀眾似乎也深切感受到了春日和暖,萬物復甦,生命勃發的美好。
放紙鳶之外,兩位嘉賓去到了更能深切感受春日的田間地頭。呆萌可愛的小羊、半面染妝的草莓以及迫不及待冒頭的蘿蔔。在這裡,阿雲嘎還「拔蘿蔔吃土」,喚醒了兒時的那一口土腥味兒裡的清甜記憶。
平地,翻土,拔草,間苗……在忙碌的農場裡,阿雲嘎與熊亮老師還闢出了一塊田地,這個春分之於二人來說,似乎就多了些不一樣的意義。
整理完土地之後,農場主人款待兩位嘉賓。在田野上,他們品嘗著自然的饋贈,分享著彼此人生中的感悟。正如他們所說:耕耘等待之後的收穫都會有滿滿的幸福感,而獲取收穫的過程中總有一個轉折期會意義深遠,如同人生的影像裡那些做下重要決定的時刻,那些促使你做決定的人和物,這些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人生的春分時刻。
作為春天的重要節氣,本篇將目光聚焦在了「尋找回歸」的主題上。節目透過嘉賓的真實感觀,來講述春分日帶給人們生機盎然,自然平衡的特點,來傳達人生不斷選擇、不斷前進、不曾滿足的概念。
下周四21:40,《24節氣生活》穀雨篇又將帶來哪些有趣的儀式感呢?鎖定浙江衛視,看看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會給我們帶來哪些訊息!
[ 責編:楊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