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帶來的未必都是「好處」

2021-01-15 心遠得安

據說挺出名的《大眾醫學》雜誌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在網上引發了廣泛關注。

報告中的某些數據,精準地戳中了廣大職場人士心中的焦慮。各大平臺熱搜榜上「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赫然在列。

不知各位「焦慮」沒有。聽筆者上面的口氣,那句「據說挺出名」,知道什麼叫「春秋筆法一字含褒貶」的朋友,應該就知道了筆者對那篇文章的權威性抱有巨大質疑。

不是說對於他們列出的數據有質疑,由於他們數據來自「上海外服健康管理中心」。而筆者本人無法得到那些數據,僅因此姑且認為他們的數據靠譜。

我要質疑的是他們的那篇報告的「歸因謬誤」。

歸因謬誤

這裡多說一句「歸因謬誤」這個概念,有個最有趣的笑話有助理解:

科學上有一個結論,蜘蛛的聽力器官其實是長在腿上的。

做個試驗,拿一隻蜘蛛來,在旁邊敲一聲鑼,這蜘蛛蹭蹭蹭就跑走了,證明這隻蜘蛛聽力是好的。抓回來把腿切掉,再敲一聲鑼,你看蜘蛛不動了嘛,反覆做幾次試驗都是這個結果,這說明什麼?蜘蛛的聽力器官長在腿上。

……

別當真啊,這就是個笑話。但是這個段子很清楚的說明了什麼是「歸因謬誤」。

再看那篇報告使用的標題《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這就是說報告中只調查了「白領」這一個領域,然後讀者難免將所有「損失健康」的原因都歸咎於「白領」這個領域。

那篇報告中所列舉的「白領患病」數據如:外痔(28.0%)、體重超重(21.1%)、慢性宮頸炎(20.4%)和骨質疏鬆(16.5%)……

先從「體重超重」這事開始聊吧。

坐在電腦前吃快餐,或者躺在沙發上嚼薯片是導致「體重超重」的原因嗎?

說對了結果,沒說對原因。

大約10000年前左右,人類進入農耕時代,飲食結構徹底變了。說白了就是人類「不挨餓」這事也就一萬年不到,真正解決「飢餓」這件事就更近了。

從飢餓到超重

《聖經新約—約翰啟示錄》裡描述了末日四騎士,又稱天啟四騎士:

代表「瘟疫」的白馬騎士;

代表「戰爭」的紅馬騎士;

代表「饑荒」的黑馬騎士;

代表「死亡」的灰馬騎士。

由此證明在「公元前後」那段時間,「飢餓」與「戰爭、瘟疫」一樣代表著「死亡」。人類種了一萬年的地,直到「聖經時代」還不能保證填飽肚子。

英國人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牧師,在其1798年出版的著作《人口論》中還在擔憂:線性增長的糧食產量,怎麼能滿足幾何增長的人口。

有人說「工業革命終結了飢餓」。說對了,但是工業革命的大機器怎麼製造出糧食?

這話還要從工業革命中的1815年說起(工業革命1840年結束):那一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發,直接造成 92,000 人死亡。

更可怕的是火山灰飄到了全世界久久不散,陽光被擋住,導致當年全球平均氣溫因此下降了 1.5 度。那一年的歐洲七月份就下雪,紐約八月份出現了霜凍。

那一年全球農作物歉收,導致了嚴重的饑荒。一個因為坦博拉火山爆發而挨餓十一歲的德國小孩,那一年的飢餓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在那一年下定了一個決心,他決心長大後當個化學家,找到讓植物能更好地生長的辦法。

這個小孩叫尤斯圖斯·馮·李比希(Justus Freiherr von Liebig,1803-1873),正是這個馮·李比希,後來發明了化肥史稱「有機化學之父」。

△「有機化學之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

從化肥推行全球到今天,掐指算來不過150年上下。

扯這個幹什麼?

人類這個物種就像做了個夢,夢裡還是飢餓和恐懼,一覺醒來進入了新時代,食物一下子豐富了起來。

但是,咱們的身體、身體裡的細胞、細胞裡的基因,還停留在飽一頓餓一頓,不停奔跑追逐的記憶裡。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新環境,曾經的優勢,就有可能會帶來今天的病。

進化遺存

在遠古時代找點糖不容易,可能就得冒著被蜜蜂蟄得鼻青臉腫的風險,去搶蜂蜜吃。所以,遇到糖分趕緊存起來這種行為,在當時是能讓人活命的,這個基因就被保留了下來。

而且原始人好不容易才能在自然界找到一點糖分,比如成熟的果實或者上面說的「蜂蜜」。然後呢可以安心了?那要看其他動物的意思了,比如熊和猴群。

所以祖先們看到糖分的第一反應就是「往死裡吃」,然後再把糖分儲存在不重要的部位,比如大腿、屁股、肚子。

但是在今天,獲取糖分已經很容易了,這種讓人不斷儲存糖分的行為就會引起血糖和體重超標。

再比如,遠古人要麼追動物打獵,要麼被動物追逃命,跑不快意味著餓死或者被動物吃掉。在遠古時代能夠站起來就跑,跑得快的人容易活。

所以,血壓快速上升能夠讓人在緊急狀態下,迅速增加重要臟器供血,增加奔跑能力。高血壓的基因也被保留了下來。

到了今天,咱們已經不用再為了一頓飯或者逃命去和野獸賽跑了。因此,運動量減少也就帶來了高血壓。

不用使勁跑就可以獲得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看起來是生產力增長帶來的福利,但同時也帶來了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肥胖又增加了人類患癌的風險。

插段閒話說說「進化論」

為了說得更清楚,這裡必須插一小段。不知是那位文盲把「用進廢退」的拉馬克主義理解成達爾文主義,並寫進教科書。

重審一遍:達爾文不是提出「進化論」的人,在他之前近百年,「進化論」已經在學界有一席之地。達爾文提出的是「進化無方向」理論。

上一段有這麼一句:祖先們看到糖分的第一反應就是「往死裡吃」,然後再把糖分儲存在不重要的部位,比如大腿、屁股、肚子。

這不是說人類有能力影響並控制糖分在體內的儲存方式,用達爾文的意思+高爾頓的「遺傳決定論」+基因理論來表達是:原始人在進化時,基因本身不可能知道哪種糖分儲藏方式更好。

基因是「各自進化」的,有的原始人基因「不儲存糖分」,變現為「身體消耗多少就吸收多少,多餘的排出體外」。另一部分原始人基因是以脂肪方式儲存糖分。(只是個比喻)

當長時間飢餓到來時,脂肪轉化快的生物可以通過消耗脂肪暫時保命,基因得以延續。沒有脂肪轉化能力的生物直接餓死,基因就沒流傳下來。

這也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一吃就長肉的人,遠多於怎麼吃都不胖的人。

因此說:見到吃的就想吃;更偏好高熱量、高糖分食物;吃完不想動;吃掉的食物迅速轉化成脂肪……這些問題是我們從38億年生物演化史裡繼承的基因特性。

又因為輕鬆吃飽飯這事,只有180年不到,人類並沒有進化出新的應對「資源豐富環境」的基因。

所以,結論是:心腦血管病和體重超標是基因決定的,與所從事工作無關。

再說骨質疏鬆和其他臟器問題

一,到地上,站起來

有一個經典的理論,叫「氣候變化理論」,是現在比較主流的一種看法。我們知道人類起源於非洲,那個時候,廣袤的東非大森林是所有古猿的天堂。

因為很少有大型捕食動物會爬樹,所以它們基本上是不會從樹上下來的。可是在大約1000萬年前,因為地殼運動,東非大地慢慢從中間裂開。

裂谷的西邊還是原本森林的樣子。作為不夠強壯的古猿,我們的祖先被強壯的同類趕出日益減少的森林,被迫前往草原甚至沙漠。而在當時的物種競爭中「幸運獲勝」的那些古猿,它們的後代也一直活到現在,那就是黑猩猩、大猩猩還有狒狒。

還是根據「達爾文+高爾頓+基因理論」推測,被趕走的古猿中有一些「少毛病患者」。作為動物,擇偶交配時期連一身漂亮的毛髮都沒有,本來應該絕種才對。然而被趕到草原的古猿發現,一身長毛的同類全都被熱死了。

「無毛醜猿」獲得了更多的生存繁衍資源,它們的基因得以流傳下來。

而活下來的「無毛醜猿」在某一天的另一次「基因隨機突變」的過程中,無意出現了一種「FOXP2基因」。恰恰是這個基因突變屬於「語言與直立行走的潛在協同遺傳因子」,就是說「FOXP2基因」使一些「無毛醜猿」意外獲得了「直立行走好而簡單語言」的能力。

直立行走還有不少好處,比如減少陽光直射的面積。本來我們的整個後背都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站起來之後,大部分陽光就被腦袋擋住了。

當然,徹底無毛的古猿也因為腦袋暴曬而熱死。而頭頂上還有茂密的毛髮的那部分古猿存活下來了。因為頭髮之間充滿了空氣,就可以幫它們隔絕很大一部分熱量。

用四肢行走的時候還不得不面對地面的高溫。而直立,就可以讓我們的身體遠離高溫的地面。沒突變出「FOXP2基因」而沒有站起來的古猿,要麼依然躲在叢林裡當猩猩,要麼就被曬成肉乾滅絕了。

而且站起來生活還能在茂密的草叢中,看到更遠處的「晚飯」,以及想拿它們當晚飯的猛獸。

另外,最近有學者認為,直立行走的終極原因可能與節省能量的生存本能有關。

因為在自然界裡,哪怕多節省一點點的能量,都意味著多一份生存的機會。那直立行走會更節省能量嗎?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人員給黑猩猩帶上了特製的面罩,來測量它的氧氣消耗量,然後讓它和人同時在跑步機上奔跑。結果非常驚人,相同的跑步距離,人類消耗的能量,居然只是黑猩猩的四分之一。

這樣一來,人類節省下來的能量呢,就可以多做很多事,比如更好地發育,更好地繁殖啊等等。當然,也可以用來走更遠的路程。而走得越遠,找到食物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人類才能踏上徵服世界的旅程。而黑猩猩呢,只能被限制在棲息地裡舉步維艱。

二,「直立」的壞話

雖然直立行走有這麼多的好處,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疾病也是因為直立行走帶給我們的,是只有人類才會得的病。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腳部的疾病,因為我們全身的重量都要壓在上面,人類的腳骨就明顯地增大。增大到什麼程度呢,一個體重100斤的女性,她的腳骨要比體重300斤的猩猩還要大。

但骨頭一大,密度就容易跟不上,所以腳骨的鈣質流失比較快,年老後非常容易骨折。

我們看很多高個子的籃球明星,退役的時間要比其他運動員早很多。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打球了,而是不能再打了。因為他們的身體對腳的壓力更大,骨折的風險也就更高。

我們付出的代價可遠不止腳骨變大這一個,直立行走還提高了大腦的高度,導致大腦很容易缺血,而加強供血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再比如,直立行走讓頭部以下的骨骼都發生了改變,脊柱為了支撐身體、緩衝運動產生的衝擊,就要變粗變彎,這樣才能在保持身體平衡的同時節省能量。

但是彎曲也讓脊柱下半部承受了過多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腰疼的原因。還有,本來動物的內臟都是平放的,現在因為直立,內臟都被吊了起來,因為重力的作用,各種內臟都容易下垂。像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這都是人類獨有的常見病。

還有,直立行走的人類,骨盆形狀與四肢爬行的動物非常不一樣,因此決定了女性的產道不能分娩出足月的胎兒。因此人類的新生兒只算是「體外胎兒」,而不能像其他動物一樣生下來就能到處跑。

你看,在進化當中很少有隻賺不賠的買賣,雖然直立行走是一切後續進化的基礎,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疾病和風險。人類進化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環境的變化,我們沒辦法躲避疾病,想想就讓人發愁。但是,這就是真實的進化故事。

優劣取決於環境

當然,沒有人希望再回到非洲,回到撒哈拉。人體需要再進化多少年,才能適應現在的優越環境?

說到適應環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東西可以分享一下。有一種很嚴重的遺傳病,叫做「鐮刀型貧血症」。

這種病患者的紅血球不是一般的「圓形」,而是彎彎的「鐮刀型」。很明顯這種紅血球的帶氧量會很小,也決定了這種病人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極限運動,更不能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區。

直到現在,全世界每年都會有超過1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種病的基因沒有在進化的過程中被淘汰掉?答案是:這種基因在歷史上是有好處的,它可以幫助人類抵抗瘧疾。

因為瘧疾的致病原因「瘧原蟲」就是寄生在紅血球上。但是當紅血球變成「鐮刀型」,瘧原蟲就「站不住」,所以「鐮刀型貧血症」基因攜帶者及患者就不會感染瘧疾。

在現代醫學發明之前,這是人類抵抗瘧疾的唯一方法。

這種在今天任誰看都是嚴重遺傳病的基因突變,在它出現的那個年代當然也是嚴重疾病對吧,你不能打獵或者種地了,就是一個廢人了。

但是如果該地區恰好是「瘧疾爆發區」會怎樣?這種病又變成了巨大的生存優勢。

△正常紅血球上的瘧原蟲(電子顯微鏡拍攝)

而且進化的腳步從不停止。

澳大利亞的醫學和公共衛生學科學家發現,人類的身體正在持續演化,而且速度還不慢。

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大部分人進入成年之後,手臂上只保留了兩條動脈。但是現在,這批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有35%的人手臂上有三條動脈。他們認為這是件好事,因為多一條動脈會讓身體供血更充足。

再比如說,有很多人現在出生的時候就沒有智齒。

你要知道,在20年前,科學家曾經一度認為人類的進化早就停止了,但顯然,進化仍然在繼續,而且很有可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結束語

說到這就該總結一下了。骨質疏鬆、臟器下垂、痔瘡的主因是「直立行走」;體重超重的原因是生物祖先食物匱乏了億萬年,所以看見就吃,吃了就長脂肪曾經是「生存的巨大優勢」。

資源匱乏年代「以胖為美」,資源充足年代「以瘦為美」。這就出現了一種悖論:我們的審美,在對抗我們的基因。

有人可能要問了:祖先就沒有這些「進化病」的困擾嗎?

咱誰都沒有從「石器時代」活到今天的熟人,但是可以合理推測一下:

所有動物的「子代」出生之後,「親代」就會死亡。所能利用的資源越匱乏,那種生物的「親代」死的越快,就像產完卵就死的大馬哈魚。

需要撫養一下子代的動物,親代的壽命就會長一點。如果生活在資源空間足夠廣大的地域,親代將可以自己生活的子代趕走也可以延長自己的壽命。

早期的人類壽命不會長於25歲,對於14歲就可以繁殖的物種,人類的親代將子代撫養到繁殖年齡也就可以離世了。

中國人平均壽命在1950年之前也就是37歲。也就是說只要人類還沒進化成適應物資充裕的生物,25歲之後出現「進化病」再正常不過了。

筆者認為發表《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的《大眾醫學》雜誌,將「進化病」歸咎為「白領病」,只是他們的「認知寬度」不夠,人家也是好意。

我的文章也是好意,大家該運動就運動,該節食就節食,放心當白領就好了。不然呢?回到草原上追兔子去嗎。

相關焦點

  • 人類良知:善與惡的進化
    認為人類是極惡動物的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只有在被監督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善良,根本不存在利他主義。另一個解釋是我們只需重新定義生物學上的美德。畢竟,利他行為對行為者並非毫無益處,否則從一開始它就不會存在於自然選擇的過程中。根據這一原則,進化生物學家提出了多種對人類善行的解釋。
  •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人類的進化路程遲緩又漫長,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人類形成屬於自己的文明。在這漫長的演變歷程中,逐漸褪去身上厚重的毛髮,保留一些關鍵的毛髮,例如頭髮、鼻毛、腋毛等等,這些對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有很多用不到的器官漸漸消失。它們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只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痛苦。
  • 人類未來還會進化嗎?看看100萬年後的模擬圖,令人承受不住!
    最關鍵的是人類能夠獨立思考,還擁有獨一無二的大腦,通過大腦做出相應的指令,還能用雙手創造奇蹟,這就區分人類與動物間的不同,曾經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明確的指出,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慶幸的是,人類在這進化的歷程中非常順利,無論形態外貌還是生活習性,都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是進化還是退化?科學家公布模擬圖!
  • 《進化的咬痕》從牙齒的變化看人類的進化過程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我們的牙齒裡,它像活化石一樣記錄著人類的進化。聽到這你可能想了,牙齒和吃什麼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因為飲食很大程度上是由氣候條件決定,而當日常飲食發生變化時,物種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所以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說說人類是怎麼在飲食選擇中一步步進化的。
  • 人類再進化500萬年,會變成什麼樣子?答案顛覆認知
    人類文化中有許多關於外星人的電影,電影裡的外星人幾乎都是眼睛大,腦袋大,四肢纖細的造型,而且這些外星文明都有一個特徵,就是比我們先進。難道外星人的造型就是人類的進化方向嗎?其實外星人只是人類按照自己的長相想像出來的,未必會成為人類進化的模板。根據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數億年後,人類可能成進化成這3種生命形態,你傾向於哪種?
    人類未來可能進化成這3種生命形態首先第一種是人類與機械的結合,叫做半機械人,大家看過《阿麗塔》這部電影嗎?它講述的是半機械人的生活,若干年後,如果人類有倖存活,可能會以這種形態活著,除了大腦之外,其他的部位都會被機械替換掉,當然它也會帶來一定的好處,不會生病也不用進食,只要充電就能活著,但人類幾乎被機器控制了,已經沒有了情感。第二種是單一人,什麼是單一人呢?
  • 10000年前,人類就停止進化了,現在的我們是最終版本嗎?
    筆者:三體-小遙長久以來,人們對生物進化論進行了密切的關注,雖然至今無法解釋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現象,但大致上仍是成立的。同時,人們也十分好奇,究竟進化之路存在盡頭嗎?人類本身是否仍然具備進化的空間呢?
  • 綜述:人類停止進化了嗎?
    對人類本身的研究,一直都是能夠引起更廣泛範圍關注的課題。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的這一百多年中,關於人類是否已經停止進化了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學者爭論的熱點。
  • 進化論誤導了整個人類 人類進化是騙局嗎?
    導語: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人們對於進化論深信不疑並且提出了各種證據來證明這一切。但是有人提出進化論是不正確的,人類並不是進化而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晨哥帶大家共同研究了解。
  • 人類還會再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雖然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將近200年,但時至今日仍有些人不相信人類是從其他生物演化而來的,一些人常常以從古至今人類都沒有任何變化來反駁進化論。為了更好地了解進化論,我們今天詳細聊一聊,人類到底是不是從其他生物演化來的嗎?我們還會再繼續進化嗎?會進化成什麼樣子?
  • 酒精對人類百害無一利,為啥人類還要喝酒?科學家:進化的結果
    酒精對人類百害無一利,為啥人類還要喝酒?科學家:進化的結果說起喝酒,對於許多男人來說,肯定都是家常便飯了。大家也都知道,酒精對人類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正所謂"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很多人覺得喝酒沒什麼,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麼傷害。
  • 人類未來進化的3種形態,最後一種或會擁有超能力
    筆者:三體-小遙對宇宙而言,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就連宇宙本身,最後都將走向滅亡。面對複雜的大自然,我們在長期觀察和研究中發現,為了適應周圍的變化,無數物種正在不斷調整自身的狀態,甚至人類自身都難逃物競天擇的法則。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只是一種假說,而在科學界裡面對於進化論一直也都是有爭議的,進化論從來也不是公認的,大家可以去網上隨便搜相信大家能看到各種反駁進化論的科學文章,並且舉證也都是非常專業的。
  • 人類直立行走後,帶來很多困擾,為何祖先還要選擇直立行走?
    人類最初並非只有一雙手,為了直立行走,增加了很多困擾!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高智慧文明,因為人類有聰明的大腦和會使用工具雙手,正是因為在進化中解放雙手,才能一步步走到現在,群體的配合讓人類在演變的過程中走上了高智慧文明道路。很多人不了解,為何人類當時會選擇直立行走呢?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種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答案只有一個:梭砂貝母進化出這樣的顏色,完全是為了抵禦它們唯一的天敵——人類。牛洋指出:作為我國傳統的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長期以來都是被大量採摘的對象。而且,在採摘的過程中,它們埋在地下的鱗莖就會首當其衝,被採挖出來使用。
  • 人類進化是個騙局?這張「人類進化圖」是錯的,誤導了無數人!
    無論你是否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但大部分人或許都見過那幅「人類進化圖」,以至於在很多人腦海中留下了「猴子一步步進化變成人的過程」的固有印象。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摺疊後簡化的圖像在惡搞及模仿中廣泛流傳,以至於被當成了「人類進化圖」。 因為這張圖流傳之廣與長遠,很多人想當然地將其錯誤解讀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這樣,猿一步步進化成人的過程。以至於後來出現了「如果我們都是猴子變的,為什麼還有猴子?」「人類是猴子變的,怎麼沒有人和猴子之間的過渡物種?」等等問題甩鍋到進化論身上。
  • 《蟻人2》人類可以進入量子領域謀求進化嗎?
    在漫威系列電影中,天馬星空的故事情節和高深莫測的各種理論都很值得觀眾回味,量子領域,平行宇宙,無限寶石,都在不斷的刷新人們對科幻和未來的理解與期待。今天就聊一聊蟻人系列中的量子領域。妻子在量子領域中適應環境並不斷進化,在生理功能上逐漸表現出量子屬性,並成功地與蟻人斯科特建立量子糾纏,引導皮姆博士找到了自己的坐標,博士一家人得以團聚。在復聯4中,蟻人被困量子領域,外面世界過了五年,而量子領域只過了五個小時,斯科特的解釋是:在量子領域,時間有不同的運行方式。結合皮姆博士妻子,也就是初代黃蜂女的經歷來看,在量子領域,花費少於30小時的時間人類就可以完成部分進化而獲得量子屬性。
  • 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是什麼?為了保住小命!生物在環境強迫下演化
    假設宇宙中存在「上帝」,並且她親自出馬誘導數百萬年前東非的猩猩:你們現在是四肢行走,但是直立行走是有好處的,雖然這好處目前不明顯,但是遙遠的將來就明顯了你們聽我的話,現在開始直立行走,堅持數百萬年以後,你們可能進化成人類你們進化成人類以後,你們去做實驗的話會發現直立行走的人類比直立行走的猩猩的耗氧量要少得多
  • 黃震宇:「人類進化路向何方」
    講座現場( 陳明妃 攝)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人類的進化與未來發展帶來了很多種可能性,這一直是大家感興趣也是交叉學科界樂此不疲研究的課題。基於對此方面的研究,黃震宇通過詳實的數據,精彩的案例等形式圍繞「進化的意義」「進化的途徑」「進化後的社會觀及世界觀」等方面對「人類進化」這一主題進行了嚴謹地分析與闡述。
  • 飯局如何帶來人類的進化?
    而考古發掘中對所有單位進行浮選、系統的植物考古學、沉積物和穩定同位素分析,將會獲得更全面的人類分享食物的畫面。在《飯局的起源:我們為什麼喜歡分享食物》中,馬丁·瓊斯以講故事的方式,為我們梳理了千萬年以來,「人類」分享食物的歷史:人類近親黑猩猩分享一隻髯猴,舊石器時代晚期狩獵者的大型狩獵,農業起源之後人們在定居活動中的飯局,希臘羅馬時代的經典宴會,現代大學教授們的晚宴……內容涉及古生物學、考古學、文獻歷史學、藝術史等,全方位為我們解答了為什麼人類喜歡組織參加飯局,以及分享食物如何帶來人類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