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2021-01-20 歷史芷天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對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無論是他們那巧奪天工的雕梁畫棟的本事,還是那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他們以一種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將這些文化傳承了下來。至於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的比較多的則應該就是那些俗語了。

俗語種類多樣,但又富有其內涵。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也是一句俗語,它的原話是:「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何謂孤房?孤即孤單,孤房就是指那些孤孤單單的房子。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著這樣的人,他們不喜歡生活在自己原來的村子裡,反而是另闢一塊地,並且在上面建造新屋,然後搬出去生活。

我們應當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歡群居生活的,不然也不至於形成以地域為特色的勢力幫派。由此可見,那些搬出去的人的性格定是與常人不同,甚至可以稱之為怪異。父母行為與常人不同,孩子必定會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在孤房裡生存的孩子,他們從小就沒有太多的玩伴,大多時間只能是自言自語,又或者是與自然為伴,性格方面相對來說也會比較木訥。而從小失去與正常孩子一樣的童年生活,他們的創造力、語言天賦等都得不到激發,自然看上去呆板沉默不語,有點傻乎乎的感覺。

至於鬧市出人精,又該如何理解呢?鬧市就是指那些人頭攢動、人口龐大的地方,這些地方大多都是魚龍混雜之地。換成現在的語言理解,這些鬧市可以泛指有著許多人居住的鄉鎮和城市。這些地方由於人口密集,人們一代代遷移過來,孩子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而那些從小生活在鬧市的孩子們,每天與不同的人接觸,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多彩且人心多變的世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們往往都具有較高的察覺力,渾身散發著一股朝氣。

由於環境的不斷變化,孩子也在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所以到最後這些孩子都見多識廣,又很會見機行事,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和「人精」一樣。

此外,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我們能很明顯地感覺出來人口多的城市也好,鄉鎮也罷,其教育條件都是那些在偏遠地區,又只有幾戶人家生活的鄉村所望塵莫及的。教育條件上來了,孩子們各方面的素質都高了,那他們的精明程度自然也是要優於在孤房下長大的孩子的。

其實,許多人雖然聽過這句俗語,卻不知道它的深層含義。今日,小編帶大家了解了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有沒有引起一定的共鳴呢?

相關焦點

  • 「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是啥意思?俗語背後揭露的是育兒哲理
    我國的俗語很多,而這些俗語,很多之中又隱藏著先人的智慧,其中充滿了育人的道理。所以,家長有了孩子,進行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參照一些俗語,這樣一來避免盲目主觀的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走錯路,二來也能借用前人智慧,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對現代的家長而言,又是否有借鑑意義呢?
  • 農村俗語:「孤房子女傻,鬧市出人精」,究竟是什麼道理?
    中國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古人用豐富的生活經驗,總結出許多簡練而形象的語句,那就是人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並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消失,足以見得其蘊含的道理之深刻,不遜色於聖賢留下的名言警句。時至今日,俗語依然是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化,人們在平時的交談中,經常引用一些俗語。
  • 俗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俗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很多人常說語言是門藝術、說話是門藝術,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放在不同的語境裡意思可能也是不一樣的。正因如此,我們在聊天或者讀書的時候如果不聯繫特定的情景,那麼可能會曲解某些話的意思,甚至可能與其本意背道而馳,就像老話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多人都沒理解到它真正的意思。
  • 古代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古代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現代很多家長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畢竟學音樂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也讓他們多掌握一本本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學音樂的時候,一般都會讓自己的孩子選擇西洋樂器,選擇中國傳統樂器的相對較少。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答案。但是,如果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能夠給人直觀感受的就是外在形象,外在形象直接影響到交往的後續和可能性,不好有可能說不了幾句話就散了,好的話可能見一次就定下了終身。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非常看重外在形象了,要不然不會總結「臉型成正方,聰明有主張」這樣的俗語。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字面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聽過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俗語是祖先們積累的至理名言,雖然看似普通,實際上卻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俗語是這樣的:「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你知道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杜康作為酒的老祖宗,他創造出了高粱酒。在這之後,但凡酒水皆可稱之為杜康,借酒澆愁,古已有之,所以曹操才能有此感慨。最古老的杜康酒由高粱釀製,因此「酒是糧食精」這話是不錯的。古老的釀酒技術要追溯到商朝時期,當時先將果實、糧食蒸熟,加酒麴後發酵壓榨。現代釀酒方法依然大同小異,不過多了一步蒸餾。
  • 農村俗語「一個兒子不老,兩個兒子沒家」是啥意思?道出社會現實
    我國自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後,截至2017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隨著老年人的越來越多,養老問題也突顯出來。而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要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真的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 農村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是啥意思?
    老者告訴我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凡是來往比較密切的,應該是沒有「出五服」;而來往不密切的,應該是「出了五服」了。說句實在話,什麼是「五服」,我著實不懂,於是,便請求老者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 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過去有一句俗語,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們是經常能夠聽到的。解讀起來的意思就是,雖然你身居鬧市,但是因為你窮得叮噹響,所以也不會有人來理你。相反,即便你住在深山裡,因為你富得流油,也會有人不遠千裡,到深山裡去跟你攀親戚。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另外,有些人還認為,家裡人丁多了,就不怕被別人欺負。
  • 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啥意思?生肖配對的講究,你知道幾個
    特別是在舊社會,男女青年談婚論嫁,必先要合八字,詢問對方屬相,其中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句俗語「虎進門必傷人」啥意思?字面意思是說老虎進了家門,會傷害家人,言下之意就是家裡娶進來屬虎的女人,會損傷人口。其實這是無稽之談,在清代著名小說《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對各種生肖迷信的批評,更是一針見血。
  •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說的啥?一個值得流傳下去的風俗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說的啥?一個值得流傳下去的風俗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一個觀點,叫做「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所有人都必須去做的事情,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沒有他們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們的長大成人。
  • 農村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是啥意思?
    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有時候也會感覺到非常有趣,儘管有些老農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們卻經歷過許多事情,因此,有著很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多與老農坐在一起聊天還是非常有好處的。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聊到了人生的話題上,老農說:人啊!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所處的環境究竟如何。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認識,就會遭人看不起。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俗語「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啥意思?為何老祖宗會這麼說?
    村子裡養狗,尤其是冬天的時候,盜賊也不敢進村,進村之後會被人發現。所以在農村,人們養狗就是為了防盜,家裡面有狗會安全一些。古人曾說過: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所說的土狗其實是中華田園犬。現如今在一些農村還有很多這樣的狗,雖然看起來不好看,但是中華田園犬非常忠誠,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啥意思,這樣的人你身邊有多少?
    我國民間自古就流傳很多老話和諺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俗語文化。可以說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星,由於其字面意思淺顯易懂,背後的道理又極為深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和關注。很多人一提到俗語,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文化,更有甚者認為俗語已經過時了,存在封建之嫌。事實上,很多俗語拿到今天來看依舊十分的適用,因為俗語說的是人心、人性,而不論時代怎樣發展,人性是不會改變的。很多俗語還引經據典,初看不解其意,但是了解了時代背景和歷史人物之後,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