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是啥意思?

2020-12-04 老胡說三農

在農村,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同是一個姓氏的人家,有的人家之間來往的非常緊密,比如,某一戶人家有婚喪嫁娶之事,來往緊密的人都會悉數到場;而有的人家之間來往的就不那麼緊密了,即便是某一戶人家有婚喪嫁娶之事,也不一定會到場。

對於這種現象的存在,我有些不太理解,於是,去詢問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訴我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凡是來往比較密切的,應該是沒有「出五服」;而來往不密切的,應該是「出了五服」了。

說句實在話,什麼是「五服」,我著實不懂,於是,便請求老者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老者說:

五服,又稱為「五服論」,是我國特有的父系家族所組成的一種家族體系。

五服,一共有四種含義,第一層含義為:古代將王畿外圍,以五百裡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共分為甸服、侯服、綏服、要服和荒服,合稱為「五服」。這種「五服」的意思是「要服從天子之意」。

第二層含義為:古代將天子、諸侯、公卿、大夫和士,分為五等「服式」,是指「服裝樣式」的意思。

第三層含義為:古代以親疏的遠近,將「喪服」分為長短和大小不一的五種。

第四層含義為:將家庭成員分為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自身五代。

而在民間所稱的「五服」也就是指的第四層含義。在同一個姓氏當中,人們會從自身算起往上查五代,也就是查到高祖父那一代而劃一個「圈子」,「圈子」裡邊的同姓為沒有「出五服」,是來往比較緊密的;而一旦從自身算起出了那個「圈子」,那麼,就算是出了「五服」了,來往的也就不那麼緊密了。

在古代,是分九族的,九族的劃分還分為橫向和縱向。橫向分為:本人、親兄弟、堂兄弟、堂兄弟的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堂姊妹的堂姊妹、三堂姊妹;縱向分為: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子、孫、曾孫、玄孫。古人會橫向和縱向的親緣關係形成九族和五服的家族結構圖。當然,這個九族的結構圖還不是很完整,還需要往上數,將上輩中的叔伯父母、堂伯父母等關係「圈定」進去。

農村是一個非常講究親緣關係的地方。在許多人的認識裡,凡是沒有出五服的人,都會被視為近親,無論是誰家,每每遇到事情都必須鼎力幫助,以盡顯血脈親情;而一旦出了五服,就會被視為遠親或外人了,無論是誰家,每每遇到事情都不一定會鼎力幫助了。這種觀念尤其是在大姓家族內表現得會更加明顯。

其實,這就是「五服之內是一家,出了五服成外人」的由來。

「哦!五服原來是這樣啊!」

聽了老者的講述,我算是終於對農村人常說的「五服」有了一定的了解。怪不得許多家族的人口中會區分親疏關係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老一輩常說的「出了五服不是親戚」是啥意思?「五服」到底是什麼?
    在民間,老一輩常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而這句話是啥意思?為什麼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呢?簡單意義上講,就是若兩人的關係出五服了,那麼即使是同一個老祖宗,也沒有親戚關係,這個"五服"到底是什麼?
  • 農村人常說,親不過五服!這個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親不過五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流傳悠久的社會風俗。那麼,農村家族裡常說的沒出五服,這個五服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五服」在現在的農村主要是指五代或五輩內的宗族血脈關係1、按照父系家族的親屬關係來分,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本人這五輩人組成的宗族關係就叫五服,你在這五代內就叫沒出五服,到了本人的下一代這個就叫出了五服。或是從父輩開始往下排的五輩關係,一服父親輩二服兄弟姐妹三服叔伯孫氏輩四服叔伯曾孫氏輩五服叔伯玄孫氏輩。
  • 人們常說「親戚出五服」何意呢?什麼是五服?五服究竟是幾輩人?
    以上五服看起讓人有些暈,之前農村估計也沒這麼專業的講究,但只要了解了五服親屬,就能很好的區分五服喪服。五服之外還有一種更輕的服喪方式,叫「袒免」,比如朋友等前來奔喪也可披麻,袒露左肩、不戴冠等。對於披麻戴孝的喪葬方式,我們現在見得不多,隱約的零星記憶僅停留在幼時。
  • 「五服」是什麼?為什麼古人會說「出了五服不是親戚」?
    「親不過五服」,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曾經聽過。如今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自己五代以外的,就是血緣關係並不親近的人,也就不是親戚了。「親不過五服」中的「五服」,不只是指五代人的意思,在古代,「五服」還有很多其他的含義。
  • 農村俗語「五喜進家福壽財,五樹進宅人亡財敗」,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起農村的俗語,那真算得上是歷史久遠了,俗語也是農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可以說在農村裡幾乎人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俗語覺得也是比較簡短,殊不知俗語的魅力就在於此,有的俗語你別看是很簡單,有的俗語讓人覺得不太了解,但是你要是真正的領悟到了其中的意思,那麼你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在農村老家,出了五服為何就不是親戚了,古籍中的五服圖揭開謎底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古人注重宗族或族系,依照血緣親疏有別將親人區劃為兩大類,即「親」和「戚」,在其中,「親言族內,戚言族外」,「親」指的是父系親屬,而「戚」指的是母系親屬,這就組成了當代的親屬關係。
  • 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五服」為何能代表古代親屬制度?
    親屬制度為何名為五服?五服的內容是什麼?"禮有五經,本在喪服",即禮法有五種,最能體現禮制根本的卻是喪葬的服飾制度。在古代,"五服"是指五種服飾,由近及遠可以分成甸服、侯服、綏服、要服和荒服。隨著朝代不斷演變,"五服"逐漸被用來代表五代人,即祖父、父親、、兒子和孫子。
  • 在農村,老人常道「雞五,狗七,貓九年,家衰財敗」,啥意思?
    年底返村的農民可能會發現,如今農村的變化也不少。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質的提升。而且目前農村多方面的制度建設,也越來越向城鎮看齊,日趨完善。不過在萬變中,農村還有一樣東西,依舊沒變,千百年來一直如此。那便是父老鄉親愛聊天,熱情的本性。
  • 農村俗語:「公牛『捋不直』,去找陽起石」,是啥意思?
    當老農聽完李大哥的敘述後對李大哥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公牛『捋不直』,去找陽起石」。你給公牛飼餵一些陽起石不就行了嗎!?「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呢?什麼是陽起石呢?它能夠幫助公牛解決掉自身存在的問題嗎?」李大哥疑惑地問。
  •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哪些樹不適合在院子裡栽?
    提要: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指得哪五種樹?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的到來意味著天氣非常暖和了,人們可以栽種花花草草,各種花束苗木。但在農村家中栽樹是非常有講究的,並不是說任何花卉苗木以及各種樹木都能夠在家裡的院子種植的。準備在家裡栽植樹木,也是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是一定的諧音的祝福。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意思是說人們在家中的院子裡或者是屋裡種植這5種樹,那麼就會出現家敗人亡的現象。
  • 農村俗語:「公牛沒欲望,多吃鏽鐵棒」,是啥意思?
    但在農村還能夠幹啥呢?李大哥有些打不定主意。正當李大哥因找不到合適的創業項目時,突然有人對李大哥說買一頭公牛就能夠賺錢。於是李大哥便到集市上購買回來了一隻公牛,想利用公牛賺錢。公牛倒是買回來了,但這頭公牛的表現著實令李大哥失望,因為這頭公牛就不喜歡與母牛呆在一起,餘下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朋友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成,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用樸素的語言講述深刻的科學道理,便於老百姓理解和記憶,大多數的俗語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像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前半句用柿子和犁來形象說明男人和女人為人處事的觀點,後半句跟農村的養殖有關。
  • 農村俗語:「臥室不供已逝人,家中不開前後門」,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臥室不供已逝人,家中不開前後門」。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臥室不供已逝人臥室即臥房。 宋朝陸遊在《老學庵筆記》卷八中這樣寫道:「蔡京賜第,宏敞過甚。
  • 農村俗語:「公羊不『上床』,快找露蜂房」,是啥意思?
    當老農聽完李大哥的敘述後對李大哥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公羊不『上床』,快找露蜂房」。你可以給公羊飼餵一些露蜂房啊!「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嗎?什麼是露蜂房呢?它能夠解決掉公羊身上存在的問題嗎?」李大哥疑惑地問。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十年窮」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這是古代農村一句形容紅白事情發生後,對農民家庭經濟的影響。意思是說,農村一家老了人,家庭經濟將會在三年以後是非常緊縮的,一家有人結了婚,將會有10年的艱難困苦的日子要過。這句農村俗語,在古代社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在今天經濟高度發展的時候,當然這句俗語已經失去了它的現實意義,將慢慢淡出農村俗語行列,將會逐漸消聲滅跡了。~~「一喪三年緊」,是說農村家庭死了人,三年以內生活非常艱苦的,家庭經濟非常緊張。在古代農村,說「大孝三年不利」,家裡死了父母,三年之內,一切都不順利。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無好妻,好女有膘五不出」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好男有毛無好妻,好女有膘五不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什麼是好男人呢?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一般女同胞認為,既懂得賺錢養家、又體貼女人的帥氣男人,在女人眼裡當然算是好男人。那麼什麼又是好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