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為了趟出一條在大熒幕上呈現玄幻題材的最佳方式,郭敬明選擇了用真人CG拍攝自己的玄幻小說《爵跡》,並籌集了當時國內熱度最高的流量天團。
然而由於很多技術都是首次嘗試,觀眾的過高期待最終換來的是罵聲一片,7個億的投資只換來不足4個億的票房。當時,面對這些,郭敬明只說了一句:「這部電影,意義深遠」。沒想到這句話更招罵,裝腔作勢,虛偽等等言論撲面而來。在這之前郭敬明面對觀眾對《小時代》的質疑,他面不改色,而那一次卻情緒失控,落下了眼淚。然而冷靜過後,郭敬明卻孤注一擲地繼續投入到《爵跡2-冷血狂宴》的項目中。
汲取了第一部的教訓,這一次他更拼。網友說《爵跡1》人物表情面癱,第二部中他就將原來的80臺面部採集相機增加到200臺,每個演員必須對著相機表演出多達幾百種表情。
網友說第一部沒有細節,這次他就死盯細節,哪怕石頭縫都必須有積雪,對頭髮的處理,陽光穿透冰晶時的折射,人物打鬥動作的流暢,施展魂術時的特效等等,無論多宏大的場面,氛圍渲染都必須到位,而這樣的畫面,用燒錢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兩個小時的影片,耗資7個多億,幾乎一秒鐘就是10萬塊。
好的特效需要嚴格的拍攝環境和高級的特效製作技術,不僅昂貴,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用國外經典電視劇《權利的遊戲》做對比,權遊的特效採用CGI製作,幾乎所有的龍,城堡和大場面戰鬥的軍隊都是使用特效完成的。在權遊第六季中,幾乎每一集的製作成本高達1000萬美元,一集時長70分鐘左右。這樣一對比,郭敬明拍攝的成本似乎也可以接受。
郭敬明常常對團隊說,拍完爵跡2可能永遠都不會有爵跡3,因此所有主創人員全都是帶著收官的心態去死磕。爵跡2 由於主演和各種原因,上映時間推遲了兩年,上映方式也從院線改為了網絡電影。電影上映後,對於劇情和人物的質疑仍舊是此起彼伏,但卻沒有幾個人去吐槽電影的特效,因為第二部的畫質確實是比第一部,比國內其他電影的特效要好太多。當然,究竟好不好,還是要由觀眾們說了算。面對爵跡2的反響,郭敬明稱: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想辦法(賣房子)拍爵跡3.
郭敬明4歲被查出患有重度敗血病,這也是他身體發育遲緩,身材矮小的原因。他6歲寫稿,7歲寫詩,8歲寫的文章就已經在報紙上刊登,剛滿18歲,就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這在當時堪稱史無前例。2003年處女作《幻城》首印10萬冊,之後的作品銷量也是不斷刷新著紀錄,他成為了80後青春文學作家代表。2010年,郭敬明成立最世文化公司,《最小說》、《最漫畫》等雜誌為他帶來的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積累也是他後來斥巨資拍攝《小時代》《爵跡》的經濟來源。
關於郭敬明的為人,他是否有資格當導演等等的這些問題,我們不便評述。確實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不是那麼流暢完整,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可能會看得一臉懵。但是觀察中國特效電影的現狀,拿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舉例,國內將要拍攝電視劇版,外媒Netflix也將進行拍攝,有些網友們委婉表達了更期待國外特效團隊接拍《三體》的願望,原因恐怕各位心知肚明。不是不相信我們的導演無法將故事情節表達完整,而是擔心以現在國內的製作技術來說,這樣一部史詩級科幻作品的結果會不如人願。
所以話說回來,中國電影的特效和細節製作,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對於國內技術不成熟,前路也不明朗的特效CG電影來說,拋去劇情和個人因素,願意頂著罵名,嘲諷,一次次燒錢還要嘗試的,所有導演裡,恐怕只有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