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郭敬明的《爵跡》2正式上映,不過這次改名《冷血狂宴》,也不是在院線上映,而是在某平臺獨家網播,觀看完整版,會員付費12元,非會員付費24元。
首發當日,上線4小時,播放量超2000萬,當日高達3428.6萬次播放。若以12元的付費來評估《冷血狂宴》的票房,已經超過4.1億元票房。
郭敬明,你可知道,隔壁院線電影《赤狐書生》,李現拼命的宣傳,上映首日也才5000多萬票房?
不得不說,郭敬明!恭喜你再一次成功了!
2016年國慶檔《爵跡》上映,除了原著黨粉,和一眾演員們自帶的粉絲以外,觀眾們大多都是衝著「中國第一部真人CG電影」去觀看。看演員陣容,全都是當紅明星配置。
範冰冰、吳亦凡、陳學冬、陳偉霆、郭採潔、林允領銜主演,楊冪特別出演,王源、嚴屹寬、汪鐸主演,李治廷友情出演。
一部燒錢的電影,票房卻遭遇滑鐵盧,票房3.82億元,明顯收不回成本。豆瓣評分僅為3.8分,口碑不好,看完留在腦子裡的只有個結局,中間過程混亂,看不懂。結局走向為何是這樣,也不甚了了。
「不是所有被剪輯成兩個小時的視頻都可以稱之為電影吧!」看《爵跡》看的是明星,看的是CG特效,看故事就免了吧。
即便《爵跡》票房慘敗,沒有收回《小時代》系列的成功,郭敬明依然越挫越勇,2018年6月,大熱女主範冰冰東窗事發,負面輿論鋪天蓋地而來。
當時,距離《爵跡2》上映只有一個月時間,出現這樣的變故始料未及。於是該片只能全面改版,名字被改為《冷血狂宴》,範冰冰飾演的鬼山蓮泉,CG形象完全被全新的AI人物代替,但範冰冰的聲音依然在。
《冷血狂宴》整體的觀感是:「片場不夠,打鬥來湊。」多餘的打鬥拉滿了兩個小時,看到後半部分不再是驚喜,而是審美和視覺的疲勞。打鬥多也就罷了,每次還配上電吉他背景音樂,震耳欲聾。
其實把多餘的打鬥去掉,把片中的懸疑解決一下多好,但是片中的懸疑全都沒有得到解決。這就叫「債多不愁」,「懸而未決」太多,觀眾直接選擇棄劇情看熱鬧。其實這個特色和郭敬明的詭辯如出一轍。
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郭敬明就展示了高超的雄辯才能,叫「轉移話題辯論法」,你跟我說三觀,我跟你說感情;你跟我說對錯,我跟你說理想;你跟我說感情,我跟你說對錯。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答非所問,被大家稱為「槓精」。
為了保護何昶希,他一直給S卡,還在第三次給出時表示:「其它人可以靠自己贏,不需要這個S卡。」郭敬明完全把S卡的用途定義出了新高度。
於是,在電影《冷血狂宴》中郭敬明特色再次運用得淋漓盡致,《爵跡》還沒得到解答的問題,在《冷血狂宴》中絲毫找不到答案。
而《冷血狂宴》中一個接一個的懸疑都是懸而未決,觀眾還沉浸在前一個懸疑中,沒得到答案,結果下一個懸疑從天而降。
原來,郭導用的是「以毒攻毒」法,用新的懸疑去屏蔽掉人們對於上一個懸疑的執念。懸疑太多,最後人們腦子剩下的只有最後一個懸疑,前面的都忘掉了。
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強行植入,那些淚點的設置,真的很難讓人落淚。完全就像是電視劇中植入廣告,很突兀。
缺少情節的支撐,完全就像是看製作奢華的幻燈片,看看特效過過眼癮,心就收起來吧。看《冷血狂宴》你走心,你就輸了。
花了24元,看完有點後悔:「我為何要浪費24元錢,以及下午兩個小時的人生,還有一堆小零食?」
值得肯定的是,《冷血狂宴》確實比《爵跡》的CG效果進步了很多,這一部最像真人CG。彈幕上的評論很多都是:「沒在院線播放,可惜了。」「院線的3D效果觀看,會更震撼。」
花錢購買觀看權的觀眾們,很多承認買的是青春,買的是對《爵跡》原著的熱愛。
郭敬明不攻院線,改轉線上播放,其實不是他把《冷血狂宴》當棄子,而是在最佳時機以最佳方式獲取票房。
目前正是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的節目中被熱議最多的時候,趁著熱度上映,借著視頻網站這個大平臺和龐大的VIP基數,以及他超強的商業敏感度,首映當天收穫最少4.1億票房的佳績,可能真的比放在院線獲取票房更為明智。
郭敬明說了,如果觀眾想看,會賣房子拍爵跡3,如此來看,他真的不用賣房了!
對於郭敬明,就問你服不服!#郭敬明打算賣房子拍爵跡3#
-END-
文丨小林 責編丨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