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民政部官網發布公告稱,國務院於近日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南沙區。三沙市西沙區管轄西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西沙區人民政府駐永興島。三沙市南沙區管轄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南沙區人民政府駐永暑礁。
這也意味著,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的三沙市正式告別「不設區地級市」這一頭銜。
那麼,什麼是不設區地級市呢?
首先,需要搞清楚「市」在我國各級行政區劃上的分布。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
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上劃分為三級,即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民族鄉、鎮)。但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為促進城鄉結合和工農結合,打破條塊分割,充分發揮城鄉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實行市管縣的地方,就是在省、縣之間增加一級政區,實行四級制(這是近年來的新發展,上述1982年憲法上尚未認可)。另外,在有些自治區,下轄自治州,州以下有縣,也是四級制。這就使中國現行行政區劃和地方行政建制層次形成了三級和四級並存的體制。
根據民政部官網公布的行政區劃統計表,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共34個(4直轄市、23省、5自治區、2特別行政區),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共333個(293地級市、7地區、30自治州、3盟),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共2851個(970市轄區、375縣級市、1335縣、117自治縣、49旗、3自治旗、1特區、1林區),鄉級行政區劃單位共39945個(2區公所、21297鎮、9118鄉、153蘇木、981民族鄉、1民族蘇木、8393街道)。
由上可見,「市」在中國地方各級行政區劃單位幾乎都有體現。有屬於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的「直轄市」、有屬於地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地級市」以及屬於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的「縣級市」。其實還有行政級別意義上的計劃單列市(5個)、副省級市(10個)等。
具體而言,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是我國現有的4個直轄市。
「市」在省以下各級行政區劃上有較多體現。如以湖北省為例,武漢、黃石、襄陽、荊州、宜昌、十堰、孝感、荊門、鄂州、黃岡、鹹寧、隨州均為12個行政區劃意義上的地級市,仙桃、天門、潛江為3個省直管(沒有地級市代管)的縣級市。值得一提的是,武漢作為行政級別上的副省級市,與行政區劃意義上的地級市並不矛盾。
而「不設區的市」所指的則主要是個別地級市(即不設區地級市)和縣級市,直轄市以及絕大部分地級市目前均設置有市轄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全國現有4個不設區地級市,分別是: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海南省儋州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其中,東莞市下轄莞城、東城等4街道,石碣、高埗等28個鎮;
中山市下轄石岐區、東區等5街道,小欖、古鎮等18鎮;
儋州市下轄那大、白馬井等16鎮;
嘉峪關市下轄雄關、鋼城2街道,峪泉、新城、文殊3鎮。
而在此次三沙市之前,最近一個摘掉「不設區地級市」帽子的是海南省三亞市。
據南海網報導,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三亞市下設河東管理區、河西管理區,轄6個鎮(海棠灣鎮、吉陽鎮、鳳凰鎮、崖城鎮、天涯鎮、育才鎮)。2014年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三亞市撤銷海棠灣鎮、吉陽鎮、鳳凰鎮、天涯鎮、育才鎮、崖城鎮六個鎮,設立海棠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等四個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