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條足壇新聞引發球迷的熱議,由浙江省體育局主辦,浦江縣人民政府承辦,浙江省足球協會執行的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足球(男子U14組)冠軍賽上,一名杭州隊的小球員對寧波隊的小球員做出了惡意飛踹的動作,從現場的視頻來看,這個動作極其惡劣,是一個衝人不衝球的惡意犯規,被侵犯的小球員痛苦倒地。最新的消息顯示,這名受傷的小球員目前傷勢沒有什麼大礙,這算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中國足球的未來卻讓我們看不到希望。
據了解,這場比賽最終寧波隊1:0取得了勝利,並提前一輪奪冠,而這次惡意犯規就發生在傷停補時階段,最令人氣憤的是踹翻對方球員後,這位杭州隊的小球員便大搖大擺的走開了,這明顯就是拿對方撒氣的行為。面對這樣惡劣的行為,當值主裁判只是向他出示了一張黃牌,不過這位小球員之前有一張黃牌,所以被兩黃變一紅罰出場外。而其實類似的動作在成人比賽中也曾出現過,2008年奧運會上,譚望嵩曾上演過類似的動作,被紅牌直接罰下。顯然,這位裁判只出示黃牌警告是不正確的。而就在昨天,浙江足協也對該事件進行了公告,稱受傷小球員並無大礙,同時杭州隊已經對隊伍進行整頓教育,對相應當事人嚴肅處理。不過這份含糊不清的公告並沒有讓球迷滿意。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更深層的內容,而這些內容也是阻礙中國足球發展的重要原因。首先,單說這個惡意犯規,在成年隊中,這種犯規經常會被叫做「砸人飯碗」的犯規,而對於青少年來說,這其實更嚴重,這位小球員一個飛踹下去,很有可能將對方的未來都給踹沒了,踹完人後還理直氣壯地走開,絲毫沒有一點悔意,很想知道是怎樣的教練、老師乃至家長教育出來這樣的球員,這樣的球員能振興中國足球嗎?顯然不行。中國的足球落後是整體的落後,包括我們的青訓,這麼多年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而這個事件恰恰給青訓人提了個醒,球員不是機器,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足球技術、團隊意識以及身體素質,但有一點最不能拋棄的就是道德和素養,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首先要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這一點可能是很多青訓機構都忽略的一個問題。
其次,裁判需要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面對如此惡劣的犯規,當值主裁判也只是出示了一張黃牌,這有點量刑太輕了,裁判水平不夠,場上不能控制比賽順利進行是中國裁判的通病。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這種青少年比賽中,在中超聯賽中,錯判、誤判也數不勝數。裁判水平低下無疑也是阻礙中國足球發展的主要障礙。
如今,受傷的小球員身體沒有什麼大礙,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但中國足球身上還有很多的「頑疾」需要我們去一點一點的「治療」,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需要我們時刻提高注意力,一旦發現問題就要立刻解決。如果只是發現問題,卻沒有解決的行動,那麼,中國足球未來將「病入膏肓」,這絕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