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伊莎貝拉isabella 藍小姐和黃小姐
上個月,我們寫了電視劇《來來往往》的文章沒想到後臺讀者們開啟了點播模式,紛紛留言,要求寫寫心中印象最深的國產電視劇。
經過粗略統計,有一個很意外的發現,讀者說到的這些電視劇竟然都有一個巧合,那就是大部分集中在2000年前後。
細想一下,這事也符合規律。
《來來往往》拍於1998年,它當年之所以那麼轟動,就是因為敢拍、敢演。用大膽的表現手法和紮實細緻的演繹,講了一個精彩的婚外戀故事。在這之前,沒有人敢把這件事講得這麼透徹、這麼真實、這麼不加掩飾。
也許,《來來往往》造成了某種開端,此後的一兩年,是國產電視劇發展的井噴期。所有的創作者受到極大鼓舞,他們開始寫精良的劇本,找來最會演戲的演員,不斷地去觸碰題材的深度。
那幾年的電視劇不僅僅數量多,而且質量極高,我們熟知的許多電影導演,比如管虎、陸川也都是在那個時期聲名鵲起;
幾大影帝,幾位大花,也都在這些電視劇裡有著非凡的演出。
黃渤的初登舞臺,袁立的炙手可熱,十幾年無人超越的陽光帥哥陸毅,奠定了大佬氣質的陳道明,在「痞、邪、帥」的路上越走越遠的王志文……
回過頭來看,這些電視劇也確實很大膽,題材方面可以說達到了空前的尺度。今天,我們就來回憶一下二十年前,看看當年的電視劇,都在講些啥……
《黑洞》:亮點太多數不完
2002年,屏幕上最火的就是「黑」系列,從先後順序上說,按理應是王志文的《黑冰》在前,陳道明的《黑洞》在後,但是這裡想先講一講《黑洞》。因為一會還要寫到王志文老師的另一部代表作,就暫且壓後一塊說吧。
若論收視率和火爆程度,《黑洞》是更勝一籌的,試問咱讀者們就算自己沒看過,爸媽也一定看過吧;
在個人發展方面,《黑洞》也稱得上是現象級的電視劇,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主演、配角,都在此劇裡收穫了裡程碑式的上升,而且,劇外的八卦故事也比劇中更精彩。
這部劇的主題是打黑除黑,劇中有兩大對峙的力量,一個代表邪惡,一個代表正義。
但妙就妙在這部電視劇沒有臉譜化,壞人不像壞人,好人也不全是偉光正。黑老大陳道明很有魅力,倒是陶澤如飾演的警察,有點陰,有點怪,不像是傳統意義上的警察。
更妙的是,正邪雙方還是比親兄弟更要親的關係,黑老大聶明宇一家對警察劉振漢有恩情,兩個人感情深厚。正因為如此,最後上演的兄弟情盡,大義滅親的悲壯戲份才成為高潮。
陳道明和陶澤如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早在在1984年,「兄弟倆」就拍過一部電影叫《一個和八個》,下面請接受聶明宇&劉振漢的凝視:
▲年輕時長相差不多,怎麼到四十多的時候差距這麼大呢?只能說男人的髮型太重要了……
《黑洞》對於陳道明意義重大。對他來說,這部電視劇開啟了他的第二春。
陳道明戲好,但也霸道,一般的本子看不上,能看得入眼的劇本呢,又對導演和合作的演員比較挑剔。距離1990年火遍全國的《圍城》,也已經過去十年了,這十年裡,陳道明一直沒有第二部國民級別的代表作。
直到2001年他拍了《康熙王朝》和這部《黑洞》,兩部電視劇互為默契,達成了陳道明的轉型,讓一個文酸書生變為霸氣穩重的大叔與帝王。
▲我總結的大佬們演戲都有個小特點,抽上煙之後就開始飈演技……
這一點,導演管虎看得很透,也說得很絕,甚至一度把自己放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
我碰上的這幾個合作演員,相對比較聰明,很職業,他們自己也都知道在自己江河日下的時候拍這麼一部戲的重要性,他們要轉型,而這些角色也恰恰給予他們轉型的感覺。
我覺得道明當然是一個極為成熟和出色的演員,但他之前的戲大部分是技術型的,就是去塑造一個形象。——2002年《北京青年報》
說這話的時候,管虎還沒啥名氣,媒體只給他了一個籠統的title叫「青年導演」。但拍了《黑洞》的青年導演管虎明顯膨脹了,都可以公然去評價陳道明的「江河日下」了……
事實證明,管虎也就是嘴上衝一些,聲稱「我不太可能再拍電視劇」的他,兩年之後就為陳道明「精心打造」了另一部電視劇,打臉的速度也太快了點……
去年媒體也正好拍到了陳道明和王中磊聚餐,管虎夫婦作陪,記者抓拍到一張管虎低下腰和陳道明握手的圖片,圖說也寫得也很有意思:「管虎抓住時機湊上前去和陳道明握手」,不禁令人莞爾。
不過這也沒啥奇怪的,2018年12月29日,陳道明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管虎和陳道明之間,再也不是簡單的導演和演員的關係了,某種程度,陳道明在電影屆是真正的大哥了。
說回《黑洞》哈。
憑良心講,管虎的確費了很大的心思去刻畫陳道明的角色。
在劇中,聶明宇是個層次非常豐富的人,他童年不幸,目睹爸爸被關牛棚,造成心理創傷;後來上了戰場又受傷導致失去生育能力,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但也讓他的內心更為孤傲、冰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陳道明本身的氣質和聶明宇很相近,桀驁中帶一點陰冷。他常常是龜縮在沙發一角,歪著斜著,也不會撂什麼狠話,看起來一點都不硬氣。可這樣的形象就是讓人覺得氣場強大、不寒而慄。大概就是眼神太冷了,像鷹,像鷲。
插播一條歡樂的,做老大也要時刻口氣清新哦!
當然,耍起狠來就更霸氣四射了。
可能因為陳道明太MAN的關係,劇中的女主角存在感非常弱,也可能因為管虎痴迷於拍男人,他一直在渴望塑造那些「人中之龍」的男人角色,「我寫的是男人戲,就要寫出類拔萃」,所以他對於女性就沒什麼特別的審美和偏好。
在《黑洞》中的兩個女演員,基本就是「誰紅用誰」。
女一號陶虹剛剛和陶澤如拍完電影《生活秀》,熱度和CP感均在,海報上也給她大大的位置,叫「當紅女星」。
▲陶虹臉上的骨架大,所以那些年她的髮型一直都是奇奇怪怪的,想要遮一遮臉上的肉。
女二號就是那些年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袁立。袁立當年真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當仁不讓的大紅人,我們今天要聊的幾部戲裡,到處都是她的影子。
這裡呢,我不太想講她們,因為有更精彩的女演員八卦故事在等著咱們。
不知道管虎出於什麼特殊的愛好,他在這部劇裡,把前女友、現女友,以及將來要劈腿的新女友,全都拍進來了!
前女友呢,就是女演員孔琳。當年管虎和孔琳在北影上學期間戀愛,1992年管虎第一部電影就是孔琳做女主角。
那時孔琳有著濃濃的文藝片氣質,男主角耿樂長發飄飄,細皮嫩肉的張嘉譯,那時的名字還叫「張小童」。
後來呢,戀情告急,花開兩枝。孔琳和長發飄飄的耿樂好上了,管虎也沒閒著,認識了上海姑娘馬伊琍。
拍《黑洞》時,管虎和馬伊琍正在戀愛。
再後來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管虎又愛上了馬伊琍的閨蜜梁靜,與其結婚生子;馬伊琍嫁給文章,兜兜轉轉成了娛樂圈中裡程碑式的大事記,再往後就無任何交點。
所以,在《黑洞》裡,我們能看到三個女人一臺戲的盛世景象啊。
孔琳飾演「毛毛」:
馬伊琍飾演一個反派人物的情婦:
梁靜飾演實習警察龔倩:
怎麼樣,是不是很佩服管虎同學的魄力與情商!
管虎最後和梁靜結婚,也的確是明智的選擇。老人們常說「彎刀對著瓢切菜」就是這麼個理。
管虎是大男人,同事形容他幾乎是「生活不能自理」型的,而梁靜則是非常典型的賢妻良母,她的名言就是「柴米油鹽不能歸男人。」
相比之下,馬伊琍這樣的大女人,又怎麼能甘願做導演背後的小媳婦呢?
當然啦,除了三位女友同臺的精彩八卦,這部劇裡還藏著一位未來的影帝。
黃渤在無數的訪談裡拿《黑洞》說事,大意就是自己為了揣摩「湯小軍」的角色下了好大的功夫,結果卻只是在鏡頭前走來走去而已。但有一說一,那時的黃渤的確演技很生澀嘛……
▲當年我完全忽略了這個角色,可現在再回看,只要一出現湯小軍就想笑是怎麼回事!
黃渤和管虎結緣已久,當年黃渤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管虎的《上車走吧》,後來兩個人也合作默契,黃渤當上影帝的《鬥牛》也出自管虎之手。
▲《上車走吧》
另一個男演員劉斌也蠻有意思的。
當年我爸就很喜歡這個角色,說他辦事狠辣,卻總是頂著一幅笑嘻嘻的臉,而且笑和笑之間也不一樣,有陰狠的笑,有戲謔的笑,也有似笑非笑。
我當年是品不出來這麼多笑啦,可聶明宇和張峰應該是整部劇裡著墨最多的人物,管虎曾經說過:「張峰這個人物我自己寫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我覺得他是我嚮往的男人的樣子,我自己都做不到。但是他做到了。」
劉斌也的確是實力派演技派男演員,他和京圈淵源很深,在中戲上學時和呂麗萍、姜文是同學,畢業後分到中央電視臺做主持人,後來專職做演員,也演過《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劇。
▲中戲80級姜文、呂麗萍、叢珊、嶽紅、劉小寧、劉斌 ,當年都挺有名的……
劉斌演技一流,情史也是一流的,前後一共找了三個老婆,個個都比他年齡小很多,這裡可回顧。他和管虎一樣,都在《黑洞》這部劇裡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愛情。
拍《黑洞》時劉斌已經結婚了,在劇中,他飾演的張峰曾殺死一個妓女,扮演這個妓女的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而這個演「妓女」的演員後來成了他的第二任老婆。嗯,貴圈的風流韻事從來不讓人失望……
劉斌一直很低調,總是演配角,前兩年上了熱搜,還差點成了「翻版王寶強」。
因為最後這位嬌妻叫王麗君,是馬蓉的好朋友,她和劉斌之間鬧離婚時據說是馬蓉幫著出謀劃策,也上演了似曾相識的戲碼,轉移財產,爭奪孩子撫養權,以及剪刀大戰等等。
記者拍到過打官司時神色黯然的劉斌,頭髮也急得掉了許多,已經全然看不出當年劉峰的氣派了……
好了,《黑洞》這部劇的亮點實在太多,一說就超了綱。但不管戲外怎樣八卦,這部劇仍然是精品,劇情折射現實,編劇十分敢寫,演員演得也很有勁道,屬於重溫幾次都不會厭煩的劇。
《黑冰》:梟雄與美女
《黑冰》和《黑洞》一脈相承,編劇是同一個人,安徽公安廳二級警督張成功。
張成功原來在安徽公安廳的《警探》雜誌社做編輯,文字功底是有的,又有職業優勢,所以就寫出了最著名的「黑」系列,包括《黑冰》《黑洞》《黑霧》。
但是三部曲裡還是可以分個出高下,《黑霧》有點像是強弩之末了,而《黑冰》和《黑洞》大體上可以相提並論。
正如《黑洞》裡的陳道明一樣,《黑冰》中也需要一個定海神針般的人物做主角,他們選擇了王志文。
張成功很喜歡王志文,在《黑冰》之前,他的另一部小說也改編成了電視劇,叫《刑警本色》,就請了王志文來演。只不過那時王志文是正面人物,而大反派竟然是咱們的義大利炮,李雲龍大哥哥……
裡面還有年輕的李晨和段奕宏,答應我,別笑好嗎?
在某種意義上說,《黑冰》對王志文來說也有點「一戰封神」的意思。
他飾演了一位醫藥界的精英人物郭小鵬,頭腦機敏,能力很強,在個人品格上也幾乎沒有瑕疵,事母至孝,對人慷慨,器宇軒昂,十足的大哥風範。
▲作為商業精英的郭小鵬,時刻都有一種「正是我湧起了大潮」的非凡自信。
他為人紳士,很有女人緣。陳道明曾經放話說不接戀愛劇,可王志文就沒那麼多顧慮,談起戀愛來還是很有荷爾蒙的。
▲都來跟著王志文學一學這道送命題該怎麼答!
▲聽到蔣雯麗說自己有男朋友了,王志文又吃醋又生氣。
然而,這樣一個瀟灑倜儻的成功人士居然是隱藏的大毒梟。
正是因為身份的強大落差,給了王志文很大的施展空間。劇中王志文有兩處非常精彩的演繹,一個是他和幕後毒梟的坐而論道,整個談話沒有多餘的修飾,鏡頭也簡簡單單,一張桌,兩張椅,卻暗潮洶湧異常精彩,臺詞也十分精彩,有一些已經無法放出來。
第二幕就是他從精英淪落到階下囚,最後一集行刑前11分鐘的獨白,一氣呵成,一鏡到底,至今被奉為演技教科書。王志文的臺詞功力的確可稱得上優秀。
行刑時也全然沒有任何形象上的考慮,簡直是豁出去演了。
除了王志文,劇中還有兩位美女,一個是蔣雯麗,一個是田海蓉。
那幾年是蔣雯麗最火的時候,剛剛和吳若甫演完婚姻家庭劇《牽手》,可以說家喻戶曉。
在《黑冰》中,她的演技嘛,倒是沒什麼出彩的,但是氣質這一塊真是拿的死死的。蔣雯麗眉宇間有一股英氣,很適合短髮,更適合演女警花。
她出場時那個寬肩洋裝真是蠻好看的,也太時髦了點。
劇中衣品明顯比女二號田海蓉好太多了。
▲田海蓉飾演的劉眉就是一幅大姐頭的樣子。
蔣雯麗的臉確實是精緻,下面這個堪稱災難的佛陀帽子,扣在她的腦袋上也是很順眼啊:
尤其念念不忘那一身黑風衣,好有氣質好好看。
王志文對蔣雯麗評價很高,在《藝術人生》裡他曾經公開說過最欣賞的三個女演員是江珊、許晴和蔣雯麗。前兩個情有可原,都和他合作過多次,許晴更曾是他的戀人,只有蔣雯麗是僅合作了一次的,可見蔣小姐真的是有魅力,也是那種特別吸引男性的女性形象。
相比之下,女二號田海蓉在劇中則是個悲劇式的人物,為愛赴湯蹈火那種。不過在現實裡,田海蓉可是有主意的大女人。
她畢業於上戲95級,也是星光璀璨的一個班。除了陸毅、鮑蕾兩口子,還有王景春、羅海瓊、薛佳凝、喻恩泰、沈傲君,主持人吉雪萍、陳蓉、周瑾等人。
95表演班的班長,男生是王景春,女生就是田海蓉。
田海蓉志氣很大,還沒畢業就成立了文化傳媒公司,當起了製作人。2006年演的《女人不哭》成了經典代表作。
不過田海蓉命運坎坷,據說拍《黑冰》時和王志文若有若無地曖昧,這事倆人都沒承認過,也無從考證了。
後來嫁給了富商,算是半淡出了影視圈。這位富商曾經名噪一時新聞不斷,後來入獄,再後來又在獄中突然去世,當年都是大新聞,而田海蓉頓成孤兒寡母。但沒過幾年田海蓉又帶著女兒殺回了娛樂圈,重振精神。
拍劇之外,經常母女攜手出席時尚活動。
她和蔣雯麗在去年合作了一部《正陽門下小女人》,演技不錯,口碑也好,更收割了一波懷舊情懷。
目前田海蓉也一直沒斷了戲拍,畢竟保養得當,又有專業,雖說演不了女一號女二號,但也總歸是有工可開,再加上家底豐厚,算是吃喝不愁。
最後再說幾句王志文。
這部劇之後,王志文的實力已經毋庸置疑。六年之後,他接拍了另一部電視劇《天道》,這部豆瓣評分9.1的「神劇」,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大大地高出了《黑冰》,助力王志文登頂了巔峰。
這部劇探討的東西太深入,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富人有富人的道理,窮人也有窮人的原因,而王志文就飾演了那個孤獨的、看透了一切的強者。
在浩如煙海的電視劇類型中,的確找不到一個像「丁元英」這樣的人物,他看透人世規律,孑然一身,遠離紅塵;他曾經操控著上億元的資產,也可以在蟄伏期過著極度清貧的日子。他參透佛法,也深諳人性,連愛情都談得那麼超脫而高遠。
左小青和王志文演了另一種愛情的樣子,他們追求心靈上的共鳴,不囿於普通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兩個人坐而論道的樣子,直把觀眾們看得一愣一愣。
這部劇的成功當然有著劇本的加持,因為導演和編劇是同一人,都是張前,所以能完全體現編劇的意圖,張前雖然在大眾裡沒有什麼名氣,但他出手的無一不是精品,《大喘氣》《亮劍》是他的代表作。
當然,「丁元英」這個靈魂人物需要一個極有氣場的人才能演得行雲流水,鎮得住場面。導演選中了王志文,大概他從《黑冰》之後就找到了自己身上那種無法複製的氣質,也許就叫「似魔非魔」。
《浮華背後》:權力、欲望和愛情
如果說「黑」系列是徹頭徹尾的男人劇,那麼《浮華背後》的層次顯然要更豐富一些,可以說,它是一部女人劇,這也許因為原著是廣州著名女作家張欣,《浮華背後》改編自張欣老師同名小說。
有人說張欣是「最早找到文學上的當今城市感覺的人之一」,她的小說大都發生在都市,欲望糾葛就十分強烈。九十年代,她的都市小說被各類導演瘋搶,她最擅長寫都市裡女性的命運。
所以,比上面那些以男性為主體的劇不一樣的是,它不僅僅講述了正義和邪惡的較量,還摻雜著許多難言的人性與情感。
由於主角之一杜欣平是一位女性海關關長,就註定會賦予它不一樣的角度,在懸疑之外,把親情、官場、愛情也講得很透徹。
這部電視劇拍於2002年,班底也是蠻強勁的。
先說創作隊伍,導演汪俊,對,就是導演了《小歡喜》《小團圓》的那位。汪俊原來在總政歌劇團,後來和趙寶剛合作拍過一部《像霧像雨又像風》,之後就轉型成了商業導演。
而《浮華背後》是他從總政出來之後拍的第一部戲,本人是十分重視的。汪俊本身戲癮也是蠻強的,在劇中也露臉了,只不過那時的臉有點方啊……
▲多年以後,汪俊終於自導自演了一部電視劇《男人幫》,並出演其中之一,過足了戲癮,再往後的《小歡喜》裡更是有重要戲份。
劇本團隊也非常強。胡偉躍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來他成了一個很有名的綜藝節目的總導演,這檔節目叫《幸運52》;薛曉璐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已經是知名導演,代表作是《北京遇上西雅圖》,以及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有一個獨立篇章,最近的雷佳音和湯唯演的《吹哨人》。
演員呢,更是集結了當年最紅的一批人,主角陸毅、袁立,是繼《永不瞑目》後第二次合作。據說導演對於女主角莫菲的的選擇標準是「長相像貓一樣的女人」,袁立倒也蠻符合的。
而陸毅就是當仁不讓了,有人說陸毅是幾十年不遇的大帥哥,也的確如此,僅從外型上看,無論從什麼角度他都是帥的,五官、臉型、肩寬、腿長,沒有一項拖後腿,幾乎都可以拿到優秀的分數。從《永不瞑目》到《浮華背後》,陸毅是當時國產電視劇第一小生,名副其實。
在劇中,陸毅的打扮也非常時髦,他也是少有的能把皮褲穿得好看的男生,去油效果一級棒。
▲對於男生來說,肩寬太重要了。
談起戀愛來也是甜甜的。
如果說陸毅和袁立是年輕一代的偶像派,負責好看養眼、愛得盪氣迴腸;那麼劇中鎮得住場子的那個人就是飾演杜欣平的宋春麗。事實上,杜欣平這個角色才是全劇的核心和靈魂。
整部劇的核心劇情圍繞著走私犯罪的商業活動,其中,海關擔當了什麼角色,有著怎樣的博弈,海關內部又有了怎樣的蛀蟲,作為關長,杜欣平該怎樣判斷和作為,全靠宋春麗這副老戲骨演出來。
她身居高位,熟稔官場之道,持重老練;她身邊聚集了各種人物,有逢迎投機者,也有虎視眈眈者,她必須清晰辨別,也不乏世故的做派;
同時,她的人性是正氣凜然、不懼危險的;再加上自己的兒子也身陷其中,這樣一位女性,就必須要演出相當多的層次與內涵。
宋春麗演得好,在海關,她是氣場萬鈞的女關長,起身,拿水杯,笑意中帶著上級對下級的特有目光:
在兒子面前,她小心翼翼,有點委屈又有點期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
她甚至也演出了中年人談愛情時的分寸感:
當然,最精彩的戲份要數杜欣平和高錦林先後幾次的對峙與交鋒,從一開始的試探、周旋,談笑間暗潮洶湧,到後來的攤牌、對抗,正義與邪惡的刀鋒相見,孫紅雷演得有力度,宋春麗也一點不輸。
如果說《黑冰》和《黑洞》是讓大哥來演大哥,那麼《浮華背後》則是親手捧出了一位大哥。在此之前,別說大哥,孫紅雷一直是「龍套」的形象出現的。
最早在《永不瞑目》中扮演小角色:
後來在《像霧像雨又像風》中扮演阿萊。
一直在給陸毅和袁立做配角的孫紅雷,在這部《浮華背後》中,終於可以享受到眾人的注目禮,旗鼓相當地飆一飈戲了。
這是孫紅雷第一次演「大哥」,人狠話不多,霸氣範兒起得足足的,顏王演得可謂是得心應手。
他也基本奠定了自己特有的表演風格,沒事笑兩下,笑得你渾身發毛。
這部劇之後,大家都看到了孫紅雷身上的霸氣,他接下來拍了一部《徵服》,殺氣騰騰的劉華強,真可謂是霸氣中的霸氣,大哥中的大哥。
這部劇之所以好看,因為它沒有單純地描寫正邪較量,而同時是有愛情有審美。它不算是偶像劇,也不單單是現實題材劇,兩者交雜融合,成了一部經典的作品。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探索,把愛情包裹在現實題材裡,好看,刺激,也有著對大時代下,每一個個體命運的深深共鳴……
不得不說,那幾年的電視劇確實好看,這裡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創作者自己的風骨。
從九十年代到兩千年初,這十年,差不多是國產電視劇的飛躍階段。吹響電視劇崛起號角的正是1990年的《渴望》,和以前的主旋律、偉光正電視劇不同,《渴望》講的是大眾的故事,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也是能讓千千萬萬的觀眾代入進去產生移情和共鳴的故事。
總而言之,它是現實題材的故事。
所以,電視劇要想拍得好看,要想得民心,一定是折射當前現實問題的。
要麼是行業,要麼是情感和家庭,要麼就是經濟社會的某個領域,電視劇一定要反映出最真實的社會問題,最真實的人民生活狀態。經過十年積累,這一點在九十年代末、兩千年初達到了高潮。
那時,改革開放穩步推進,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一方面對精神世界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WTO,影視藝術的包容性、批判性、多樣性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要融入到全球化的進程中。
大環境寬鬆,創作者的激情和幹勁也十分足。中國的電視劇行業因而達到了百花齊放的場面,有直指官場、商場大風雲大動蕩的題材,也有著眼於底層人物辛酸而無奈的小生活。
在電視劇中講故事,就像是一把手術刀,縱橫剖切,把整個社會的肌理和脈絡展現給你看。
▲《貧嘴張大民》之所以好看,因為它達到了戲劇藝術的某種境界,看似是喜劇,而內核是深深的悲劇。張大民一家的熱鬧生活,是小人物和大時代碰撞中的無力和無奈,那是底層人物的百像圖。
正如小品的核心價值在於諷刺,我認為電視劇的核心價值在於折射現實、引發思考,把老百姓真正的人生百態拍給老百姓去看。
但是這幾年的電視劇,卻很難再看到真正有勁道、有骨架的現實題材電視劇。
這幾年的現實題材也有,但基本都把著力點放在小人物在大時代波瀾中得到成長、成功的勵志故事,展現著不痛不癢的問題,缺少了直面辛辣的社會症候的勇氣。
如今的電視劇,發糖甜寵是王道,更是輕飄飄地懸在半空閣樓,與人們真正的生活漸行漸遠。
我們當然不排斥IP劇、甜寵劇,只是也希望,能看到一些真正反映社會現實的影視劇,能讓我們可以直視當下,對人生有一番真正的思考和理解,因為躲在逃避現實的各種甜寵劇裡,只會讓人越來越不敢面對真實生活,生活在幻想之中,力量越來越弱小,成為特別弱雞和脆弱的個體……
作家格非說,「文學的核心就是理解生命,生命有很多痛苦,這個痛苦是固定的,你會衰老,你會記憶消退,你會生病,你會被嘲笑……生命好像是跟你開了個玩笑,把你騙了進來,最後是要讓你以失敗告終,文學就是你要去理解這個充滿痛苦的、不可理解的生命,你要接受它,承擔它。」
現實主義題材深深紮根在文學裡,大多數是思考者文學家長期觀察社會的作品,因為其真實在觀眾看來有時顯得過於酷烈,但是別忘記了,人正是因為敢於直視酷烈的人生才會生出力量,才有希望的存在,才會有一力承擔它的勇氣。
作為大眾藝術,電視劇的題材也要兼容並包,中國有十幾億的電視觀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和偏好,大家各取所需,各自抱團,反而沒了關於題材和內容的爭執,這樣豈不是更好麼……
本文作者 / 編輯:伊莎貝拉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憶舊||真沒想到,以前的電視劇居然這麼敢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