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小果子撬動扶貧「大產業」

2020-12-21 金臺資訊

初冬時節,步入廣元市昭化區射箭鎮塔子村核桃產業園,一棵棵核桃樹上已經不再是果實纍纍,只剩下三三兩兩的幾顆晚熟的小果子。園區管理員告訴筆者,昭化核桃不僅品相好,而且肉質細膩,吃起來不發澀,所以成熟之初,就已經被規模收購了。

農民增收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2014年,塔子村將核桃產業作為富民鄉村產業之一,目前該村共種植核桃6000餘畝,其中2社種植800餘畝。與此同時,該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企業 專合社 農戶」等產業發展新模式,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農民增收效果也日益明顯。

「塔子村的土壤和氣候適合種植核桃,但是以前都是我們自個小打小鬧,不懂管護技術,也沒有銷售門路,賣不出好價錢。現在不一樣了,不僅有專門的農技員上門指導服務,還不愁銷路。」村民黃遠林對來年的核桃種植充滿期待。

據了解,2020年,僅塔子村2社就賣出核桃1萬餘斤,核桃產業戶均增收2000餘元。

塔子村只是昭化區核桃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依託獨特的生態氣候和地理位置優勢,近年來,昭化區特色產業獲得長足發展。自該區將核桃產業作為林業主導產業後,全區上下矢志不移,多舉措加快推進核桃產業發展,幹部群眾發展核桃熱情日益高漲,信心更加堅定,從最早的零星栽植實現了以「園區」為引領,建成了「家家栽核桃、鎮鎮有亮點、片片有基地」的格局。

截至目前,昭化區建成核桃區級園區2個、鎮級園區13個,園區面積達8000畝。

為了確保核桃產業持續平穩發展,該區不斷優化產業發展機制,健全服務體系,先後成立了昭化區核桃產業協會,組建了核桃產業科技特派團和10人專家服務團隊。

「我們藉助『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開展了核桃高產技術研究與攻關活動,推廣培訓新技術、解答疑難問題。此外,我們還邀請了省市林科院、重慶酷熊科技有限公司的專家、技術骨幹來昭指導工作,並與我區核桃產業鎮、村結成對子,助力全區核桃產業上檔升級。」昭化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統計,昭化區核桃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從2000年的1萬畝、200噸、200萬元增長到目前的10萬畝、1800噸、2160萬元,實現了面積、產量、產值大突破。10萬畝核桃進入盛產期,年可收入2.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150元。(王菲菲)

相關焦點

  • @丁真,廣元昭化這麼美,可別錯過了!
    昭化怎麼能缺席!錦繡昭化昭化區,隸屬四川省廣元市,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廣元市中部。戰國時為蜀國領地,秦滅苴國後置葭萌縣,北宋開寶五年以宋太祖欽賜「昭示皇恩,以化萬民」之意改為昭化縣,昭化之名得於此。昭化區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是川北蜀道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昭化:十條措施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堅定推動現代特色農業「5+3」產業體系,提升已建成的產業園區,加強產業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持續搞好蔬菜、土雞、生豬等短期產業,支持有生產能力的貧困戶發展1-2個相對穩定的收入項目。紮實推進「消費扶貧」,抓好以購代扶、以購代捐等活動,做好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4.繼續保持扶貧項目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監管。
  • 廣元:以黨建引領為「支點」 撬動脫貧攻堅「巨石」
    四川新聞網消息(董為)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自從脫貧工作開展後,這裡發生了天翻地履的大變化,路修好了,電通了,水通了,網也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了。」多年來,廣元市各級黨組織主動扛起脫貧攻堅「千斤擔」,築牢產業扶貧「橋頭堡」,及時破除隨波逐流的「思想阻力」,立足於當地物質資源,明晰特色發展思路,找準了特色產業的「靶向發力點」,把特色產業的「新輪廓」勾勒了出來。
  • 滁州市四個突出推動「小果子」撬動富民「大產業」
    將薄殼山核桃產業扶持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對連片種植的規模造林,給予每畝3000-4000元的資金補助,目前累計發放補貼1.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8億元。將薄殼山核桃納入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範疇,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53.7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50.5億元,其中擬申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40.4億元。突出招大引強。
  • 廣元舉行「扶貧日」系列活動,25個集體和80名個人獲脫貧攻堅獎
    :6年時間,利州區白朝鄉黨委書記張玉全深扎白朝鄉,修通寶七路把白朝鄉到寶輪鎮的距離從2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旺蒼縣東河第一幼兒園教師陳翠林拖家帶口到涼山支教;羊木鎮新山村殘疾人貧困戶王進安單手割麥子……這些扶貧人和脫貧人鼓舞人心。
  • 河北大學「阿基米德」項目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大發展
    根據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河北大學自2016年起對口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四年多來,學校根據赤城縣資源稟賦、目標定位和冬奧機遇,充分發揮智力優勢,科學實施「阿基米德」項目,選好築牢「中國·赤城生態文化研究院」這一智力支點,通過駐村工作隊和學校在槓桿兩頭齊發力,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幫助群眾擺脫貧困。
  • 中共廣元市委辦公室廣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20年全市30...
    中共廣元市委辦公室 廣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十)繼續實施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代繳工作(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扶貧開發局) 全市33.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部門按規定標準給予代繳,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負擔。計劃安排資金9600萬元,其中省級安排資金6378萬元,縣級安排資金3222萬元。
  • 民生丨廣元已有6座風電項目建成投產,總裝機達41.92萬千瓦
    「十四五」期間,廣元市儲備風電項目100萬千瓦,規劃50萬千瓦,主要涉及利州、朝天、昭化、旺蒼、青川5個縣區。記者從廣元市發改委了解到,我市風電產業年增速突破260% 。 同年11月29日,大唐四川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廣元羅圈巖(風埡關)風電項目首颱風機順利併網,正式投產發電。自2005年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項目在啟動開發建設以來,一大批水電、風電能源項目陸續在廣元開發建設,為廣元市開發電力資源、發展清潔能源、推動低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四川廣元與蜀道上最高的瀑布,被網友稱為最好看的風景
    廣元郊縣景點 昭化古城(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三國古城) 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古稱葭萌,公元前299年秦滅蜀後曾建葭萌縣,三國時這裡都是重兵屯集的古戰場,蜀國初興,張飛挑燈夜戰馬超;蜀漢將滅,姜維兵敗牛頭山,都是在這附近
  •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
    「小辣椒」撬動致富「大產業」,看看這個縣的高招!通過「黨組織+合作社+黨員+群眾」的經營模式著力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辣椒產業建起了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致富的「金鑰匙」
  • 廣元,大事件!
    蒼溪百利新區鳥瞰 百利新區立足「再造一座產業新城」目標,規劃面積8.08平方公裡,規劃人口5萬人,通過建立 廣元港蒼溪張家壩作業區效果圖 廣元港蒼溪張家壩作業區位於蒼溪縣城下遊約7公裡的嘉陵江右岸,共規劃4個泊位,岸線長度438米,陸域縱深333
  • ...丨「小果子」成就大產業——修文縣16.7萬畝獼猴桃的產業發展之路
    除了育種選種,多年來,修文縣為這個產業不斷提供技術支撐:縣裡專門成立了獼猴桃產業發展專班,與12所大學及科研院所合作,先後修改制定了11個獼猴桃生產技術規程及標準,並不斷引進推廣先進技術;每個鄉鎮都有1名高級農藝師跟蹤包保獼猴桃種植,每個村有兩名技術員跟蹤服務;大力推動大數據與獼猴桃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獼猴桃產業園的生產管理等領域應用,建起了獼猴桃質量安全追溯和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系統
  • 【中國夢·踐行者】以小番薯撬動大產業,「番薯哥」因地制宜助貧困...
    【中國夢·踐行者】以小番薯撬動大產業,「番薯哥」因地制宜助貧困村致富金羊網  作者:莫謹榕、趙燕華  2020-06-30 南粵大地,
  • 笑容2020丨洞口縣清水村:紅三柚撬動產業夢想
    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清水村,當地村民對大紅三柚產業扶貧給予很高的評價。清水村位於湖南雪峰山扶貧片區,全村耕地少,林地多,如何保證村民持續脫貧致富,成了當地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班子經常思考的問題。村裡貧困戶黎勇卿介紹,除了享受到扶貧政策外,村裡還在生活方面給予幫扶,「我家裡養的雞鴨,現在基本上都賣給了村裡的農莊,村裡的收購價比外面總會高一點,比如外面賣10元1斤,村裡給的收購價是每斤12元或13元。」如今,清水村已經發展了以果園、自來水廠、農莊為主的多種產業經營路徑,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 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麗水印記」
    原標題:千裡扶貧 共赴小康   從甌江之畔,到巴蜀腹地,從來沒有這樣一條路,讓兩地人民走得如此親、如此近。   2018年,在新一輪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麗水與巴中、廣元結對,一條跨越千裡的扶貧路在三市十二個縣(市、區)之間凌空架起。
  • 昭化古城夜色美景,燈光璀璨有古韻,一起拍!
    昭化古稱葭萌,昭化的夜景美得讓人駐足,夜晚燈光的陪襯,城牆之下霓虹燈光的渲染,讓這座古遺蹟,顯得更加的時尚,古城牆更顯得雄偉挺拔,更像是歷史與時代的結合。此時,作為一個昭化人,別提有多自豪了!您忍心錯過嗎?
  • 湛江那毛村:沙地長出「金餑餑」 小番薯撬動大產業
    湛江那毛村:沙地長出「金餑餑」 小番薯撬動大產業金羊網  作者:莫謹榕、趙燕華  2020-04-28 隨著扶貧工作不斷深入,那毛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四川「政擔銀企戶」聯動扶貧,撬動貸款13.7億,帶動3萬...
    2017年,他在當地銀行貸出扶貧小額信貸資金2萬元,發展了10畝茵紅李。今年,收入達到5.47萬元。從幾乎沒有收入,到年入5萬多元,黃安華向記者感嘆:「沒有小額信貸政策,我們想做事也沒有錢,發展產業只能空想。如今生活好了,住宿條件也好了,比以前安逸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