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一對親姐妹,如今卻反目成仇,不再來往。妹妹對姐姐非常失望,姐姐心裡卻萬分委屈。他們之間過不去的這道坎就是錢,今天妹妹要向姐姐索要賠償款。那麼這所謂的28萬欠款到底是從何而起,金錢這把利刃是如何斬斷她們的姐妹親情,姐妹倆是將修復親情重歸於好還是徹底分裂?
對於這筆二十八萬的債務,姐妹倆一個說欠錢,一個說不欠錢,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大的出入?說起這筆錢要追溯到2008年,當時經營汽修廠的姐姐生意紅火,經常拿出餘錢去做投資理財。同時也幫親戚朋友一起做投資理財這其中就包括這個妹妹。
出於對姐姐的信任,妹妹把錢交給了姐姐,而姐姐則把錢交給一個姓金的老闆去做投資理財。到了2013年妹妹理財的錢,本息加起來總共有二十八萬。但是2013年之後,這筆理財款卻出現了問題,錢拿不回來了。妹妹認為應該由姐姐來還她這二十八萬,因為她發現姐姐在裡面動了手腳。
妹妹告訴我們,她聽到姐姐跟別人打了電話,那個電話很怪,就懷疑姐姐挪用了自己的理財款去做房產投資。姐姐解釋道,那個時候都沒有利息了,也不知道幫忙理財的那個人出了什麼問題,她並沒有挪用理財款,這都已經跟妹妹言明情況了。
對於妹妹所說的挪用理財款一事,姐姐矢口否認。見此情景,妹夫急忙上場,他向姐姐提出了兩點質疑。妹夫告訴我們,第一如果是理財公司挪用了為什麼姐姐以個人名義打的欠條,第二明明知道投資有風險,姐姐幫大家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呢?
姐姐解釋道,欠條的事情是因為對方給她打了個欠條,所以她就以個人名義給妹妹打了欠條。給妹妹理財就是顧家了,想要幫幫親戚朋友。
在姐姐看來,她是好心幫妹妹賺錢,出現問題並非她所願,可這個說法不但無法令妹妹妹夫信服。相反他們質疑姐姐這個好心幫忙的動機,親人之間的信任土崩瓦解。
為了挽回損失,妹妹想要姐姐以房抵債。但就這個問題,姐妹倆一直爭執不下。姐姐告訴我們,她本來想著拿出一套房出來給妹妹,算是抵消妹妹投資的錢,可沒想到最後父親不讓妹妹要這套房子,於是這套房子還是歸姐姐所有。
2016年父親想在老家建房,姐姐出資10萬,但是依然差錢,於是姐姐想把自己的房子給賣了,再湊一筆錢給父親。可沒想到一聽到她要賣房,妹夫卻突然跳出來說這套房子是他的。
姐姐告訴我們,她可以把房子給妹夫,可妹夫一聽房子的貸款還有五萬塊沒有交又出爾反爾不要了。對於以房抵債的事情,到底是要房子划算還是要錢更划算,妹妹妹夫非常糾結。
經過一輪兜兜轉轉,這二十八萬欠款的問題又重新回到了原點。這時姐姐告訴我們,她曾經想著彌補妹妹15萬,如果投資款還能搞回來多的錢也再給妹妹,可遭到了妹妹的拒絕。這時觀察員琚萍拿起了話筒,投資有風險,妹妹必須自己承擔責任。調解員柏燕誼認為,姐姐的愛沒有邊界,替妹妹承擔了責任。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姐姐承諾先行每月支付給妹妹三千元,付至十二萬元,剩餘十六萬元待姐姐追索到後及時支付給妹妹。雙方摒棄前嫌,做到互相信任、互相體諒、相互幫扶、共建和諧家庭。
節目的最後姐妹倆抱頭痛哭,曾經的怨恨都隨淚水而去,留下的是親情和感恩。很多時候金錢上的債是有數可還的,但是親情之債卻難以還得清。當妹妹面對艱辛的生活,姐姐給予的每一份溫暖,每一份關愛都無比珍貴,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但姐姐也要明白,愛也要有節制有邊界,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乎的親人懂得責任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