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將英雄榜 十三太保李存孝 英武比肩楚霸王

2020-12-08 楊奉昭

百將英雄榜,一百單八將。

一首定場詩,說說李存孝。

十歲打虎神力勇,手下敗將王鐵槍。飛虎將軍有名號,」將不過李「美名揚。

在歷代名將中,倘若單以武力論,有兩個人肯定是名列前茅,數一數二的,有一句話就足以證明了這兩個人憑藉超強戰力以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王不過霸「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將不過李「就是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有十三太保之稱的李存孝。

項羽之名,當是不虛其名,英雄蓋世,氣貫春秋,容以後再說,今天說說李存孝。

我非常喜歡讀評書,有些歷史故事和一些名將故事都是由評書得來,引發興趣,然後再去讀一些正史資料,逐漸梳理出自己對於歷史清晰脈絡和認知,也是很有趣的讀書方法。很多演義類的評書,都是將這些名將身上所發生的真實歷史,加以渲染和讚美,讓他們的形象更加完美更加傳奇。

曾經買過一本評書《火山王楊袞》,可以說這是《楊家將》系列的開篇之作,金刀無敵楊繼業就是他的兒子。

這裡面最熱鬧的一段故事,就是「五龍二虎鬥王彥章「。說的就是五代猛將之一鐵槍將王彥章的最後一戰。所謂五龍,就是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也就是後來的五個帝王,再加上火山王楊袞、以及高行周兩員虎將,號稱「五龍二虎」,才生生磨死了王彥章。當然了歷史上的王彥章是拒不投降而死。

鐵槍將王彥章那絕對是戰力超強的,在殘唐五代名列第二號人物,傳說有槍挑後唐三十六員大將之輝煌戰績。

史書中有對王彥章的記載,《智證傳》中說他:「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將他與威震逍遙津的張遼並稱。

就連《資治通鑑》對這位後梁名將也是讚譽有佳,稱:「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

如果你讀過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鐵槍廟的一段故事,那個金槍廟紀所念的就是一代名將王彥章。

就是這個鐵槍將王彥章,在與李存孝對戰中,難走幾回,便即速敗,可見李存孝的武力之強。正是與李存孝之戰後,讓王彥章發出:「有存孝不顯彥章「的感慨,從而隱居不出。直到李存孝死後,才重新出山。

李存孝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可以說是殘唐五代時期第一猛將。他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他的義子,因排行第十三,所以被稱作「十三太保」。他也是十三太保中武力最強的,從小就天賦異稟、勇力絕倫,據說十歲能夠打死猛虎,手持畢燕撾、禹王槊,神勇無比,武藝精絕,隨著李克用南徵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 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最有名的戰役一是大敗黃巢,在書中號稱十八騎輕取長安,逼走黃巢;第二就是輕取金槍將王彥章,嚇死其弟王彥童。

可以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因為他也有一支屬於自已的超強戰隊,有500人組成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輝煌戰績。這就如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嶽飛的嶽家軍一樣,而李存孝也有「飛虎將軍「之美稱。

但就這是這樣一代名將,卻沒能得到戰死沙場的悲壯,而是被設計冤枉,最終被車裂而死。也許正是少了這樣一位強敵,讓後梁軍力漸衰,而朱溫趁勢而起,滅掉後梁,建立後唐,想來也因失去這樣一員大將有關吧。

後來,在《隋唐演義》中常將李元霸比做李存孝,都有「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神力

皆有萬夫不擋之勇,但事實上,李元霸只是一個假的傳說,而李存孝卻是一個真的傳奇。

史學家薛居正稱李存孝:「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闢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這正是:

輕取長安十八騎,秒殺金槍王彥章。十三太保李存孝,英武比肩楚霸王

相關焦點

  •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李存孝天下無敵
    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 武器~方天畫戟 坐騎~青腚追風馬二太保:李嗣昭 武器~三股託天叉 坐騎~抱月烏龍駒>三太保:李存勖 武器~一對十三節竹節鋼鞭 坐騎金眼亂花虯四太保:李存直 武器~鳳嘴梨花槍 坐騎~五花追風馬五太保:李存江 武器~八卦子午鴛鴦鉞 坐騎~豹花馬六太保:李存海 武器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便是這種情況的一種典型表現,也是殘唐五代十國時藩鎮內部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在早期的結義關係中,結義並不是很隨便的事情,而是非常莊重的。結義的雙方或多方,需要徵得家庭和家族的同意,甚至需要在家族的族譜等法定層面進行認定。所以那時候結義的規模都很有限,一次結義兩三個人是比較普遍的,基本上不會有十三太保這種大規模的結義出現。
  • 飛虎將軍李存孝為啥被車裂而死
    江湖人常言,「將不過李,王不過項」。這個」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克用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收了很多養子,其中最受寵愛的有13個人,時人喚作「十三太保」,他們為李克用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 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李存孝
    李存孝原名安靜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在殘唐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在晉王李克用的帳下為將也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和義子存孝之勇賽霸王,兩臂萬斤誰能扛十八雲騎進長安,匡扶殘唐定河山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
  • 力不過霸,將不過李,真實歷史中的李存孝真能跟項羽匹敵嗎
    武術界有一句俗語,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意思很明顯,王者之中武力最高的是西楚霸王項羽,力量最大的是唐朝李元霸,將帥之中武力值最高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拳法最強的是北宋武術奇才金臺。其中李元霸和金臺是小說虛構的人物,真實的歷史人物只有李存孝可以媲美項羽。
  • 五馬分屍都殺不死他 他就是人稱「將不過李」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
    古代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王不過項意思就是說稱王的人物裡最厲害的莫過於西楚霸王項羽,而將不過李,則就是說的五代時期最厲害的武將李存孝了。李存孝武藝天下無雙,勇冠三軍。傳說他十幾歲時為救父親就曾徒手打死老虎。
  • 不良人十三太保,已出場的是不良人的勁敵,那些還未出場的成謎
    十三太保的歷史原型有兩個,一個是隋朝的開國元勳靠山王楊林,其收養了十二個義子一個義女,合稱十三太保;其二是唐朝末年將領的十三太保,當然這個完全無法與靠山王的十三太保相媲美。,十三太保的父親便是通文館的最大boss——晉王李克用。
  • 《不良人》之十三太保,已出場的是不良人的勁敵,那些還未出場的成謎!
    十三太保的歷史原型有兩個,一個是隋朝的開國元勳靠山王楊林,其收養了十二個義子一個義女,合稱十三太保;其二是唐朝末年將領的十三太保,當然這個完全無法與靠山王的十三太保相媲美。
  • 兩大怒砸午朝門的唐營猛將:金錘小子為救嶽父,十三太保搶得烈馬
    看到「兩大怒砸午朝門的唐營猛將:金錘小子為救嶽父,十三太保搶得烈馬」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相關演義小說的朋友,對這兩個人應該不會陌生吧?他們正是《反唐演義》中,薛剛的兒子薛葵,以及《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李存孝,這兩大猛將砸午朝門的神勇故事,也是這他們神勇的最好證明,畢竟憑一己之力,敢去砸朝廷的大門,除了要有足夠的力量外,勇氣更為重要。
  • 李元霸和李存孝誰強誰弱
    這兩位都是唐代評書中天花的西府趙王李元霸,本是佛祖座下金翅大鵬鳥轉世投胎,在西方佛界也是地位極高,下凡轉世李元霸,天生神力,先不說武功怎麼樣,光手中這對800斤擂鼓甕金錘天下就沒幾的西府趙王李元霸,本是佛祖座下金翅大鵬鳥轉世投胎,在西方佛界也是地位極高,下凡轉世李元霸,天生神力,先不說武功怎麼樣,光手中這對800斤擂鼓甕金錘天下就沒幾的動,就連動,就連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和第三的銀錘太保裴元慶武器重量上都和他差很多
  • 殘唐故事:李存孝戎馬第一戰,三千飛虎軍狂奔雁門,擒二子傷一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書中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十三太保李存孝,作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名將,李存孝在小說中的勇武被誇張放大數倍,也是很正常的。從他擔任李克用大軍先鋒官那一刻起,就被沙陀王分撥了三千精銳部隊,號稱飛虎軍,李存孝就是率領著這三千飛虎軍,開始了他精彩而又光輝的戎馬生涯,因此他在小說中的第一戰,也必然是輕鬆爽脆的勝利,甚至為了強化李存孝的本事,小說作者還給他添加了人不歇馬,軍不紮營的疲憊狀態,完全就靠著一股衝勁,李存孝與三千飛虎軍狂奔至雁門關,面對著對方以逸待勞的防守,神勇異常的十三太保,依舊可以在看似不利於己的局面下,大獲全勝。
  • 歷史上武功最高強的五名牛人,第二名人中之龍,第三名以一敵百
    第四名,李存孝李存孝,名敬思,唐末十三太保之首,將不過李中的李就是指的李存孝,不到十回合就擊敗十三太保排名第二的王彥章,被封為飛虎將軍,在戰場中,李存孝英勇善戰,力大無比,一生所到之處令人聞風喪膽,名揚天下。
  • 畫江湖之不良人:李存孝是最弱的大天位嗎
    畫江湖之不良人裡的武功劃分了幾個層次,大天位強者在畫江湖裡算是很強的戰力,其中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李存孝,雖然李存孝有大天位的實力,但是跟真正的強者比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其實力相當於兩個中天位高手。那麼李存孝是不良人裡最弱的大天位嗎?我認為不是的,從目前的劇情看,至少李大白,黑白無常的實力應該是和李存孝旗鼓相當的,也就是說最弱的大天位不只李存孝一個人。
  •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五代時期第一猛將有多厲害?
    喜歡武將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如果單說古代武力值最高的王者,西楚霸王項羽自然是當屬第一!但如果以武將而言,此人絕對當仁不讓!他就是五代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養子,位列「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
  • 咎由自取-談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之死
    所謂的「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個李就是指李存孝,也就說將軍裡面沒有超過李存孝的,李存孝算的千古第一將。但是不同的時代的人物來比較起來可能有點勉強,因為時代背景,歷史機遇都不相同。但是說李存孝是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應該是沒有異議的,但是作為一代猛將卻最終被五馬分屍,卻是為何呢?
  •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常聽得民間評書道一句俗語:「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項霸李金分別是霸王項羽、力王李元霸、將王李存孝、拳王金臺,裡面的四人是或在軍才或在武能方面的四大扛把子,深受後代世人的敬仰和崇敬。和其叔父起兵反秦,最後和虞姬訣別在烏江自刎,項羽自刎前所吟唱的一首《垓下歌》,更是讓人讚嘆不已,其中有其威望,名聲,成就威震天下,四海名揚,後又被司馬遷評價:「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生亦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種種的傳奇史詩被世人稱之為「西楚霸王」。
  • 李存孝真的很妖孽嗎?天生神力,死時好幾匹馬拉不動
    作為晉王李克用麾下最得力的幹將,李存孝因為天生神力再加上他本人十分的驍勇善戰曾被譽為五代第一猛將,還有傳聞說即使是西楚霸王項羽也不一定就能勝過李存孝。傳聞李存孝的母親何氏,一次在與小姐妹們到田野裡採花,回來的路上,看到了石像就將花放在了石像旁邊,然而何氏卻在不久後就莫名其妙的懷有身孕,最後還生下了一個孩子,給他取名為安靜思,也就是後來的李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