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將英雄榜,一百單八將。
一首定場詩,說說李存孝。
十歲打虎神力勇,手下敗將王鐵槍。飛虎將軍有名號,」將不過李「美名揚。
在歷代名將中,倘若單以武力論,有兩個人肯定是名列前茅,數一數二的,有一句話就足以證明了這兩個人憑藉超強戰力以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王不過霸「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將不過李「就是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有十三太保之稱的李存孝。
項羽之名,當是不虛其名,英雄蓋世,氣貫春秋,容以後再說,今天說說李存孝。
我非常喜歡讀評書,有些歷史故事和一些名將故事都是由評書得來,引發興趣,然後再去讀一些正史資料,逐漸梳理出自己對於歷史清晰脈絡和認知,也是很有趣的讀書方法。很多演義類的評書,都是將這些名將身上所發生的真實歷史,加以渲染和讚美,讓他們的形象更加完美更加傳奇。
曾經買過一本評書《火山王楊袞》,可以說這是《楊家將》系列的開篇之作,金刀無敵楊繼業就是他的兒子。
這裡面最熱鬧的一段故事,就是「五龍二虎鬥王彥章「。說的就是五代猛將之一鐵槍將王彥章的最後一戰。所謂五龍,就是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也就是後來的五個帝王,再加上火山王楊袞、以及高行周兩員虎將,號稱「五龍二虎」,才生生磨死了王彥章。當然了歷史上的王彥章是拒不投降而死。
鐵槍將王彥章那絕對是戰力超強的,在殘唐五代名列第二號人物,傳說有槍挑後唐三十六員大將之輝煌戰績。
史書中有對王彥章的記載,《智證傳》中說他:「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將他與威震逍遙津的張遼並稱。
就連《資治通鑑》對這位後梁名將也是讚譽有佳,稱:「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
如果你讀過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鐵槍廟的一段故事,那個金槍廟紀所念的就是一代名將王彥章。
就是這個鐵槍將王彥章,在與李存孝對戰中,難走幾回,便即速敗,可見李存孝的武力之強。正是與李存孝之戰後,讓王彥章發出:「有存孝不顯彥章「的感慨,從而隱居不出。直到李存孝死後,才重新出山。
李存孝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可以說是殘唐五代時期第一猛將。他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他的義子,因排行第十三,所以被稱作「十三太保」。他也是十三太保中武力最強的,從小就天賦異稟、勇力絕倫,據說十歲能夠打死猛虎,手持畢燕撾、禹王槊,神勇無比,武藝精絕,隨著李克用南徵北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 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最有名的戰役一是大敗黃巢,在書中號稱十八騎輕取長安,逼走黃巢;第二就是輕取金槍將王彥章,嚇死其弟王彥童。
可以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因為他也有一支屬於自已的超強戰隊,有500人組成的飛虎軍,多次同他並肩作戰,取得了輝煌戰績。這就如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嶽飛的嶽家軍一樣,而李存孝也有「飛虎將軍「之美稱。
但就這是這樣一代名將,卻沒能得到戰死沙場的悲壯,而是被設計冤枉,最終被車裂而死。也許正是少了這樣一位強敵,讓後梁軍力漸衰,而朱溫趁勢而起,滅掉後梁,建立後唐,想來也因失去這樣一員大將有關吧。
後來,在《隋唐演義》中常將李元霸比做李存孝,都有「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神力
皆有萬夫不擋之勇,但事實上,李元霸只是一個假的傳說,而李存孝卻是一個真的傳奇。
史學家薛居正稱李存孝:「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闢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這正是:
輕取長安十八騎,秒殺金槍王彥章。十三太保李存孝,英武比肩楚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