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分屍都殺不死他 他就是人稱「將不過李」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

2021-01-15 凌風說史

古代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王不過項意思就是說稱王的人物裡最厲害的莫過於西楚霸王項羽,而將不過李,則就是說的五代時期最厲害的武將李存孝了。

李存孝武藝天下無雙,勇冠三軍。傳說他十幾歲時為救父親就曾徒手打死老虎。他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被演繹成了李元霸式的人物,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極盡誇張之能事。

但李存孝的勇武確實是見諸史料的,他幼年時期因兵亂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成年後善於騎射,驍勇絕倫,常率騎兵為先鋒,後隨李克用救援陳州、許州,徵討黃巢、朱溫,每戰必勝,未曾挫敗。他經常帶領騎兵做李克用的先鋒,所向無敵,他身披沉重鐵甲,腰挎弓箭長矛,獨自揮舞鐵楇衝鋒陷陣,成千上萬的人在他面前都喪膽逃退。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常常帶著兩匹馬作戰,騎著的馬稍微疲乏,他就在陣地上改騎另一匹馬,上下如飛,其驕健神勇之極。因功被封為飛虎將軍。他手下的五百飛虎軍也個個都是精銳。

只可惜戰功赫赫的李存孝是個有勇無謀,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他脾氣暴躁,跟同僚相處很不和睦。一次李克用讓李存孝,李存信一起攻擊朱溫麾下的王蓉駐守的成德。李存孝根本不把李存信放在眼裡,讓李存信心存嫉恨。兩人的矛盾也使得李克用的軍事行動遲遲沒有進展。心懷怨望的李存信故意主動交出兵權,回去向李克用打小報告,說李存孝有不臣之心。

李克用雖不相信李存孝會背叛自己,但是李存孝的威名讓李克用很畏懼,因為一旦造反,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偏偏李克用和李存孝都是文盲,這就給了李存信從中挑撥的機會。李存信用了一個離間之計,從而讓心存憂懼的李克用相信了李存孝會背叛自己。李克用勃然大怒,親率兵前往,圍困了李存孝。

這時李存孝以往的敵人和對手趁機落井下石,故意做出要解圍救出李存孝的假象。這就更讓李克用火上澆油,更加堅定了要置李存孝於死地的想法。李存孝被人誣陷,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為自己辯白。最終選擇向李克用投降。李克用本來不想殺掉自己的這員愛將。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

無奈之下,李克用只能下令車裂李存孝,也就是將其五馬分屍。然而恐怖的是,拉到刑場被行刑的李存孝在五匹馬用盡全力往外奔跑,他居然憑著天生神力硬生生把馬給拉回來了。連續數十次,馬累得筋疲力竭,李存孝仍然好好地活著。最終行刑得人只得挑斷了李存孝的手筋腳筋,打斷了他的髕骨肘骨。這才行刑成功。一代驍將,就此悽慘收場!

而李存孝死後,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終落入了朱溫朱全忠的手中。

相關焦點

  • 唐末第一猛將有多牛?要不是一心求死的話,五馬分屍之刑都殺不死
    這李存孝天生神力,勇武無敵,堪稱項羽在世,在通俗小說中與李元霸齊名,天下無敵,使八百斤的禹王槊,人稱飛虎將軍;在野史中,李存孝曾領十八騎攻取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打不了幾合;在身患重感冒時,依舊能輕鬆連挑數十名大將,其中包括排第三的高思繼。
  •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五代時期第一猛將有多厲害?
    喜歡武將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一句話:「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如果單說古代武力值最高的王者,西楚霸王項羽自然是當屬第一!但如果以武將而言,此人絕對當仁不讓!他就是五代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養子,位列「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
  • 《五代與十國》第41篇: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車裂而死!
    就在李克用率軍擴大戰果的同時,李克用手下的第一猛將兼邢洛節度使養子李存孝聯合朱溫、王鎔背叛了李克用,並上表朝廷要求將邢、磁、洛三州交還中央,還要求昭宗賜予旌節討伐李克用。李克用李存孝這父子兩人一向父慈子孝的,咋就一下反目成仇了呢?這事可就說來話長了。
  • 咎由自取-談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之死
    所謂的「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個李就是指李存孝,也就說將軍裡面沒有超過李存孝的,李存孝算的千古第一將。但是不同的時代的人物來比較起來可能有點勉強,因為時代背景,歷史機遇都不相同。但是說李存孝是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應該是沒有異議的,但是作為一代猛將卻最終被五馬分屍,卻是為何呢?
  •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常聽得民間評書道一句俗語:「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項霸李金分別是霸王項羽、力王李元霸、將王李存孝、拳王金臺,裡面的四人是或在軍才或在武能方面的四大扛把子,深受後代世人的敬仰和崇敬。將不過李,說的是飛虎將軍李存孝,於858年出生在山西省靈丘縣,其人勇猛蓋世,武藝超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深得義父晉王李克的喜愛,因為李村孝是被李克認養的義子,在家排行十三,人們又稱之為「十三太保」,跟隨著其父東徵西討,屢建戰功。
  • 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李存孝
    李存孝原名安靜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在殘唐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在晉王李克用的帳下為將也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和義子存孝之勇賽霸王后世評書裡說「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現在的人都崇尚科學了,人的力氣再大也是有限的
  • 火山王楊滾:楊家將的始祖 李存孝都欽佩不已
    楊滾並非浪得虛名之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連被譽為「天下第一將」的李存孝都非常欽佩他。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是唐朝末期至五代時期非常 的一員猛將。李存孝出身貧寒,由於力氣很大,在軍隊裡混飯吃,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收為養子。此後,李存孝經常跟隨著李克用四處徵戰,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楊滾自然也是聽說過李存孝的威名的,於是也想要和李存孝比上一比。
  • 飛虎將軍李存孝為啥被車裂而死
    五代十國是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也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江湖人常言,「將不過李,王不過項」。這個」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 百將英雄榜 十三太保李存孝 英武比肩楚霸王
    百將英雄榜,一百單八將。一首定場詩,說說李存孝。十歲打虎神力勇,手下敗將王鐵槍。飛虎將軍有名號,」將不過李「美名揚。在歷代名將中,倘若單以武力論,有兩個人肯定是名列前茅,數一數二的,有一句話就足以證明了這兩個人憑藉超強戰力以神一般的存在,那就是「將不過李、王不過霸」。「王不過霸「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將不過李「就是殘唐五代第一猛將,有十三太保之稱的李存孝。
  • 力不過霸,將不過李,真實歷史中的李存孝真能跟項羽匹敵嗎
    武術界有一句俗語,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意思很明顯,王者之中武力最高的是西楚霸王項羽,力量最大的是唐朝李元霸,將帥之中武力值最高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拳法最強的是北宋武術奇才金臺。其中李元霸和金臺是小說虛構的人物,真實的歷史人物只有李存孝可以媲美項羽。
  •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這是一句俗語,一直流傳,存在於演義中。王不外項:項羽這是項羽師從項梁學藝時說的話,意思就是:玩槍弄劍只能戰勝一兩個人而已,不值得一學,我要學就學能夠戰勝千軍萬馬的本領。王者成績、名聲、影響沒有任何人凌駕楚霸王項羽,古今敢稱霸王者僅此一人。力不外霸:李元霸
  • 歷史上八大猛將,呂布第六,馬超墊底,第一名「千古無二」!
    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以忽略他們睿智的光芒與遺留給後人的教訓。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段歷史上,被稱為猛將的人,都有他的過人之處,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下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猛將。古代歷史上八大猛將,呂布第六,馬超墊底,第一名「千古無二」!
  • 盤點五代時期的8大猛將,鐵槍王彥章排第三,有一人與項羽齊名
    五代十國時期,是唐朝之後的一個大動亂時期,長期的繁鎮割據,彼此間的徵伐,讓中原實力大為衰減,這也是為何後來的遼國和金國能如此囂張的欺虐中原王朝的主要原因;但是在那個動亂時期,誕生出的名將猛將也是數不勝數,但由於動蕩時期的典籍缺失加上記載不嚴謹等問題,導致後世對那段時期的記敘一直很疑惑;現在盤點下五代時期的八大猛將吧。
  • 唐末第一名將、打遍天下未逢敵手卻死於兄弟算計、最終被五馬分屍
    在中國的民間演義中,經常聽到一句話「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霸王說的就是歷史上第一位猛將,憑一人之力奪了秦朝半壁江山的西楚霸王—項羽。後世如果誇一位武將,能將他與項羽做比較,那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
  •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你知道講的是誰嗎?
    「王不過項」肯定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霸王舉鼎威震天下,在《史記》中是第一個被稱為「萬人敵」的名將。項羽最大的功績是推翻了暴秦的統治,以破釜沉舟之勢,率領數萬楚軍以少打多,猛攻秦兵從而瓦解巨鹿困局,為反秦鬥爭勝利奠定基礎。
  • 十大戰鬥力最強猛將排名 個個都是萬人敵
    李存孝 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句話說明一切。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他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和項大大一決高下的人物。他是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的猛將他武藝非凡,勇武過人,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 TOP3:三國第一猛將——呂布
  • 李存孝真的很妖孽嗎?天生神力,死時好幾匹馬拉不動
    作為晉王李克用麾下最得力的幹將,李存孝因為天生神力再加上他本人十分的驍勇善戰曾被譽為五代第一猛將,還有傳聞說即使是西楚霸王項羽也不一定就能勝過李存孝。當然在李存孝的那個時代,離項羽死去已經過去好幾百年了,那麼對於這種說法是否言過其實,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李存孝確實在為晉王效力之時,立下了戰功赫赫,後期更是到了無人能與其爭鋒的程度。不過在後人的傳聞裡,李存孝卻逐漸被妖魔化了,原來他被晉王處死之際卻是累死了好幾匹馬都沒能拉動他的屍體,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所以他的形象在眾人眼中就有些與眾不同。
  • 歷史上最勇猛的4大名將,一人讓劉邦聞風喪膽,一人中100支箭才死
    筆者近來整理了下,大概列出了四員猛將,他們分別是項羽、冉閔、李存孝和楊再興,堪稱是歷史上最勇猛的4大名將。為什麼是這四位呢,請隨筆者一同思考。這第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我想大家都該很熟悉,歷史對項羽總的評價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可謂是勇猛名將中的佼佼者。傳說項羽力大無窮,可以舉起千斤鼎,而且以一敵千不在話下。據記載,項羽曾經勸諫英布一同抗秦,那時候的英布可是香餑餑,人送稱號「天下第一勇」。
  •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力不過霸,拳不過金」最後的金是何方神聖
    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將不過李,王不過項,力不過霸,拳不過金」這樣一句話。其中王不過項還是非常好理解的,這裡自然指的是楚霸王項羽,他作為史冊當中為數不多力能扛鼎的存在,成為了一代悲情的傳奇人物。而「將不過李」,是被用來形容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最為勇猛的將領,《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記載他「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李存孝的威名也就被歷史所記住。
  • 晉王李克用廣收義子,但沒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只在義子中排名第二
    唐末藩鎮的本質就是各種軍鎮將門世家的結合,反應到軍隊中就是一隊隊大小兵頭控制著各種不同職業軍人,而這些職業軍人正是來自於將門世家。每個藩鎮中兵頭之間等級森嚴,最高的是節度使,以下是經略使、觀察使、防禦使等等。他們都是來自於各個將門世家,代表這家族在軍隊及藩鎮事務上的利益和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