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創業邦

不論是平臺開源共享還是巡航裡程翻番,近年來,自動駕駛一度炒得火熱。該領域一度在Gartner行業熱度排名裡居高不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全球投資的大方向。而時至今日,資本逐漸認識到該領域投資回報的長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自動駕駛企業想繼續分羹,就得在殘酷市場洗牌中加倍清醒、真正有的放矢。

處在Gartner曲線從底部上揚的階段,低速自動駕駛漸已成為行業最具痛點、落地最快的場景。而其中,自主泊車在商用落地上可操作性更強,成為近兩年內各大技術廠商發力布局的熱點。

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追勢科技」承接這一市場需求,成立僅一年時間就已實現量產,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上海追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追勢科技)成立於2019年6月,主要研發L2-L4級的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為車廠、上下遊和生態內的合作夥伴提供軟硬體解決方案。

公司致力於打造集停車場、地圖和自動駕駛汽車為一體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給消費者帶來集安全性(Security)、停車場管理平臺(Platform)、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車場協同(Connectivity)、無線充電(Electrification)為一體的新型停車生態和體驗,重構未來出行方式,而公司英文名字」SPACE「也正取意其中。

從市場定位來看,追勢科技為Tier 0.5供應商,可以為各個合作車廠提供從前期技術研發到後期數據共享的全流程服務。而當前這一賽道上的玩家也不在少數,追勢科技在戰略打法上與其他競品公司區分度值得關注。

追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OO於萌萌介紹:「當下大家都在談軟體定義汽車,在概念上顛覆了以往的硬體主導,這意味著所有的人員配置、組織架構、交互評估全部要以圍繞軟體來去運作,整個上下遊的供應鏈都會產生變化。」

基於這一趨勢,追勢科技主要在三方面進行布局。

首先,根據客戶對軟硬體充分解耦的新模式需求,追勢科技依託長期技術積累,可在傳感器&控制器、計算軟體及平臺、核心算法、規劃控制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核心IP及部分軟體與功能模塊,充分滿足客戶的多樣採購策略;

其次,新勢力造車及傳統車廠數據合作共享、擁有自研IP的需求不斷,在數據共享、中間結果釋放及一些定製化服務上亟需第三方給予輔助,追勢科技為客戶共享感知和地圖資料庫,與客戶共建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除此之外,針對仍然需要供應商提供整套方案的客戶,追勢科技可以像傳統Tier 1一樣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完整系統,利用自身硬體研發和量產配套經驗,為客戶提供車規級、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當前公司在前兩個方向上已開展多項客戶合作,軟硬體一體化方面預計在2021年初實現硬體量產訂單。

發展低速自動駕駛,就勢必要照顧到場端、地圖和車端等主要方面,而當前行業最難的三個點正是單車智能、高精地圖和智慧停車場。追勢科技作為在泊車領域少有的具備全套量產經驗的團隊,選擇從自主泊車入手,打造集「自主泊車+智慧停車場+智能運營」為一體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公司當前已搭建起兩大產品線:一是L2級的全自動泊車,另一個就是代客泊車。而代客泊車意味著讓汽車按照規定路線自動行駛並完成泊車,屬於自動駕駛的一個分支——自主泊車,解決的是「最後一公裡」的停車問題。

相較於自動泊車技術,實現自主泊車需要更多的傳感器、更複雜的感知、定位、規劃等技術,在一些解決方案中,還需要車聯網、停車場標準化建設及數據的協同互通。

追勢科技在單車智能上利用視覺、超聲波傳感器融合算法,無需雷射雷達,即可快速實現360°環境感知、智能避障、狹窄通道通行、立體停車庫以及輪檔立柱等精準識別。為真正實現快速精確的採圖、製圖,公司自主開發高精地圖技術,目前可達到一小時完成10000㎡、300+停車位的停車場地圖。

堅持to B的商業模式,追勢科技成立僅5個月即獲得知名新勢力造車的前裝量產全自動融合APA項目,該項目已於2020年7月成功交付。與此同時,公司還獲得了國內以及國際車廠客戶的多個L2-L4的前期項目。

據於萌萌透露,追勢科技還正在和一家國際車廠合作開發車場協同的解決方案,共同開掘商用化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

2020年9月北京車展上,追勢科技首次對外展示了其基於地平線徵程3研發、融合APA和自主代客泊車系統的AVP原型,並與地平線籤署戰略合作,雙方合作產品將於2021年量產面世。

與北京車展時隔不久,在2020年廣州車展上,追勢科技聯合Global Tier1 佛吉亞以及地平線聯合展示了量產級的AVP系統實車Demo。

行業浪潮滾滾、後生企業可畏。追勢科技能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多方認定,與其創始團隊及企業文化密切相關。

公司創始人&CEO馬光林最早就職於德國德爾福研發中心,是全球最早從事ADAS算法開發的科研人之一,並將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帶入中國汽車行業。當前公司員工30人以上,其中技術研發人員佔比80%,組織效率與團隊凝聚力紮實。

而公司核心團隊曾在德爾福、歐菲、哈曼中國、西門子等多家行業頂尖技術公司任職多年,CTO蔣如意、COO於萌萌及CMO田均長期共事10 多年,一起為徹底解決城市生活中泊車難的問題探討深研。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於萌萌透露:追勢科技接下來將繼續深扎低速自動駕駛,自下往上分三步進階——第一步是要實現L2級的全自動泊車功能(APA),當前業務量也正逐步上升;第二步是做限定場景的代客泊車(AVP);最終打造全場景下,車+場+人融合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2020年10月,追勢科技獲得由雲啟資本領投,北汽產投、張江科投和中南創投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提高技術壁壘,繼續保持AVP、HZP和APA的技術領先性;同時繼續研發地圖和智能停車場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儘快實現產業化落地和泊車系統量產。

文章插圖源自追勢科技,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追勢科技完成Pre-A輪融資,靠什麼吸引了投資人
    創新的商業模式應對行業變革「軟體定義汽車」的趨勢帶來了汽車行業上下遊供應關係的變革,整車廠和供應商從傳統的硬體驅動的產品供貨合作,轉變為以軟體和功能驅動的深度研發合作和數據合作共享。面對行業和技術的變革,追勢科技定義自身創新的商業模式,以更加靈活的方式為在變革過程中的客戶和行業提供價值。
  • 如何搶佔自動駕駛入口?
    追勢科技CMO田鈞表示,追勢科技以泊車場景切入低速自動駕駛市場,目標是打造一個集停車場、地圖和自動駕駛車為一體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即將在12月15-17日於上海舉辦的2020(第四屆)高工智能汽車年會上,追勢科技CMO田鈞將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分享追勢科技在低速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情況及未來規劃。
  • 追勢科技攜手地平線,能否帶來自動泊車落地新思路?
    基於這顆晶片,地平線與專注低速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追勢科技達成了合作。據了解,雙方將在智能泊車產品開發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和開發市場自動泊車和低速自動駕駛產品。 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優勢,以開發融合自動泊車系統(APA)、自主代客泊車(AVP)技術為重點,展開全面深入的合作。
  • 德勤軟體定義汽車2020
    對於更換頻率至少5年起步的耐用消費品而言,OTA能夠卻能讓汽車在全生命周期都能實現持續的性能優化和功能升級。尤其是進入到高級別自動駕駛階段,汽車軟體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不斷提升,汽車廠商已經不能滿足於黑盒供應模式,而是希望自上而下定義需求、功能和標準,分軟體、硬體、系統單獨採購,並要求在核心技術上能夠穿透Tie-1的技術壁壘,直接同核心底層零部件企業建立合作。在該新興趨勢驅動下,近幾年國內外主機廠以參股或戰略合作的形式,同包括自動駕駛全堆棧企業、AI晶片廠商、雷射雷達等傳感器企業締結了或強或送的綁定關係。
  • 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入」關鍵期,如何找準方向與市場?
    自動駕駛涉及到民生安全,無論在任何場景下,只要涉及到開放道路,政府與政策的角色必不可少,而除了主機廠,科技公司等等在內的角色均不可或缺。長城汽車數位化中心副主任蔡德暄則從終端用戶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認為汽車已經走入了用戶時代,未來的產品就是以用戶為中心。
  • 汽車AI晶片創業公司地平線,是如何實踐軟體定義汽車的?
    特斯拉自研AI晶片的優勢主要在於兩方面:第一,通過自動駕駛需求的場景定義晶片,特斯拉無疑是最懂其自動駕駛場景的;第二,特斯拉同時精通軟體算法和硬體,軟硬深度融合,實現從數量級上提升有效算力。結果,特斯拉用了3年完成FSD晶片的落地,144TOPS/72W,能效比達到了2TOPS/W, 是量產自動駕駛AI晶片裡能效比最高的。
  • 地平線發布車規級AI晶片「徵程3」,「徵程5」性能超越特斯拉FSD
    過去5年,地平線從中國第一家AI晶片公司,到中國第一款車規級AI晶片,走過了漫漫徵程。 「徵程3」採用16納米工藝,基於地平線自主研發的BPU2.0架構,AI算力達到5 TOPS,典型功耗僅為2.5W,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拓展性強、安全可靠的特點,已通過AEC-Q100認證。
  • L3自動駕駛量產很難?廣汽埃安說未必
    目前,自動駕駛國標將 L3 級別定義為「有條件自動駕駛,即駕駛自動化系統在其設計運行條件內,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與其他廠商相比,廣汽埃安並未單純地稱 ADiGO 3.0 為「L3 自動駕駛」,而是加上了一個詳細的中文定義——「高精地圖全路段全速域脫手自動駕駛」。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拳頭產品就是我們收購了芬蘭的一家工具鏈做UAUE的公司,我相信現在還不是全球所有廠商都在用,但是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在用,這家公司做通信圖像處理,大家叫得出名字的高端品牌應該都是用我們的工具鏈做的開發。軟體定義汽車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最近幾年,大家都在發力軟體。
  • 長安汽車首個「量產」的L3級自動駕駛系統,你敢用嗎?
    2009年,長汽車開始了自動駕駛的整體布局和規劃,立項研發自動駕駛汽車;2011年,基於志翔平臺開發了前碰撞預警、車道偏離報警等功能原型;2013年,基於逸動平臺開發了自適應巡航控制、自動緊急制動等功能原型;2015年基於CS35平臺開發出具備自動泊車、高速自動駕駛、自動換道等功能的自動駕駛樣車
  • 「無人駕駛」: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軟體定義汽車
    (第347期)文丨船尾汽車主機廠ADAS研發人員汽車無人駕駛領域重點事件共計8條 建議閱讀 2分鐘01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軟體定義汽車」大潮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加速轉型,作為其中的一員,採埃孚近日宣布其已為軟體、功能和智能系統中的全新挑戰做好了準備,並通過在明年成立全球軟體中心來積極拓展大量的開發流程解決方案
  • 軟體定義汽車專題報告:新軟體,新汽車,新時代
    汽車行業發展新趨勢,SDV 成為必然方向 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SDV)是軟體在車輛中扮演的角色逐步放大,縱觀汽車發展歷史,從最開始的「機械定義汽車」到「電器定義汽車」 再到「電子定義汽車」最後到現在的「軟體定義汽車」。
  • 奇瑞大螞蟻如何用@LIFE模塊化平臺定義汽車界「華為」?
    汽車界中亦有「華為」?科技和工業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有進取心和使命感的企業是其具象實體和現實支撐。不甘於低端、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低水平用戶體驗,有企圖心和行動力的優秀產品,則是這種力量的集中體現,更是大國博弈的真·日常「武器」。
  • 軟體定義汽車?但別忘了硬體定義了軟體的邊界
    緊跟著,「顛覆智能」、「軟體定義汽車」等等宣傳話術開始霸屏,仿佛一時間汽車產業轉行成了智能裝備,又仿佛不湊齊三塊以上的車載屏幕標榜智能化,就已經沒資格成為新時代的一輛好車。 這大概就是「軟體定義汽車」的由來,不過我們還不能忽略實現目標之前,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必須做好足夠的硬體準備!
  • 自動駕駛國家標準將出臺,2021年是L3級自動駕駛汽車元年?
    不管是2.5級,還是2.9級,嚴格上說都是廠商自己給出的定義。而從2021年1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開始在全國實施,明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分級定義,分級原則。廠商再也不能隨便取名字了。
  • 自動駕駛=偽智能?蔚來ES8智能駕駛測試-愛卡汽車
    據尼爾森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認知度與購買意向要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對新興科技接受度更高的一線城市,90後車主對自動駕駛系統的熟悉程度更甚。  「測試車輛:2020款ES8 415km 籤名版 6座版 ,補貼後售價54.80萬元」  ◆ 選裝包清單
  • 奇瑞大螞蟻如何用@LIFE模塊化平臺定義汽車界「華為」?_易車網
    汽車界中亦有「華為」?科技和工業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有進取心和使命感的企業是其具象實體和現實支撐。不甘於低端、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低水平用戶體驗,有企圖心和行動力的優秀產品,則是這種力量的集中體現,更是大國博弈的真·日常「武器」。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而隨著ADAS市場向高階化進級,軟體定義汽車的演進,各大主機廠對個性化、定製化以及開放度要求不斷提高,國內本土Tier 1的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中國領先的智能駕駛產品和方案提供商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下稱「福瑞泰克」)已經形成了從研發技術、產品模塊、到商業落地、工業製造的商業閉環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 2020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動駕駛由布道走向趕考
    中外廠商持續發力自動駕駛晶片開發,雷射雷達成本下降重歸自動駕駛量產寵兒,C-V2X順利實現前裝量產;出品 | 搜狐汽車·汽車咖啡館作者 | 魯楠2020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奔馳、寶馬、大眾、豐田以及一汽、東風、上汽,都曾許下過L3級自動駕駛量產的諾言。
  • 軟體革命來襲?我們和三位「跨界」汽車人聊了聊
    市場已經充分肯定了特斯拉的路線,開始按照「車企的營收+ 科技股的利潤率」來估算未來汽車的前景。「軟體定義汽車」可以帶來了汽車產品更深入的差異化。通過越來越龐大的軟體系統,可以對車輛的駕駛功能、體驗性、互動性、車聯網體驗等進行更加差異化的配置,從而達到增值的效果,更接近入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