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軟體定義汽車

2021-01-08 船尾說車

(第347期)

文丨船尾

汽車主機廠ADAS研發人員

汽車無人駕駛領域重點事件共計8條 建議閱讀 2分鐘

01

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

「軟體定義汽車」大潮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加速轉型,作為其中的一員,採埃孚近日宣布其已為軟體、功能和智能系統中的全新挑戰做好了準備,並通過在明年成立全球軟體中心來積極拓展大量的開發流程解決方案。該軟體中心會由採埃孚軟體解決方案及全球軟體中心副總裁Nico Hartmann博士負責。

採埃孚的解決方案涵蓋軟體、功能和智能系統

圖片來源:採埃孚

「我們的全球軟體中心將負責在整個集團範圍內為未來的架構開發軟體系統,並將其匹配於整個公司的軟體應用」,Dirk Walliser博士說道,「這將使採埃孚能夠協調和標準化新趨勢、技術、方法、流程、工具和功能,從而能夠在通用開發平臺上將所開發出的軟體提供給採埃孚所有部門。」

02

蘋果獲抬頭顯示器專利 可將全息圖像投射到擋風玻璃和側窗上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授予了蘋果公司一項與車輛抬頭顯示器(HUD)相關的專利。該抬頭顯示器採用全息光學元件,可將圖像投射到乘客一側的擋風玻璃或車輛側窗。

(圖片來源:https://www.patentlyapple.com/)

在蘋果的專利背景中,車輛有時會配備抬頭顯示器。典型的抬頭顯示器會將圖像投影到車輛的擋風玻璃上,以便駕駛員可以在駕駛時觀看投影圖像。抬頭顯示器通常用於顯示車輛狀態信息,如速度表信息,使駕駛員安全地查看信息,而無需將視線從前方道路移開。常規的抬頭顯示器使用儀錶板中的顯示器,以給定的入射角將光投射到車輛的前擋風玻璃上來創建虛擬圖像,然後將其以與入射角匹配的反射角,反射到駕駛員的視線中。由於前擋風玻璃的位置通常具有固定的設計參數,因此儀錶板中的顯示器需要精確地安裝在特定位置,以特定的入射角將光導向前擋風玻璃,從而使光正確地從擋風玻璃反射向駕駛員。

03

Smart Radar System推新型4D成像雷達 可探測自動駕駛汽車的盲點

據外媒報導,汽車與工業應用成像雷達技術領導者Smart Radar System宣布將推出Sub-1° 4D 成像雷達(無線電探測與測距)技術,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Sub-1° 4D 成像雷達(圖片來源:Smart Radar System)

Smart Radar System的4D成像雷達技術在4D圖像中採用點雲實現雷達目標。與沒有垂直解析度(X)和幾乎沒有探測點的3D圖像相比,由於目標被以圖像呈現,其形狀會被清晰、準確地標記出來。Smart Radar System的RETINA由現有的CMOS 雷達晶片提供支持,可實時提供物體的高解析度4D圖像。

此外,Smart Radar System還改進了其4D成像雷達的遠程探測能力。現有的雷達水平探測距離可達70米,而Smart Radar System的系統能夠提供360度的視角,利用多臺雷達監控周邊區域,包括傳統車輛難以探測到的盲點。Smart Radar System的尖端產品可以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

04

雷射雷達製造商Innoviz將借殼上市

近日,以色列雷射雷達初創企業Innoviz Technologies宣布,將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Collective Growth Corp.進行反向併購上市,完成上市後Innoviz 估值將達 14 億美元。兩家公司計劃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

圖片來源:Innoviz

Innoviz是第四家通過 SPAC 登陸資本市場的雷射雷達企業,此前Velodyne、Luminar 和 Aeva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上市。Innoviz執行長Omer Keilaf表示:「雷射雷達行業需要更多的時間,現在我們有了這筆資金,它給我們提供了保證,讓我們可以完成此前開始的工作。」

05

暈車仍是自動駕駛汽車的一大挑戰

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成為未來主要的出行工具。然而,目前仍有一大挑戰需要克服,那就是暈車。即便是在傳統汽車中,當駕駛員平穩地繞著彎道行駛,車輛沿著山路上下起伏時,後座的乘客通常也會感到噁心。當乘客坐在副駕駛座位上閱讀時,也會暈車。

(圖片來源:https://innovationorigins.com/)

據外媒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Cybernetics)名譽主任Heinrich Bülthoff教授表示,「暈車是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一大挑戰。未來,這一封閉式空間將作為移動辦公室,使乘客充分利用旅行時間,為此,我們必須解決暈車問題。」

然而,暈車的確切誘因仍未明確。有一種猜想是,原因在於感官上的衝突,即車輛運動和乘客期望的運動不一致。因此,如果車內人員能夠獲得關於車輛運動的準確信息,如加速、轉彎、剎車等,可能有助於緩解暈車。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車輛駛入彎道前閃爍信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暈車的風險。那麼,通過顯示器為乘客提供視覺信息是否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呢?與Bülthof教授共事的科學家們現在正在研究這種可能性。

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坐在駕駛模擬器中,隨後,使用虛擬實境眼鏡讓參與者轉移到虛擬的汽車中,接受光學模擬的駕駛路線。在一項實驗中,志願者還會看到雲和光點沿著車輛的側面和地板移動。這些光學記錄旨在提供關於加速、減速和彎道的額外光學信息。然而,研究結果卻讓人警醒,研究人員Ksander de Winkel表示,「在模擬實驗中,我們並未觀察到暈車症狀得到緩解。在所有情況下,除了看看窗外,其他方法都沒有產生什麼積極的效果。」

06

汽車版圖已定,阿里要進場收割了

「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汽車行業。「早在2014年初,時任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卡洛斯·戈恩就表達了對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藉由新四化「入侵」汽車行業的擔憂。同年7月,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籤訂協議,宣布要共造「網際網路汽車」,正式加入「入侵者」名單。

今年11月底,隨著阿里巴巴入股上汽智能高端品牌智己汽車,正式進入到核心的汽車生產領域,其在汽車圈布局也日漸清晰。

網聯化

重組斑馬網聯,定下3年內1000萬輛裝機目標

與百度依靠自動駕駛、騰訊背靠應用生態不同,阿里在汽車領域布局主要依託於終端作業系統。2014年7月23日,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籤訂協議,宣布要共造「網際網路汽車」。

圖片來源:斑馬網絡官網

第二年3月,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各出資5億元發起的網際網路汽車基金投資成立了斑馬網絡,並提出了致力於為汽車全行業提供網際網路汽車整體解決方案的口號。斑馬智行便是由斑馬網絡所打造的基於AliOS的網際網路汽車開放平臺。2016年7月6日,斑馬智行1.0確定了以語音為核心的交互架構、以地圖為桌面的產品理念,首款落地車型為上汽榮威RX5。

斑馬AliOS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中國企業在車載作業系統上的「勝利」。但一方面,一些車企不願放棄自己開發OS,開放用戶和數據入口;另一方面由於斑馬自身股東架構等問題,AliOS業務擴展遇到了阻力。為扭轉局勢,2019年8月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宣布戰略重組斑馬網絡和AliOS,並將合作領域擴大至汽車出行平臺、自動駕駛、汽車行業雲等領域。

相比上一代系統,斑馬3.0版融合了AI技術,搭載了諸如AR-Driving等多項功能。圖片來源:斑馬網絡官網

根據斑馬網絡計劃,未來其戰略規劃主要分為「三部曲」:智能車機、智能座艙、智能汽車。同時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包括設立數字交通服務部、產業數位化部、智能汽車雲部三個新部門;算法工程中心升級為大智能;成立智能交互實驗室、智能服務實驗室、智能駕駛實驗室三大實驗室;原有的戰略規劃部和後裝ECO 產品線則被撤銷。數據顯示,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AliOS裝機量僅90多萬輛,其中以上汽榮威品牌為主,還包括名爵、上汽大通、雪鐵龍、斯柯達、福特等車企。而從2019年8月斑馬出行宣布重組至今,官宣合作對象僅新增了一汽大眾一家,未來其想要實現量級的大幅提升,還需要更多品牌的加入。

07

傳「百度與威馬聯手造車」,沈暉點讚

12月18日,有報導稱,百度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對此,向百度官方及威馬汽車求證,雙方均回應稱:「不予置評」。不過,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卻點讚了相關博文。據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於本月22日即將發布的晶片也將搭載在威馬的全新車型上。

事實上,威馬和百度「緣分」由來已久。今年9月,威馬汽車完成D輪融資,由上汽領投,百度等跟投。而此前百度還領投了威馬的多輪融資,此輪融資完成後,百度依然是威馬最大的機構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百度「2020 Apollo生態大會」上,威馬汽車聯手百度Apollo平臺開發打造的第三款全新智能純電動SUV也首次亮相,新車採用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率先搭載由威馬汽車與百度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個大批量量產的「雲端智能無人泊車系統」,可實現在特定場景下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計劃於2021年發售。

威馬聯手Apollo平臺打造的第三款全新智能純電動SUV,圖片來源:威馬汽車

而就在三天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百度已與包括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紅旗等車企展開早期接洽,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但未做出任何決定。

行業人士分析,百度此前已經具備和大型車企的合作基礎,自己造車並不是不可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造車意味需要投入大量硬體成本,加之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都曾面臨交付難題,百度是否有這個計劃還是未知數。從眼下來看,更大可能是通過技術合作的方式來推進汽車領域的布局。

08

ADAS打響「價格戰」,域控制器升級背後「降本」超50%

整車電子架構的升級(從分布式到集中式),已經勢在必行。但背後仍然存在不小的難題,比如開發的複雜度,以及不斷增加的成本。對主動安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需求正在增加汽車傳感器的數量,但Aptiv(安波福)公司認為,使用中央處理器可以顯著降低成本。

按照計劃,安波福將推出一個可擴展的平臺,將汽車內的傳感器連接起來,提供2級以上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通過將邊緣側智能傳感器替換為輸入中央處理器的更簡單版本,汽車製造商在使用相同架構的車輛上安裝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成本可以降低近90%。這也意味著,新一輪ADAS方案價格戰(核心是通過架構革新來降低成本)即將打響。短期內搶佔市場份額,才能做大市場蛋糕。

此外,安波福表示,不同平臺上的車輛成本平均將降低50%。同時,新系統明年將具備2級以上的能力,也可能提供OTA升級能力(這幾乎是未來三年全球主要走量車型的標準配置)。

關注《無人駕駛俱樂部》,讓你更懂汽車無人駕駛技術!

END

相關焦點

  • 拓展業務 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
    拓展業務 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 行業]  日前,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並發布了中間件。
  • 採埃孚推出新款開源軟體平臺——Middleware
    自2024年起,採埃孚的Middleware將提供給量產車型,其研發與自動駕駛、綜合安全、車輛運動控制和電動車等移動出行領域的應用軟體研發密切相關。   採埃孚在聲明中宣稱,Middleware將作為軟體應用及車輛硬體的連接器,儘可能縮小界面,確保該系統的各部分能夠實現快速通信,有助於大幅簡化車企系統整合的複雜性。   採埃孚將根據車企的軟體架構提供模塊法,內容涵蓋全平臺方案及單一模塊,後者可被整合到車企軟體平臺。
  • 德勤軟體定義汽車2020
    從監測控制電動車電池包的溫度,到運行中控屏上的應用程式,再到人機互動體驗,自動駕駛汽車對周圍物體的探測與分類等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軟體的開發、算法的搭建。2.2 消費者期待消費者期待汽車能夠延續智慧型手機的行為習慣和體驗中國擁有全球最高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達到了近60%。
  • 軟體定義汽車?但別忘了硬體定義了軟體的邊界
    緊跟著,「顛覆智能」、「軟體定義汽車」等等宣傳話術開始霸屏,仿佛一時間汽車產業轉行成了智能裝備,又仿佛不湊齊三塊以上的車載屏幕標榜智能化,就已經沒資格成為新時代的一輛好車。 這大概就是「軟體定義汽車」的由來,不過我們還不能忽略實現目標之前,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必須做好足夠的硬體準備!
  • ...氫燃料電池中心落戶無錫/採埃孚臥龍電驅組合資公司|汽車零部件...
    據悉,此次在無錫建立的全新氫燃料電池中心將主要用於研發、試製氫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相關產品,具備從關鍵零部件到電堆乃至燃料電池系統全部測試設備以及電堆樣件試製線。該中心將於2020年底建成,並計劃於2021年實現小批量生產。與此同時,博世還宣布其創新與軟體研發中心將正式落戶無錫。該中心未來主要創新與研發方向涵蓋電氣化、智能網聯汽車、互聯解決方案、大數據平臺等。
  • 軟體定義汽車專題報告:新軟體,新汽車,新時代
    汽車行業發展新趨勢,SDV 成為必然方向 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SDV)是軟體在車輛中扮演的角色逐步放大,縱觀汽車發展歷史,從最開始的「機械定義汽車」到「電器定義汽車」 再到「電子定義汽車」最後到現在的「軟體定義汽車」。
  •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當整零之間的界限模糊後……
    「汽車產業核心競爭要素正在向軟體和服務轉移。」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特聘專家胡詠如此表示。隨著汽車的核心競爭要素被重新定義,原本分工明確界限清晰的整零界限正在逐漸模糊,整零關係正在被重構。通俗來講,即之前一枚車輛控制器與其驅動軟體一一對應的關係被打破,現在一枚晶片就可以同時實現驅動屏幕、拍攝、通信等多種不同的功能。因此,汽車產業鏈新體系下,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都在圍繞「軟體定義汽車」打造自己全新的生態。全球零部件巨頭如博世、電裝、麥格納等在向汽車智能化和軟體服務轉型。
  • 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來源:創業邦不論是平臺開源共享還是巡航裡程翻番,近年來,自動駕駛一度炒得火熱。該領域一度在Gartner行業熱度排名裡居高不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全球投資的大方向。而時至今日,資本逐漸認識到該領域投資回報的長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自動駕駛企業想繼續分羹,就得在殘酷市場洗牌中加倍清醒、真正有的放矢。
  • 汽車AI晶片創業公司地平線,是如何實踐軟體定義汽車的?
    此外,特斯拉憑藉在三電系統、電子電器架構、自動駕駛、製造與銷售方面的顛覆性創新,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市值已飆升至4000億美金,牢牢佔據全球汽車第一市值的寶座。特斯拉的每一個動作也成為了智能汽車行業的風向標。同時,中國的新造車勢力蔚來、小鵬、理想也實現了逆勢增長,三家市值也均超過了千億人民幣。我們可以確定,智能汽車時代已經到來。
  • 要去做自動駕駛軟體? | 新智駕 Weekly
    1、蘋果無人車項目裁員,轉向做自動駕駛軟體據外媒報導,蘋果「泰坦項目(Project Titan)」遇到麻煩,目前已關閉無人駕駛汽車項目部分部門且裁掉了數十名員工。當然,鑑於之前在造車項目上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財力,蘋果不會直接放棄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自從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重回蘋果執掌蘋果汽車項目後,整個團隊的研發方向進行了180度大轉彎:從強調設計和製造汽車轉變為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底層技術。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裁員只是汽車項目重啟的一部分,蘋果正在做的只是開發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的軟體。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在主題為「軟體定義汽車從幕後走向臺前」的圓桌討論環節,BlackBerry QNX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董淵文、億咖通科技智能生態事業群副總經理孫曉欣、中科創達執行總裁武文光、大眾問問CEO張人傑、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進行了熱烈討論,其中,億歐汽車分析師何奇擔任圓桌主持人。
  • 「超級計算機」來襲採埃孚將攜多項重磅技術登陸上海車展
    這種級別的計算能力旨在將內部和外部傳感器數據流與car-toX通信和基於雲的數據輸入實時聯網,以幫助所有類型的公共運輸安全地運營L4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車輛。採埃孚股份公司執行長沃夫翰寧?施艾德(Wolf-Henning Scheider)曾公開表示,採埃孚ProAI RoboThink是出行行業中功能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同時也是全球汽車領域功能最強大的中央控制器。
  • 軟體定義汽車的核心是什麼?談談特斯拉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
    編者按:《郭繼舜帶你讀汽車科技》旨在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嘗試撥開迷霧,解讀熱點背後的汽車科技真相。本欄目由智能駕駛專家郭繼舜博士與汽車之心聯合出品,內容獨家授權汽車之心發布。今天來聊聊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就是我們常說的 EEA3.0。
  • 華為:100%自主AUTOSAR軟體開發架構助力車企實現軟體定義汽車
    11月19日,在2020中國汽車技術發展(昆明)國際論壇會議軟體與創新測試主題論壇上,華為專家分享了名為《華為AUTOSAR助力車企提升競爭力》的專題報告,闡述了華為如何幫助車企在面向未來的軟體定義汽車上搭建自身能力,迎接電動車市場智能化的激烈競爭。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而隨著ADAS市場向高階化進級,軟體定義汽車的演進,各大主機廠對個性化、定製化以及開放度要求不斷提高,國內本土Tier 1的優勢也將進一步凸顯。中國領先的智能駕駛產品和方案提供商福瑞泰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下稱「福瑞泰克」)已經形成了從研發技術、產品模塊、到商業落地、工業製造的商業閉環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 軟體革命來襲?我們和三位「跨界」汽車人聊了聊
    向科技產品進化特斯拉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打破了市場對於汽車的定義。隨後的國內新造車的快速崛起,更加佐證了市場對於智能汽車的期待。事實上,當下汽車領域近90%的創新來自於軟體,而不是機械系統。據麥肯錫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30年,汽車在軟體和電子架構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四千億美元。
  • 汽車行業深度報告:汽車軟體作業系統產業鏈深度解析
    軟體定義汽車大趨勢下,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應用算法軟體+數據是實現智能汽車的關鍵。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變革下,軟體定義汽車理念已成為共識。傳統汽車採用的分布式電子電氣(E/E)架構因計算能力不足、通訊帶寬不足、不便於軟體 OTA在線升級等瓶頸,不能滿足現階段汽車發展的需求,E/E 架構升級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關鍵。
  • 開啟黃金新10年:2019年全球自動駕駛10大事件
    這是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回歸」——歷經 10 年光陰,發家於科技聖地矽谷的自動駕駛汽車界領頭羊在「汽車城」底特律有了自己的工廠。當然,這座工廠並非要從 0 到 1 造一輛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因為 Waymo 擅長的是打造老練的「司機」,而非車輛本身。
  • 無人駕駛汽車的100年歷史
    隨著製造自動駕駛機器的競爭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軟體迅速改進,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快,從而開闢了新的可能性。到十年代末,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第一次在自動控制下的越野旅行被記錄在案。在他們把最好的硬體和軟體進行測試後,競爭對手們從遠處觀看他們的自動駕駛車輛試圖穿越開放的鄉村和設置在一個廢棄的軍事基地後面更遠的郊區。2004年的比賽在沒有獲勝者的情況下結束-沒有參賽者到達終點。 但是一年後,史丹福大學的獲獎車輛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獎金。DARPA的競賽加速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 寶馬建全球最先進無人駕駛汽車模擬現實測試中心
    原標題:寶馬建全球最先進無人駕駛汽車模擬現實測試中心 據美國媒體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正在慕尼黑建造一座全新的模擬駕駛中心,將成為「全球最先進的模擬現實駕駛設施」,主要將用於自動駕駛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