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下你就要養我們」52歲父母強迫兒子給生活費,最終悲劇收場

2020-12-24 胡胡育兒日記

文/胡胡育兒日記

有很多老人在年過50歲的時候,還是不願意停下腳步,不停地找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奔忙,也是為了給兒女減輕很多的負擔,即使真的讓他們閒下來,父母也會渾身的不自在,想著自己還有力氣,有這樣的父母子女也會十分的幸福。

但是還有一些父母一過半百就想著如何養老,這也難怪他們操勞了一輩子,但是應該為子女著想,自己的子女還沒有結婚生子的,應該想想他們的未來,即使不幫助子女,也不要去給子女增添負擔。

「生了你就要給我們養老」,52歲父母硬逼兒子拿錢,最終釀成悲劇

劉宇(化名)出生在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農民,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劉宇考了出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上大學之前劉宇的父母就對劉宇說:「沒有白供你念書,以後畢業了要養活我們。」

等到劉宇畢業後找到了一家公司,收入還不錯,家裡面的老房子已經拆遷,父母住上了新的房子,而且還有很多的養老錢,但是父母讓兒子趕緊兌現自己的承諾,每個月往家裡寄1500元,開始劉宇感覺是孝順老人應該做的。

但是隨著劉宇交了女友之後,兩人相處的也不錯,想要結婚攢錢買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每個月給父母1500元之後,自己根本就攢不下什麼錢,更別說買房子了。

將自己的問題跟父母說話之後,父母竟然冷言冷語:「那我不管,我生了你,你就要養我們。」慢慢的劉宇的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都開始吃藥入睡,女友最後一次爆發也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女友看到了劉宇的家人如此的不近人情,就果斷地離開了他,至此以後劉宇也沒有再去上班,在一個早晨從單位大廈的樓頂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劉宇的父母接到了這樣的噩耗,哭成了淚人,雖然後悔但是也挽回不了劉宇的生命。

很多父母都會跟劉宇的情況一樣,尤其認為自己對子女有養育與栽培之情的,子女在有經濟能力之後就應該回饋父母,這樣的做法沒有錯,但是不能在子女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還要硬逼著子女,這就是父母的問題了,現在社會中面對這樣壓力的年輕人不佔少數,也有很多夫妻因為要幫助父母而產生分歧,甚至總是吵架。

很多網友就此大吐苦水:

@一隅:我的女兒是養女,說好等她工作開始,一個月的工資三分之一要交給我,但是我不是要用女兒的錢,我就是害怕她的工資都花光.@幾度東風雨飛花:都是貧窮惹的禍,我父母四十多歲的時候就要我們給養老,八十年代初,他們工資每個月都是近百元,我也是一百左右,全部交給家裡,現在我已經快60歲了,除了看養老金存摺給自己將來養老,還在外面找了個工作,掙點錢也能補貼家用。@你好養老是幫扶,是情分。是父母不能自理的時候需要的幫助,子女根據自己的情況提供的安排,養老不是子女成年就要有的義務。

面對眾說紛紜的網友,養老應該如何安排才是善待父母呢?

1.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子女如果在經濟收入沒有很大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在經濟方面給父母幫助,如果父母需要的情況下。父母也應看子女的能力,如果子女還沒有成家立業,尤其男孩需要買房子等問題,就要考慮是否還要給子女添負擔,如果父母真的沒有工作的能力,必須需要子女來贍養,那么子女就要盡到贍養的義務。

2. 平時與父母多溝通

子女平時與父母多溝通,讓父母知道自己最近的狀況,與父母談談心,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也會讓父母對自己多一些理解與關懷,這樣在遇見問題的時候與父母多多的商量,也會讓父母理解自己的處境。

父母是最疼愛子女的人,有的時候他們也許是真的想幫子女存錢才會這樣,所以如果真的遇見困難要跟父母講清楚說明白,沒有養育之恩何來贍養義務,父母也要適當的理解子女在外拼搏的不易。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子女的贍養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52歲大媽生二胎,25歲女兒離家出走,女兒:給自己生了個「兒子」
    如今二胎政策給很多家庭帶來了福音,曾經有生育二胎想法的夫妻現在終於有生育二胎的機會了,而選擇生二胎的並不都是年輕的小夫妻,很多大寶已經成年的家長也仍有生育二胎的想法。有很多夫妻可能只有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內心希望湊成一兒一女,所以追趕潮流,趁著還能生,趕緊實現夢想。
  • 父母開家會,要三個女兒分攤兒子的生活費,女婿發言引來一片掌聲
    小影在娘家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如今姐妹三個都已嫁人,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父母召回娘家參加家庭會議。 其實,三個姐妹都心知肚明,父母重男輕女,向來偏愛最小的弟弟,所以,每次接到父母的家庭會議通知,三個姐妹就知道議題肯定又是圍繞著弟弟而來。
  • 《惡作劇之吻》湘琴原型38歲去世,她和他的愛情,最終以悲劇收場
    「不過是想就算你已經不在了,我也想用自己的方法告訴你,在你那樣努力的喜歡我的時期裡,我其實也在慢慢喜歡你而在《一吻定情》的劇集中,我們也可以明顯地看出,直樹和湘琴的改變,直樹更加直白地袒露對湘琴的喜愛,時常表現得像一個大醋缸。在多田薰離世之後,西川茂用自己的方式浪漫且深情地,回應了多田薰和她筆下湘琴的感情,愛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方共同的苦心經營。
  • 父母三觀不正有多可怕?兒子不生二胎,爸媽非要抱養一個自己養
    這在老一輩父母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不少年輕爸媽同時也是子女,他們的生活,因自己父母三觀不正,平添了許多窩心事。父母三觀不正有多可怕?兒子不生二胎,爸媽非要抱養一個自己養。這是發生在老家鄰居身上的一件事。老家對門鄰居只有一個兒子,三十五歲結婚,生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住在城市。
  • 豆瓣評分9.1《何以為家》: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生而不養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12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庭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故事中,贊恩的父母明知養不起還在不停地生育,甚至為了生計把11歲的妹妹賣給商販為妻,最後導致妹妹流產死亡。而贊恩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持刀捅了商販,也因此鋃鐺入獄。
  • 日劇《70歲生第一個孩子》,讓我們知道到父母應該如何撫養孩子
    這幾天又出現父母起訴子女撫養年幼的孩子勝訴的案例。據描述,一對的夫妻在生完二胎後,由於各種原因,便想著讓女兒來養二胎。女兒堅決反對此事,因此父母把女兒告上法庭。最終父母勝訴,律師認為,在滿足一定條件,兄姐對弟妹必須承擔撫養的義務。
  • 《惡作劇之吻》湘琴原型38歲去世,他們的愛情,其實是以悲劇收場
    湘琴與江直樹的愛情故事是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都曾經幻想過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湘琴,但是卻不一定能夠遇到一個像江直樹一樣的男孩。可能所有人都會認為這就是電視劇,他會給我們美好的幻想,但卻不是事實。不過不知道的是,《惡作劇之吻》是一個例外,這其中的微妙又細膩的感情都是多田薰的親身感受。
  • 老了才知道,生兒子跟生女兒真的不一樣,差距太大!
    因此,許多觀念落後的父母會在分娩前暗中檢查胎兒的性別,甚至有將女兒流掉的殘忍行為。但是,真到了父母年紀大的時候才會體會到養兒子跟養女兒的差別。我們先來看看兩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吧,很能從中看出道理來。
  • 父母生而不養實屬無奈,22歲姐姐撫養2歲弟弟天經地義,何樂而不為
    父母讓22歲的大女兒扶養兩歲的弟弟,姐姐到底該不該撫養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從親情倫理方面來說,姐姐撫養弟弟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容推卸的責任。這是人們意料中的事,但是姐姐又是值得同情的。父母的做法,畢竟令人有點不爽。人們當然質疑這對父母的能力,特別是經濟能力。
  • 女子59歲時女兒出車禍,60歲拼死生下雙胞胎:只養孩子到14歲
    丈夫老吳說,你真是異想天開,一個孩子誰養不起,怎麼可能給你?然後,她找醫生朋友們,幫忙留意有沒有遭遺棄的孩子。有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南寧破獲了一個重大兒童拐賣案,六十多個孩子放在孤兒院裡,等著父母去認領。她打電話過去,說明自己的情況,對方說,不可能的,拐了的孩子要通過親子鑑定找父母。她哀求道,能不能先放我這養著,等孩子父母找來了我再還給人家?
  • 吃「轉胎藥」後生下雙性人:為了生兒子,中國父母有多拼命?
    為了生兒子,中國父母有多拼命?紀錄片《生門》有這麼一個孕婦,為了生兒子懷孕5次,生產2次。為了生兒子,她幾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我其實很想問一問這位產婦的家人:如果沒有碰到好醫生,如果沒有順利度過這一關,又或者這次生下的還是女孩,你們會怎麼樣呢?是心疼妻子兒媳,還是可惜生的不是兒子?或許在某些農村地區,生兒子比母親的性命更重要吧!
  • 法官說年滿18周歲的大學生,父母不必再給生活費了,你怎麼看
    最近,正在上大學的小王同學很是鬱悶,因為爸爸以他年滿18歲為由,不再給他撫養費了。他憤憤然告到了法院,結果你猜得到嗎?北京市一中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小王的訴訟請求。法官認為:根據《婚姻法》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 劉德華父親:開小吃店養大六個孩子,天王兒子51歲生女圓他心願
    兒子成名後為他養老,還在52歲的年紀生下女兒,想來他的人生已經圓滿。圖為劉德華父親【劉德華的家庭】劉德華出生在中國香港一個普通家庭,父親劉禮是名地地道道的農民,母親則是一名家庭主婦,家裡兄弟姐妹眾多,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 10歲高考16歲讀博,強迫父母北京買房,昔日神童「原形畢露」了?
    2歲的時候,父親發現兒子記憶力驚人,已經認得到1000個漢字了,而且特別好學,只要家裡有人在看書,兒子就會湊過去一起。隨著年齡的增長,張炘煬的高智商也不斷顯現,他10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高考,而且成績不錯,13歲時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證明了他的非凡智商。
  • 兒子睡臥室父母睡廚房,一家四口擠24平小屋,網友:你憑啥生二胎
    當然,這對父母內心還是愛孩子的,他們把臥室留給大兒子、客廳留給小兒子,他們自己睡在廚房。正是生活在這種艱辛的環境下,兩個孩子的成長並不順利。特別是大兒子,性格內向、甚至有些自卑,不喜歡跟別人說話。而小兒子住在客廳,連門都沒有,自己的隱私暴露無遺,這也導致他們都不喜歡說話,連跟父母溝通都成為一種罕見現象。如果一間屋子小,但是裝修好,我們也就忍耐下去了。
  • 15歲少年強姦7歲女童後將其推下25樓摔死:「我爸當著我面看黃片!」
    不久後,警察就抓了該單元29樓年僅15歲的常小峰!被害人從這裡被推下樓去案發後,常小峰說:「我知道強姦是要槍斃的,不能讓人知道,完了就想弄死她。」一個不到8歲的女孩就這樣慘死在15歲少年的手裡!揪心的痛,15歲的孩子為何如此心狠手辣?這一點從他父親身上可以看得出來,就在法庭審理當天,常小峰的父親對被害人死亡及兒子的犯罪沒有絲毫惋惜及內疚。
  • 父母不經女兒同意生下二胎,去世後女兒把弟弟送孤兒院,令人惋惜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把二胎生下來,將來萬一需要家裡老大幫忙養二胎,老大卻不樂意,二胎的境遇就會很可憐。 有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個事件:一個女孩從小由奶奶帶大,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父母鬧離婚,女孩媽媽擔心房子被老公送給小三,就把房子過戶給女孩。直到女孩大學快畢業的時候,父母關係有所緩和,還有了生二胎的打算,女孩不同意父母生二胎,關係鬧得很僵。
  • 「懶王」楊鎖18歲不會洗衣做飯釀成悲劇,殺手型父母有多可怕?
    據說楊鎖特別愛吃糖,他的父母寧願把農活撂下也要到集市上給寶貝兒子買糖,生怕委屈了他。在農村八歲是孩子們上學的年紀,楊鎖本該和同齡人一起走進學堂接受義務教育,結果他在家裡被寵得無法無天,到了學校怎能受得了那種約束?
  • 《何以為家》:不是所有父母都偉大,更不要拿父母的身份感動自己
    我們驚異於這麼小的孩子,演技竟然甩國內的流量明星幾條街,他的眼神歷經滄桑,完全沒有稚嫩之感。因為這是一個悲劇,這個悲劇叫:以真實故事改編。贊恩為何要控訴他的父母?不是所有父母都偉大讚恩一家是沒有身份的難民,本來就生活艱難,然而贊恩的父母還生下了六個孩子。
  • 「寧養兒子,不生女兒」,老人的無奈,和重男輕女無關
    很多年輕人在生男生女的問題上,都很隨緣,有的甚至就想要女兒。不過,有些老人可不這麼想,她們寧願多養幾個兒子,不想只有一個女兒,理由現實又心酸。我是當地公益組織的志願者,經常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在我的了解下,發現很多進養老院的老人都是家裡只有一個女兒。